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09年甘肃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09年甘肃省事业单位 招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二、给定资料: 1.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改革开放30年来,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民进城务 工已经转移了2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大量民 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目前还有大量 富余劳动力,这一群体大部分还将以农民工形式转移出来。农民工分布在我国国民经 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行业中已占 从业人员半数以上。 2.据甘肃省政府外出劳务办公室介绍,2005年,全省共输转富余的劳动 力409.83万人次,同比增长26.39%,有组织输转139.19人次,外出务工人员创劳务收 入100.82亿元,同比增长56.55%。 3.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没有城市户口,尽管在城市就业和生活,但其社会身份仍旧 是农民,在农村还保留着承包土地。他们虽然已经主要从事非农业劳动,但大多还要 在农忙季节返乡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属于亦工亦农者阶层。他们的工作完全由劳务市 场需求调节,与所供职的企业或雇主之间没有长期的固定契约关系,两者之间的雇佣 关系往往随着一项工程或业务的完成而终结。这种关系一旦终结,就需要重新寻找工 作。他们的职业具有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等特点。他们是一个介于产业工人与传 统农民之间的双向交叉的社会群体,经常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流动、颠簸。他们中的绝 大多数尚处在一种双向流动过程中,能在城里找到工作就往城市流动,找不到工作就 往家乡流动。他们常年在全国各大中城漫游,苦苦寻求着各种就业机会。由于户口在 农村,因此他们的许多权利和义务都与户籍所在的农村发生联系。农村是他们的输出 地,往往又是他们的归宿地。找不到工作或者患了疾病,便重新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 产劳动。尽管不在农村谋生,但他们的根还在农村,他们的家庭、心理寄托与感情牵 挂都系于农村,自我感觉上也还是一个农民。农业虽不再是他们的主要职业,但还要 兼而从之,以此作为自己和家庭成员的最后生活保障。尽管他们已身在城市,从事着 非农业劳动,但还带着农业、农村、农民的脐带。 4.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7%的雇主没有为农民工办理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和医 疗保险金,93.4%的雇主没有为他们办理工伤保险。更有甚者,多数农民工不敢提出 签订劳务合同的要求。他们往往在缺乏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的恶劣环境下工作,不惜 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有报道称,在广州接触职业危害的40多万工人中,70%以上是农 民工。恶劣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成为“最容易受伤”的群体。 相当多的农民工被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却得不到相应报酬。他们的劳动报酬原本 就非常低廉,还常常受到企业主的克扣和恶意拖欠。新华社记者曾在北京、浙江、安 徽随机抽样访问了80名农民工,其中竟有72.5%的农民工的工资不同程度地遭到拖欠。 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原本就是来自农村的贫困阶层。他们来到城市打工谋生一般居 住在城乡结合部,在建筑工地打工者则大多就地住在工棚内,也有不少住在自己用各 种建筑废料搭建的棚屋内。其居住条件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拥挤、采光和通风条件较 差、潮湿,往往成为城市中的卫生死角。为了尽可能地节约在城市中的开支,农民工 的饮食一般比较简单,他们是农贸市场低档蔬菜和街头路边饮食摊档的主要顾客。出 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他们是旧自行车的主要销售对象。他们想尽办法节衣缩 食、省吃俭用,为的是在过年的时候,能够多带几个钱回家。 农民工是城市中失业最为频繁的群体。他们中有不少人经常处于失业状态。一份 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10月以来,农民工遇到过失业问题的比例高 达45.4%,有45.5%的人遇到了3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失业。失业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连那 点微薄收入也没有了。 5.尽管进城就业的农民工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现代城市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熏 陶,参与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实践,但这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尚未能锤炼出他们严密的 组织性、纪律性。在多数农民工就业的个体私营企业,甚至连职工代表大会这样的职 工参与企业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维护合法权益的组织形式都没有。在这些企业 里,基本没有农民工的主人翁地位可言。他们在企业里完全处于一种无权的地位,所 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的关切度也根本不可能有国有企业职工那么高。除了出力 干活挣得工资以外,他们根本不去关心所在企业的前途命运。因此,置身于这种环境 和氛围之中的农民工也不可能萌生主人翁意识。当然,也有一部分农民工从业于国有 企业。即便是这部分农民工,也没有多少主人翁地位可言。由于农民工同所在国有企 业的关系也是一种雇佣关系,加之他们在企业里的身份被统称为临时工,因而不可能 被当作企业发展的依靠力量,不仅不被吸收来加入企业工会,参加职代会,参与企业 民主管理,而且也根本享受不到本企业城市职工所享受的各种福利待遇,甚至连工资 级别也完全与城市职工分属两个体系。同时,农民工自己在心理感受上,也从来没有 把自己看成是单位人,没有心思去管企业的事。 6.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选民实际上已经迁居外地但是没有转出户口的,在取得原 选区选民资格的证明后,可以在现居住地的选区参加选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 非当地户籍的外来暂住人员,远离户籍所在地的农民工一般宁肯放弃自己的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也不愿去办理这些繁琐的选民资格手续。因为办理这些手续,他们一要中 止好不容易才谋到的工作,冒失去这份工作的危险;二要付出较高的办理成本,其中 包括误工工资和往返的差旅费用。因此,在办理选民资格手续和放弃参加选举二者之 间,他们通常会选择后者而不是前者。当然,作出这种选择,并非是因为农民工们缺 乏参政的热情,而是制度安排没有考虑非当地户籍的外来暂住人员取得选民资格证明 要付出多大的成本,是这种有缺陷的制度安排,把他们排斥在了城市政治生活之外。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还缺乏让农民工阶层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渠道,缺乏使政府能够 倾听到农民工呼声的机制。 7.清华大学社会学专家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城市社会分层体系全部100种职业的 排位中,农民工居于第94位,而且排在最后10个位次的职业都与农民工不无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根据调查显示,过去10年在广东 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广东农民工工资10年才增涨了60多元钱,扣除物价上涨因 素,实际上工资是下降的,还不如10年前。 8.长期以来,不少城市在就业方面普遍实行总量控制、先城后乡的政策,设置种 种职业、工种限制。近年来,有些城市的政府为解决城市职工再就业问题,制订了各 种就业准入制度,限制外来人员进入某些行业。有些城市政府甚至下发红头文件,要 求一些部门和行业清退农民工,为本地下岗失业人员腾位子,搞所谓的“腾笼换鸟”。 在对农民工实行就业限制政策的同时,还强制性收取各种管理费,以提高就业成本为 手段,进一步强化就业壁垒。除此之外,对农民工劳动权的歧视,还表现在对他们的 劳动休息权、工资报酬权和劳动保护权等方面的侵害上。用工单位和雇主大多不与农 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劳动强度、报酬和工伤处理办法全由用工单位和雇主 说了算。用工单位和雇主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却很少给务工者支付超 时超额劳动报酬。尤为突出的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十分严重。一些用工单位特 别是建筑企业,不是按月给农民工工资,而是一年一结,有的甚至连这也做不到。如 果农民工中途变更工作,就基本上拿不到工资。 由于种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的原因,进城就业农民工的子女往往享受不到与城里 孩子同等的受教育权。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流动人口中处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孩 子,有9.3%处于失辍学状态。 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新的希望再次呈现在眼前。然而,对于那些仍没给自己的 孩子找到学校的农民工来说,孩子的上学问题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头疼的事情。 2月19日上午,记者在海南省海口市南海大道遇到了正为孩子上学问题奔波的四川 籍农民工户某。记者随他一起走访了坡巷村附近的3所民办小学。老户告诉记者,有段 时间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海口读书。后来,他把大儿子送回了老家,而10岁的小儿子则 留在海口一所民办学校读小学四年级。因为小儿子的学校学费有些贵,条件又不是很 好,他就想给孩子换个学校,但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记者随老户来到了南海大道的一个横岔路口。在这里,两所民办学校分别打出了 长长的招生条幅。在一条幽深的小巷里,记者小心地避过堆放在路边的垃圾,好不容 易才看到了一块写着“明×学校”的牌匾。记者看到,教学楼前用砖块拼成一段小 路,操场上堆放着一堆一堆的沙石,篮球架下到处是厚厚的沙土……老户黝黑的脸上 有些失望。他说,他们夫妻都没什么文化,就想让孩子在环境稍好一点的学校上 学,而这所学校显然太让他失望了。下午,老户打听到位于坡巷村的海口市兰亭学校 正在招生,就带着孩子赶了过去。一进校门,老户径直向贴有学生报名收费表的黑板 走去。不一会儿,他就失望地从人群中钻了出来。原来,该校学前班走读生收费 为380元;1~5年级收费为400元;6年级420元;初中1~2年级600元;初中3年 级650元。下午4点,他带着孩子来到南海大道博巷路的金龙利文学校。这一次,他依 然无奈地直摇头。招生简章上写道:小学走读学费每学期600元,教材费80元;初中部 每学期学费800元,教材费20元。另外保险费40元/年,体检费20元/年,春季校服 费50元/套。 无奈的老户蹲在学校门口点起了一支烟——当地最便宜的软盒宝岛牌。他告诉记 者,他的大儿子以前一直在海南的民办学校上学。由于质量参差不齐,大儿子转了4次 学才找到一所环境相对较好的学校。大儿子小学毕业前,他们发现,由于没有海口市 户口,儿子根本就不能报考教学质量较好的初中。他一咬牙,花了1.6万元将大儿子送 进了家乡一所比较好的中学。 “现在,小儿子也念小四了,又遇到了当初一样的问题:民办学校环境不好,学费 又贵。我做梦都想让儿子能上一所师资和环境比较好、收费便宜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