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书记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书记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市委农村工作 领导小组2023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书面传达了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各 县(市、区)作了书面交流发言,签订了粮食生产目标责任 书。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 见(征求意见稿)已书面印发,请大家结合工作实际,高度重 视,认真思考,提出修改意见,确保《实施意见》更具针对 性、操作性,更好指导全市“三农”工作。下面,我讲四个方 面的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三农”工 作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 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未来5年“三农”工 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 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这一战略要 求,全面把握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行动 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一是做好“三农”工作是践行领袖嘱托的生动实践。党的十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三 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总书记每到重要关头和关键节 点,都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推动落实,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 出重要指示,为做好“三农”工作举旗定向、领航把舵,推动 新时代10年“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 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时刻,习 近平总书记再次亲自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推进农业农村 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 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鲜明 态度和坚定决心,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 维护”的政治高度,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使命感和责 任感,聚焦关键环节发力,创新举措贯彻,确保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 二是做好“三农”工作是稳大局应变局的基础支撑。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长期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 是革命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力量,解 决“三农”问题伴随着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也必将伴 随现代化全过程。近来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多重因素影 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一些国家经济萎缩、社会不稳,而 我们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既稳住了 农业这一块,还稳住了农村这一头。实践一再证明,农业丰则 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我们要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抓主 抓重,紧紧围绕中央、省委部署落细落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 责任,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挖掘“三农”潜力,加快激 活农村市场,助力稳增长扩内需、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更好发 挥“三农”压舱石作用。 三是做好“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 新平凉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 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 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全面的。省委农村工作会明 确提出建设农业强省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市委*届*次全会 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总体部署。 我市是典型的农业市,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从目前情况 来看,我市农业现代化还比较滞后,仍是高质量发展和“四化 同步”的薄弱环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 识,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动农业 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确保在现代化进程 中不掉队、同步走。 二、认清发展形势,驰而不息坚定重农强农的信心决心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 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应对疫情、 旱情等多重考验,“三农”领域重要指标圆满完成年度目 标,粮食生产喜获连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农村改革纵深推 进,乡村面貌持续改变,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全市一产增加值 同比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各项工作全 面提升、整体向好。一是脱贫成果有效巩固拓展。创新推广防 返贫“十步动态管理法”和“四圈管理”措施,脱贫群众人均 收入实现“两个高于”目标,“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持动态 清零,风险消除率达到*%,较全省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二 是粮食生产供给保障有力。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超额完成任 务,肉蛋奶总产实现新突破,“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保障有 效,整治撂荒地新增粮食种植面积的做法得到省上充分肯 定。三是特色产业发展起势显效。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 实现既定目标,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扎实推 进,“**”列入国家重要特色物种联合攻关计划,进入全国农 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 到*户,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达到*个。四是乡村建设行动成效 明显。完成发展类村庄规划*个、村庄建设计划*个,建成省市 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 进,全省乡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五是农业农村发展 动能不断增强。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加快向乡村下沉集 聚,东西部协作和中省定点帮扶成效日益凸显,农村集体产权 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持续巩固,农村闲置宅基地(住房)盘活利 用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万元以 上的行政村占比超过九成,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强 劲。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三 农”工作仍有不少短板和弱项:一是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薄 弱。全市大部分耕地为旱地,资源型、工程型缺水严重,耕地 质量等级较低,高效种养设施不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不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二是脱贫成果巩固任务艰巨。农村 居民返贫致贫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全市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 中因病、因残的占到一半以上,稳定消除风险难度较大。农民 就地就近就业空间不足,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快,稳定增收的压 力依然较大。三是乡村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养殖业产值占比低 于种植业,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条较短,深加工能力较弱,冷链 物流、外贸出口、期货交易等多元业态发展相对滞后,县乡村 三级涉农商业网点布局还不够完善。四是公共设施和服务供给 水平低。全市还有**公里村组道路需要硬化,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及后续管护等方面机制不完善、资金缺口大。城乡教育资源 和医疗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养老、看病、上学等民生保障还需 下大气力提升。五是资金、人才等“卡脖子”问题比较突 出。财政资金有效撬动和创新保障“三农”方式方法上还需进 一步拓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撑不够有力,科技成果 就地转化利用率不高。农村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年龄老化、结 构不优的问题仍然存在。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不容忽视,发展机遇难得,我们必须站 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今 后工作目标、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紧密结合我市实际,认真 梳理研究谋划,加快推动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聚焦重点任务,强力推进农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 开局之年。全市各级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 求,紧扣“六个聚焦”重点任务落细落实,持之以恒补短板、 强弱项,守牢“两条底线”,做好“两业文章”,深化“双轮 驱动”,突出“两手齐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陇原新乡村。 一要坚决守牢“两条底线”,不断夯实“三农”根基。确保 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是稳住农业基本盘、巩固农业农村 发展基础的两大底线性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坚决扛起 的政治责任。确保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我市粮食生产特别是 冬小麦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 给上肩负着重要使命。今年农业生产存在苗情复杂田管任务 重、极端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发生风险高、种粮成本不断增加等 问题,我们要坚持党政同责、党政同抓,全面落实“藏粮于 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粮食产 量“三个不减”,为粮食安全大局作出积极贡献。要强化耕地 保护和地力提升,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 续推进山坡地、中低产梯田改造提升,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 建设任务,加大剩余撂荒地整治力度,确保撂荒地全部复耕复 种。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发展林下经济,抓好林下种植、林下养 殖、林产品采集等产业,各县(市、区)要摸清资源底数,统 筹作出谋划安排。要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持续释放重农 抓粮的积极政策信号,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注重在增产和 止损两端同时发力,倡导健康饮食,深入开展“光盘行 动”,全链条推进节约减损。防止规模性返贫是重中之重。严 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 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 对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帮扶资源实行精细 化配置、对监测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发现一户、帮扶一 户、动态清零一户。要更多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 力上下功夫,在促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上多想办法,注重激发 脱贫群众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防止“养懒 汉”。要抓住用好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政策,谋划争取、承接 落实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要重视用好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 定点帮扶力量,主动加强与*协作区沟通对接,谋划推出更多务 实合作项目,每个帮扶县年内至少引进5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 企业。要持续推进“一县一园”建设,引导*协作区同各自帮扶 县共建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要扎实做好“两业文章”,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 增收始终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产业和就业始终是我市 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举措,继续加 力推动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在发展中不断提升 农民收入水平。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要坚持以现代生态循 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和农业精品培育示范区建设为牵引,强龙 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 级,重点实施好四大工程,打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收 官仗。扩量提质工程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全力做好“土 特产”文章,挖掘“土”的资源、发挥“特”的优势、提 高“产”的效益,集中资源做大牛、果、菜、薯、药等乡村产 业。要坚持用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