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全面从严治党90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90句 【讲话篇】 1、开展警示教育是做深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的重要方式。随着警示教育的 常态化,听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发放忏悔书、旁听庭审,形式越来越丰 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警醒课堂、“一网两微”,载体越来越新颖。但倘若忽视了教 育对象情感上的共鸣,只是为了开展而开展,就容易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达不到 预想的效果。 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论是警示教育还是其他教育活动,要真正入心入 脑,取得实效,需要在“情”字上做文章。不管是以案说纪,还是以案说法,不管 是“面对面”互动,还是零距离体验,注重情感体验的教育方能产生代入感,融进灵 魂,从而促使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从中吸取教训,真正得到教育。 3、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九大以来,至少已有包括XX市原副市长陈质枫、XX自 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邢云、XXX银行原董事长胡怀邦等21名中管干部在退休后被 查处。 4、事实一再证明,退休不是贪腐护身符。对贪腐干部而言,退休并不意味着“安 全着陆”,“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绝不是一句空话。 5、有的沉迷享乐,无目标、没追求,只要祸不临头决不跳出“舒适圈”、离开“安 乐窝”;有的长了颗“玻璃心”,受点委屈就怨天尤人,遇点挫折就萎靡不振;还有的 恃才傲物,习惯于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从此停滞不前。 6、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工作必须寸步不让,久久为功,时刻防 止老问题反弹、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 7、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 8、我们抓党的建设,首先就抓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的建设,制 定的各项党内法规都对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更高标准,要求中央领导同志在守纪律讲 规矩、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等方面为全党同志立标杆、作表率。 9、把中央和国家机关建设成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 10、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 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11、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 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12、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把好政治关、廉洁关,严把素质能力关,及时把那些愿 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使广大 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13、决定共产党人精神面貌的,从来不是时间长短,而是使命的力量。 14、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强机遇意 识和风险意识,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 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15、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 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 16、领导干部应该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 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 实绩。 17、因为胸怀复兴伟业,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道路,因为心系全体人民幸 福,才能始终保持为民底色。 18、少数为官者却看不清、扛不起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遇事敷衍推诿,做 事碌碌无为,以致责任尽失、担当全无。 19、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岁岁年年老样子,非但不能干事成 事,反而一再误事坏事。 20、“庸”字当头,势必导致庸政怠政、失职渎职,这既阻碍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 落地,也侵蚀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 21、党员干部当时常用“无功即为过,庸碌就是错”来自警自省,激扬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律己以廉、莅事以勤,凝心聚力、埋头苦干。自觉走出“舒适 区”、远离“避风港”,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担当任事、主动 进取作为,力争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22、一些黑恶势力之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究其原因,就是没能把背 后的“保护伞”连根拔起、清除干净,留下了后患。 23、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就是抓住了黑恶势 力的“七寸”、挖到了“恶根”。不放过一个“保护伞”,不让一个“关系网”漏网,切实让黑 恶势力无“伞”可遮、无“网”可藏。 24、纪检监察建议书既是督促工作开展的“催办书”、解决问题的“加急单”,更是 提示风险的“预警灯”、祛除病灶的“治病方”。 25、“一纸建议书”就是问题整改的“一堂课”。我们将继续用好纪检监察建议的 有力武器,把推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完善制度作为提出建议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立足监督职责,精准监督,标本兼治,确保建议落地有效,努力起到‘发出一份 建议,解决一批问题,完善一批制度’的效果。 26、案例就是警示。问责不是终点。 27、“赖小民案涉案款物之多、金额之大让人触目惊心。这表明,当前金融领 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实现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任重道远。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该案,释 放出党中央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坚定决心,不论涉及什么人、不论涉及金额有多 大,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 28、纪检监察机关坚持违纪所得和违法所得一起查,不法利益和国家损失一起 追,努力做到应追尽追、颗粒归仓。 29、“如果我们办一个案件只查清了事实,而没能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 失,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件,老百姓也会不满意,还可能导致腐败分子产生‘牺牲 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的侥幸心理。” 30、赖小民案件不仅暴露出此前XX公司内部监督形同虚设,也反映出外部监管 存在明显的短板漏洞。 31、为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 极同财政部门沟通会商、督促履行职责,联动配合对发放资金开展全链条监督,确 保2万亿财政资金能够精准落实到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等环节,有效对冲 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32、作为纪检监察宣传战线上一分子,深知有责任记录好讲述好党和国家取得 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从红色文化中汲 取精神动力,自觉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练就宽肩膀、铁脚板和硬笔 头,书写忠诚干净担当的高质量答卷。 3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软环境,也是硬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尊重 市场经济规律,要在着力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下功夫,持续 改进工作理念和方式,把为企业做好服务、解决难题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与企 业家的交往中,党员干部既要坚守住“清”的底线,也要发挥好“亲”的作为。 34、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改进作风跟进监督、精准监督,积极护航复工复产、 推动经济加快复苏,要通过约谈提醒、跟踪督办及严肃问责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 市场主体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中梗阻”问题,对发现的缺乏责任担当、服务意识等影响 营商环境和作风效能的问题,坚决问责查处,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保障。 35、“少数发案单位开会、发文、通报、专项整治等一应俱全,却不管警示教 育是否发人深省、方案是否有针对性、整改是否有效果,旧案警示完,新案又发 生。”究其原因还是对以案促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抓整改仅仅是为了应对 检查,存在“纸上整改”“空头整改”等问题。 36、他是优点杰出、缺点突出的那类人才。李鸿章的缺点是,有一股傲气,还 有一股不叫流氓气,最少也算是流里流气之气。这气李鸿章一直携带着的,比 如他对下属,不太尊重,每提升一人,先要将这人训一顿,说的话很难听,国骂 不断,骂完了,你一回去,嘿,他给你加官晋爵了。提你一把,踢你一脚,关怀 人,却以侮辱人的方式进行。 37、从政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名士聚餐,不是混混间耍流氓。 38柳宗元的廉洁自持、为民务实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留下了千古的好名声。 他死后三年,柳州人为其立祠纪念,与他相关的柳侯祠、柳侯衣冠墓、柑香亭、罗 池等一大批古迹和文物也都被后人呵护至今,成为柳州的历史文化象征。 39、心不正则行不正,心不清则手不清,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 40、老百姓恐怕是永远看不懂他们:生活条件优越,要房有房,要车有车,即 使退休了还有稳定的收入保障,却还在冒着丢乌纱帽甚至掉脑袋的风险,为了那些 对他们来说仅仅是符号的钞票不择手段,这是何苦呢?自作孽,不可活,老话没说 错啊! 41、“救地方之急症,莫如选将;医国家之真疾,莫如察吏”, 42、习近平总书记警示说:“为什么说当官是高危职业?就是说不仅主动以权谋 私不行,而且要处处防备社会诱惑……咱们的门神要摆正,大鬼小鬼莫进来。” 43、现实生活中,禁不住诱惑,鬼魅附体的事多矣!在“酒绿灯红”的环境中,珍 奇的物、丰厚的利、妩媚的色都是防不胜防的“鬼”,时时刻刻都在迷乱着你,纠缠着 你,考验着你。只要你稍有不慎,或碍于面子,或屈于说情,或顶不住权势,它就 会钻入你的五脏六腑让你气绝。 44、民间为求平安,请的是钟馗这个门神,而我们要请的“门神”多矣!历史上的 杨震、包拯、于谦、林则徐等都以清官著称,都是应该摆在我们心中的“门神”。 45、要防止社会上形形色色大鬼小鬼的诱惑,首先要看好看住心中的“魔鬼”,管 住私欲的念头。 46、没有“慎始”,何来“善终”?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蜕变为腐败分 子,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就是因为没有把好“慎始”关,都“悔不当初”。涓流不 止,溪壑成灾。面对“盛情”,不可让“恭敬不如从命”占上风,一旦心存“一次不要 紧,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第二次、第三次……就接踵而至,在不知不觉中陷 入“一次守不住,次次做让步”的怪圈,一步一步越过雷池、滑入泥潭,最终难免栽跟 头,甚至毁掉人生。 47、曹操为什么拒绝称帝?司马光说:“犹畏名义而自抑也。”这里的“名义”一 词,可理解为儒教士大夫所崇奉的名教秩序,及其相关的礼义道德。这是一种软约 束力。人们对名和义的敬畏,产生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力,阻止自己去做那些破坏“名 义”的事。要使这种软约束力产生作用,显然需要大家都尊崇“名义”的深厚社会环 境,在这一环境中的人,都珍惜自己的声誉与节操,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为了利益 而牺牲更为重要的“名义”。尽管东汉末年是一个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