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学校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上的思政课讲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学校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上的思政课讲稿 各位老师,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现代化,高度契合了新时代高质 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对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绿色根基,实现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林业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 碳”战略的主战场,林业高校被赋予了神圣的绿色使命,是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下面,我讲几点意 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式现代化模式的超 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迈向现代化道路的生态底色,是以人民为 中心、生产与生态发展相协调、人的全面发展与物质发展相统一 的现代化,诠释了以人与自然互主体性为逻辑起点、以绿色发展 为实现路径、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科学方法、以碳达峰 碳中和为战略目标的科学内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人与自然互主体性为逻辑起 点的现代化。人类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 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基础。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 件,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其行为活动必然受自然规 律限制,决定了人对自然的利用必须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 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互为 主客体的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智 慧,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错误倾向,强 调要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客观规律,以人与自然互主 体性为逻辑起点,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 展。为此,要发挥人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者的主体作用,让 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人人参与的事业,同时始终秉承生态为 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理念,持续提升人民的生态环境福 祉,让人民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满 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实现路径的现代 化。实践充分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 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遵循了以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为基础、 以市场经济为动力的现代化发展普遍规律,实现用几十年时间走 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同时立足和遵从现实国情 特殊需要,摒弃西方“先污染后治理”“转移污染、转嫁矛 盾”发展模式,成功地规避了西方式现代化造成的“异化弊 端”,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把正确处理 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重大 原则,在高质量发展中兼顾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走出了一条完 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 道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 科学方法的现代化。坚持系统观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论和方 法论,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可分 割的生态系统,从本质上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既 深刻揭示了各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性和有机联系,也形象地阐述 了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命脉相连的一体关系,反映了人类对 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的客观需求与价值认同。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维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安全 出发,充分考虑人类实践活动对整个自然系统的影响,遵循生态 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发展规律,坚持系统思维和综合治理,推 动实现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战略目标的 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 和”,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对推动 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当前我国正处于工 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仍需保持合理增速,能源需求也 在持续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持续推进的压力和减排降碳目标之 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对此,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涉及生态、经济、能源多维度安全的广泛 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通过大力发展低碳或零碳的绿色 技术和产业体系,将森林碳汇功能价值变现,做大林业碳汇“大 蛋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减碳和经济增长的 双赢。“双碳”战略既是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 在发展水平上赶超主要发达国家的历史机遇。 二、充分认识林业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 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 国各族人民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我国“美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 优势,绿水青山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森林 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集“水、钱、粮、碳”等功能于一体 的绿色宝库,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 是“四库”的重要论述,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森林的多元功能与多 重价值,为重构林业价值体系、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开阔了思 路,指明了方向。森林是“水库”,主要指森林分层可以截留大 气降水,具备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功能;森林是“钱库”,主 要指森林可以向人类持续提供多种生态资源、产品和服务,构成 了“绿色GDP”的核心内容;森林是“粮库”,主要指森林不仅 能够为人类提供直接的食物宝库,同时还能够通过保护农田牧场 免受风沙侵袭,调节小气候,为农牧业稳产高产保驾护航;森林 是“碳库”,主要指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碳汇,不仅在 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伴随巨大生态、社会和 经济效益。森林作为“四库”,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 姓福祉,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着重要战略资源。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规模巨大的循环经济体。林业 肩负着森林保护和培育、湿地保护和恢复、防沙治沙、治理水土 流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