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市委X届X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市委X届X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 贯彻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州委X届X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 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 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全地域、全要 素、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建成XX省特色产业增长极核 心板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讲九个方面的意见。 一、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 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时 代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集结号,为做好新时代XX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参加X届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这一重要 指示精神,明确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主攻方向和使命担当 ,指明了新时代干什么、如何干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又进一步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 本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 ‘好不好’。”这一根本要求已经成为XX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 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 我们要全面理解、系统把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 理解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努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 相统一,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从产业发展的成效和问题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把握市情 、克难奋进,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战略由“两叶三工一基础”【1】逐步 优化为“五市战略”【2】,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弱渐强、量质并进的历史性跨越 。我们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任接着一任做,“XX红”已成为外交礼茶,红遍大江南 北,享誉国内外;生态文化旅游突飞猛进,年接待游客现已突破1200万人次,民宿 旅游品牌越来越响,出现“一房难求”的火爆局面;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 ,培植了146万亩富有XX特色的绿色产业基地,打造了全省面积最大的“三品一标 ”基地,推动风电装机产能迅速从零增长到50万千瓦。 站在XX看XX,我们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委政府绿色发展、加快发展的战略定力 ,也离不开党政干部一以贯之、接续奋斗的实干韧劲,更离不开全市上下乘势而上 、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跳出XX看XX,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总量不大、 结构不优,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引领融合发展的办法不多 ,党政干部的服务意识还不强、水平还不高,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突出。必须 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提振信心,进一步在产业发展上补短板、固底板、 强优势、创新高。 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现实要求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上 下勇于向贫困宣战,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教育、卫生、水利、电力、通信等民生基础 ,架起了通向全面小康的桥梁。 面对全市仍然留存的9.8万贫困人口,决战决胜的时间只剩550天,还要保障已 脱贫的11.7万贫困人口不返贫,我们必须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 出路,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保障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 面对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 出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我们必须把产业兴旺作为最为基础、最为关键 的任务,紧紧牵住这个“牛鼻子”,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质量兴农、绿色 兴农。 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将 助推我们把生态优势、绿色资源转化为发展的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我 们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努力培育一批在全 省乃至全国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二、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我市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生态文化旅 游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 我们必须抢抓XX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打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 凉爽之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张名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将生态 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建成国内外知名生态康养旅游目的 地。 提升全域旅游供给品质。开展省际生态文化旅游战略合作,支持龙船调旅游发 展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 转变,到20XX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0亿元。 推动X洞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着力将XX洞打造成资源品质一流、硬 件设施一流、文化内涵一流的高品位岩溶洞穴景观;推动X荡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 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谋道康养小镇;实施X水乡、X井、X山、X洞等4个AAAA级 旅游景区及鱼木寨、水杉群落等新兴旅游资源升级改造工程;启动清江古河床、忠 路温泉、X江画廊等优质旅游资源开发,打造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的旅游精品。 推动民宿旅游规范提质,巩固深化与X大地乡居、XX民宿旅游协会的合作共建 ,加快X山国家民宿小镇建设,助推17个民宿旅游示范村提档升级,形成高、中、低 合理搭配的全域民宿旅游格局,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民宿旅游目的地。推动运动旅游 突破发展,以国际山地马拉松XX站赛事为引领,适度开发建设齐岳山风电观光基地 ,规划建设滑草、滑雪、极限运动等户外项目,建好XX西至X荡、东城至团堡、教育 城至沙溪、凉雾至清江源、元堡至毛坝、利奉公路等生态观光旅游走廊,打造国家 中部地区户外运动中心和运动训练基地。 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成全域智慧旅游系统,积极构建全天候、全领 域旅游监管平台,新建及改扩建重点景区、民宿旅游示范村旅游公路和停车场,大 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完善沿线景观、旅游标识标牌系统等基础配套设施,为 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集散体系建设,按照AAAAA级景区标准,推 进城区和苏马荡景区化建设,完成“一江两轴三点四路”【3】建设任务,推动XX观 光铁路、机场候机楼、火车站改扩建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 范区。 营造全域旅游优质环境。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实施 生态旅游资源“微改造”,保护好、利用好潜在资源和优势。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制 度建设,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强化重点景区安全风险提示、重要领域安全管理 监察,建立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旅游 市场监管机制,依托市长热线投诉受理平台,完善旅游纠纷调解机制,严厉打击扰 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三、大力推进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发展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的有效途径 ,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选择。 我们必须围绕安全、生态、有机、含硒主题,纵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规模化经营、绿色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方式,推进硒食品产业扩能提质增效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省级农业标准化硒食品 精深加工示范区。 推进硒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鼓励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 ,发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种植养殖引领作用。 积极争创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推行生产全程监管和农产品质量标识制度 ,全面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扩大“三品一标”【4】认证面积,提 升“三品一标”基地建设质量。 着力壮大“一红一绿”产业基地规模,推动茶叶基地全域绿色有机,积极开展 有机茶园、绿色茶园创建,全面完成低产劣质茶园改造,打造全国有机含硒红茶核 心基地。巩固和提升粮油生产能力,支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 、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促进粮油作物商品化处理。 实施硒食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动硒食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加快技术改造和 技术创新步伐,实现四板挂牌企业数量级增长,建成XX特色创新板块,努力扩大企 业规模,打造XX省硒食品精深加工示范区。 组建“XX红”茶叶集团,建设“XX红”茶叶城,建立茶叶研发、茶艺培训、茶 文化研究等机构,推进深度研发设计,推进茶叶企业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清 洁化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积极引导粮油企业将加工产能向农产品主产区、 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逐步形成生产与加工、企业与农户衔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 格局,促进农产品就近加工转化。 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国家地理标志品牌 为依托、以企业自创品牌为支撑的多层次品牌体系,提升XX农产品知名度,助推企 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构建“XX红”“龙船调”区域公用品牌认证标准体系,制定认证指导意见,创 新认证评价模式,推动“XX红”“龙船调”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全品类、全区域、全 产业链,成功申报中国驰名商标1件以上。 创新“第三方评价自我声明”模式,采信国内外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产品 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结果,确立市场化第三方认证服务机制,鼓励企业以自我声 明方式参与品牌创建。 四、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我市生物资源富集,拥有黄连、莼菜和山药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备良好的 发展基础,也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前景远大。 我们必须按照扩规模、建示范、促集群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药、医、康、 养、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产、学、研、用”骨干企业群,把生物医药产业打 造成为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 推进中药材产业建设。稳定黄连基地种植面积,建好道地药材专业乡镇、专业 村,推动黄连产品精深加工,创新研发黄连衍生产品,打造香连药业生物医药“旗 舰”企业。推动大黄产业建设,优化产业基地布局,依托金土源产销专业合作社院 士工作站,引资建设精深加工企业,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和生产推广 。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有序推动党参、续断、贝母 等道地名贵中药材发展,积极打造华中及武陵山区药材生态种植核心基地。 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莼菜产业发展,推动莼菜精深加工研发取得 突破,延长加粗产业链条,打造全国莼菜科技试验基地、莼菜种源基地。加快推进 山药产业发展,实施山药精准控制栽培研究,推动山药区域化、标准化种植,加大 以山药为原料的功能食品开发,积极打造国家级山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保持烟叶产业稳定发展势头,稳定种烟队伍、种植规模、种植区域,实现由烤 烟大市向烤烟强市转变,打造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示范区和全国重点卷烟工业企 业优质原料基地。 增加生物医药产业附加值。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精深加工建设,落地建设3至5个 中医药高科技产业项目,深化香连药业与台湾天明药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开发中药 饮片、中药衍生品,争取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项目落地,促进优势中药材资源开 发规范化、集约化发展。 支持药企进驻生物医药产业园,扶持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合作 社,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研究开发中药新型健康产品、生物医药 保健品和功能食品,构建以中成药、生物制药、民族医药为核心的现代制药体系。 五、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发展 清洁能源产业是我市异军突起的新兴产业,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安全、稳 定、经济、清洁的现代化能源产业,培育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源支柱产业 ,建设“百万”装机绿色能源大市,建成华中地区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建立清洁能源产业体系。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推进“枫1井”天然气勘探 工程建设,投产7口开发井,实现年产能5.78亿方。适度开发风电,加大500KV输变 电工程项目争取力度,推动兴隆等重点风电项目建设,力争到20XX年全市风电总装 机容量突破80万千瓦。 稳步发展水电,加大峡口塘等重点水电续建、新(扩)建项目建设力度,力争 20XX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突破40万千瓦。有序应用生物质能,推进乡镇垃圾收集处 理,促进生物质燃料开发,发展垃圾发电项目。推动页岩气等新能源勘探开发取得 实质性进展。支持三峡新能源、中广核、国电投等知名能源企业入驻XX,建立分公 司和运行维护检修中心,延长加粗风电产业链条。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持把思想统一到“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