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有感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有感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却把美好的青春年华 奉献给了莫高窟;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却用 毕生的精力保护莫高窟;她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却用 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位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默默 守护着荒漠里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人们亲切地称她 为“敦煌的女儿”。她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初 心,什么是坚守,她就是“文物保护杰出贡献”国家荣 誉称号获得者、改革先锋、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 近期,我拜读了她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感受颇 深。我一直对历史抱有敬畏心,因为我觉得人的生命是那 样短暂,与这些历经千百年风霜仍然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 能够有一面之缘,由此了解神秘的历史,是一件特别不可 思议的事情。所以骨子里,我热爱历史,热爱考古,热爱 一切经过岁月洗礼仍然给人以精神鼓励和指引的伟大艺术。 而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及其守护了半生的敦煌,给了我 最初的感动和最好的精神食粮。在她的自述里,可以看到 几代人对于莫高窟作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从沙害治理、 壁画修复到数字敦煌,无数敦煌人将自己的一生贡献在这 片大漠上,那种纯粹的信仰和坚守,读来让我为之动容。 坚守大漠,陶铸“成林敢锁狂沙舞,独木能将傲骨扬”的 铮铮风骨。余秋雨在描述莫高窟时这样说过,“看莫高窟,不 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 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 生命!”这种生命的壮阔吸引着几代莫高窟人以对敦煌文 化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心,扎根大漠,在黄沙飞扬、无电 无水、物资匮乏、交通不便、枯燥孤寂的条件下,筚路蓝 缕开创了莫高窟保护和研究的基业。樊锦诗正是这样痴心 的守护者。从北大毕业的青春少女,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中 年时代,到耄耋之年,日子在鸣沙山的日出日落中消失,她 的脚印留在了宕泉河西岸的洞窟里,她用毕生的精力从事 着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平凡而伟大。在漫长的 岁月里,在贫瘠的大沙漠,在枯燥的工作中,樊锦诗有过动 摇,有过犹豫,有过徘徊,但是,最后她还是选择把自己的 生命交付给敦煌的流沙和千佛洞,用一辈子的时光坚守在莫 高窟,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 甘于奉献,锤炼“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 坚定意志。古有沙场将士塞北戍边忠魂长存,今有“莫高 人”玉门关旁奉献终生。莫高窟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 清苦,但却集聚了一批批想干事、能干事、善干事的优秀人 才深耕于此,用青春汗水谱写“莫高传奇”。“莫高人”的 甘于奉献精神是支撑樊锦诗的精神支柱,耐得住寂寞是对樊 锦诗毅力的考验。文章后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莫高窟是一 种考验,只有那些最终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修成正果”。 一代代“莫高人”在茫茫大漠中如胡杨立定于沙海,牢记 初心使命,择一事,终一生,在莫高窟默默坚守着,用毅 力诠释演绎着“守一不移”的人生。拥有对中华文化一片赤 诚之心的不止樊先生一人,还有放弃自己的考古工作来敦煌 陪伴她的丈夫彭金章先生,以及敦煌研究所一代代的工作人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