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8年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18年广东省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给定材料 材料1: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无论通过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实现从“中国制 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技能人才都不可或缺。技工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 体。广东技工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被誉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21名广东“新工匠”闪耀“世界技能的奥运会”,勇 夺5金4银6铜2优胜奖和“中国代表队国家最佳奖”。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盛 赞“广东技工教育非常成功,选手们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表现令人惊叹”“广东的 年轻人展现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技能人才最优秀的一面”。在巴特利看来,广东选手在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广东技工教育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 育非常成功。 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产教融合不深、企业参与不够、人才培养与企业和产业 发展需求相脱节等突出问题。为此,广东首创“校企双制”合作办学模式,即政府出政 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这一模式已被国务院纳入《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 伍建设的意见》,成为指导推动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为适应企业和产业发 展需求,广东技工教育积极搭建“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组织全省百所优质技工院 校与包括现代产业500强和自主创新100强企业在内的千家重点企业对接,将教学和生 产实践、科研紧密融合。 广东技工教育全面推行技能导向的“双证书”制度。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校 教学质量评估和学生培养评价重要指标。同时,实行技能学制提高实操比重,学生理 论学习与实操实践的时间比为4#6。实行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老师在生产环境和模拟 场景中教学,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广泛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了一批基础扎 实、覆盖面广的技校实训中心。 广东技工教育着力建设国际合作学院(班)、深化中外校企合作、推进学生海外 交流,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技师学院。技工院校围绕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合作交流,定期选派技工院校优秀教师、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交流,打造一支具 有国际新观念、宽视野、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专业教师队伍。围绕世界技能大赛强化 合作交流,邀请世界技能大赛强国和地区机构到广东开展技能比武、技术研讨,选派 广东优秀专家、选手到境外开展世界技能大赛观摩学习。 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广东全省技工院校共开设近400个专业,涵 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80%面向现代产业。为了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打造技能人 才培训的高端品牌,促进技工教育向高端发展,从2013年起,广东着力打造“世界知 名、全国一流”的国家示范性技工院校,巩固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形成为南方高技能 人才硅谷。 多年来,广东技工教育在坚持面向城乡初高中毕业生、青年求职人员开展学制教 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同时,还积极扩展培训对象,面向企业在职职工、农村转移就 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一切有学习需求、培训愿望的人,为他们提供机 会均等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创造性推行送教进厂、送教进村、校镇结合等培训模 式,不断输送技工技能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全省人力资源技能结构不断 优化。 材料2: 今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 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 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 国前列。 广东,40年前成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突破口”,如今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 史机遇,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波”。在众多人才数据统计中,成绩斐然。党的十八大以 来,累计到粵工作的港澳台人才115万人次,位居全国首位,广东一跃成为港澳台人才 总量最大、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留学回国华侨华人专业人 士约5.8万人,创办企业3000多家,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蓝皮书显示,广东成为引进外国专家 最多的省份,并在国际人才创新方面表现最佳。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到粤工作的外 国人才75万人次,居中国内地首位。“靓丽”的数据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反映在质量 上。近年来,广东累计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5.8万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 院士、终身教授等143人,入选中央“外专千人计划”19人…… 近年来,广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先后出台系列举措吸引高 层次人才。2017年初,广东又出台了《广东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 见》,提出给予青年拔尖人才每人50万元生活补贴。 为破解制约广东青年人才创新发展的问题,助力打造南粤青年创新人才高地,同 年12月广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广 东在站博士后的生活补贴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同时,博士毕业生和在站 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副高以上职称。 在各项人才政策的吸引下,广东正在形成一种“磁场效应”,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纷 纷涌来。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磁场效应”带来的是广东创新能力的“井喷”。 今年2月,《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对外发布,广东区域创新综合 能力首次排名全国第一。 在5个一级指标中,广东有3个位居全国第一,分别是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 绩效。据统计,截至目前,广东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3.3万家左右。毋庸置 疑,“广东创新”已成为一张闪亮的“世界名片”。广东将研究更具创新力、更具吸引力的 政策,持续通过打造高端平台来集聚人才,继续做好配套服务,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和创新所需要的中介服务。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广东将形成更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 境,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材料3: 2017年,中央组织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组枳开展了2015年 度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数据品示: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75亿人,占人力资源总 服的比制越15.5%。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 用人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道总量分别为729.0万人、4334.1万人、7328.1万 人、4501.0万人、1692.3万人、75.9万人,较2010年分别增 长4.0%、45.5%、32.0%、57.2%、61.4%、272.11%。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 比例达16.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27.3%,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 的比例达3.3%,分别比2010年上升4.4、1.7、1.1个百分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达42.4%,比2010年上升8.2个百 分点。人才贡献率达到 %,比2010年上升6.9个百分点,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尽管我国人才在数量和质量发展上呈现良好态势,然而,人才短缺仍然是制约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例如,截至2017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1.65亿人,高技 能人才4791万人,占就业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1.3%和6.2%。高级技工占比仅为德 国、日本等工业强国的一半,缺口高达1000多万人。 以高新领域人才为例。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我国大数据产业方兴未 艾,市场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猛然增加,大数据人才的供给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在人工智能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专业人才缺 失已成为牵制无人驾驶应用的主要原因。 专业人才短缺不仅是新兴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传统产业也面临着相同的困境。畜 牧业一直是我国增加农民收入的稳定产业和优势产业,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 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畜牧业正处于规模化转型期,更多 养殖场把发展的目光放在了更大型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集约化的资源配置、工厂化的 饲养管理上。然而,目前各地畜牧养殖行业的从业者绝大多数是农村分散的传统养殖 户,文化水平低,养殖设备、技术、条件相对较差。同时,近年来畜牧专业可招收到 的学生越来越少,畜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又选择去大城市发展,愿意留在农村从 事畜牧行业的人逐年减少。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缺乏成了各养殖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 材料4: 人才学理论认为,人才是指那些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作出 较大贡献的人。人才不是头衔、不是标签,更不是一种摆设。人才最根本的特征就是 能在认识和实践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事业、社会发展进步。 在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V工区,管延安神情平淡,稳稳地拧着固定蝶阀的 螺丝帽。8万吨的沉管就像一艘航母型潜艇,沉放、起浮就靠这个阀门来控制,安装精 度必须控制在1毫米以内。18岁就开始跟着师傅学习钳工的管延安,通过20多年的勤学 苦练,不但精通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门钳工工艺,而 且对电器安装调试、设备维修也得心应手。他凭着高超的手艺和精益求精的“匠 心”,成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在苏州绣品街的中国刺绣艺术馆,展示了多幅姚惠芬的得意之作,作品下的名片 历数了她获得的荣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传承人、首届中国刺绣艺 术大师……未满18岁时,出生于刺绣世家的姚惠芬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在40年的刺绣 生涯中,姚惠芬不断创作与创新,将传统刺绣的针法技艺与西方素描的技法融合,发 明了一种全新的刺绣技法——“简针绣”,成为当代苏绣大师。 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支书黄大发带着数百个村民,钢钎凿、风 钻敲,前后历经36年,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长的“天渠”。当地人管它叫“大发 渠”。村民们以最朴实而又最隆重的口头命名方式,感谢他们的带头人。不抽烟,不喝 酒,不吃鸡鸭鱼,不管家中事。这位83岁的老支书把一辈子都交给了村里,把所有的 心力都放在“领着大伙儿干”上,将乡亲们带上致富路。2017年,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 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8年,他又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农村一线、工厂车间、网络平台、科技前沿,生态建设、脱贫攻坚、社会管 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和职业,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够解决问题,善于破解难 题,提升工作绩效,促进事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就是人才。只有坚持将解决问 题、破解难题的能力作为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才真正接地气、 立得住、有生命力。 材料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 才是科技创新的最关键因素,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力量。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人才的竞争。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下,各地都在千方百计争夺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然而,一 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伴随人才流动而来的是身份改变、家庭迁徙、子女教育等方面 的诸多改变,国内外一些优秀人才往往由此踟蹰。破解这一难题,“柔性引才”具有突 出的优势。 所谓“柔性引才”,是指突破国籍、户籍、地域、人事关系等刚性约束,坚持以用 为本,对人才“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和单位用人自主 权的一种人才智力引进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灵活的方式柔性引进人 才,为人才破除现实羁绊、解决后顾之忧,有助于盘活人才资源,弥补国内或区域的 人才特别是领军和高层次人才的短缺,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当然,柔性不是随性、任 性,要警惕不良的人才政绩观,不能为充数字和门面而随意引进,对引进的人才也要 建立合同契约,机制上要有约束。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全力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柔性引才”这种结合实 际、因地制宜、机制科学、举措稳妥的人才引进方式正合时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 阵地,广东素来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昔日“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潮推动了广东的跨 越发展,今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度也必将助推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材料6: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