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讲稿: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同志们: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 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绘出美丽中国的新画卷,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塞罕坝 精神。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 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赞扬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 坝精神,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 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把我们伟大的祖国 建设得更加美丽”。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 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 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 再建功立业。”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要传承和弘扬好塞罕坝精 神,这既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推 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发出的伟大号召。下面,借此机 会,我以《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为同志 们作一堂党课报告。 一、塞罕坝精神的孕育形成 塞罕坝精神是三代塞罕坝建设者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 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接续艰苦奋斗形成的,是中国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塞罕坝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塞罕坝是蒙古语和汉语的组 合,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最北部,内蒙古浑 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 多,在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清朝康熙皇帝曾在此 设立木兰围场,作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塞罕坝是围场的中 心地带,清朝鼎盛时期几乎每年秋季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木兰 秋狝”仪式。得益于“皇家围场”的威名,塞罕坝地区一直保持 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从清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塞罕 坝的森林植被随之开始遭到破坏。到了清朝后期因国力衰退,民 不聊生,无序的开荒垦殖,加之连年的山火等灾害,以及抗日战 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到新中国成立时,这里的原始森 林不复存在,到处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 为首都建设绿色屏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森林覆盖率仅 有8.6%,造林治沙、改善环境成为当务之急。20世纪60年代 初,北部沙漠大举南侵,其中浑善达克沙地与北京的直线距离只 有180公里,风沙紧逼北京城,塞罕坝恰好位于能够挡住沙子的 特殊地理位置上。有专家形象地指出:“如果这个离北京最近的 沙源堵不住,就相当于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子。”当时北京地 区风沙肆虐,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党中 央和国务院对此十分关注,特授命林业部在北京上游风口地区开 展防风治沙、建设绿色屏障的工程。经过反复论 证,1962年2月,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国营机 械林场,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 唤,勇担使命。 在不懈奋斗中铸就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在三代塞罕坝 建设者“绿色接力”过程中孕育形成的。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 场正式组建,369名满怀激情的林场建设者,从祖国大江南北相 继来到荒漠沙地塞罕坝,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队伍,拉开了 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历史帷幕。建场初期,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 艰苦的生活条件,塞罕坝人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 生活”的原则,经过1962年、1963年2次造林失败后,开始进行 技术攻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了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 的经验。1964年春天开展“马蹄坑造林大会战”,造林成活率达 到90%以上,此后,塞罕坝造林全面开始。60多年来,一代又一 代塞罕坝人接续奋斗、甘于奉献,他们用青春、用汗水,甚至用 生命建成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 就了不朽的塞罕坝精神。 二、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 三代塞罕坝建设者60多年的艰苦奋斗,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创 业史,同时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 精神。 牢记使命,勇于担责。1962年,在国家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 下,启动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偿还生 态历史欠账的责任担当,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优越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塞罕坝人始终牢记“为首都阻 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职责使命,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 终身献子孙”的执着,以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 诚,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生态 屏障,有效遏制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大举南侵,既涵养了水源,也 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塞 罕坝在二次创业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 托,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 大胆探索,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塞罕坝林场建场初期,条件异常艰 苦,没有房屋居住,就搭马架子、盖窝棚、挖地窨子解决住宿问 题。在塞罕坝流传着一首打油诗:“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莜 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