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真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法 律基础知识法律常识真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是()。 A.概括性 B.规范性 C.抽象性 D.国家强制性 2.下列有关法的起源与发展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有社会,即有法律 B.在原始社会,习惯、道德和宗教规则往往是三位一体的 C.氏族习惯是通过制定的方式产生的 D.最早的法律是成文法 3.以下适用《行政许可法》的情形是()。 A.企业登记机关对其企业设立的审查登记 B.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的人事审批 C.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的财务审批 D.行政机关对其直属事业单位的外事审批 4.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其核心是()。 A.代表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法律制度 B.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正确制定或认可建立起来的法 律制度和执法原则 C.依法治国 D.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意志,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 5.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A.法律条文由法律规范体现出来 B.一个法律规范就等于一个法律条文 C.一个法律规范不能包括在几个法律条文中 D.一个法律条文可以包括几个法律规范在内 6.某人为抢劫而购买了匕首等犯罪工具后,因发生车祸而未实施犯罪,其行为属 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7.王某故意违反规定,在一加油站使用移动电话,导致加油站的油库发生爆 炸,加油站被烧毁,两人被烧死。王某的行为构成()。 A.爆炸罪 B.失火罪 C.放火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 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撤销 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9.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 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10.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中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康某 押送到40里外的乡派出所 B.蔡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1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不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 件?() 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1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有权改变或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 令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13.以下关于《刑法修正案(八)》的说法,错误的是()。 A.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C.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14.地方性法规是指()。 A.全国人大为地方所制定的法规 B.各级地方人大和政府所制定的法规 C.省级人大和较大的市的人大所制定的法规 D.省级人大和政府所制定的法规 15.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 关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述,错误的是()。 A.国家保护妇女的权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B.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不包括公民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 物质帮助权 D.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16.在我国,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是()。 A.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B.委托与被委托关系 C.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D.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1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8.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 是正确的?() 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19.根据现行宪法,有权发布特赦令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 20.根据宪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行使。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1.以下哪种情形,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撤销手续?() 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B.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C.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D.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 22.关于行政处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的处罚 B.只能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C.由公安机关执行 D.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23.某县环保局认为某印刷厂排放的污染物超过规定标准,遂对其处以2000元罚 款。印刷厂不服,向其上级行政机关市环保局申请复议。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 后,印刷厂对复议决定不服,依法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某印刷厂排放的污染 被证明并未超标,判决撤销违法的行政处罚决定。某印刷厂据此要求行政赔偿。若市 环保局的复议决定将对印刷厂的罚款变为3000元,则对加重的处罚应以()为赔偿义务 机关。 A.县环保局 B.市环保局 C.市人民政府 D.国家 24.下列关于行政征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征收对象是土地等不动产 B.征收目的是为了公用事业,特别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C.征收是一种行政行为 D.征收一般是指对公民财产使用权的限制或剥夺,而征用仅是指对公民财产使用 权的暂时剥夺(用完之后还要归还) 25.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程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而言,行政立法要经过起草与立项,审查,决定和公布几个步骤 B.起草过程中必须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必须采取听 证会的形式 C.其审查机构是国务院法制机构 D.审查机构应当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对于草案主要的不同意见 可以酌情作出说明 26.萧某对李某作出承诺:只要李某把邻居家的小狗偷来,就付给酬金200元。该 行为属于()。 A.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B.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D.犯罪行为 27.李某为华宇有限责任公司的经理,按照公司章程规定,李某有权签发金额 在5万元以下的汇票。2012年1月12日,李某为公司签发了一张该公司为付款人,金额 为6.5万元的汇票。关于该汇票的票据责任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是票据责任人 B.华宇有限责任公司是票据责任人 C.李某和华宇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D.华宇有限责任公司只承担5万元票据责任,其余金额由李某承担 28.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公务员奖励类型的是()。 A.嘉奖 B.记三等功 C.记二等功 D.授予荣誉勋章 29.甲公司铺设管道,在路中挖一深坑,设置了路障和提示标志,乙开车撞毁所有 标志,导致丙骑摩托车路经此地时避让不及驶向人行道,造成丁轻伤。对于丁的损 失,下列哪个选项说法正确?() A.应由乙承担赔偿责任 B.应由甲和乙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C.应由乙和丙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D.应由甲、乙、丙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30.黄某购买飞跃公司的一款软件,因其稳定性不明确,飞跃公司在安装程序上著 有免责声明。黄某在安装时点击了同意,但在安装软件后,该程序将电脑上储存的系 统当做病毒而删除,导致黄某电脑瘫痪并丢失所有文件。针对案例中的情形,下面哪 一说法正确?() A.因黄某同意飞跃公司的免责声明,飞跃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B.黄某有权要求飞跃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C.黄某有权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双倍赔偿 D.黄某可以同时提起侵权之诉和违约之诉 31.根据犯罪构成的划分,以下不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一项是()。 A.危害行为 B.行为对象 C.危害结果 D.犯罪目的与动机 3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制服不法侵害人后,又对其实施加害行为,成立故意犯罪 B.抢劫犯使用暴力取得财物后,对抢劫犯立即进行追击的,由于不法侵害尚未结 束,属于合法行为 C.动物被饲主唆使侵害他人的,其侵害属于不法侵害;但动物对人的自发侵害,不 是不法侵害 D.基于过失而实施的侵害行为,不是不法侵害 33.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下列罪犯不得假释的是()。 A.甲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B.乙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C.丙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D.丁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34.甲于夜晚在一条封闭的高速公路上正常驾驶时,乙翻越护栏横穿公路,被甲撞 死,交警认定甲的行为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下列说法中,不应作为交警认定依据的 是()。 A.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甲的行为没有违反交通法规,缺乏交通肇事罪的客观要件 C.本案属于意外事件 D.甲对乙的死亡没有罪过 35.张某(男)和金某(女)是一对恋人。一日,张某向金某提出分手,金某威胁张某 说:“你要是敢和我分手,我就自杀!”然而张某并未当真,仍然坚持分手。金某一时气 恼,顺手拿起桌上的一把水果刀就割向自己的手腕,顿时血流如注。张某见状极度恐 惧,便跑了出去。最终,金某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对于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C.构成遗弃罪 D.不构成任何犯罪 36.合伙协议必须载明的事项不包括()。 A.合伙目的和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 B.合伙人出资的方式、数额和缴付出资的期限 C.合伙人的姓名与住所 D.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 37.甲公司对外负债200万元,另有50万元的货款未予追回(欠款人为丁公 司)。2010年3月,甲公司经全体股东同意分立为乙、丙两个公司,由乙承受原甲公司 的全部债权债务,并办理变更登记与公告。同年4月,乙、丙签订一协议,约定原由甲 公司对丁公司享有的50万元债权由丙享有。同年5月,丙向法院起诉丁要求归还50万元 货款。有关该案的正确表述是()。 A.乙、丙之间的协议有效,丁应向丙偿还50万元货款 B.乙、丙之间的协议无效,丙无权向丁追索货款 C.乙、丙之间的协议有效,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故丙无权向丁追索货款 D.乙、丙之间的协议有效,但丁有权选择向乙或丙履行义务 38.甲、乙、丙三人合伙经营一电器商场,因效益不佳,已欠债2万元。三人经协 商一致,邀请有经营能力的丁加入到合伙之中,丁在被告知合伙经营状况后出资加入 其中,并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经营。两年后,该电器商场因故停业。对于丁入伙前电 器商场对外所欠的2万元债务的清偿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由甲、乙、丙、丁四人承担按份责任 B.应由甲、乙、丙、丁四人承担连带责任 C.应由甲、乙、丙三人承担按份责任 D.应由甲、乙、丙三人承担连带责任 39.下列哪一情形下,乙的请求应得到法律的支持?() A.甲和乙约定一同去看足球比赛,但是甲迟到一小时,乙要求甲赔偿损失 B.甲听说房价很快就要大涨,便告诉乙,乙信以为真赶紧购买房产,没想到几个 月后房价大跌,乙要求甲赔偿损失 C.甲对乙承诺,如果乙比赛夺冠,甲将陪同乙出国旅游,后来乙果然夺冠,但是 甲以工作忙为由推脱,乙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 D.甲与其妻乙约定,如果因甲出轨导致离婚,甲应补偿乙20万元,后来二人果然 因此离婚,乙要求甲依约赔偿 40.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 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的经营实体。 A.有限责任 B.无限责任 C.连带责任 D.按份责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社会规范指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社会活动的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社会 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 同制定并明确施行的,如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宗教规范等。法律是一种 特殊的社会规范,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法律体现了国 家的意志,具有国家强制性,这也正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 2.B[解析]法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与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分 不开的,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因此,在阶级和国家产生之前的社会中不存在 法律,故A项错误。氏族习惯是氏族成员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经过长期不断重 复和积累而形成的共同信奉的行为标准和生活惯例,具有自发性,故C项错误。法的形 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因此最早的法律是习惯 法。它由人们口头相传而不具有文字形式,故D项错误。B项表述正确,应选。 3.A[解析]《行政许可法》第3条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 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本法。故B、C、D三项均不正 确。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故A项 正确。 4.C[解析]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实践证明,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5.D[解析]由于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二者不可能一一对 应,法律条文在表现法律规范时往往不是显示其全部。同样,同一法律规范也有可能 存在于几个法律条文中,甚至在几个法律部门中得到体现。 6.A[解析]《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 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故A项正确。 7.B[解析]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 的行为。这是一种以过失酿成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题干所述为失火罪行为。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爆炸罪,是指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死杀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