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写给那些借调的日子:个中生活,冷暖自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写给那些借调的日子:个中生活,冷暖自知 ! “借调也是调”,在大众的潜意识中,借调被归为调的范畴。当这两者画上 等号时,在外人眼中,借调也就成了颇为荣幸的事情。  但事实也许并不总是充满阳光,每一次不同的工作、每一次新的经历、每 一次从零开始,难免产生了有些累、有些疲惫的“厌倦”感。尤其是那种“无助的 无奈”,很难忘记。而在借调的荣光背后,是借调人员无法确定的未 来。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造成借调人员心灵上的不安。  一句话,借调生活,冷暖自知!  “每年机关里借调人员像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几乎每个月都 有新的面孔。我知道,他们都在重复着我当年的生活,重复着我曾经的快乐与痛苦 ,兴奋与失落,骄傲与尴尬,梦想与执着……”当一位被借调者写下这段话的时候 ,这个特殊群体的一个侧面便呈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在借调的日子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现在,一 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在偏远的湘西呆了几年,当接到省某厅借调的指令时,我就象抓到一根救 命稻草一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单位领导的派遣。临行,领导语重心长:这次借调 你过去,听说是给厅领导当秘书,你可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厅里有人,我们以后 办事也要方便些。我自然明白领导的意思,简单地收拾几件行李,头也不回地踏门 而去,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慷慨与悲壮。在往省城的火车上,我着实做了很 多美好的梦。  到了厅里,见过了处领导、厅领导,然后被带到机关办公楼旁一栋阴暗的 小楼里。小楼其实是废弃的居民房。楼上是供借调人员住宿的,每间房摆了三张单 人床;楼下是办公室,十几平方的房间里摆着三张破旧的办公桌。见此凄凉情形 ,好半天我都不愿相信,这难道就是我将要借调工作的地方?  原来,我要工作的地方只是一个挂靠的临时机构,办公室的两位同事都是 被借调过来的,短的已有两年时间,长的则有3年多了。作为“过来人”,他们诚恳 地给我打心理预防针,可我还是不敢想象该如何度过今后漫长的借调生活。  工作只需按部就班,完全听从吩咐,因此上班大多十分轻松,不能上网 ,几个人就在破旧的电脑上玩“挖地雷”。中午,机关食堂里就餐的人很多,厅长 们也在那里就餐,因此伙食格外不错。只是机关干部都是刷卡,而借调人员和那些 在工地干活的农民工却用的是临时餐票。几个打菜的大姐一看到手持餐票的,就会 露出鄙夷的神情。不知道他们的优越感从何而来。晚上,小楼上很热闹,借调人员 凑在一起打牌、聊天、喝酒,欢声笑语,乐不思蜀;偶尔也会面红耳赤,甚至挥拳 相向。但不管怎样,相同的处境有更多相通的语言,吵闹过后大家还是同病相怜的 难兄难弟。  难兄难弟们大多来自省城周边的市县,且大都已结婚生崽。一到周五下午 ,就作鸟兽散,整个小楼就只剩下我孤单的身影。于是,我一个人把自己锁在房里 ,将电视开到最大,一直看到眼皮打架才昏昏睡去。一觉醒来,往往已是第二天中 午甚至下午。食堂早已打烊,只好到门口的小卖部买几包方便面慰问肚肠。  处里那些科长、处长们其实倒很热情,没有传说中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 架式。平常有人送“土特产”,他们会算上我们一份;出差检查工作,他们也会认 真地跟别人介绍,这是处里新来的同志。只是自己总觉得有些别扭,不敢多说话 ,怕言多必失,泄露自己“借调干部”的身份。因为一次到县里搞检查,一位局长 在识破我“借调干部”的身份后,竟打个照面后再也没见人影。当然,最难堪的还 是要数到其他机关办事。进门登记时,凭一张外地身份证,经常无法说明自己的真 实身份。于是,常被冷眼相看并厉声高问:你是借调的吧?  办公室一位同事,借调3年多时间后要回原单位了。半夜拉我去酒吧喝酒。 我知道他心里难受,两个人什么也没说,一口气竟喝掉二十几瓶啤酒,直到把彼此 灌得烂醉。  借调3年,我只回了三次原单位。强烈的虚荣心让我不敢面对曾经的同事和 领导那“关切”的盘问。而当拿到正式调令的那一天,我却偷偷地流下眼泪。那一 刻,真是千般滋味在心头。  而今,每年都看到机关里的借调人员像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面孔。我知道,他们都在重复着我当年的生活,重复着我曾 经的快乐与痛苦,兴奋与失落,骄傲与尴尬,梦想与执着……  二、人生一段宝贵的历程  跟许多借调干部一样,我也兴奋、焦躁、不安过,甚至许多次梦中惊醒 ,有次梦中哭醒,梦到自己一起借调过去的干部转正了,而自己却不在其中。醒来 怀疑自己将来的前途,又是到天亮无法合上眼睛。  回想我的工作历程,心里无法平静。  我毕业后考入河南省汝南县广播电视局当播音员,2003年当上了广播电视 局新闻中心副主任,同时负责新闻采访、编辑与播音。突然的机遇,2006年10月 12号县纪委通知我单位领导决定借调我去纪委宣教室,单位领导告诉我,毕竟从事 业单位到党政机关是很大的跨越,现在单位缺播音员,如果是条件不好的单位,单 位绝对不同意借你去,这单位多好,去吧,到那,好好干!我想能借调到党政机关 的机遇毕竟很难得,好好干,关系转正后最起码不会担心事业单位改革等等,所以 不怎么思考就选择借调了。  在新的单位,我告诉自己要加倍努力,工作上能干多少就决不少干,决不 能让领导和同事看扁了。而我又是那么幸运,遇到好家人好同事好领导。早去晚归 ,8小时内外,任何科室需要帮忙从不推诿。家里婆婆说,孩子的事情你别管,年轻 就是干工作的,只要工作有成绩我就没白累,就对得起我。老公说,永远支持你的 工作。  遇到难题请教同事,他们都那么热情,感到他们水平素质很高,也激发、 推动了我越发努力。只有当我想到何时才能转正,对前途产生可怕想法的时候,才 感到累了。第一年领导开会说了一句话,让我感到实在太温暖、太有动力了,领导 说,你们几个借调的工作干的不错,纪委没有把你们当外人看!  回味两个不同环境的工作,刚参加工作是学习拼搏,毕竟大家都是平等的 工作人员,没有什么压力。但是借调就不同了,压力太大了,心理上有两大怕:一 是怕退回去丢人;二是怕既不退又不转正,遇到原单位改革人 事。所以不怕工作多、不怕别人安排任务多,就怕没有工作干 、没人找我协助工作。  在借调期间,我原单位二级机构负责人调整,大家都清楚,如果我在原单 位,无论工作还是资历我一定能接手新闻中心主任,但是由于借调在纪委,原单位 没有考虑到我,内心很是失落!对自己的借调产生怀疑,一年多了,既没有转正 ,又耽误了在原单位进步,这些又能跟谁说呢!终于鼓起勇气到借调单位领导办公 室问问领导:我们一起借调的几个人能不能转正?大概何时能转正?领导说你们干 的不错,你们的问题也研究过,遇到机会就办了,不要急,好好干工作。  于是,我更加努力在借调单位工作,希望能把在原单位的遗憾弥补,甚至 获得更大收获。压力绝对是最好的动力,借调让我的工作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 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借调的身份让我能发挥极限价值。  三、我的借调岁月  一直想当名报刊编辑,一直没有办法实现。报社有一个编制空了许多年 ,我就努力了好多年,领导换了好几任,还是很难实现。所以,当2002年秋天,领 导说可以先借调到报社当编辑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