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4年上海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14年上海市直机关遴 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案例分析题 案例1: 给定材料: 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而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十二五”期间,上海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 期。截至2012年底,全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47.76万,占总人口24.5%。80岁及 以上高龄老年人口62.92万,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8.1%。预计到2015年末,户 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比例接近30%。 独生子女父母成成为上海人口老龄化的主体。目前全市独生子女家庭约有305万 户,占全市家庭户总数的比例为60.2%;全市有610万名左右的独生子女父母,占户籍 人口的比例为43.9%。从2013年起,上海市新增老年人口中80%以上将为独生子女父 母,在2018年以后,全市每年约有24万-34万名的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阶段,这将 成为上海人口老龄化的新趋势。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养老床位数达到416.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 位21.5张,仅占当年我国老年人口数的1.51%。这一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和“十 二五”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上海养老床位总数10.5万张,约占户籍老年人 口3%。与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高龄化形势相比,本市现有的机构养老床位供给能力相对 不足。 一些社区有居家养老的服务。上海要求各区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独居老人进行结 对关爱,提供“五+X”的服务,“五”是广泛告知、经常问候、热线咨询、安全检查、应急 求助;“X”是按老年人需要提供各类养老服务。浦东新区、杨浦区、静安区、闸北区等 区还专门设立独居老人关爱员队伍,每天对列入重点的独居老人给予照顾。各个区县 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券”同时推出。这种服务券分有“轻 度”、“中度”、“重度”等服务评估等级。有些地方还在探索科技手段的帮助,以一个呼 叫平台、一个网络平台以及与平台相配套的一键通通信手段为服务架构,采用电话、 短信、网站等多种渠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其特色在于行之有效的紧急救援系 统,老人如遇突发事件或身体不适,可使用配备的专用终端,一键进入平台,平台坐 席人员会在第一时间,根据老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记录,全方位通知有关人员赶到现 场。 上海市J街道构建起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2个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支 撑,6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为平台,12家社区后援单位为依托的老年人服务网络,为 社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助困、助学、助乐、助游、助聊等“十 助”服务,受到社区居民广泛欢迎。经过多年探索和近两年来的快速发展,上海的居家 养老工作已经迈上新台阶。但要实现对动态增长的7%生活困难老人的服务覆盖,任重 道远。首先,居家养老服务中人力资源不足。一方面体现为老服务员数量不足。老年 人需求量大,但服务资源相对短缺,专业的为老服务员很难找。为老服务工作辛 苦,但薪酬普遍不高,一般月薪只有1000元多一点。很多有经验的服务员跳槽到医院 做护工,薪水翻倍。另一方面,为老服务员的素质和社会地位也亟待提升。 其次,尽管各区县均十分重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但不同的财力直接制约着各区 居家养老的发展水平。另外,居家养老需要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使为老服务适应 市场价格变化。居家养老服务的第一性质是公益性,但随着居民物价消费指数的不断 升高,服务价格不能背离市场规律。有的送餐单位曾经提出,老人每餐价格6元钱,两 荤一素,而现在一块大排就要4元,送餐越多,亏空越大。 问题1:请分析一下各类养老模式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 1.家庭养老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 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 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 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但家庭养老在新形势下的脆弱性显示出其历史的局限 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 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加上“421型”家庭的增多、空巢家庭 等等问题的出现,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必将随家庭结构的变化而逐步向社会养 老过渡。 2、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现代化的社会养老模式,养老院有专职养护人员和配套的养老管 理,专业水平比较高。但根据中国国情,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养老院、老年公寓不 可能成为中国社会化养老模式的主要选择。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第一,造成资源的浪费。老人原来都有自己的住所和完善的生活设施,老人进到 养老院以后,这些都将闲置,而养老院要重新占用土地资源和水电资源,造成浪费; 第二,养老院的收费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并非多数家庭能够承受得了,而 且,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养老院难以容纳的; 第三,最关键的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并不愿意去养老院。老人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 庭环境,来到相对陌生的地方,和原来并不熟知的人朝夕相处,这将增加他们的失落 感。许多养老院里都是能活动的老人与患病的、卧床的、痴呆的老人混居,一进养老 院就闻到一股浓浓的异味,让人产生一种压抑感。老人进到养老院,对于子女来说可 能是一种解脱,但对老人来讲,往往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机构养老虽然成为我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满足众多其他需求的 老年人群需要。 3.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相对于家庭养老和养老院养老而言,可谓兼有两者的长处又避免了 两者的短处,是一种扬长避短的理想养老模式。它的优越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成本低。不需要太大的基建投资,一个社区只要有几间房屋略加改造 即可成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 第二,大量的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老人居住在自己的家里,饮食起居的一切物 品都会继续发挥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通过社区服务的方式把家居住房设施变 成一个老年公寓; 第三,所需费用较低,服务方式灵活,可以自由选择。养老护理服务中心提供的 服务价格比较低廉,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服务方式,经济条件好 的可以选更多一些的服务,条件差的可以选择最基本的服务; 第四,老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不离开自己多年居住的住所,又能得到充满 亲情的养老护理服务,老人对这种养老模式是非常欢迎的,他们不会有失落感和压抑 感。 但是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具有医学或护理学专业知识背景的高层次护养人员 奇缺。一些社区仅能配备一名专职医生,这显然不利于保证老年人日常保健目标的实 现; 第二,所提供的服务内容有限,以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情感沟通为主; 第三,资金来源上过度依赖社会力量和慈善捐助,自身缺乏应有的积累; 第四,服务对象的覆盖面不广,很多有需求的老人得不到相应的服务。只有符合 了一定标准的老年人(如困难老人、空巢老人等) 才能成为居家养老院的成员,享受相应的服务,而由于资金和人员的限制,普通 的老年人并为纳入到服务目标人群中。 问题2:针对当前各种各样的养老需求,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满足? 【参考答案】 上海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进一步健全。 ——统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时,明确养老服务设施用地,落实《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 准》。编制本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明确全市养老设施布局的总体目标、规 划总量、空间布局等基本要求,合理布局养老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发挥交通、 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设施对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作用。 ——完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供给。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制度,政府投资举 办的公办养老机构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无子女、失能、高龄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 求。逐步增强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的护理功能,提高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基本养老 服务的能力。引导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重点增强养护功能。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整合和改造企业厂房、商业 设施和其他可用的社会资源,兴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允许社会力量和个人 因地制宜兴办家庭化、小型化养老机构。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对新建养 老机构,在土地供应、税费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对现有住宅、工业、商业等设施改 建养老机构的,在规划调整、财政补贴和公用事业收费价格等方面予以支持。 ——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统筹社会服务资源,设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机 构,健全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 老服务网络,推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化发展、集约化运作。培育发展老年人互助组织,建立养老志愿服务登记制度和平 台,继续推行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的“老伙伴”计划项目。推广社 区“睦邻点”建设,倡导邻里相助、结对帮扶。推进老年大学、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为 老服务设施建设,发挥群众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鼓励老年人组织各类文化团体,丰 富晚年生活。 ——支撑家庭照料服务开展。实施家庭照料者培训项目,依托专业医疗机构、社 区内的养老机构、助老服务社等专业社会组织,为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或家政人员提 供培训,提高其专业照护能力。鼓励部分床位供给充裕的养老机构提供老年人短期入 住床位,为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提供“喘息式服务”。稳步推进老年人集聚的居住区开 展适老性环境改造。 ——促进养老服务信息化的发展。加快实施养老服务“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构建 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完善养老服务数据库及其分析决策功能,推进养老服 务网上办事和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向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有序开 放政府信息资源。 鼓励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有利于集成市场和社会资源、 促进供需对接的科技助老平台,研发各类适合于养老机构和老年家庭的信息产品,为 老年人提供紧急援助、家政、医疗保健、电子商务、服务缴费等一站式服务。 案例2: 给定材料: H市探索“开放式决策”之路已走过了15年。从1999年开始,H就开始了不断扩大公 民参与度的民主决策探索。近年来,在H市委“民主民生”战略指导下,政府的“开放式决 策”步伐越迈越大,探索也越发深入。2007年4月16日,市政府下发《H市人民政府关 于进一步完善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事项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的通 知》。2008年1月23日至28日,H“两会”之前,市政府将《政府工作报告》的草案在网 上公示,征求到各类意见938人次(件),最后有68条意见被直接吸收写进政府工作报 告。市政府常务会议实行“开放式决策”,是H市政府在以往民主决策基础上的进一步创 新性实践。“会前”充分征集民意后将政府决策事项提交市政府常委会,“会中”邀请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专家列席会议发表意见,市民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发帖 或网上视频直播参与决策讨论,“会后”由政府有关部门给予回应反馈的市政府常务会 议开放式决策模式。 基于决策事项的专业性、利益相关性、社会关注度以及决策的成本和效能等因 素,开放议题选择要适度。“政府常务会议”性质要求决策开放是“有限适度”和“不断扩 大”的统一体,一般来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