领导艺术:为官的三重境界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味至淡,大音至静;大智若
愚,大巧若拙。为政者一定要学会修身养性,磨炼人格魅
力,提升人身境界,学点无为而治的老庄哲学,学一点
“淡”,学一点“静”,再学一点“藏”,方能成就大事
一 、 淡 中 知 味
《菜根谭》是明朝万历年间洪应明写的一本语录体著
作,被后世誉为修身准则和处世大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
只是常。”意思是,美酒佳肴并非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
味要从粗茶淡饭中体会;一个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
言行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包含着深厚的修养功底。一个
“淡”字,要求我们尽可能把生活安排得简单朴素。人的
需求其实很有限,可是许多人一当领导,就把自己的生活
搞得很复杂,处处摆谱子,拿架子。所到之处,迎来送往
前呼后拥,场面越摆越大,饭菜越上越多,滋味越来越浓
这 样 把 别 人 搞 得 很 累 , 自 己 也 很 累 。
聪明的领导应该淡化这种等级观念,同群众打成一片
这样一“淡”,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领导者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只是起了顺应时势带领群众的
作用,离开千百万人民群众,领导者什么作用也不会发挥
因此,作为领导者,要在拥有进取心的同时也拥有一份平
常心,看淡名利,看淡自我。“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
空”,在历史长河中我们都可能是一个毫不显眼的过客,
要 把 自 己 摆 到 一 个 正 确 位 置 。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现在,许多人感叹活得太累,
尤其是从政为官,常常面临权力的较量、人事的纷争、名
利的考验、工作的压力,生活紧张而沉重。如果能对功名
利禄淡泊一些,让自己所处的环境宁静一些,眼光和志向
长远一些,我们肩上的沉重感可能就会减轻一点。人生在
世,事业是重要的,应当求功求名,但是功名之心不可太
切。进取和追求应顺其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功名
利禄尤忌强求。对待名利应当有一种超脱的境界,得之不
喜,失之不忧。宠不惊,辱不惧,成功不癫狂,失败不沮
丧 。
整日强调自己重要,争权夺利,争名夺位,搞得自己
难以轻松的人,一是私欲太重,二是名心太切。私欲太重
的人,就是利欲熏心,利令智昏,成天为利所忙,周旋于
权钱交易。私欲膨胀导致贪求越来越多,不能清廉自守,
于是生活奢侈,腐化堕落,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名心太
切的人,就是名利欲、轰动欲、腾达欲太强烈,事事都想
争先,样样都想圆满,件件都想顺遂,把名声看得太重,
必 然 活 得 太 累 。
要去掉这两种毛病,应该练一点“淡”的功夫。把做
官看淡,把名位看淡,把利益看淡。把自己每天想得过多
看得过重的东西淡化一点。淡才能真实,淡才能长久。平
平淡淡才是真。平淡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但又往往被
人忽视。好比空气和水,都是淡而无味,却是生命最不能
离开的东西。世上最美的味就是从“淡”开始,唯其清淡
才觉鲜美。苦辣酸甜咸五味,如果没有淡水来稀释和调节
我们将受不了这些厚味的折磨。一顿美餐之后,我们的口
腔和肠胃受了诸多刺激,总是希望有杯清茶淡水来爽口去
腻 。 我 们 的 口 水 唾 液 也 都 是 淡 味 的 。
“淡”是一种境界,“淡”是一种哲理,“淡”是一
种本色,“淡”也是一种功夫。浓烈最终归于平淡,万事
万物皆是此理。人生百味中不能没有“淡”味,不哗众取
宠,
媚俗,不沽名钓誉,在名利面前迟钝一点,退化一点,
淡化一点,是为了寻求精神上的从容与自在。“大味至
淡”,一个“淡”字将人生百味最终过滤成宁静与优雅。
二 、 静 能 生 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静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一
段话。这短短几句话中,多处提到“静”字。谈到了静与
学、学与才的关系,不静就无法学,无法学就难成才。静
是学的必要条件,学又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而最重要的前
提是静。不能“静”,“学”与“才”都只能是泡影。
在汉末动荡混乱之际,诸葛亮隐居深山,躬耕南阳,
静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