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生态文明党课:深入学习领会,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使命感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生态文明党课:深入学习领会,增 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使命感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 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 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 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今 天,我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学习领会习近平新 时代生态文明思想这个题目,为大家讲一堂党课。讲五个方面 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 物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 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 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 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 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八个坚持”来概 括。一是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 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 祉,关乎民族未来。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就 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 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 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 新格局,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 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 就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平衡和处理 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 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四 是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同每 个人息息相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 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 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五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 命共同体。生态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 思路,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 间,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六是坚持用 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 制度、依靠法治。必须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 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 可触碰的高压线。七是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美丽中国 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必须加强生态 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把建 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自觉行动。八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 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必须同 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 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我们要深刻认识 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用以武装 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教育广大干部增强“四个意 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 落到实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 力点。 第二个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 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 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保护生态环境的民生 本质,升华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我觉得,可以 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生态环境是 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 础。“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 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规律,谁也无法 抗拒。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 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了惨痛教训。我们的先人 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 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竭泽而渔,岂不获 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些 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在对待自 然问题上,恩格斯也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 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 们进行报复。”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经验,从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的高度深刻指出: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 文明衰。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 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 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只有尊重自然规 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这个道理要铭记 于心、落实于行。 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建 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突出短板,必须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我国 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开局阶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 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 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 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但目前 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突出短板。经过四十多年快速发展积累下 来的环境问题进入高强度频发阶段,我国农产品、工业品、服 务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但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却在 减弱,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还在恶化。特别是有些地方,像重金 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 步,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 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 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强烈的不满情 绪,那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甚至发展成为重大政治问 题。“这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习 近平总书记从这样的高度上强调生态建设问题,振聋发聩!面 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 势,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 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 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在这个问题 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 板。全党同志都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 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 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生态文明建 设事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永续发 展,必须紧盯不放,抓紧、紧抓。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建成 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项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 事业。现在全世界发达国家人口总额不到十四亿,十四亿多人 口的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就会把这个人口数量提升一倍以上。 如果我国现代化建设走美欧走过的老路,消耗资源,污染环 境,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消耗,那是难以为继的,是走不通 的,我们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正是站在实现“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上,站在对全人 类生存环境高度负责的制高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 设看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 题看得很重,盯住不放,对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格外警 惕。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就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事情 作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比如,分别就陕西延安削山造城、 浙江杭州千岛湖临湖地带违规搞建设、秦岭北麓西安段圈地建 别墅、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违规“瘦身”、腾格里沙漠污染、 青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甘肃祁连山生 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事件作出重要批 示。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 已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 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如果再不抓紧,任凭破坏生态环境的问 题不断产生,我们就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 势,就是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不负责任。我国生态环境矛盾 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 意志。 第三个方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性贡献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宣示,勾 勒出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目标,比如,“还老百姓蓝 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 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 香田园风光”,等等。可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丰富和发 展了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 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带给中国、带给世界的一个历史性贡 献。 一是体现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开辟了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 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人类发展的永恒主 题。然而,人类与工业文明相遇,传统工业化因其资源粗放利 用、自然过度开发、疏于污染治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无论是其他国家发生过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还是中国存 在的种种环境欠账问题,都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深 刻反省。最近几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 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 化。有国际研究人士指出,“中国推动绿色发展革命,其历史 意义将不亚于工业革命”。这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 新路,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体现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开 启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生态文明新时代。过去 重索取不重投入,重利用不重保护,无视自然、破坏自然,结 果反而束缚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 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谋远虑,到“环境就是民 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辩证思考,习近平总书 记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 民生福祉。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为重要旨归,天蓝、地绿、水净的绿色财富将造福所有人。 三是体现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开创了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治理新路径。过去,生态环境 问题涉及部门多,权力交叉多,责任归属不清。“一块果皮垃 圾,留在岸上归环卫部门管,一脚踢到河里归水务部门管”。 九龙治水,最容易引起扯皮推诿、顾此失彼。经过5年的探索和 总结,以这样的生态系统思想为导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 三大空间,在深化改革中优化职能、系统治理、综合保护、统 一修复,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得以牢筑。环顾世界,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