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调研报告:新发展阶段净化高校政治生态的路径探索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调研报告:新发展阶段净 化高校政治生态的路径探索 对高校而言,政治生态是高校党风、政风、校风的综合体 现,是高校政治生活现状的集中反映。政治生态清明,人心就 顺、正气就足,学校各项事业就能实现健康发展;反之,学校 各项事业就会遇到困难和阻碍。检视2021年中央巡视组开出的 这31份“病历本”,由此可见当前高校存在的共性和深层次问 题主要表现在落实“两个责任”不够到位等三个层面,在新发 展阶段的背景下,思考其巡视反馈意见,可为全国所有高校如 何净化高校政治生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 一、高校政治生态的内涵分析 1.政治生态内涵 政治生态从内涵上看,是将“自然生态”的内涵引入到政 治领域所形成的理论概念。对于政治生态内涵的解读,学术 界众说纷纭,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当前,学界对其内涵的 界定主要有以下两种视角。第一,把政治生态与政治生活状况 联系起来,从政治生活现状的视角来界定政治生态。郝宇青认 为,“政治生态,是指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 式,以及在此政治环境下养成的政治习性,同时也指政治主体 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第二,把政治生态 当作一个系统整体。王长江认为,“所谓政治生态,实际上是 政治系统运行散发出来的信息和导向,它对人们去追求什么有 强烈的引导作用”。目前大多数学者都站在第一种角度概括政 治生态。 2.高校政治生态的内涵 关于“高校政治生态”,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整理,发 现学者们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有些 学者认为,高校政治生态主要是指高校从政环境。有的学者 认为,“高校政治生态不能单一归结为高校自身,应当涵盖 外部环境,同时高校内部政治生态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有的学者认为,“高校政治生态既泛指高校制度结 构,也指整体文化状态,其系统性和生态性是政治系统赖以存 续的基础。”有的学者认为,“高校政治生态就是高校党风、 政风、校风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教师、学生的价值 取向和思想行为等。”基于以上对政治生态理解来看,笔者认 为,对于高校而言,政治生态并不能完全等同于高校的从政环 境,而是在高校范围内政治个体与政 治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方面状态。换句话说,也 可将高校政治生态理解为一个复杂的政治生态系统,主要包括 主体要素、制度要素、文化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主体行为可以改变制度和文化,制度和文化对主体行为 产生双轮驱动影响;制度可以规定主体行为,有形的制度中渗 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实现。文化影 响主体行为和制度,三者之间并非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 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而高校政治生态平衡,要求高校内 部执政在制度、文化、法律上形成生态联动,达成动态平衡下 的系统稳定。具体而言,以纪法为核心力量,以政治制度“硬 约束”从宏观介入微观治理细节,从而遏制寻租、腐败;同 时,以政治文化“软约束”遏制主体行为的主观动因,在强有 力的制度保障之下“润物细无声”,从根源上遏制不良之风。 二、当前高校政治生态的突出问题和原因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高等教育工作,教育领域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各高校的政治生 态整体向上向好,但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此轮巡视反馈意 见显示,突出表现在落实“两个责任”不够到位、选人用人问 题突出、重点领域腐败问题突出等三个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 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突出问题 第一,落实“两个责任”不够到位。全面从严治党的两个 责任指的是: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一段时期以 来,部分高校党组织普遍存在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和纪委履行 监督责任不到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领导缺少担当精 神,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得越多越容易出错 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错误态度,对高校 的事业发展不负责,对上级的指示不落实,对师生的期待不关 切。二是一些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只担一责,全面从严治党 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导致党委履行责任不到位。三是高校纪委 开展监督思想有顾虑,面对高校“熟人”社会,师生、同学等 等各种关系交织,制度执行难免的会出现以情代“纪”的这种 情况,纪委书记常常会面临单打独斗、力不从心的状况,从而 导致监督责任不到位。 第二,选人用人问题突出。选人用人是从政环境的风向 标。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 以来,从巡视结果和案例数据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高 校出现任人唯亲、职务晋升中“逆淘汰”现象、拉票贿选等现 象。如**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肖剑平,多次收受财物,为他人 职务调整提供帮助。2014年,王某参与竞聘该校处级干部,获 肖剑平推荐,最终成功应聘。二是考核体系不健全。现在的 部分高校并不能做到全面地考察。以德为先是重点,考察干部 的德行是第一位的,但是现在一些高校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民 主推荐民意测评方法不科学,纯粹地以分取人、以票取人,以 年龄取人等。那些德才条件好但不善人际交往的干部,往往因 票数、分数靠后而埋没基层。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仅仅看推 荐票和考试分数,党组织容易在干部任用上失去发言权、决定 权,变成了“点票人”“监票人”“记分员”。因此,高校党 组织必须优化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 好选人用人环境。 第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突出。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任凭 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导致亡党亡国的结局,古今中 外,概莫能外,殷鉴不远。在高校政治治理中,职务腐败通常 涉及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相较 于其他领域的职务腐败,高校政治腐败有其独特性。其一,高 校职务腐败多存在于高校科研基建、资产后勤、物资采购、 招生考试、评奖评优等集人、财、物于一体的领域;此外,校 办企业、附属医院、异地办学机构、异地研究机构等单位廉洁 风险较大。这些领域或单位,往往资金密集、权力集中,一些 下属单位还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腐败人员更易于利用其对专 业领域的熟悉性、办事方式的自主性和社会监管的薄弱性,因 而更具隐蔽性。其二,高校领导体系相对简单,高职务干部如 院长、校党委书记等设置人数较多,容易形成腐败阵营,以人 数“优势”强势制定利于部分人员的“优惠政策”,通过“权 钱交易”或“人情纽带”干涉竞争公平性,进而动摇高校治理 生态平衡。基于以上特点,高校这一曾经的“净土”正成为腐 败新的高发区。如果压力传导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少数领导 干部自身思想不正,腐败问题就容易发生。浙江大学原副校长 褚健是利用校办企业谋取私利的典型,褚健利用职务便利,侵 吞、骗取公款共计人民币238万余元。在此轮巡视反馈的意见 中,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7所高校被指 出“附属医院存在廉洁风险”。高校的腐败问题频频发生,危 害严重,必须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 不姑息,还高校一片廉洁天空。对于党员干部违反党纪政纪、 以及涉嫌违法的行为,要严格审查、严格执纪。 2.原因分析 其一,主观原因。理想信念不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 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 始。”对于高校来说,一个高校政治生态的破坏,往往也是从 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的不坚定开始的,进而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那么不可避免就会出现落实“两个责任”不够到位 等问题。相反,如果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补足 精神之“钙”,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歪风邪气的侵蚀,广 大教师和学生就学有标杆、行有指引,就能够起到正面的激励 作用,营造良好的高校政治生态。环境能影响人,人也能改变 环境。每个党员干部、教师、学生都是政治生态的一部分。人 人都是政治生态,你怎么样政治生态就怎么样。你理想信念不 坚定,政治生态就每况愈下;你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生态就充 满希望。 其二,客观原因。腐朽落后的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 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党内腐朽思想文化,在高校中也会出现 腐朽落后的文化,封建腐朽文化和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文化,如 比较典型:官本位思想、圈子文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 等,深深地影响党员干部和师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由此 引发许许多多的高校问题,推进高校政治生态建设,必须要坚 决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 制度体制不完善。制度是规范人和组织行为的根本准 则,健全完善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励高校政治生态中 的积极因素。相反,不完善的制度,会抑制高校政治生态中的 积极因素,扩大消极因素,约束不住人们的行为。在高校中比 较典型的是,如选人用人制度不完善,就会出现人用人导向不 正,政治生态的源头将受到污染;再比如,监督制度体制不完 善,同级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体制仍有不完善之处,监督的落 实仍存在困难之处。 法律监管体系缺漏。党的十九大以来,加强高校法治工作 愈加成为高校治理的重点。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 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