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2年全市课程改革联盟启动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2年全市课程改革联盟启动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风清气爽,冬意渐浓。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 所做的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 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凸显 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信 息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际,教育变革的步伐日 益加快。自本世纪初,我国教育部高举“为了中华民族的复 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旗帜,开启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征程。二十年间,课程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伴随 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我 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又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核心素养时 代,新时代课程改革将全面启动。 2020年,我们在**中学召开了深化课程改革现场会,展示了 普通初中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成果。去年9月,省厅主要领导 在**中学调研时,对**中学的课改经验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强 调要总结、宣传可复制的推广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向纵 深发展,推进课程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天,我们 再次相聚在**中学,成立**市普通初中课程改革联盟,探索新 时期、新背景下深化课程改革新路径、新模式,充分发挥联盟 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全市普通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提档升 级、提质增效。 在这里,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全市初级中学课改联盟的成立表 示热烈祝贺,同时感谢市教研院、市教育信息中心,特别 是**中学,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和精心准备,大家辛苦了。 在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当前深化课改现状 从上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将20多年 的历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 绩,也都深刻感受和体验到了义务教育的变化。一是打造了国 家、省级样板。从改革以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 视课程改革,持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软、硬 件水平,为课改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 障,**市、**市、**区先后被打造成为国家级、省级课改试验 区。二是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改革。我们相继出台了《**市关 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关 于**市初级中学进一步深化课程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 件,通过建立教育发展共同体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 举办教育发展校长论坛、开展骨干教师交流、实施中小学教学 质量提升工程等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义务教育 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三是开创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积极落实 国家、省、市、县(市)“四级”培训机制,落实省中小学教 师“十百千”工程,实施校长“名优工程”,开展“县管校 聘”改革,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开辟优秀教师人才引进绿色通 道,不断扩充优质、骨干教师群体。多批次选派校长和教师到 北师大、华东师大和东北师大研修学习,有力促进了课程改革 的理念更新,为课改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四是办学特色更 加鲜明。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积淀越来越深 厚,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形 成各自办学特色。**中学就是其中的代表,历经14年的砥砺前 行,走出了一条特色课改之路。无论从办学理念、办学宗 旨,还是从课堂模式、评价方式以及家校合作等方面,**中学 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心灵体验、人格素养、全面发展为首要目 标,关注学生的个性、人性、心性,让学生和家长在这所学校 里感受到温暖、尊重,进而发现自己、找到梦想,在探索实践 中积淀形成了一定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这也正是我们选 择**中学作为课程改革联盟首届理事学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我们必须清 醒认识当前课改推进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如,少部分教师有 想法、没行动、没干劲、没智慧,说起课改头头是道,实际工 作中解放不了思想,对课堂“放不开”、对学生“不放手”、 对学习“不放心”、对作业“不松手”,“讲风”依然很 盛,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角色、教学方 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落实。还存在生搬硬 套、“唯模式”、“贴标签”的现象,导致“自主、合作、探 究”流于形式,问题设计缺乏合作讨论的必要性,学习小组建 设不够科学,课堂“表面热闹”,实际低效甚至无效。少数学 校缺乏系统全面的课堂教学监管措施,对“只顾形式,不顾效 果”的课堂疏于管理,一些课堂典型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 决,影响了课改实施的效果。以上问题,我们要重视并加以解 决。 二、必须明确措施推进深化课改 当下的课改仍然在路上,仍处于“进行时”状态。课改 与“双减”是互相促进的,“双减”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也是 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攻克的难点。下一步的课改,应基于“双 减”背景,服务“双减”目标,培养学生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 和素养本位,使学校成为高质量育人主体,具体来说我们应该 在五方面发力。 (一)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一 是要真正做到“零起点教学”。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应教尽教,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和认知规律,杜绝人为制造焦 虑。二是要探索推进分层、分类教学。建设有针对性的课程体 系,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为其提供适合的教育。三是要优化作 业设计,减少机械、重复的无效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业水 平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跳一跳就能够 得着”的目标牵引,不仅发挥巩固知识的作用,更发挥好查漏 补缺、发现盲点、激发创新思维的功能,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