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的座谈会上,17位企业家代表结合各自实际分别作了发言,讲了很多实在 话、心里话,提了很多好建议、好想法,听了很受触动和启发。从大家身上,能够 感受到我省民营企业家的视野境界、创业精神和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全 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对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收。省 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和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也分别作了发言,讲的都很 真诚、很实在,关键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兴起,非公有制经 济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 济发展,从党和国家基本方略、法律保障、政策支持、深化改革等各方面作出一系 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最近一个多月,习近平总 书记多次就民营经济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充 分肯定了民营经济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强调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容置疑,任 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创 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从来没有动摇;再次强调了“三个 没有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 ;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 ,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民营经济敲下 了“定音锤”,给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传递了比黄金更珍贵的信心。 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抢抓机遇发 展壮大民营经济,是各级各部门、各个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重大责任。我重点就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对民营经济怎么看——民营经济对山东发展功不可没,地位不容质疑,作 用不可替代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 没”。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 的GDP,60%以上的投资,70%以上的税收,占市场主体的90%以上。可以用两句 话来概括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在山东的地位和作用:民营经济过去是、现在是、 将来也一定是山东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 一定是山东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看过去,民营经济成就卓著。改革开放40年,我省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 大、由弱到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民营经济“破冰”发展;二是以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大发 展时期;三是以2001年我国加入WTO为标志,民营经济进入开放发展时期;四是以 我国进入新时代为标志,民营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不同时期,民营经济 和民营企业家都是山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探路者,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重要活力源。之所以说是重要“推动力”,因为全省民营市场主体已经 达到900多万户,是推动创新创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之所以说 是重要“探路者”,因为民营企业始终处在改革开放前沿,我省在全国叫得响的 “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等,都蕴含着民营企业的创造力,活跃着 民营企业家的身影。之所以说是重要“活力源”,因为民营企业的活力直接反映了 市场活力。像临沂大市场,就是在全国有影响的典型。最近,中央统战部、全国工 商联评选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我省牛宜顺、李湘平、邱亚夫 、张建宏4位企业家光荣入选,为我们山东争得了荣誉。 看现在,民营经济机遇难得。习近平总书记为山东勾画了“两个走在前列、一 个全面开创”的美好蓝图,要求我们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在高质量发 展上“一定要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可以说,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巨大,拥有 商机无限,除了全国性的改革红利、政策机遇外,还有一系列特殊机遇。比如 ,“四新”经济集聚发展的机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的机遇,海洋强省建设的机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机遇,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的机遇,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机遇,推动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的机遇,生态文 明建设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等等。 看将来,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就我省民营经济的现状而言,数量不是多了,而 是还很不够;质量不是强了,而是还比较弱;效益不是高了,而是还比较低;速度 不是快了,而是还比较慢。从一定角度讲,我们发展的活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民 营经济活力不足。换个角度来看,民营经济是山东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板”“绩 优股”。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不能杂草丛生,也不能野蛮生长,要在诚信中、在规 范中发展。我们说大有可为,一是有基础,主要是产业基础。我省工业门类齐全、 体系完整,实体经济实力雄厚。比如化工产业,具有从炼油、化工原料到高分子材 料的全产业链。像我省地炼行业是世界三大地方炼油基地之一,只要引进战略投资 和高端技术,就能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二是有条件,主要是发展空间大。我 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就是企业创新创造的大空间。国家对民间投资准入领域 越放越宽,民营经济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市场环境越来越好。三是有能力,主要 是各种资源丰富。我省有1亿多人口,每年还有1亿人次的旅游人口,巨大的消费市 场本身就是对创新创业的有力拉动;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都不缺,特别 是有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这些都是我省发展的优势和底气所在。只要我们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路子,民营经济一定有广阔前景,一定能开创美好明天。 二、支持民营经济怎么办——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急企业之急、帮企 业之困、解企业之难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更大。主要有 “五难”:一是融资难。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人比喻为“羊群效应”。从我 省情况看,民营企业无论是银行表内融资、还是表外融资,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 间接融资,都明显趋紧。二是降成本难。能源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上升较快 ,土地、水、电、气等要素成本仍处于高位,企业盈利难度加大。三是要素保障难 。土地供应、环境容量、技术人才等制约因素明显。四是创新难。企业创新活跃度 不高,据问卷调查,12项阻碍企业创新意愿的因素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人才短缺 或人才流失、创新费用成本过高、缺乏技术方面的信息。五是知识产权保护难。保 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已经被认识到,但很多时候还没有落实到行动上,侵权易、保 护难等问题依然严重。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困难,不同行业、企业也不尽相同。对有 些问题,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推动解决,有些还需要各级拿出更精准的措施。总 的想法是,推出实施更多“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政策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昨天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抓好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落实。我们 要逐一对照梳理,拿出具体的落实办法,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从抓落实的角度 考虑: 一要更加扎实地抓好政策落实。近期中央密集出台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包括四次降准、减税降费、设立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增加贷款贴现等,都是 利好政策。省委、省政府自去年出台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10条意见之后,近 期密集推出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正在陆续推出 15项制度创新项目,主要面向实体经济和企业创新发展,这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是 “真金白银”。有些政策已经初步见效,有些还需要在实践中修正完善。在调研中 ,有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 握”。我感到,“好政策”落地见效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各级都要有政策“执行力 ”,能在操作上细化实化到位,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的阻隔,这 件事我们正在推动。再一个就是提高政策“知晓度”,加大政策的宣传解读,采取 把企业找来讲解、上门宣讲等各种方式,把政策直接传递到企业。评价政策好不好 ,就看企业家脸上笑不笑、笑的灿不灿烂,如果笑的很灿烂,说明政策很好;笑的 不怎么样,那说明政策一般;没笑脸,那说明这个政策就没有用。今后,凡涉企政 策的制定,一定要充分征求企业的意见,有些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要有企业人员参 加;有些会议研究相关议题,可邀请企业家列席。 二要更加精准地推出政策创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 实的要求,各级各部门都要在职责权限范围内,紧密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 体措施。要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需求,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对大家提到的科研投入问 题,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培育问题,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问题,金融创新包括融 资担保、融资风险补偿问题,以及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问题,都要抓紧研究 ,不断推出一些新的政策措施。比如,去年省里出台的“非公10条”,定的是大原 则,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实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要强化政策集 成,增强政策供给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 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在政策执行和落实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要一视同仁 ,大中小企业要一视同仁。 三要更加有效地提供要素保障。大家反映的“钱、地、人”和环境容量等问题 ,是各地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破解的出路,一方面靠政府创新,另一方面靠企业 挖潜,把企业的内生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政府的外部推动力结合起来。各 级政府能提供的支持,要尽可能提供。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针对不同企业的不 同“痛点”,开出不同“药方”,“一企一策”解决问题,把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企 业。比如,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像对无不良信用记录、 纳税信用级别达到标准的小微企业,可发放“银税互动”贷款;规范发展小微企业 转贷基金,以政府资金为主导的转贷基金使用费率原则上控制在同期银行贷款基准 利率上浮50%以内等。下一步,要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把支 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实好。必要时可以依法利用政府资源,通过过桥资金、基金投 入等方式,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省政府要组建政策性救助基金,纠正一些政府部门 、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行为。这些事情,已安排政 府分管领导同志尽快研究。比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