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十四五”推进创新发展和培育发展新动能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十四五”推进创新发展和培育发展新动能 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谋 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化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2021-2025是巩 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建设成果的关键 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 战略机遇期。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四 五”期间如何确保xx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推动创新转型、培育 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五年规划最主要的挑战 和重任。按照全市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部署,我局围绕摸 清全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现状、培育“十四五”创新发 展新动能主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十三五”期间xx科技创新现状(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创新投入稳步增长。xx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 xx亿元,位居全省16位,R&D经费投入强度为xx。从全社会研发 投入来看,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xx亿元,较xx年增加xx亿元 ,增速为137%;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xx亿元,投入较上年增加 xx亿元,增长20%;xx年R&D经费投入增长到xx亿元,同比增加 xx亿元,同比增长18.8%,较xx年增加了近xx亿元,较“十二五 ”末增长254.24%,年均增长52.44%。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来 看,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上升幅度最大,由xx年的0.19%上升 到0.42%,上升0.22个百分点;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 0.46%,同比增长9.5%;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0.52%,同比增 长13 %,较“十二五”末增长273%,全省的排名由16提升到 12名(限于统计原因,R&D经费仅能统计2018年及以前数据)。 全社会研发投入及强度均保持40%以上的增幅,充分说明市委、 市政府及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基础作用和支撑 作用。 2.创新主体不断壮大。聚焦“6+2”新型工业和“7+3”现代 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xx市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行动计 划、xx市《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全面宣传落 实加计扣除、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等政策措施,切实加强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着力梯度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十三 五”期间,全市新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xx个,累计入库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x家,高新技术企业xx家。高企数量较 “十二五”时期增加25家,首次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八大领域 的全覆盖。“十三五”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 务收入xx亿元,年均主营业务收入为xx亿元,较“十二五”年 均主营业务增长72%,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较2015年增 长18%。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xx亿元,较2015年增长 71.6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产值不断增加,产业结构持续调 整,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动能不断显现。 3.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积极围绕市委、市 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布局创新平台,建成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 器xx家、众创空间xx家、重点实验室xx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xx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 xx家,创新平台覆盖各产业,初步形成了“重点实验室、企业 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联盟、高新技术企 业”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技术支撑。 4.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台《xx市促进科技成果产出转移 转化十条措施》《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 级版重点任务清单》等政策措施xx余个,“十三五”期间全市 取得成果xx项,较“十二五”时期增加15项,同比增长9.7%。 其中:国际领先技术xx项,较“十二五”增长85.7%,国内先进 水平及以上xx项,同比增长67.5%。获得省科技进步奖xx项,其 中二等奖xx项,三等奖xx项,科技成果产出数量、质量双双提 升,全市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善于创富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 5.成果转化不断提速。“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实施成果转 移转化行动,促进创新成果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科技与经济融 合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成果转化总量为xx项,年均转化 量为xx件。“十三五”时期,成果转化总量为xx项,年均转化量 xx项,同比增长22.84%,总体呈现上升,到2020年成果转化数 量达到最高值xx项。随着成果转化数量的增加成果转化产值从 “十二五”以来也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增长坡度平缓 。“十三五”期间成果转化总产值为xx亿元,年均产值为xx亿 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7.1%。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 ,让科技与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6.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围绕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持续深化 市校合作、厅市合作、区域合作,推动不同领域、区域创新思 维碰撞,激发创新活力。“十三五”期间xx市技术合同累计 xx项,较“十二五”增加xx项,增长43%。年均技术合同登记数 为xx件,较“十二五”年均技术合同登记数增加xx件。“十三 五”期间技术市场成交额累计xx万元,较“十二五”增加xx万 元,增长率高达288.7%。“十三五”年均实现技术市场成交额 xx万元,较“十二五”增加xx万元,其中2020年全市完成技术 合同登记交易额xx万元,较2015年增长了3倍,技术市场交易活 跃度明显提升。     7.扶贫支撑不断强化。创新推行“七个一”科技扶贫新模式 ,科技扶贫在线平台、科技特派员实现全市所有贫困乡(镇 )村全覆盖。“十三五”期间,累计入驻专家xx名、信息员 xx名,选派省“三区”科技人员、市县科技特派员xx名,进村 入户开展“一对一、一帮一、一带一”精准扶贫,培训群众 50万人次,推广应用产业发展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xx项 ,实现对全市739个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2016年我市委派科 技特派员xx人,解决群众需求xx次,科技特派员人均解决问题 75.86次。2017年科技特派员人数增加到xx人,共解决群众需求 xx条,人均解决群众需求134.21次。2018、2019、2020年分别 选派科技特派员xx、xx、xx人,分别解决群众需求xx、xx、 xx条,人均解决问题次数达到xx、xx、xx次。科技在基层的影 响力、群众对科技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连年保 持在96%以上。科技扶贫在线全年推送科技需求推送量、解决数 连续三年双双排位全省第一。xx“七个一”科技扶贫新模式 ,得到科技厅xx厅长、xx副厅长批示,省委改革办将其作为先 进典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二)存在的问题 1.创新资源不足,基础薄弱。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资源不 足,难以助推企业创新成长,经久以往,企业积弱难反,创新 能力无法提升。人才是创新的根基,2018年xx市R&D人员总量为 xx人,占xx省R&D人员0.74%,万人就业人员中R&D人员低于xx省 平均水平,与xx省每万人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相差与全省平 均水平相差25.44,科技工作人员较少。获得国家、省以上称号 的高层次人才仅xx名,市级科技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 xx人,高素质创新人才匮乏;科技项目是科技创新的依托,资 金是创新的助推器。2019年xx市企业争取省级科技项目申请数 量为仅xx项,占xx省科技项目总量的比重不超过2%,争取到位 资金xx万元,其余企业均未获得专项资金扶持。这是由于xx大 部分企业基础较弱,不满足国家、省项目申报条件。没有科技 项目作为企业科技发展的依托,缺少专项资金的支持,创新动 力和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创新难以维续。创新资源不足影响企 业整体创新能力,创新基础薄弱会增加创新资源争取的难度 ,由此陷入创新资源与创新能力的恶性循环。如何调节创新基 础薄弱与科技资源缺乏之间的平衡、跳出循环圈是xx亟待解决 的问题之一。 2.创新主体质量不高,科技型企业尤其高新技术企业量少且 规模小。企业是科技活动的承担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 术企业又是科技活动的主要践行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 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创新水平。从数量上看,xx市 中小微企业总数超过10000家,按照科技型企业评价办法,全市 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仅有xx家,占比3.1%,国家科技型企业 xx家,占比不到0.5%。高新技术企业xx家,仅占全省高新技术 企业总量的0.76%。从规模产值上看,在xx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产值上亿xx家,5000万元左右xx家,全市高新技术总产值占 工业总产值不足20%,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难以产生经济辐射 ,带动其他产业发展。xx市要增强创新活力,不仅需要培育更 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量”的增长,更 需要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实现“质 ”的突变。 3.创新成果质量欠佳,成果转化效益不高。创新成果和成果转 化是创新产业链中重要的两个环节,反映了创新成果的竞争力 和市场需求程度。xx市的创新成果数量上增加,但是专利的技 术含量不高,其中发明专利仅占专利总量的xx%,而处于国际先 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占成果总量比重不足10%,缺乏高质量的创新 成果的现状依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从成果转化率上看,除企 业转化的成果占比约70%外,外观发明、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等 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到30%,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从成 果转化效益、对经济的贡献上看,创新成果核心竞争力不强 ,市场受限,年实现上亿转化产值的成果不足20%,全市年成果 转化总量增幅保持低位(每年不到10%),难以体现对全市经济 的支撑引领作用。 4、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产业集群度和粘黏度不高。 特色产业是对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减少 地区同质化发展带来的恶性竞争。xx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发展特色农业有优势,但如何集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突显 比较优势则需要更加合理的顶层设计。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 显与产业集群度有较大关系,产业上下游企业沟通不畅,协作 艰难,资源共享程度低,难以实现创新集群攻关。xx市除铝产 业有10家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产业上中下游的小集群 外,其余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均是零星分布,产业协作不够 ,多数科技型企业不仅规模小、产出低,且分布零散、各自为 战,产业链多但较短,企业粘黏度不高,缺乏集群攻关、抱团 发展。企业生产上游的原材料供给协调,生产中游的技术、设 备共享,以及下游的市场信息、销售衔接等都难以实现。企业 各居一隅,技术研发人员、研发设备、市场需求信息相互独立 ,缺乏沟通,难以擦出思维的火花,突破技术瓶颈。缺少共享 机制,又导致研发设备浪费,研发成本增长。xx市如何引导企 业加强协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加速产业集群,不仅需要在 产业规划设计中作出调整,还需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挑战(一)国际科技竞争和对抗不断加深加剧,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科技壁垒的“双刃剑”倒逼创新,由此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全球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日益产生重大影响,人才、资本、 技术、产品、信息等创新要素全球流动,新能源(储能技术 )、生物医药、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颠覆性技术不断革新,科 技创新的速度、范围和规模在不断刷新,技术转移和产业重组 不断加快,由此为我市企业创新、产业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在5G、北斗导航、高铁等技术在国际上竞 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以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的设置科技壁垒,美国、澳大利亚、 新西兰、加拿大、英国、捷克、日本、加拿大等许多国家禁止 购买华为产品,禁止华为购买本国技术的产品,甚至拆除华为 设备,“去中国化”动作频频。近日,美国颁布的《美国出口 管制改革法案》扩大出口管制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对“新兴 和基础技术”的出口管制,随后将包括海康威视、科大讯飞、 旷世科技、大华科技等28家中国组织和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使 我国部分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循环受阻。为了改善 当前现状,解决创新链中断问题,国家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 的发展战略,并首次将内循环放在发展的首位,《新时期促进 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 不断出台,扶持力度增大。对于我市而言,如何利用国家对这 些高端产业发展机会,积极承接国家相关产业布局,加强对产 业链上下游的研究布局和建设,提高发展质量。(二)疫情、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复工复产,带来了制造业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一次重新洗牌机遇和挑战 2020年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世界经济受到 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自2020年3月份以来,在短短四个月内有 接近7万家企业倒闭,日本3个月内超过200家企业倒闭,而我国 自新冠以来企业倒闭数量超过20万家,全球经济一片萧条。随 着疫情防控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各地区在逐步有控制的恢复经 济,中小企业逐步恢复经济活动,创新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 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转“正”,引领形成发展新标杆。我 市作为制造业薄弱的区域,如何抢抓疫情、后疫情时代的复工 复产机遇,积极参与市场重新分配,以科技创新优势提升核心 竞争力,借力全球全国全省制造业的转移,产业回转带来资金 人力设备,积极承担产业转移机遇,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战略机 遇和挑战。(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区域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今年确立的国家发展战略。 2018年11月,xx与xx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书》,助推xx“北向 东出桥头堡、生态康养后花园、绿色食品供给地、产业合作示 范区”建设,正式启动两地区域协同创新合作。两市共签订合 作协议xx余个,签约xx产业转移项目xx个,计划投资xx亿元。 其中,已开工xx个,投产xx个。xx、xx两市还进一步签署了农 业、协同开拓市场、工业一体化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 展、区域物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旅游、科技等xx个合作或 投资协议。随着xx与xx的融合发展,xx对xx的经济辐射效用增 强,经济辐射范围拓宽,带动xx市产业产能提升和结构调整。 2020年6月,xx市分别与xx市xx区、xx区拟定《x(x)x(x)科 技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xx区、xx市战略合作协议》,拉 开了xx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序幕。省委十一 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xx成为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成 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承接成渝经济 圈建设中的产业转移,利用双城经济建设中规模效益辐射,利 用共享平台、共享实验室等建设,借鉴学习成渝科技创新发展 的经验,积极推动与成渝经济圈的经济衔接范围拓展,推动区 域协同创新发展,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我市带来的 机遇。挑战在哪里?在于一个创新相融的“融”上,“共搭一 个台,同唱一出戏”,是成渝地区把我市创新人才、创新金融 资源、创新成果兼并兼融了,还是我们做好借智集力文章,围 绕整个产业链进行创新资源的再优化、技术攻关的再协作、产 业创新的再组织,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相融发展、互利共赢是今 后合作的巨大挑战。 (四)“新基建”:科学技术带来的一次巨大红利派发,xx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一次重大机遇和挑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 包括“5G基建 、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新能 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 领域,符合未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中国经济迈向 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代表的城市已经开始 加速数字网络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以5G、工业互联网、卫星互 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网络融合创新,以及信息 技术和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形成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未来发展的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