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机关15分钟微党课:四渡赤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机关15分钟微党课:四 渡赤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从党 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 出的重要要求。四渡赤水作为红军长征途中彻底摆脱被动的一 次经典战役,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卓越军事思想和高超指挥艺 术,被毛泽东誉为军事指挥生涯的“得意之笔”。今天重温当 年金戈铁马运筹帷幄的壮阔场景,以大历史观审视之,我们能 够从中汲取深邃的思想力量,凝练丰富的领导智慧,吸纳深厚 的群众观点,领悟卓越的斗争艺术,为新形势下更好地明理、 增信、崇德、力行增添历史底蕴。 一、从四渡赤水中汲取思想力量,更好领会和运用党的创新 理论。 思想的力量是伟大的。四渡赤水蕴含的思想力量来自于共产 党人对真理和科学的矢志不渝,对理想和信念的不懈追求,从 中凝结而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我们党指 导实践创新的思想法宝。 一观四渡赤水前。中央政治局根据刘伯承、聂荣臻在遵义会 议上的建议,决定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同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 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蒋介石迅即调整部署调集重兵近40万 人,妄图将中央红军37000多人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毛泽东果 断提出“放弃原定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决定从泸州 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战略主张,由此 开启以思想之光点亮军事奇迹之火。 二观四渡赤水中。面对既不能与敌人硬拼人马、又不能硬拼 武器装备的实际状况,毛泽东和中革军委采用“上兵伐谋”的 非凡胆略和高超艺术,一渡避敌、二渡歼敌、三渡调敌、四渡 甩敌。而贯穿其中的行动逻辑是:避实击虚、调虎离山、声东 击西、金蝉脱壳,正如白沙会议发布的《告全体红色战士书》 中所作的战略描述,“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 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这“六个有时”充分 展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 三观四渡赤水后。从1月29日毛泽东双脚踏上四川大地到彻 底改变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又经历了兵 临贵阳、奔袭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等一系列具有内在紧 密联系的军事行动,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的狂妄 计划,为长征和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其中,“打是手段,走是目的”是贯穿始终的运动思维和 目标导向。在本质意义上看,四渡赤水归功于党中央和毛泽东 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是用思想伟力撬开正确革命道路的必然 体现,是思想之旗引领前进方向的必然结果。正如刘伯承后来 回忆说:“遵义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 得了新的生命。”这种新的生命的内核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是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 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鲜明特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坚 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此构筑了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历史上又一座耀眼丰碑,我们要深刻领会并运用好 这一思想之旗和精神之魂,用以指引党和人民事业接续传承、 永续发展。 二、从四渡赤水中凝练领导智慧,更好维护和加强党中央集 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重大论断体现了 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权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 得出的宝贵经验和重要结论,其在四渡赤水前后得到有力诠释 和充分说明。四渡赤水之所以能够发生并创造奇迹,一个重要 的历史前提是遵义会议的召开,而四渡赤水是遵义会议后中央 红军取得的第一个具有重大战略转折意义的重要战役。毛泽东 在20世纪60年代初曾写道:“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 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川滇黔三省交界 的一个地方,叫‘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 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 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这里的“循原路 反攻遵义”指的就是二渡赤水,这是在当时取消“三人团”后 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的决定,随后由中革军委于2月15日发出 《二渡赤水河行动计划》,明确“我野战军以东渡赤水河消灭 黔敌王家烈军为主要作战目标”,同时电文第(四)项指 出“我们率军委直属队明日在白沙休息”,最后要求“以后并 由军委逐日命令指导上述计划的实施”。不难看出,这些重大 军事决策都是以中央政治局口吻作出的,以明确党对军队的领 导。 遵义会议的一个重要决议就是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 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重要标 志,遵义会议及此后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包括石厢子会议、扎西 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等都是维护和巩固毛泽东领导地 位、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延续和重要保 证,张闻天、陈云等在这个过程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张闻天 后来在延安整风笔记中写道:“遵义会议改变了领导,实际上开 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中心的中央的建立。”二渡赤水之 后,张闻天曾代表党中央通知潘汉年,要他先行一步,同陈云 到上海恢复党组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潘汉年此行没有达到 目的。飞夺泸定桥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陈云离开长征队 伍,赴上海恢复地下党组织工作。陈云在席懋昭、章秋阳、潘 渭年等人帮助下,历经艰难、辗转曲折,后按莫斯科电示要求 同陈潭秋、曾山、杨之华、何实嗣等于9月下旬到达莫斯科。尽 管此时共产国际七大已经闭幕,但陈云的到来还是引发了各国 极大关注和欣慰。10月22日他以“史平”为名作题为《共产国 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1935年10月22日史平同志的报 告)》(即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向共产国 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实事求是而又系统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 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和遵义会议的情况。该报告后经整理 编辑成《英勇的西征》一文,于1936年春发表在共产国际主办 的《共产国际》杂志,同时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