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汇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总结汇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 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并就“用好红色资源”“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 力”等作出部署。 近年来,xx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中央和省党委关于传统村落的保护的部署要求,纵深推进活化利用、以用促 保,不断提升传统村落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着力打造乡村的特色标识、公 众的时代记忆,留住了最美乡愁,改善了生活条件,激发了内生动力,使传统村落焕 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传统村落保护开展情况 (一)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传统村落建档挂牌。为全面掌握我市传统村 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存状态,摸清我市传统村落底数,进一步加强我 市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实地调查,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的要求,全面开展本地传统村落家底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入村调查,按一村一档,提 出传统村落保护意见。在县(市、区)排查申报的基础上,逐村开展市级核查,进行 资料核实、调查建档,积极申报国家、省传统村落名录。xx市现有22个乡镇505个行政 村,其中,xx区东塔寺乡石佛寺村2016年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xx县张家塬乡 折腰沟村、汪家源村、王团镇北村、下马关镇下垣村等5个村庄2022年列入国家传统村 落保护名录,xx县韦州镇青龙山村、旧庄村2个村庄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着力构建了 完整的国家、区、市三级传统村落体系。 (二)全力推进历史文物保护,守住乡村文化传统血脉。制定印发《xx市在城乡 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加强对承载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的 乡村、建筑、文物以及其他载体的系统研究,提出整体保护、原址保护等要求。针对 传统村落,突出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及其所依存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 自然景观环境,对古井、古桥、古树等环境要素实行“挂牌”保护,对历史文化建筑进 行修缮,着力保护体现历史建筑核心价值的外观、结构和构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及其依存的文化生态。下马关镇下垣村推进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改造建设,对古建筑加 以保护利用,把破败的房舍修旧如旧,把村道两边的建筑还原为传统风貌;石佛寺八 组传统村先后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修缮了该村落原始庄点的基础设施、民居外立 面、破损巷道及门楼装饰,并配套建成非遗文化游园和民俗展馆,集中展示乡规民 约、宗教礼仪、饮食特色、建筑文化等,切实留住传统村落的灵魂、血液和根脉。 (三)多措并举推进农旅融合,激活传统村落生机活力。统筹整合乡村振兴、生 态建设、工业、文旅等项目,集中力量对传统村落的垃圾、污水、消防、水电、通信 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全市乡镇通公交率超过6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 到96.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 到46.5%和32%。深度盘活传统村落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体验区、民俗文化街、窑洞建 筑群、非遗文化体验工坊等,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等多种业 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食养、住养、康养”一体的民族文化体验旅游模式,先 后打造出李塬畔村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旱塬秘境˙七彩折腰沟”等乡村旅游品牌,有 效带动乡村美食、以及传统手工艺品销售,切实让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焕发了新的 活力。 (四)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聚焦黄河文化、红色主 题、长城遗址、非遗代表性项目等特色品牌,分层次、分类别串联各类历史文化遗 产,构建融入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展示线路、廊道和网络,处处见历史、处处显文 化。在全区率先开展农村建筑工匠集中培训,累计培育乡土人才1000余名,努力留住 传统建造工艺。结合重要传统节日和“5·18国际博物馆日”“xx长城保护宣传日”“文化和 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传统节庆、文化年、民俗展演等文化主题活 动,创作推出一批精品文艺作品、文博展览、非遗展示项目,累计开展惠民演出569场 次,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让群众在“日用而不觉”中接受文化熏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顶层设计还不到位。对传统村落整体保护缺乏系统研究,顶层设计还不到 位,市级还没有制定出台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发展方案,各县(市、区)至今没有出 台保护抢救之类的文件,开发利用大多是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且多以观赏建筑为 主,难以看到雅俗共赏的“好戏”、听到独具魅力的“故事”,深度开发和利用传统的、地 方特色的文化项目还有差距,吸引力不够。 (二)基础设施还有短板弱项。受投入渠道单一、资金缺口较大、地方财政薄 弱,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修缮,特别是涉及水、电、路、危房改造、绿化景观等基础 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基础设施还有差距。如下马关镇下垣村,虽然入选了中国 传统村落名录,但至今国家、省的项目资金未到位,大多数建设项目还停留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