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讲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不断增强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 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 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 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 思想舆论”。这就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可表述为“不断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从学习领会党的二十 大精神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是怎样 发生的。 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变化,党的二十 大报告指出,“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 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从而,“意 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实际上,党的十 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 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就已经指出,“党的十八 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 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 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 大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确认了这一表述。 那么我们要问的是,意识形态领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是如何 发生的,这对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具有 怎样的启示?现在,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动实践,联系党的 二十大报告,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必须持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来 自于党坚持和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因此在新征程 上,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持续坚持 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改革开放以后一个时期存在的对坚 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 化、淡化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明确提 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 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重大判断,全面深化了对新时代坚 持和加强党全面领导的认识。而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通过加强党的政治 建设、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 制等,在实践中也充分贯彻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 一根本要求,发挥其实践威力。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 导”这一根本要求贯彻到意识形态领域,就体现为党坚持和加强 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学习纲要》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为了更好阐释党坚持和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问题,从理论判断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 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 端重要的工作”,可称为“极端重要论”。从现实要求上,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 方向和发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可称 为“牢牢掌握论”。 “极端重要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 系、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等角度深刻阐明了意识形态 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廓清了一段 时期内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模糊认识。而“牢牢掌握论”则 是“极端重要论”在工作领域的延伸,它强调的是意识形态工作 的原则要求、方向底线等重大问题。这“两论”协同发力,为在 实践中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扫清了障碍、理顺了 思路、指明了方向。 有学者指出,在现代政治语境中,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与政 党政治具有天然同构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着 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方 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部署。 至为重要的部署主要是制度机制性的,包括确立和坚持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 作责任制、制定《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出台《党委(党 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出台《党委(党组)网络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以及压紧压实属地管理和主管 主办责任、推动全党动手抓宣传思想工作等。这些重大部署,解 决了长期以来“意识形态工作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怎么督 促去抓”等问题,是 党的全面领导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为意识形态领 域形势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由此,我们从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 领导得到的启示: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 力,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这 个问题,是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领导权、主导权和话语权的核心问 题,也是体现我国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性质的核心问题。 二、必须继续做好正本清源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来 自于党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因此在新征程上,不 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继续做好正本清 源工作。 意识形态领域点多、面广、线长,涉及历史与现实、学术与 政治、国内与国外、网上与网下等各个方面,具有复杂性、易变 性等突出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之所以一 度晦暗不明、模糊不清,与此也有密切关系。对此,党的十八大 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 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紧紧抓住“正本清源”这个关键与要 害,从源头上厘清了意识形态领域各个重要方面的原则性、方向 性要求。 这种贡献主要是一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式的贡献。之所 以这样说是因为,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意 识形态领域具有这样的特点,即:没有权威的声音,便会众声喧 哗;没有雅音正音,便会产生许多杂音噪音。权威的声音和态度 传递与表达得越充分、越明朗,整个社会的思想舆论便越有主旋 律、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便知所趋赴,主流意识形 态便立得越来越牢固。 从“正本清源”入手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主要体现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并发表 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 一致的、统一的”;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 向”;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 持正确舆论导向”;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 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 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 益”;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 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 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 坚持”;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 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等等。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 记又出席了很多与宣传思想工作直接相关的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 话。 所有这些都共同发挥了“正本清源”的重大作用。正如党的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指出的:这些会议和部署,“就一 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原则立场,廓清了理论是非,校正了工作导 向,思想文化领域向上向好态势不断发展”。 我们要看到,“正本清源”至为重要,但要有效有力做 到“正本清源”并非易事。这是因为,像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对哲学社 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等,在加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都存在许多“硬核”理论与实践难 题;有些难题在社会主义国家甚至是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因 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贡献就在于,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事不避难、义不避责,以可贵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 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着力解决这些难题,并切实取得了“正本 清源”的成效。这其中既有大无畏,又有大智慧。 比如,民主政治本来是一套复杂系统的政治工程,而在一 些政治实践中却把民主简化为选举,又把选举简化为投票,从 而严重背离民主要义。对此,2021年《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 出:“长期以来,民主本义被少数国家异化歪曲,‘一人一 票’、政党竞争等西方选举制度被包装成民主的唯一标准。”无 论这样的民主游戏怎样地被论证为民主,但实质上却难说是民主 的。但是,这样的民主却被论证为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模式。 那么,怎样更为科学合理评价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实践?习 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八个能否”的标准,指出:“评价一个国家 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 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 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 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 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 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 有效制约和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 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 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 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 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 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 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 因此,民主的评判标准是否只有一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实际上,关于民主政治,人们需要从形式与实质、过程与结果、 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更深刻地进行思索。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 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 准的评判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 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 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在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创造性实践基础 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重大理论创 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 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自信和底气,2022年11月14日,习近平 主席在巴厘岛会见美国总统拜登时明确指出:自由、民主、人权 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美国有美国式 民主,中国有中国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国情。中国全过程人民 民主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体现人民意愿,我们同样感到自 豪。任何国家的民主制度都不可能至善至美,都需要不断发展完 善。对双方存在的具体分歧,可以进行探讨,前提是平等交流。 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 的潮流。 这种在民主理论上的“正本清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识形 态价值与贡献。这深刻启示我们: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和引领力,必须直面党治国理政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而尖锐的思 想理论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形成有学理性和说服力的回答,破 除西方理论在这些方面的话语霸权,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这些重 大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揭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三、必须继续做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涵 养水土”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来 自于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因此在新征程 上,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继续做好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涵养水土”工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对于意识形态建设所 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也就是要发挥“滋 养”、“涵养”的作用。如果说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可比作“植 树造林”的话,那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就可比 作“涵养水土”。“涵养水土”尽管是“植树造林”的基础性工 作,但其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而且也是利长远、固根本的。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使全社会正能量 充盈、主旋律激扬,如此,就能够造成一种固本养元、深耕厚植 的社会思想态势与舆论氛围,从而使得种种不协调不和谐的声音 消退下去。因此,我们党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强化教育引导、 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 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 为习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 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 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上,党的十八大以来 意识形态工作最为突出的一个重点就是,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纪 念活动,并在这一系列重大纪念活动中鲜明贯穿了培育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列 举了这一系列重大纪念活动之中的重中之重者,比如“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人 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 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 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等”。党的二十大报告列举的重大纪念活动 包括,“隆xx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周 年,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成功举办xx冬 奥会、冬残奥会”。 从情感认同的角度看,这一系列重大纪念活动使得广大党员 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 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精神塑造的角度看,使得广 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了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 怀先烈的良好风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认识到敢于斗 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等等。这 就使得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越来越为人们所鄙弃,唯物史观和正确 党史观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从理论思考的角度看,使得广大党 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 思主义为什么行。 除此之外,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上,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还采取了许多有力的举措,包括深入实 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选树和宣传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 物、身边好人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立的同时也有破。针对失德艺人、违法网红等具有很强社会 影响力的群体,从道德和法律等层面加强监管和惩治,向全社会 发出了越是公众人物越应当承担更大公共责任的强烈信号,使全 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 识越来越具体而真切。 由此可以体会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谙意 识形态治国智慧,采取一系列敦教化、正风俗、聚人心、强底 气的重大举措,在全社会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浸润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心基础和民风基础日益巩 固。面向未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还必须 在这些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四、必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来 自于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在新征程上,不断增强社会 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必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市场经济,实施了对外开放,且 引入了不少西方思想文化元素,意识形态领域开始出现了一些 怀疑乃至质疑马克思主义的声音,“过时论”、“无用论”甚 至“有害论”一度甚嚣尘上,这不仅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引发了 一定的思想混乱,甚至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 影响。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负面看法也延伸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成果上,在事实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怀疑与抵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 到,这种倾向如果不坚决制止,将对马克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