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讲稿:如何理解好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如何理解好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 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文运同国运相牵,文 脉同国脉相连。如何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个主题是非常宏大的。 大家都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正是李鸿章所说的3000年未有 之大变局,当时的中国人所面对的那种巨变,不仅仅是地理视野或者历史视野 的巨变,在某种意义上更是整个的文化事业和价值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所以当时几代知识分子动用了不同的思想文化的资源去寻找中国救亡图存 的道路。大家很熟悉,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为 什么最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完成了这样的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 我想,有三个词,可以为我们寻找到答案。 第一个词语,信念 1917年8月23日,青年毛泽东给黎锦熙先生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主要谈 论了他对当时中国时局的看法。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欲动天下者,当动 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今日变法,俱 从枝节入手……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这个本源是什么? 对毛泽东来说,哲学是伦理,是人心。所以后来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 和伦理学的书籍,并且亲手誊抄了他的老师杨昌济先生翻译的7卷本的西洋 伦理学史,还读了蔡元培先生翻译的《伦理学原理》,写下了万字的书评。 后来在他的那篇被他的先生杨昌济打了满分的作文《心之力》当中,青年毛 泽东这样写道,他说:“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 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 我记得当时在读了这一段话的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原来的那种困惑一下子就 解开了。我想到后来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与当时各种各样的思潮互相激荡,相 互竞争的情况之下,为什么最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土地上扎下根来?我 想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这种一以贯之的尚民的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那种 普遍的情怀,在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一种强劲的河流。 所以大家想一想,我们去回顾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这一段历史,我 们会发现她作为一个政党,在诞生之初就是一个觉醒的政党。她对文化 有着非常深刻的自觉,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在青年毛泽东身上不 仅仅看到传统中国湖湘学派的那种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的精 神,更可以看到中华古老的道德文化生命的意识,在青年毛泽东那种胸 怀大抱负,心底有苍生的磅礴气势中形成了一种非常强劲的现代的气魄。 所以我想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种文脉上的相继相承,我在这里看到了 中国共产党是有信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有着非常强大的组织 性和纪律性的政党,它还是一个延续几千年的文脉,与我们的国家,与我 们的传统,与我们的人民血肉相连的政党。所以在中华民族遭受艰难困苦 的情况之下,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中华文明复苏和觉醒的这种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深刻 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 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国 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第二个词语,信仰 小时候,看课本,陕西最深的印象,就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跟中国江 南的名山秀水比起来,陕西的大地真的是太过干涸,也太过贫瘠了。但为什么 就是这么一个如此干涸和贫瘠的土地能够成为孕育中国革命的圣地?后来,有机 会到了延安。看了抗大的旧址,也到了杨家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