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 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 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 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县域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 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 重。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稳定,但仍存在“体量大、实力弱、结构差、不均 衡”等特征,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加快新型 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 力构建全省新发展格局。 一、现状及问题 1.从总量看,县均实力较弱。我省县域面积、人口、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分 别占全省的*%、*%、*%、*%。县域单元数量仅次于*,县域人口、生产总值、财政收入 均居全国前列,但县均经济实力较弱。2022年县均人口、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都不及 全国平均水平。 2.从人均看,低于全国平均数。2019-2022年,县域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 分别增长19.9%、45.7%,但不及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县域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 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的80.1%、69.6%,在全国27个省区(不含直辖市)中,分居 第13、16位。其中,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均相当于江浙两省的1/3左右。 3.从结构看,产业层次依然较低。全省县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产增加值占比 提升较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一、二产业占比依然较高,其中一产占比约为江 苏、浙江等省的2倍,二产占比高居全国第8位,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体现了农业大 省、工业大省的省情。2019年,我省有17个县的一产占比超过30%,赤城、沽源甚至超 过40%。 4.从地域看,发展依旧不平衡。我省县域经济布局有所优化。但受经济基础、资 源禀赋和地理区位等影响,县域发展仍不均衡。2022年30强县生产总值是30弱县 的5.14倍,最高的*是最低的*的21.8倍;2022年30强县财政收入是30弱县 的6.33倍,最高的*是最低的*的24.7倍。 5.从城乡看,公共服务差距仍然较大。我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公共服 务水平显著提升,但乡镇发展滞后,影响先进生产要素聚集。一是城镇化水平不 高。2022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50%,仍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有70个县(占县域数量的58%)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足50%,不利于人才、技 术、资本、社会服务等要素聚集,影响了新产品、新装备、新知识的形成与积累,也 阻碍了县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城镇分布不合理。没有特大城市,大城市稀缺,中 小城市结构布局存在问题,但市辖区和县级市数量较少,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等级地 位较低,既不利于吸引先进要素,推动大城市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强,也不 利于中小城市的传统工业和服务业规模做大。三是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依然较 大。2022年,乡村燃气普及率、绿化覆盖率仅为城市的1/3左右;乡村每万人卫生技术 人员数、医疗机构床位数仅为城市的2/3左右;农村低保标准仅为城市低保标准 的61.6%。 二、对策建议 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分 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统筹县域产 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 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县乡村功能 衔接互补。 (一)以特色产业为主导,壮大辐射带动强的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主引擎。壮大县域经济,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培育支柱产业。一是实施特色产业 培育壮大工程,选择若干家产业关联度高、行业优势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大、创新能 力强的支柱企业,予以重点支持。二是引导特色产业向园区聚集,吸引人才、资金、 技术等要素向园区流动,支持园区建设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技术制造等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