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为官不为”开三剂药
近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课题组调研发现,当前“为官不
为”成因复杂,可概括为:“不敢干”、“不愿干”和
“不会干”三种。
“不敢干”。当前,有的干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艰
巨任务,面对破解“老大难”“硬骨头”的重重挑战,面
对时刻高悬的反腐问责利剑,有畏难情绪,怕闯红线、怕
挨批评、怕丢官帽,宁可不做、不愿做错,多一事不如少
一事,打打“太极推手”最保险。
“不愿干”。有的干部苦于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愤于
本地本单位的用人风气和用人导向不正,对努力未被充分
认可感到失望,对岗位、职级安排不满,消极怠工。有的
干部发展遭遇“天花板”,自感升迁无望,奋斗精神衰减,
甚至要求提前退休。
“不会干”。有的干部能力跟不上新形势需要,惯于
凭经验办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出现本领恐慌。
病因查明了,就应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破“不敢干”要用“推”字诀。首先,要严格考核、
严明纪律,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风气。
通过一整套制度安排,真正把忠诚、干净、肯担当的干部
用起来,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推着
那些“稳坐钓鱼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