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讲稿: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三题:内在本质、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讲稿:新时代弘扬延安精神三 题:内在本质、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 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 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 新人”。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要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 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延安精 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为典型、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延安精神形 成于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和陕甘宁边区建设的实践之中,又以其丰富、全面、系 统的内容渗透在延安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 战士和群众战胜困难、不屈不挠地前进,为革命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改革发 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延安精神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 精神力量。那么,延安精神的内在本质是什么?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如何体现?新 时代如何弘扬延安精神?回答这些根本性问题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延安 精神转化成行动力量,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大历史观视域中延安精神的内在本质 一种特定的精神现象是人们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而凝结形成的,共有 的、成体系的价值观念。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在形成过程中 离不开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透视其主要内容背后的内 在本质,需要坚持大历史观的视野,将其放在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中,通 过对其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指导、实践基础和文化渊源三个层面展开。 (一)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引下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的理论本质主要体现在延安精神是以延安为地标,中国 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形成的精 神财富和文化形态。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引。 马克思主义涵盖和体现在延安时期革命斗争和边区建设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 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理论,社会形态更替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人 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唯物史观的代表性论述是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延安时 期,马列学院编译部和军委编译处等文化机构翻译出版了《反杜林论》《法兰西内 战》《共产党宣言》等马恩列斯著作约有100余种。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 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也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成熟。毛泽东多次强调,全党必须正 确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并深刻地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具体化,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在实践中,毛泽东和党中央在领导人民进行抗日 战争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根据“敌”“我”双方特点,提出了持久战思想,开 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形成了运动战、游击战等多种作战方式,成为抗击日军的主 要力量,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经验。1945 年4 月23 日,中国 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 的指导地位,为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和文化上的成熟与自信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为延安精神形成提供了深 厚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敏锐地发现了“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延安同志这样的 精神”等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并及时地将延安县同志们在实际工作表现出 来的作风和精神予以理论概括,提升为“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等精神元素,肯定他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精神”。之后的革 命实践中,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和促进下,延安精神逐步实现了从零散到 系统,从“雏形”到“定型”的转化,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特色鲜明、内 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精神家园。对此,习近平反复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 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二)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典型反映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生转折性变化和走向决定性胜利的历史阶段。在以毛 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陕甘宁边区不但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而且实 现了局部执政,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设都出现了不断转好、欣欣向荣 的局面,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曾到访过延安的爱泼 斯坦谈到,“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在今天出现”。与这一历史阶段的革命斗争 和社会建设相适应形成的延安精神必然打上鲜明的实践烙印。这突出地表现在延安 精神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革命运动和在极其艰苦环境中进行的陕甘宁边区建 设中,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等的精 华,是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军民的意识形态。进一步 讲,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典型反映,并结合不同时期革命和政 治形势的需要,在建设、改革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的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十分重视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扬 延安精神的政治作用。他指出,从延安到新中国,靠的正是正确的政治方向 和宝贵的革命精神。推动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 安精神”。江泽民在延安考察时,对延安精神的政治意蕴进行了深刻概括。 他指出,延安精神,“体现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与 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体现了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作风,体现 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胡锦涛提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 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 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要把延安精神转化为政治力量不断提 高党的建设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从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的高度进一步强调,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共产党人的永久教 材”,弘扬延安精神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延安精神是伟大建 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的延续和发展,有 着深厚的革命底色和政治底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 育滋养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开拓进取中永葆正确方向。 (三)延安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发展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革命斗争中,以马克思主 义理论为指导,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二者不断融合共生,从而形成 了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延安精神,实现了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继承和升华。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传统,造就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等数个文化高峰。这些文化 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献身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 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等。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为延安 精神的形成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土壤,构成了延安精神独有的文化意蕴。可以 说,延安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种子在延安这片革命热土上培育和盛开的绚丽之花。 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人们都可以发现一种精神由之 发生并与之相适应的核心观念”。延安精神虽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土 壤,但是又不是对其简单地照搬和重复,而是结合革命需要,对其进行 了广泛而深刻地创新和再造。“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 时期文化领域的重要目标,也是奔赴延安的进步文化工作者的基本共识和 努力方向。可以说,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传承、丰富和发展中华文 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革命实践所实现的伟大文化创造。 二、在推进“四个伟大”中彰显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唯物史观看来,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这并不影响,也 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物质存在方式起作用”。延安精神的形成极大地增强了中 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 强大精神力量。进入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 伟大梦想,需要弘扬党在革命年代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中,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在对推进“四个伟大”的促进作用中。 (一)在弘扬延安精神中进行伟大斗争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十字路口,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 主题,但是,人类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风险挑战,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 挑起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等强权政治,给世界长期和平稳定带来严 重威胁。同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积存的矛盾、风 险叠加,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内外因素重合,决定了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反复告诫全 党,各种矛盾风险挑战源、挑战点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如果不 及时有效地防范、应对和化解,就会转化为系统性的风险和挑战,“最终危及党的 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综合来看,当前“伟大斗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斗争。这主要包括我国人口 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新旧 动能转换引起的全要素生产率下降问题不断突显;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协调性问题明显上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亟待理顺;社会资 源、权利、利益的公平分配问题备受关注。二是“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中扩大开放 面临的斗争。随着美国施行单边主义的政策,“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泛起,经济全 球化出现“回头浪”。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把内部治理问题归咎于经济全球 化,归咎中国快速发展,动辄采取“美国优先”等霸凌主义做法,大搞贸易保护,严 重破坏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消费链,导致全球经济落入“衰退陷阱”的风险不断扩 散,给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严峻挑战。三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中科技竞争面 临的斗争。当前,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中加快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科技竞争已成为 国家之间竞争的关键领域,高新科技渐变为美国打压中国的重要方向。四是霸权 主义盛行中维护文化安全面临的斗争。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面对 中国的不断发展,正以不断膨胀的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向中国进行包括文化 霸权主义在内的极限施压。为了抹黑压制中国,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前主任基 伦·斯金纳甚至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文明较量”,并称美正在制定基于“文明冲突”的 对华关系框架。“文明的冲突”正成为美国对自身霸权、好战的掩饰,从而进一步加 大对中国施加压力。可见,霸权主义盛行对我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带来重大挑战。 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 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 不动摇,毫不退缩,直至取得胜利。”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延安 精神,不仅生动记录了中华儿女不怕斗争,顽强奋斗的光辉历程,而且深刻展示 了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品质,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 争的宝贵精神资源。进行伟大斗争,需要弘扬革命精神,始终以“做好自己的事 情”为立足点,在克服挑战中创造机遇,在战胜困难中不断前进。新时代弘扬延安 精神,就是要充分运用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精神财富,推进伟大斗争取得新胜利。 (二)在弘扬延安精神中建设伟大工程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推进了改革开放,开创、坚持、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 入新时代,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人类 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当前,党正领导人民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 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接续奋斗。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重中之重。 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现代化建设越深入,民族复兴梦想越接近,就越要 加强党的建设。实践证明,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成功 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同时要看到,面对社会转型期,利益多元、思想多 样、诱惑多发的情境,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复杂的执政环境和各种影响党先进性、 纯洁性的复杂因素,突出表现为“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此外,“形式主义”“官僚 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还不同程度地在一些党员干部身 上存在。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等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对全面推 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延安时期,无论是从政治方向、思想路线、工作作风等各方面看,党的建设都 得到了全面的、切实的加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坚实基础。由此形成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没有 一项不与党的建设密切相连。新时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可以永葆马克思主义 政党本色,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可以 既不放弃优良传统而又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 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可以进一步密切党群关 系,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克服脱离群众的倾向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恶习,更 好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可以抵 御“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泛滥,扼制西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避免享乐 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蔓延,预防和惩治腐败。总之,把延安精神扎根于党员、干部脑海 之中,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等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党 的强大的领导力和执政力就会充分彰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会加强和改善。 (三)在弘扬延安精神中推进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 的历史逻辑,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逻辑,表达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 逻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 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 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完全正确的、合理的、必然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伟大 成就。中国GDP 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绝对贫困 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世界上最大、覆盖人口最广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成,各 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 定、安全有序,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历史和 现实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 党必须高举旗帜,坚定“四个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 进。”当前,要牢牢把握“两个大局”,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 “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 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 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实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