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省委 、省政府有关经济工作重要部署,贯彻省委李强书记在镇江调 研时的讲话精神,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系统部署经济工作,动 员全市进一步浓厚发展氛围,明确发展目标和思路,加快转变 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两聚一高”的优异成绩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继去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召开 了全省制造业大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民营经济发展座谈 会、江苏发展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对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 部署。4月10日-11日,省委李强书记来镇江考察调研,突出强 调了四点要求:第一,镇江发展处在“窗口期”,当前最主要 的任务,是把干部的心聚起来、注意力集中起来,把发展信心 树起来、精气神提起来,大力提升发展的“热度”;第二,镇 江经济总量、城市规模在苏南五个城市当中比较小,一定要在 发挥优势上做文章,集中力量打造城市特色、产业特色和改革 特色,以特色发展增强竞争力;第三,要把扬子江城市群、宁 镇扬一体化作为自己的城市来发展,抓住新机遇,找准切入点 ,加快提高镇江中心城市首位度;第四,把人才留下来,镇江 才有希望。要着力培养和引进人才,尤其要重视特色产业集聚 ,发挥好驻镇高校作用,在高端人才引进上要舍得投入、拓宽 视野,搭建好创新创业平台。这些新部署新要求,对于镇江发 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全力推动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做了充分准备,着眼发展所 需、基层所盼,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了推进产业强市 的指导意见、重大制造业项目奖励办法、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 意见、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九大行动等“1+6”政策文件,汇编 印发了先进制造业政策100条;对会议形式、出席对象等也作了 精心安排,马上6家单位还将作大会发言,叶飞市长作会议小结 。总的考虑,就是要把这次会议开出激发干劲、凝聚共识、理 清思路、促进发展的好效果。下面,我先讲五点意见。 一、发展站位决定发展热度,要大力提振争先苏南精气神 站在什么样的位置、立足什么样的坐标系谋划推进发展,对 一个地区的发展状态有着决定性影响。发展状态最直观的就是 发展热度。李强书记特别强调镇江要提升发展热度,针对性非 常强。镇江是苏南板块的重要一员,这是客观上所确定的。我 们不能把自己排在苏南之外,更不能自降标准。 1.把握大势要树立苏南眼界。“苏南眼界”的鲜明特点是 全球化、前瞻性、敏锐性。抓经济工作,首要的是眼界要宽广 ,形势要认清,头脑要清醒。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 化,有专家形容是“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国际上“四低、两 化、三重构”。全球经济持续表现出低增长、低贸易、低通胀 和低利率的特征;许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部分国家“逆 全球化”暗流涌动;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 应用,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颠覆性变革,带动产业模式、商业 模式、创新模式加快重构。国内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纵深演进 。产能普遍过剩,实体经济困难,资源要素制约趋紧,大转型 大势所趋;区域和行业走势分化特征更加明显,谁基础好、调 整快、布局早,谁才能占得先机,大洗牌愈演愈烈;产业细分 趋势更加明显,产品定制化、制造服务化和产业跨界融合成为 潮流,催生出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际国内两个市 场深度融合,国内生产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区域一体化明显提速,双向 开放不断深化。这些形势变化,有很多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常态下区域竞争的激烈程度,与经济发 展“黄金期”相比有了本质的区别。对企业而言,过去是“快 与慢”的分化,现在则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对地区而言 ,如果没有很好的发展,在剧烈分化的过程中,就会陷入低迷 被整合。面对新一轮竞争,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工作的主动 性,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在新格局中找准自身位置,在苏南发 展的新态势中展现镇江作为,在发展分化中走出镇江的“上扬 线”,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2.创新理念要站在苏南前沿。大的方面讲,就是要践行新 发展理念,坚持以“两聚一高”为引领;具体讲,就是要对标 苏南,有针对性地在四个方面形成广泛共识。一是发展至上 ,产业为主。苏锡常无论形势怎么变化,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 务不松劲,坚守“产业强则城市强”的客观规律不动摇,这是 苏南发展的基本经验。解决镇江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最终要靠 产业。没有产业,其他方面的发展都会缺乏基础。在这个问题 上,一定要有定力。二是发挥优势,特色发展。一切从实际出 发,因地制宜,把自身的优势研究透、发挥好,把发展的特色 放到最大,这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 以特色发展增创优势,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应当成为我们推 进工作的重要取向。三是聚力创新,开放包容。敢为天下先 ,勇于为全省、全国发展探路;敞开胸怀,善于集聚先进要素 为我所用,是苏南精神的核心。对比苏锡常,镇江发展活力不 强,城市开放度不高,是突出的短板,需要下大气力转变。四 是生态优先,聚焦富民。现在苏南各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富民惠 民的力度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多,镇江有亮点,但还没有形 成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格局。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是学习 借鉴苏南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在理念思维层面来一次“革命 ”,与苏南发展保持理念创新的同频共振。 3.推进发展要坚持苏南标准。这个标准概括起来就是六个 字:一流、实效、率先。这里,我强调一个具体问题:以后不 再提镇江是“小城市”,镇江一点都不小,镇江很有前途。新 形势下推进镇江发展,必须紧紧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这个中心目标,确立争一流、创一流的发展定位,强化以 实干创实绩、注重质量效益的工作导向,保持创新创造、奋发 进取的昂扬姿态。对照这三条标准,我们的落差还比较明显。 以发展质量为例,2016年单位面积GDP只有苏州、无锡的一半 ,工业应税销售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9.4%,而苏州是107.7%、无 锡是109.2%。当务之急,要从工作目标的对标找差入手,把苏 南标准具体落实到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完成上。今年是党的十九 大召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面落实省市党 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从经济 运行情况看,稳中有进、稳中有忧,12个主要经济指标中,未 达序时进度的有1个,增幅排在全省后三位的有3个,特别是工 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回落15.5、10.2个百分点,新批 项目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占比仅为29.1%,工业企业亏损面 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完成得也 不尽理想。这与苏南城市应有的发展状态是不相符的,也是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苏南城市肩负着塑造更多引 领型发展的历史使命,镇江要当好“引领者”,必须坚持苏南 标准,激发争先苏南的精气神。 二、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要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 衡量一座城市的高度,不是看高楼,主要看经济、文化、人 才和制度,经济领域主要看产业竞争力,这也是决定城市高度 的核心要素。现在,全国都在研究深圳,重要原因是深圳每3- 5年就会诞生1家国际性的标杆企业。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有高 度共识,坚定地走产业强市之路,重塑镇江实体经济辉煌。我 重点讲制造业。 1.产业定位注重特色高端。全市上下对这个问题关注度非 常高,近年来一直在讨论、在研究。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 清晰的脉络。总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战略性新兴产 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相配套、与高水 平全面小康相适应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 突破1.3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000亿元;梯次 培育9个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优势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以上产 业集群2个,500亿级以上产业集群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 达到50%以上。产业选择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贯彻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的要求,充分体现“高端、高新、高效”和特色发展 ,加快培育主导产业,着力构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重点打造 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一 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传承发展眼镜 、香醋等历史经典产业。 2.产业布局强化“三集”发展。产业布局事关发展大局。 这也是一道难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在“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这个大战略下,在长三角城市群、扬子江城市 群、宁镇扬一体化等区域协同发展的大趋势下,在《中国制造 2025》和全省“一中心一基地”的产业新政下,镇江的产业布 局必然要作大的调整。原先苏南从乡镇企业起步,划小管理单 位,村村点火,资源、环境和安全都承载不起,发展方式亟待 根本性转变,不能再走老路。总体上必须坚持企业集中、产业 集聚、生产集约、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的大原则,深度对接 国家和省重大区域战略,结合刚刚获批的《镇江市城市总体规 划》,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构建“四沿两带”的产业新 布局。“四沿”就是沿长江发展带、沿沪宁发展带、沿扬马发 展带、沿运河发展带,“两带”就是两条新产业发展带,即宁 杭生态经济发展带、G312创新发展带。同时科学布局产业“三 集”园区,加快向主题园区、功能园区、特色园区转型升级。 特色小镇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确保建一个成一 个,真正成为承载高端产业、体现产城融合的特色载体。 3.产业培育坚持精准务实。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服 务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这是产业培育的总路径。要突出 四个重点:第一,存量升级。在“推陈出新”上下功夫,大力 推进两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军民融合,为传统制造 注入新技术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制造业+服务”的聚合裂变 ,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大力支持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治理结构创新,培育更多“专 精特新”企业和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创造更多“第一”和 “唯一”,打造一批“百年老店”、一批具有地方标志的产业 标杆。针对规模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初创企业的不同需求 ,精准有效地加强金融服务,解决好这个瓶颈问题。要在“扶 优汰劣”上下功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得越早越主动,坚决 有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市场出清,让优秀的 企业得到更好发展。把节能减排、环保生态作为转型升级的重 要标志,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 ,动真碰硬推进化工等行业整治,加快产业低碳转型。第二 ,增量优化。去年末我市“规上”企业比上年净减少43家,是 全省唯一净减少的设区市,这反映了项目投入、新增长点不足 的问题。要落实重点产业项目专项奖,全力抓好有利于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项目、引领创新发展的项目、落实重大战略和 “十三五”规划的项目,加强要素保障和项目投产达效督查 ,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当前尤其要用好上市公司这个大平 台,撬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重点产业和项目汇 聚投入。要强化制造业精准招商,很好地研究比较优势,转变 招商方式,强化以企引企,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 专业化的招商队伍。要立足已有基础,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 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 等新经济,形成一批创新型增长点。市党代会提出把低碳产业 做成镇江经济新标志,这要作为未来产业创新的一个重点。第 三,造就面向未来的市场主体。把产业培育好,关键是把企业 家队伍培养好。企业家是发展成果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对企业家怎样重视都不过分,要牢固树立企业家本位理念 ,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氛围,弘扬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 发展信心。建立与企业家定期交流的平台和机制,畅通联系渠 道,加强政企对接。企业家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把企业做好 ,要敏锐把握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新空间,聚焦思想精力,保持 战略定力,坚持发展实体。第四,集成产业政策。全面落实国 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扶持产业发 展。对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加强政策宣传,推动政策落地,优 化整合和集成使用现有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 ,建立产业集聚发展共享机制,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的引导支持 水平。 三、改革创新决定发展活力,要大力加强人才与制度供给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苏南地区要着眼形成更多引领 型发展,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上率先突破,为 全省转型发展提供示范。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市第七次党代 会也确立了一个目标:到2020年,镇江要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 行列,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发展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全 方位扩大开放。 1.大规模集聚“双创”人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