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以财政和科技助力生态强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以财政和科技助力 生态强市建设的调研报告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统 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 策“组合拳”。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考虑环 境要素的复杂性,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各类环 境治理“工具箱”中,财政政策和环保科技是重要的治理手 段,一方面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弹药粮草”,一方面解 决污染防治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如鸟之两翼、车之两 轮,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治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 大会精神,加快推进美丽城市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环境财政政策 支持,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发挥好生态环境科技支撑 作用,用科技手段解决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力争在建设 美丽中国地方实践中走在全国前列。 一、我市生态环境领域财政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完善 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 持、价格政策支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必须要推动有效市场 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为生态环境治理汇聚充沛资金。目前,我市 在生态环保投入领域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推动解决。 一是环保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待提高。根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 管理办法,中央和省级、市级污染防治资金主要采取项目法分解 下达。因此,资金分解必然与项目情况密切相关,项目储备丰 富、前期工作扎实、技术路线科学、核心内容成熟的,资金执行 快、效益好,反之执行慢、效益低。目前,全市土壤、大气类项 目储备相对不足,部分市县资金分配审批流程复杂、周期长,部 分领域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环保领域投融资模式待拓展。相比于经营性项目由使用 者付费、准经营性项目由政府补缺的模式,生态环境公益性项目 本身无收益,对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弱,需在项目谋划、包装、建 设、运维等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强化投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目前,生态环保投融资支持政策偏弱、融资方式和渠道偏少。以 融资贴息为例,财政融资贴息仅针对环保项目贷款利息进行补 贴,对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担保费、保险费、信用评级费等不涉 及,引导撬动作用有限。 三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待深化。流域生态补偿是实现生态价 值转化的重要途径,我市已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从前期政策实施 效果看,还有三方面具体问题待解决。其一,全域推进需扩 面,金沙江流域、“毛细血管”型中小河流尚未建立补偿机 制,湖库型流域尤其是兼具饮用水水源保护功能的跨区域湖库型 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呼声高但落地难;其二,“三水统筹”有短 板,水生态指标的监测考核技术体系尚在起步阶段,难以有效支 撑相应补偿考核指标设计;其三,补偿方式需改进,当前以资金 补偿为主,对后发展地区而言,锦上添花有余、雪中送炭不足。 二、我市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支撑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 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 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 技创新重大行动,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 伍。”面对新要求,我市环境科技领域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科技研发与市场开发对接不强。全市规上企业有研发活 动的不足1/3,研发资金占销售收入仅约3%,远低于欧 美15%—20%的水平。不少企业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技术研发与 应用和市场对接不够,对生态环保新形势新要求响应不足,对生 态环保产业深层结构调整适应性不强,综合竞争能力偏弱。 二是集聚融合与发展趋势适应不够。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 的企业不足20家,集群式、链式发展不足。此外,绿色低碳优势 产业面临能源、环境等约束性指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