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内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丰富与实现路径的拓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内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共 同富裕理论的丰富与实现路径的拓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 止两极分化。下面,我们将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渊源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共同 富裕理论内涵的丰富、实现路径的拓展三个方面出发,深 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 共同富裕理论的丰富与拓展。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共同富 裕的理论渊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句话包含了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共同富裕观的三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二是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三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可能齐头并进、一蹴而就。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在未 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的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 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这里,马克 思将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作为未来社会共同富裕的前提 条件,同时将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增加看作是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目的,“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 力。那时,财富的尺度决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 支配的时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也表达过相似的 意思:“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 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 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只不 过,恩格斯更强调将社会化生产作为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目 的性的手段。 在《哥达纲领批判》里,马克思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表 达:“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 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 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 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全面发展,他 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 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 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 能,按需分配!” 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未来 社会共同富裕的前提和手段,将未来社会共同富裕中财富 的尺度看作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因此,在马克思和恩格斯 那里,共同富裕的问题就是人类解放的问题,是人类从物 质贫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自由发展的问题,正如马克 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那样,“代替那存 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 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的条件”。 虽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中我们没有找 到“共同富裕”四个字的表述,但从上述引文中我们不难 看出“共同富裕”正是他们所要表达的未来社会的一个重 要特征。 (二)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分 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 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 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 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 迹”。所以,马克思首先讲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 还存在着旧社会的痕迹,消费品的分配是按劳分配。 什么是按劳分配?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指 出,这个阶段“通行的是调节商品交换(就它是等价的交 换而言)的同一原则。内容和形式都改变了,因为在改变 了的情况下,除了自己的劳动,谁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东 西,另一方面,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 转为个人的财产。至于消费资料在各个生产者中间的分 配,那么这里通行的是商品等价物的交换中通行的同一原 则,即一种形式的一定量劳动同另一种形式的同量劳动相 交换”。这就是所谓的按劳分配。但是,这种分配原 则“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 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加上其他一些社会因素,最后的 分配结果却会导致贫富不均。 可见,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即便是共产 主义社会第一个阶段也只能是按劳分配,正如马克思所 言,“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 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个阶段 的按劳分配中产生的贫富不均,都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 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带来的分配形式。在社会化生产发 展过程中在现实中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无产阶级 专政,生产条件本身的分配发生了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变 化,消费资料的分配自然也发生了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变 化,即缩小贫富差距趋向于共同富裕的变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可能齐头并进、 一蹴而就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很 低。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 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相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邓小平同志也强调了社会生产力 的决定作用,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看作是社会主义 的本质。邓小平同志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 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 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 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运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手段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邓小平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本质 时,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看作是一个不可能齐头并进、 一蹴而就的动态过程。邓小平同志说:“只要我国经济中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当然,一部分 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 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为此,在时间安排上,邓 小平同志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先后由解决温饱 走向小康,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 裕。 经过改革开放迄今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 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 裕》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 方面历史经验,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打破传统体制 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推动解放和 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 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 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 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 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 历史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决定前提出发,论证了我国当前“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 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进 行了界定,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 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 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 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以及邓小平同志的相关理论一脉相承的,完全符合马克思 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理 论总结。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未来,将共同富裕不仅 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还看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 要特征,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 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 义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 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 想。”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 年奋斗目标,正大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 出并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包 含着许多有关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一)将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 结合,强化了共同富裕的时代特性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实现并 非一蹴而就,而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根据对现存 社会问题的剖析,对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将共产主义社 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毛泽东同志从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出发,认为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不 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的经验基础上,作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论断,这是对我国发展方位和历史阶段的正确判 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发展阶 段的划分以经济成熟程度为依据,始终将共同富裕作为社 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也说明共同富裕的实现同社会主义的 发展需要经历不同阶段一样,应是一个动态、渐进、长期 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 党内党外庄严宣告,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标志着 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进行了“两个十五年”的阶段安排,强调在第一个十五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 出坚实步伐”,在第二个十五年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之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将共同富裕 的实现进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结合,使得共同 富裕不再只是一个遥远的社会发展目标,而是与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有了阶段性的现实依托,有了 近期展望,使共同富裕之路更加具体化、更具中国特色、 更富时代特性。 (二)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突出了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私有制是产 生贫富分化的根源,要将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 中解放出来就必须推翻私有制,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 的“所有人富裕”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其消灭剥削压 迫,实现所有人共同富裕,建立“每个人自由全面发 展”的“自由人联合体”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