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级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三年提升工作要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级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建设三年提升工作要点 为强化城市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努力将社区 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按照“党建引领、 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整体提升”的思路,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利用三年时间,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加强数字技术支撑,优化社区治理机 制,夯实基层基础保障,推动全市城市社区治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切实做到“居 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加快实现全人群、全周期、全链条社区治理服务现代化建 设。 一、提升社区服务效能 1.深化社区养老托育服务。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机制,到2025年底实 现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全覆盖。鼓励支持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医疗机构、家政公 司、物业企业等参与运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家庭养老床位”,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连 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打造“15分钟养老圈”。积极推进社区食堂建设,为老年 人就餐提供优惠和便利。推进新建住宅小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四 同步”机制。发挥社区服务功能,融合社区综合资源,增强家庭照护能力,加强多元 化托育服务供给。健全完善普惠托育政策体系,建成一批费用可负担、方便可及的 社区普惠性托育机构。到2025年,全市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4.6个。 2.提升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城市街道,至少设置1处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确保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20%以上达到 省提升标准和国家推荐标准。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周边医疗资源配置等情 况,合理增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 教育、慢性病管理精准服务。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积极开展社区社会心 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提升居民群众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 者服务管理,建立健全由网格员、精防人员、派出所民警、民政干事、残协专职委 员、家属、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的患者关爱帮扶小组,联合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 理治疗和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全面掌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员底数和现实情况,提 升救治救助水平。 3.推动社区文化体育服务。推进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开展送演出、送培训、 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五送”进社区活动,将文化创意融入社区生活场景,提高社 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以区市为单位,探索开展社区邻里节,策划社区文化体 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营造和谐邻里关系,巩固和强化居民社区认同感、归属感。 根据居民需求,依托各类社区服务阵地等空间,打造社区书屋等文化场所,常态化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塑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区精神。鼓励支持社区发展群众性体育 社会组织,选派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到社区进行健身指导,为居民提供精细化的科 学健身指导服务。 4.加大社区教育和就业服务。建设**开放大学,探索线上老年教育教学模式。 持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民阅读活动,积极培育社区教育品牌项目。依 托“**社区教育”微信等网络媒体,加强社区教育宣传工作。加强劳动就业服务能力建 设,探索在社区设立就业创业空间,开展就业服务进社区活动,为居民送政策、送 岗位、送信息、送服务、送维权,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可及性。 5.加强社区应急管理服务。区市建立社区灾害事故隐患清单,强化对重点场 所、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明确灾害事故危险源、危险设施、设施损坏、设备缺失 等相关信息,制定实施隐患治理方案。加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开展安全宣 传“进社区”活动。社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协调指挥、预警通知、隐患排 查、转移安置、物资保障、信息报告、医疗救护等处置体系。结合社区所在地灾害 事故特点,每年组织社区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鼓励和组织社区居民、辖区 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提高社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 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提高火灾事故防范和处置能力,推进消防 安全社区建设。 6.推进社区法律和治安服务。深入推进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指导法律顾问入驻 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矛盾纠纷诉前化解工作,组织法律顾问为社区治理提供法律 意见、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加强社区公共安 全视频监控联网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全覆盖。推动社区警务室与“两委”同址办 公,按规定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警用装备、救援装备、服务设备和生活设施。推 广城区“一警务区一警两辅”模式,实现社区民警专职化,专职社区民警80%以上的工 作时间驻在社区,其他社区民警40%以上的工作时间下沉社区开展服务。 7.改进物业管理服务。全面实施“红心物业”党建领航工程,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导 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多方协同、一体服务、互促共赢的治 理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多方联席会议制度,把问题快速化解、处理在基层。在社区 居民委员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督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职 责。将街道社区对辖区物业服务企业的评价意见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评价企业信 用的重要内容计入信用档案,引领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8.强化重点人群保障服务。建立特殊老年人、特殊困难残疾人巡防关爱制 度,对独居、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和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定期开展探 视与帮扶服务,特殊老年人、特殊困难残疾人月探访率达到100%。为低保对象、特 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等低收入人口积极提供救助帮扶、康复护理、心理疏导 等服务,健全社区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的主动 发现、报告、服务和转介机制。在有条件的社区建设“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综合服务 平台,开展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等服务。推进社区无障碍环境建 设,采取上门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方式为特殊困难残疾人提供贴心便捷 的社区服务。开展未成年人关爱行动,定期组织排查走访社区困境儿童,有针对性 地提供生活帮扶、精神关怀、协助返校复学等服务,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宣传、监 护指导和监督,提高其监护能力。 9.发展社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积极推进街道(乡镇)社工站规范建设,吸 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社区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 作、居民众筹等方式,引导社会工作机构以项目化形式参与社区服务,形成社会工 作发展合力和多元资金支持体系。推动街道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社会组织发 展服务中心等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支持发展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 会组织,确保到2023年底每个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2个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区社 会组织在地域分布、服务对象、业务领域等方面的覆盖面和志愿服务参与度。按 照“有队伍、有场地、有设施、有制度、有服务、有记录”六有标准,依托社区综合服 务设施建立志愿服务站点,搭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社区对接平台,公布 居民需求、志愿服务资源、志愿项目清单,方便居民随时发布服务需求、加入志愿 服务、享受志愿服务。落实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制度,鼓励开展志愿者星级认 定和嘉许活动,探索建立“爱心银行”“时间银行”“服务积分”等志愿服务回馈机制,推 进社区志愿服务经常化,确保50%以上的注册志愿者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三、加强数字技术支撑 10.统筹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市级统一编制智慧社区建设规划,重点规划社区治 理、基础设施运营、疫情防控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安防管理、物业管理、停车管 理)等领域智慧化建设(改造)。制定标准规范,建立全市统一的镇街数据平台和 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对接各类已有基层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和业务互联互 通,推动镇街、社区工作有效融合。区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