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1年普通中小学德育建设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1年普通中小学德育建设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航空港区召开全市德育工作现场会。港区开展的培育新文明家风 ,建设新文明家庭,为构建德育一体化体系提供了新的方式。刚才港区还进行了德 育成果的展示,其他几所学校的发言也各具特色,这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德育工作 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这里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航空港区和参加经验分 享的几个学校的校长表示由衷的感谢。 全市教育大会确立了“坚持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高质量建设X‘美好教育 ’”的发展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全面加强 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学校逐步把握住了德育建设 所应遵循的规律,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过分偏重学校的作用,学校与家庭及社会 的整体合力还有待提升;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仍需加强;在德育体系的一体化建 设上,尚缺乏相配套的制度等。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德育科学化,增强德育实 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一、持续加强党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 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这深刻揭示了“教育为政治服务”的本质。教育的 根本任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 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 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一)坚守为党育人初心。立德树人是学校党建的切入点,是学校党组织的根 本任务。加强学校党建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想理论依据和动力 保障,是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政治保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 义办学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 心使命,在教育领域具体表现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之 使命。 (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党建工作要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办 学方向,要促进师生的全面成长,为学校整体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积极宣传和贯 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支 持学校依法治校、广大教师依法执教。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师德优良 、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育人团队;发挥党组织的民主监督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和 谐育人氛围。学校党组织要履职尽责,敢抓敢管,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 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 (三)党建德育深度融合。学校要利用各种活动,如“国旗下讲话”,先进班 集体评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每 年“七一”建党节,团队日等节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坚定广大师 生爱党、爱祖国的信念,把党建与德育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 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着眼学段一体,建构大中小一体化德育体系 德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 、培育时代新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德育领域中构筑国家教育目标、人才 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以及教学目标之间的一体化的和谐、平衡关系,共同服务于培 育时代新人的这一总目标。从教育系统内部出发,将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进行顶层 设计,将德育贯穿于各个年龄段,实现教育的持续性,从而使德育成为一个整体。 (一)核心价值观引领德育体系一体化建设。毫不含糊地回答“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 ,都要站在人一生发展的角度,既要设定明确的总体目标,又要确定符合不同年龄 阶段儿童特点的层层递进,可操作、可实施、可检验的阶段性目标和内容。要找到 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载体,如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养成、生活和服务劳动、爱心 捐助、敬老助残等,从真实深入的感知入手,在真切体验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情感 、思维和态度上的认同,最后实现行为上的转变。在德育要素上,既要关注微观的 德育要素,注重德育要素的横向连接和纵向贯通,做好德育要素的联合互动,也要 关注宏观的德育整体,做好不同学段和不同年级的有机衔接,并把不同的德育教学 活动与相应的德育要素进行匹配。要通过设计科学适宜的内容,让学生在课程与活 动中学习、在生活事件中感知、在具体行为中体验,逐渐形成稳定的情感和道德品 质。 (二)纵向衔接各学段的课程形成有机整体。针对各学段学生的特点,校本化 实施德育课程时,小学德育应偏重“德育启蒙,行为养成”,初中德育要偏重“道 德认知,情感体验”,高中德育则侧重“道德实践,感悟责任”。德育在内容体系 上涉及了个体品德模块、社会公德模块、思想政治修养模块,同时还有心理健康模 块、法治教育模块、传统文化教育模块。要促进各个模块之间形成横向的有机衔接 和贯通。德育课程和活动的实施要紧密围绕“知”与“行”的互动展开,小学以学 生感性认知为主,中学注重学生的研究、创新及德育实践。“知”与“行”的互动 融合,塑造了学生的道德角色,实现了全程育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融入德育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充分吸 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其精神内核的提炼和浓缩。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秩序、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和 国家认同。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结合大中小幼等学段的学生智力发育和认知 习惯等特点。让幼儿置身于游戏、童谣、图画和故事等传播场景和传播语境中,感 知中国的精神文化,萌生出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情感能量,进而对“真善美”产生直 觉认知。小学德育可以结合优秀古诗文、成语故事、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革命传 统等进行,重视学生行为准则、个人美德和社会公德。中学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对学生进行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常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三、创新大思政课,强力提升铸魂育人实际效果 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 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一)明确课程定位。思政课处在教育工作突出位置,思政课事关中华民族长 远发展。核心价值体系凝结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 内在强大精神力量。思政课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专门为青少年群体开设的对其 进行思想品德引导和人格培养的理论和社会实践课程。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 期,能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人生进取 的方向和动力,走上健康成长道路,与思政课密切相关。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把培育“政治认同”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之一。最为关键的就是教 师要正面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直面思政难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讲 透彻、讲深刻、讲生动、讲明白,有的放矢地厚植浓厚的爱国情怀,夯实科学正确 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自觉自发坚定“四个自信”。 (二)创新课程形式。习近平同志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办好思 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教师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基础。中小学可以引用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 言》的小故事,以“复旦大学陈望道旧居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照片呈现引发 学生兴趣,以此引导学生由陌生到亲切。要把思想政治课建设落到实处,就需要教 师不断拓宽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创新实践育人的方式,努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 第一粒扣子”。脑科学表明,经验可以形塑大脑神经网络,而神经网络影响心智与 行动,心智与行动又决定着个人获得什么样的新经验及如何获得这些经验。课程要 为造就学生特殊的神经环路,培育道德脑提供经验和机会。教师要采用和开发一系 列创新性的德育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其中学习相应内容,形成神经激活、环路和网 络。上好思政课要遵循教学规律,实现话语转换,并且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三)多课程共作用。思政课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关爱、服务、引导学 生,紧扣学生的要成长需要和关注热点,做好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教育学生坚定 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思政课要对青少 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同时传播科学知识,体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同时,要注 重挖掘其他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不同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形成学 科德育合力。课程思政要关注在情景体验中学生国家认知和精神体悟循序渐进内化 的过程。核心素养要落实到思政课程的全过程和课程思政的各环节。课程思政离不 开思政课的方向引领,思政课也离不开课程思政的基础支撑,二者存在融合基础。 思政课程与学科课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依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应同向同行、 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统一,共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加强党史教育,传承百年红色基因用史力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校要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的精神,积极组织,认真落实。 (一)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 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从 嘉兴南湖的小船,到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这一百年的历史,不仅值得全体党员学 习,更值得青少年学生学习。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是人生中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从萌芽到定型的关键过程。教育事业孕育的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欲 知大道,必先为史,在青少年群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