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浙江省委宣传
部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
8月10日上午,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袁
家军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
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浙江
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坚持“八八战略”总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以“四个强省”为导向,扎实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聚力打造全国文化内容
生产先导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引领区,为建设“文化浙
江”、实现“两个高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新时期发展文化产业的
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关键短板,重点抓好“创新
发展、培育新动能;集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开放发展、提升国内国际影响
力;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带动力”等四方面工作,全力推进全省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
荣。
省委宣传部成立了专题督察组到杭州、温州、嘉兴、金华、台州督查文化产 业发
展,情况如下:
杭州:不断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文化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文化投融资体制等系列改革。在改革驱动下,华媒控股、华数传媒两家企业成功主板
上市,风盛传媒、盛元印务实现新三板挂牌。杭州还先后制定出台了40多项文化经济
政策文件,涵盖产业规划、财政税收、投融资、园区开发、人才建设等领域,解决“有
章理事”问题。
温州:“一个平台、两个体系、三大学院和四项重点”四大举措铺展蓝图,
在文化产业保持增速同时蓄积的增项,蓄积发展力度。传统服饰品牌森马集团投
资兴办儿童体验创意项目“梦多多小镇”,儿童服饰品牌贝贝依依转型动漫科技领
域……这些例子佐证一种转型,以传统轻工业闻名的温州,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
化产业,推进传统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借力、融合发展,令已经初具基础的文化产业
结合温州产业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提升。
嘉兴:近年来,嘉兴市各地影视产业蓬勃发展。在海宁市,2011年出台的《影视
文化产业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等,将影视文化产业列为海宁重点引导扶持产
业;2012年,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挂牌,成为浙江省继横
店影视基地、杭州滨江影视动画基地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基地,也是全国首个
以影视出口为导向的影视基地。
金华:近年来,金华市把文化产业列入全市“五大千亿产业”加以重点培育,每年
安排扶持奖励专项资金,给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截至2015年底,金华市文化产
业增加值达236.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96%,初步形成了以市区网络文化服务、东阳
影视和木雕、义乌文博会、浦江书画、武义扑克牌等为特色的块状产业发展格局。同
时,文化产业成为全市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台州:成立文化产业银行、文化产业促进会、文化产业招商专业组,连续两年举
办中国(台州)创意设计大赛,与上海同济大学合作举办“台州杯”第18届 全国设计“大
师奖”创意设计大赛,每年开设文化产业培训班,为文化产业的项目招商、宣传推介、
投资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服务。将文化产业人才纳入市“500精英计划”,在项目
扶持、人才待遇上给予倾斜。2016年7月在上海举办影视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了8个
项目。每年组织一批骨干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义乌文交会、东盟博览会等文化会展
活动,每年均获得“优秀展示奖”和“优秀组织奖”。
问题:根据材料,请你写出600字督查工作信息供省领导审阅。(600字左
右,30分)
[参考范文](612字)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
度,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从9月15日起,由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XX和省委宣传部各副部长带队,组成5个督查组,分赴杭州、温
州、嘉兴、金华、台州等5市,进行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专题督查。从督查情况来
看,全省各市对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认识进一步提高,措施得力,步伐明显,成效初现
端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注重内容创新,以高质量、高水准的内容赢得
市场口碑。注重技术创新,以“互联网+”思维改造提升文化产业,构建了创新型的文化
产业发展生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把
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是坚持集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抓好重大平台、新兴业态、重点企业和重
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文化演艺、文化旅游
等优势行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互联网文化等新兴业
态,并注重打造特色鲜明、错位竞争、协同推进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国内外影响力。围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文
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全面提升我省文化对外合作贸易的质量和能级。四是坚
持融合发展、增强产业带动力。突出“文化+制造”“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体
育”等重点,增强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深度链读]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提升文
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我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
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为推动我省文化强省和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国家“十
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编制《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至2020年。
本规划所称文化产业是指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产业范畴依据国家统计局《文化
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并结合我省实际界定。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立足
区域禀赋条件,加强特色产业培育,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
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为“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产业规模迅速
增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560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90亿元,年均增
长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
88%提高到2015年的581%,文化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综合实
力位居全国第4位。
表12010—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和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产业特色加快形成。广播
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演艺和文化产品制造等领域优势凸显。2015年,全
省电视剧、动画片、电影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第2和第3位,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宋城
演艺、华策影视等3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省涌现出《温州一家人》《国家
命运》《大圣归来》《主义之花》等一大批文化精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等各类
国家级奖项的精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集聚效应日趋显现。中心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辐射功能进一步增
强。2015年,杭州、宁波、金华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和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0%左
右;全省建成各类文化产业园区150多个,形成影视动漫、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品生
产、文化产品制造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要素支撑不断增强。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持续深入,浙报传媒、长城影视、
思美传媒、海伦钢琴等一批文化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全省设立了东方星空、杭州
文投等一批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绍兴市、台州市
设立一批文创银行;文化与科技融合日趋深入,杭州、宁波、横店获批国家级文化与
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大力实施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了一批懂文化、善经营、会管
理的复合型人才,多层次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初步形成。文化贸易大幅提升。文化产品
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浙江(温
州)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等重点文化会展交易额逐年增加。互联网文化贸易快速发
展,咪咕传媒等互联网文化企业和浙江联合出版集团、杭州力合数码等文化跨境电商
茁壮成长。培育打造一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2015年全省文化产品进出口
总额102.55亿美元,同比增长192%,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5.03亿美元,同比增
长15.1%,文化企业“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
政策环境日益优化。出台《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
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3〕2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
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5〕49号)、《浙江省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领域审
批制度改革,建立集中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设立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委员
会,构建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十二五”以来,我省文化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
盾和短板,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规模偏小,全省“三上”文化企业4476家,仅占全省
文化企业总数的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品结构相对低端,文化产品创意和特色
不足,文化产品制造业法人单位数占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的33.2%,且以中
低端文体用品制造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 不强;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文
化产业规划的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倾向,文化
产业园区建设尚未形成错位发展格局;要素保障受到制约,文化企业融资难现象仍普
遍存在,创意人才和复合型高端人才相对匮乏,文化产权、版权的评估体系和交易市
场尚未形成;发展合力尚未形成,对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
高,管理方式尚显粗放,资金投入力度不大,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发展趋势。
展望“十三五”,中央对文化发展赋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文化产业将更多地承
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
任,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
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推动文化服务形成新供给。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国民收入水平提升将扩大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产业在促进消费升
级和产业转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正从1万美元向2万
美元迈进,即将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消费需求加速
升级,文化产业成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
催生文化产业新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 兴起,大数据、云计算、移动
互联网、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给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
表现形式、商业模式带来深刻变革。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创新提供了便捷、经济、多渠
道的技术平台,以创意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内容、新业态层出不穷,数字内
容产业呈现爆炸式增长。我省已成为全国信息经济发展高地,互联网为经济植入新基
因,也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创业带来广阔空间。
金融资本大发展助推文化企业实现新跨越。国家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发
挥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与文化经济政策的协同效应,为文化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提供大量资金的同时,也为新兴文化创意企业的培育和成长提供风险资本。在金融资
本的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企业的兼并重组将进一步加剧,产业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
高。我省民间资本雄厚、资本市场活跃,随着金融资本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有
一批“航母级”大企业在众多文化企业中脱颖而出。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拓展产业发展新
空间。顺应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文化产业与制造业、信息产业、建
筑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跨界融合日趋深入,产业边界日趋模糊;文化元素
日益融入相关产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产业创新的源泉和转型升级的动力。我省是制造
业大省,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将为“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和“浙江智造”转型提供强
力引擎。
“一带一路”战略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新机遇。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
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
地位的稳步提升,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将不断加快,文化对外贸易进入快速增长
期。“一带一路”战略将推动我国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输出和
影响力。我省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未来文化产品
和服务出口将不断扩大,文化企业参与海外竞争合作的机遇进一步增多。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
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
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新使命,以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着眼点,坚持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建成文化强省的总
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创新融合、聚力打造“三区”,推动文化产
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两富”“两美”现
代化浙江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浙江省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三区”定位全国文化内容
生产先导区大力倡导文化创新,积极打造文化精品,力争影视剧生产、舞台 表
演、音乐制作、书报刊出版和数字内容等文化内容生产保持国内领先水平,不断延伸
拓展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筑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国文化产
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重
要作用,围绕七大万亿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文化产
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等融合发展新平台,树立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全国文化产业融
合发展示范样板。全国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引领区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
文化产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模式变革,加快文化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打造文化产业转型动力强劲、文化创新氛围浓郁、文化市场主体富有活力的全国
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引领区。
(二)总体要求。
坚持内容先导,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发展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原创内容
生产,构建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
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和双提升。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简政放
权,健全市场体系,提高供给效率,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始终将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载体
创新,切实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协调发展,促
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推动文化产业在城乡之间、产业门类之间、市场主体之间协调
发展,引导和规范各类文化要素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积极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
构,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路子,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
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坚持多元融合,助推国民经济转型升
级。牢固树立“文化+”理念,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文化产业作为
绿色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战略作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省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坚持开放融入,拓展国内国际文化市场。推进省内外文
化资源整合和高端要素集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和区域间分工协作。积极对接“一带一
路”国家战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不断增强文化
产业国际竞争力。
坚持文化惠民,推动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立足全省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
定位,因地制宜构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进一步凸显文化产业在促进
地方经济繁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
用,充分发挥文化产业育民、富民、乐民功能。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力争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文化产业总
产出达16万亿元,形成较为健全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要素
支撑体系和文化政策保障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为建成文化强
省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创意与设计服
务、文化休闲娱乐、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产品及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发展水平位居全
国前列,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文
化+”新模式和新业态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一核三极三板块”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国有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民营文
化企业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多元市场主体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基本形
成;文化消费升级进程不断加快,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加,文化市场
监管能力不断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对外文化贸易综合竞争力
进一步提升。
——文化要素支撑体系。突破一批文化产业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一批
文化金融产品,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复合型人才,建成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
色的文化小镇、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街区等产业集聚区块,搭建一批文化产业公
共服务平台,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资金、科技、知识产权、土地等要素支撑和产业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文化政策保障体系。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广泛认同,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健全,文化经济政策不断
完善,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法规体系,文化产业统计制度进一步规范。
三、重点领域
(一)广播影视。
巩固我省广播影视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推动以内容生产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
展,确立在全国影视产业发展中的副中心地位,将广播影视业打造成为我省文化产业
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提升影视产品制作水平。加大对影视产品原创生产的引导扶持,发挥我省影视制
作机构集聚、影视产业园区众多的优势,重点抓好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网络剧等
影视精品的创作生产,打响一批大型综艺节目新品牌,实现影视内容生产由数量增长
向质量提升的转变。在坚持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深化制播分离,培育一批参与国际
市场竞争的影视产品制作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富有活力和较强竞争力的成长型、创新
型中小影视制作企业。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团队和人才,打造一批以后期制作为特色
的文化科技企业,提升全省影视产品的后期制作水平。推动广电网络融合发展。加快
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和标准应用,推动广电有线、无线、卫星网络的互联互通
和智能协同覆盖,提升广播影视立体化传播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动广播电视全
媒体网络化制播技术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
融合创新,面向标清、高清、超高清、3D等电视终端、互联网终端和手机移动终端等
多种网络传输应用,加快构建全媒体融合制播平台,积极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
服务(OTTTV)、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业务。构建省市县三级联
动,集节目监管、技术监测、安全指挥于一体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体系,保障“三
网融合”环境下内容源的安全可控。
健全完善影视产业链。推动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中国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 验
区、象山中国海影城、湖州影视城等国家级和省级影视产业基地错位发展、优势互
补,强化影视产品创意策划、展示交易、后期制作及国际合作等功能。支持浙江时
代、浙江横店、浙江星光、温州雁荡等电影院线进一步拓展空间,鼓励通过资本纽带
增强发展合力;加快推进中心镇数字影院建设和农村电影院线整合,提升城乡影院终
端网络覆盖水平。促进影视衍生产品开发,推动影视产业与旅游、时尚等相关产业的
融合渗透,提升专业节展的品牌价值,加强影视产品的多重市场开发。
(二)新闻出版。
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和绿色出版,建设以内
容生产和文化传播为特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闻出版强省。
建设新型主流新闻媒体。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
局。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推动报纸期刊
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及业务开发、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等方
面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集团分别打造成
为全国一流的互联网枢纽型传媒集团和全媒体化的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以省级和
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主要媒体集团为重点,推动新闻出版资源向大型传媒集团聚
集,推进媒体资源聚合、生产流动融合、采编力量整合,逐步建立顺畅高效、适应市
场竞争和一体化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我省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舆论引导力,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推进数字出版加快发展。将传统出版的专业采编优势、内容资源优势延伸到新兴
出版,综合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多媒体表现形式,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
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出版产品。建设聚合精品、覆盖广泛、服务便捷、交易规
范的数字出版内容发布投送平台和出版资源数据库,发展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知识
服务、按需印刷、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支持杭州建设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壮大咪
咕数字传媒、天翼阅读等数字内容生产企业。支持实体书店与电子商务合作,构建线
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内容传播体系,将实体书店建设成为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
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消费场所。推动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建成
集内容集聚、平台推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国际化内容服务提供商。
推动印刷产业绿色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传统印刷行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
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发挥杭州、宁波、苍南、义乌四大印刷产业区块优势,重点打
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广应用数字化印刷、绿色印刷技术,鼓励规模以上
的印刷企业建立绿色环保印刷体系。支持企业探索应用3D打印等新技术、新材料。发
展私人订制按需印刷业态,不断提高印刷产品附加值,推动印刷复制业向高新技术产
业转变。
(三)动漫游戏。
发挥我省动漫游戏产业在全国的先发优势,以内容创意为核心引领,注重知识产
权保护利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良性对接,打造全国领先的以动漫游戏为特色的数字
娱乐基地和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动漫游戏产业中心。
支持原创动漫创作生产。依托杭州滨江、宁波鄞州国家级动漫产业园区,建立动
漫原创企业集群,打造动漫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基地。实施浙江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
划,发挥骨干企业领军作用,培育中小动漫企业健康成长。推进动漫拍摄、后期制作
技术变革创新,加快创作生产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优秀原创动漫作品,推进动漫内
容创作、形象设计、音乐创作、节目制作、版权交易的发展。继续做强中国国际动漫
节,搭建国内外优秀动漫企业交流、产品推介和展示交易 平台。
推动游戏行业健康壮大。强化游戏产业的知识产权和商标保护,搭建行业公共服
务和技术平台,提升对内容创作、素材资源库管理、产品交易、渠道发行与版权保护
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行业高标准化发展。重点支持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原创游戏
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技术和游戏运营平台的研发推广。支持举办高品
质、国际性电子竞技大赛,提升行业影响力。
加快动漫游戏衍生产品开发。促进高新技术和动漫游戏产业深度融合,支持数字
高清技术和三维动画电影技术的研发推广,培育一批动漫游戏衍生产品的设计研发企
业,推动其与制造业无缝对接。建立制造企业和动漫游戏企业双向数据库,制定市场
跟踪与反馈机制,实现投放精准的产业嫁接。以本土原创为核心,扩大产业外延,多
形式、多途径开发版权价值,打造动漫影视作品、舞台剧、服装、玩具、文具、游乐
设备、技术运用、动漫主题购物中心等系列新增长点。(四)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
把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作为助推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增强文化创
意与设计服务对相关产业的渗透提升和带动能力,推动实现从“浙江制造”向“浙江创
造”转变。
推动专业设计服务高端化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大力发展
智能设计、时尚设计、品牌设计、新媒体和体验交互设计等领域,推动工艺美术品、
服装服饰、皮革制品、家居用品、珠宝首饰等消费品制造业向时尚产业转型,鼓励依
托专业设计服务发展创意农业、体育文创等新兴业态。因地制宜培育服务于区域经济
发展的设计服务集群。培育和引进优秀设计主体,创造条件吸引国外先进设计研发中
心、设计机构等落户我省,支持骨干企业设立独立设计机构。推动网络众创众包设计
发展,建立中小微企业与个人设计师、设计机构需求对接及线下项目孵化机制。
提升城乡设计服务水平。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新型城市化建设紧密结
合,提升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的文化品位,丰富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
的文化内涵,打造“浙派民居”,优化“诗画江南”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文化理念和文化创
意元素的应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科学设计城镇人居环境、景观风貌和建筑色
彩,加强城镇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发展有浙江记忆和地域特色的美丽城镇,推进生
态人文小城市试点,建设一批具有江南风情的小镇。加大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
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力度,提升农村规划和村居设计水平,积极培育特色
文化村,把美丽乡村打造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重要载
体。
激发广告服务发展活力。推动传统广告业务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规范有序发展
网络广告、移动媒体广告、社交媒体广告、嵌入式广告、二维码广告等新兴业态,鼓
励传统广告企业开展跨界运营。充分发挥国家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区域性广告产业
教育研究中心、广告产业园信息交流中心等三大行业中心的引领和辐射效应,加快推
进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建设,吸引行业高端要素集聚,打
造广告产业发展高地。支持龙头广告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
式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广告集团。(五)文化休闲娱乐。
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市场活跃等优势,把握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升级的机
遇,大力发展文化演艺、文化旅游和文化体育,推动文化休闲娱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
阶。
做优文化演艺。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加大对民营院团的扶持力度,培育有竞
争力的市场主体。强化文化演艺与科技、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优秀演 艺产品的
市场影响力,推动演艺市场向多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引导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
旅游度假区积极打造文化演艺节目,形成一批精品演艺节目。整合全省剧院资源,完
善剧院联盟,培育演艺中介机构,健全演出市场网络体系,提高演艺市场资源配置能
力。
做精文化旅游。加快文化与旅游的整合发展,逐步构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产
业联动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农村文
化礼堂等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创意园区(街区),古城、古镇、古村落等文化旅游资
源,加快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经营主体,积极引导有实力的大企
业、大集团参与文化旅游示范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景点景区的建设运营,培育
若干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文化旅游集团。强化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打造戏曲小镇、
越剧小镇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
融合。
做强文化体育。以承办2022年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为契机,促进体育场馆建设运
营、体育赛事和文化体育产品开发相结合,搭建体育产业互动交流平台。创新体育产
品和服务,大力发展体育传媒、体育影视、体育动漫、电子竞技等体育文创产业,规
划建设一批体育创意产业园和体育文创产业发展集聚区。大力培育品牌体育赛事,打
造以杭州国际马拉松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亚太汽车拉力赛中国(龙游)汽
车拉力锦标赛、北仑世界女排大奖赛为代表,具有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浙江体
育赛事品牌。支持国有企业参与体育赞助和市场开发,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
产业,鼓励大企业大集团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文化体育产业集群。
(六)文化产品及装备制造。
加快大众文化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振兴历史经典产业和工艺美术品制造
业,推动文化装备制造向智造发展,打造全国文化产品及装备制造高端区。加快提升
大众文化用品制造水平。大力提高传统办公用品、木制玩具、体育休闲用品的产品档
次和技术含量,综合利用工业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文化创意手段,加快将文
化元素融入制造业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产品制造的文化附加值。提高
制造业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品牌创新、质量创新和标准创新工程。引导企业运用新技
术改造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促进管理方式创新、工艺装备提升、产
品质量改进以及生产效率提高。
传承发展历史经典产业。振兴青瓷、宝剑、木雕、根雕、石刻、文房等历史经典
产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生产技术的研发,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
性传承人和民间文化艺术团体的扶持力度,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成果的利用
和传播,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坚持市场化发展道路,切实发挥
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名企名品名家培育,通过建立产业发展联盟等方
式,不断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通过文化嫁接拓展衍生产品制造,推动艺术品与日
用品、旅游产品的有机融合,主动适应大众消费新特点,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供个
性化定制服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和独
特风格的集设计制作、旅游购物等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使历史经典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和活力。
做大做强先进文化装备制造业。重点依托产业集群,鼓励文化装备制造向现代舞
台装备、新型影院系统、数字多媒体娱乐设备、多功能集成化音响、游戏游艺设备等
领域转型,加快培育一批高端文化设备制造基地。实施智能制造产品与装备开发计
划,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实现制造业骨干企
业的装备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络化。加快推
动企业上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围绕全球资源配置、提升产 业集中度、完善市场网络
等开展并购重组,鼓励企业跨界、跨所有制融合发展为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七)文化产品流通。
坚持国内国际市场并举,推进文化产品流通业现代化改造,同步推进文化产品实
体市场和文化贸易网络交易平台建设,规范有序发展艺术品交易市场,提升文化会展
品牌影响力,推动文化贸易优化升级,建设文化产品大流通格局。有序发展艺术品交
易。鼓励画廊、艺术品经营公司、艺术事务所等各类经营主体,拓展鉴赏、收藏、拍
卖、交易及会展业务,丰富艺术品交易品种,推动多元化经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民
办博物馆、民办艺术馆建设,加快个性化定制服务,拓展大众消费市场。积极探索“艺
术品+互联网+金融”模式,依托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发展“微拍”“艺术电商”等新型流
通组织和流通形式。依托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和西泠印社等机构,提高各类艺术
品鉴赏和创作水平,培育和壮大一批美术经纪、艺术品鉴定、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机
构。支持企业开展海外业务咨询和市场开拓,打造文化艺术品保税区和贸易基地。
提升文化会展影响力。加快推进杭州白马湖、义乌商贸城等重大文化会展平台建
设,打造以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
会、浙江(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博览会等为代表的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文化展会。围绕
我省七大万亿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培育新型专业会展产品,提升会展服
务的专业化水平。鼓励政府投资性展览场馆产权和运营权相分离,加大政府向社会购
买服务的力度,提高会展场馆的市场化运营水平。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
的新型展览业态,鼓励实体展览会举办网上展览。大力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贯
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重点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数字
出版、游戏动漫等文化版权贸易,加大我省版权项目对外推广力度,推动报刊、图
书、印刷业加强对外合作出版、开设实体书店等海外业务。积极参与“丝绸之路国际电
影节”等文化交流活动,加快发展演出演艺、艺术品交易、休闲娱乐等文化服务贸
易,做大做强以影视传播、动漫制作等国家级文化贸易平台。结合全省文化出口重点
企业和文化出口项目认定工作,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文化产品
的对外文化贸易重点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对外推介,加快海外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
营销中心布局,争创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将本土文化产品和服务拓展至“一带一
路”沿线市场。以杭州市、绍兴市、丽水市等文化服务贸易试点城市为抓手,积极开展
文化贸易改革创新。
四、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按照依托产业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差异竞争、促进集群发展的布局思
路,构筑“一核三极三板块”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形成以杭州为中枢的全省
文化产业核心,宁波市、温州市、金华市为节点的区域文化产业增长极,以及浙中北
文化内容生产与创意设计板块、浙东沿海沿湾文化产品智造板块、浙西南历史经典与
文化旅游板块,引导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带动湖州、嘉兴、绍兴、衢州、舟山、台
州、丽水等城市协同发展。
1.“一核”:杭州市——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引擎。
充分发挥杭州市作为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先发优势,打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
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国际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两岸文化创意
产业合作实验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文化品牌,打造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核心
引擎。引导发展数字内容、新闻出版、影视服务、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演艺娱乐、
艺术品交易等特色行业。重点依托“环西湖、环西 溪湿地、沿运河、沿钱塘江”的“两圈
两带”人文环境优势,夯实完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总部)、国家
广告产业园、之江文化中心、浙江国际影视中心、西溪创意产业园、西湖艺创小镇、
余杭艺尚小镇、运河天地文创产业区等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提升对
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
2.“三极”:宁波市、温州市、金华市——区域文化产业增长极。宁波市。发挥全
省文化产品制造和贸易优势,打响“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品牌,打造
浙东文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