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乡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乡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茶产业发展现状 **乡位于潜山市西北部,距县城45公里,平均海拔450米,背倚风景秀丽 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内有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美丽的彭家河、**河 贯穿而过,形成独特的高山自然生态环境。全乡总面积112平方公里,其中 山场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2.08万亩,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约2.2万人。 勤劳纯朴的**人民紧紧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审时度 势,全力发展茶叶产业,全乡从事茶叶生产农户4600余户。域内现有绿茶面 积2.4万亩,白茶0.4万亩,可采摘茶园2.15万亩,其中绿色、无公害茶园1万 亩,有机茶基地0.4万亩,登记在册茶叶初制加工场50家(其中幸福茶场、观 音洞茶场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示范合作 社1家,省级2家,市级4家,县级11家,全年生产绿茶90余万斤、白茶1.5万 斤、黄金茶0.2万斤,产值超1.5亿元(主要为茶产品销售和茶企代加工以及 流向外县茶鲜叶收入构成),占全乡农业经济总收入的87%,是远近闻名的 茶叶之乡,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彭河绿茶)示范村镇”、“安徽省特色专业 示范乡镇”、“安徽省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园区”“安徽省现代农业(茶叶)科技 示范园区”、“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等荣誉称号。 **乡生态自然环境优美,富锌富硒富负氧离子资源丰富,茶叶品质上乘,成 功注册“彭河”、“毛毛月”、“西峰山”“广溪园”“炳峰”“**白茶”“皖西缘”等商标17个,茶 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青味。各品牌多次荣获 国家、省级奖项,2016年彭河幸福茶场“毛毛月”获农业部举办的中国茶叶博 览会金奖,2018年彭河幸福茶场“彭河牌天柱剑毫”获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 会金奖。幸福茶场生产的彭河牌“天柱全芽”获安徽省十大创新名茶称号,“彭 河”牌天柱剑毫获省著名商标。龙山白茶专业合作社“**”牌珍稀白茶获安徽省第 十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金奖,并获安徽十大品牌名茶称号。2020年首届长三 角名茶评比中,彭河观音洞茶厂“名水牌彭河毫月”再次斩获绿茶类五星金奖。 二、茶产业发展经验做法 近年来,我乡积极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以潜山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区建设为抓手,以国家投入、地方配套、企业等经济实体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 资体系为支撑,积极扩基地、强龙头、创品牌,聚力培育发展壮大茶产业,茶 园基地基础设施焕然一新、生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持续领先、智能化清洁化 茶叶生产加工线全面应用,在走好产业振兴的道路上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做法: (一)推进流转,强化要素支撑。极力推进山林地合理有序流 转,从源头解决采摘人工不足问题。采取政府引导、部门与行政村 推动、农户自愿的原则,实现了彭河、体元、**等11个行政村的山林 地合理有序流转,将部分劳动力从田间解脱到山头充实了采摘队伍。 (二)龙头引领,抓好品牌整合。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初制茶场(合作社)采 用不同形式入股“彭河茶叶专业合作社”,以捆绑式运作的方式做大做强“幸福茶 场”、“龙山白茶”等龙头企业,有效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投入20余万元主打“彭河 牌”茶叶商标,力争做到“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思想”的四统一。 (三)坚持效益导向,延伸产业链。做好夏秋茶开发,引进白茶、黄金 茶等多品种茶稳步提高茶农效益。只有茶农的效益得到提高,茶场及合作 组织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茶农与茶场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目前该 乡茶园亩产量与产值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茶农生产积极性。夏秋茶 利用率较低,有较大的开发空间,经过探索多种形式的开发模式,该乡茶 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茶品种更为丰富,茶农茶企业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四)“筑巢引凤”,引入竞争机制。该乡茶叶基地规模与档次在全省 都处于较高水平,特殊的小气候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茶叶优 越的内在品质,茶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含量较高,茶叶全身都 是宝,综合利用价值极高。结合招商引资,引进江苏韦伦农业发展有限公 司、安徽贵安白茶合作社、安徽蒲友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到新安村、体元 村、冯冲村建设百千亩白茶、绿茶基地,增强了**茶叶的市场和品质竞争力。 (五)完善质量追溯,严把质量关。为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茶叶种植 与加工过程的详细信息追溯,确保能够对茶叶产品进行跟踪和追溯,倒逼 茶品质提升,该乡投资130余万元在倪河村、体元村分别建立了绿茶、白茶 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充分利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茶叶 产品从基地种植、鲜叶采摘、原料粗制、加工包装、仓储管理、运输流转的 全过程信息化动态追踪溯,该乡茶产品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 三、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规模总量大但呈点状发展,连片性规模化发展的基地小而少。域 内“人均一亩茶”目标虽然已实现多年,但受地形地貌、林业政策、山场流转力度小 等因素制约,茶产业规模总量大而散,连片区域的可观性规模化基地少,随着外出 务工人员的增加和山区茶园采摘难度的增加,域内茶园抛荒趋势逐年上升,据不完 全统计,全乡约有20%茶园处于抛荒或半抛荒状态。另外,大部分茶园建园坡度 超过25度,基础差,缺丛断行,没有修建水平梯带,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生态保 护、茶园管理及产量品质提高,机械化茶园管理、茶园种植、茶园采摘任重道远。 (二)市场主体经营混乱,行业规范亟待完善。域内目前登记在册且实质 性开展茶叶制作销售茶企共50家,企业规模“小、乱、杂”,生产方式以“小作 坊”零星加工为主,少有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生产线,“天柱剑毫茶”产 品国家行业标准及加工技术规程暂未成功编制,茶品质参差不齐,产品质量 得不到长足保证。同时,茶叶品牌多、乱、散、杂,缺少扛牌主体,企业各 自为阵,没有统一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措施,并且销售市场主要限于省内及安 庆周边,在省会合肥及以上等地区市场占有率低,品牌不响,名茶不名,茶 叶市场影响力下降。比如我乡有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