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讲稿: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讲稿: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过程中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根据主题教育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围绕“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过程中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题上一堂专题党课。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 问题,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强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意识也是抓好 主题教育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紧紧围绕高质量 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 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 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这次 主题教育要求我们全面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 义,从中汲取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总要求中明确要“重实践、建新 功”,具体目标中有“实干担当促进发展”,工作安排中有“推动发展”,指向一致,就 是要教育实践两手抓、两促进,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着重强 调知信行的内在统一,把所学所悟转化为行动自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以 工作实绩来检验学习成效,来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那么如何工作出实绩?就 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和通过整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出实绩,求实效。 一、调研发现问题,整改解决问题,做到“同向发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时代的发展又是在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中 不断向前推进的。“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调查研究是 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整改要以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实际效果为出 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既要会“看病”,更要会“开方”,做到“同向发力”。 (一)要勇于直面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敢不敢于抓住主要矛 盾,能不能解决问题,是检验这次主题教育成效的一把标尺。只有把问 题整改贯穿始终,从一开始就奔着问题去,敢于正视现实,勇于直面矛 盾,坦诚面对问题,着力解决问题,以群众满意为整改的检验标准,让人 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才能真正达到主题教育的目的。 (二)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剖析根源。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 药。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不回避、不躲闪,俯 下身子,深入一线,抽丝剥茧,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研究透彻、找准症 结,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纠正行为偏差。 (三)要敢于解决问题。正视矛盾、发现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抓好整改 解决问题,既是主题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主题教 育是重实际、求实效,还是走过场、做样子,关键就在于看问题整改落实究竟做得怎 么样。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进行整改,对于苗头性问题抓紧改,对于 紧迫性问题立即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整改,做 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整改不到位不休止、群众不认可不罢休。 在这里强调下,在实际调研过程中,有的调而不实,身入心不入、动腿不动 脑,搞浮光掠影、走马观花那一套;有的研而不用,结束后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 和举措,缺少了“下半篇文章”。要清醒认识到,调而不实、研而不用,是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既影响上级机关科学决策,也不利于政策制度的贯彻落 实,对推动建设长远发展有害无益。所以我们要找准问题,才能精准发力解决问题。 二、做实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做到“靶向精准”。 要紧密结合实际,打破思维定式,按照“破难题、促发展”要求,厘 清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要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 基层、研究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实反映 群众愿望,关注人民群众的所忧所难、所需所盼,做到“靶向精准”。 (一)要做实规定动作。紧紧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 量发展,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重点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 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 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同时,结合 我军建设实际,围绕事关部队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制约基层建设推进的难点问 题和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调研,深入实地调研走访,带着感情与群 众“打成一片”,力求把基层的实际情况搞清楚、把制约基层建设的“瓶颈”找出来、把 基层群众的期盼弄透彻,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基层工作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二)要做好自选动作。开展调查研究为的是深入实际、了解实情、破 解难题。如果调查研究搞层层陪同那一套,大部分时间花在走“经典路线”、看 亮点成绩上,问题就会被遮掩,调研就会流于浅表。调查研究不能作秀,要 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多些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 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做法,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不 给基层增加负担。既要去那些有成绩有经验的地方,也要到那些困难大矛 盾多的地方,不断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