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学习经济思想精神心得体会: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学习经济思想精神心得体 会: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中国经济发 展道路的思想结晶和理论创新,这个理论体系不仅具有马 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其哲学基础[!]'而且具有非常丰富 的思想内容作为其科学内涵[2]。更值得重视的是这个思想 理论体系,不仅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哲学的合理性,更具 有严密的逻辑性,体现了哲学奠基的坚固性和知识构成的 科学性,进而形成了学术规范的一致性、理论范畴的统一 性、自然逻辑的严密性。本文的任务就是揭示这个思想理 论体系的理论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理 论体系的方法论逻辑 人们公认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是 唯物辩证法,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基本原则和方法论在中国当代的具体运用,体现在这个 理论体系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本质上也是马克思主义的 唯物辩证法。但是具体而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 证法,以及习近平在思考中国经济问题时如何运用的唯物 辩证法,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 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人们都坚持认为要运用《资 本论》的方法、借鉴《资本论》的智慧。这一点是没有疑 问的。但是,关千《资本论》的辩证法是什么以及如何运 用《资本论》的方法,学者的理解未必一致。这里不再详 述学者们的具体观点,而是专注于部分专家的研究在笔者 看来,他们提出了理解习近平的经济思想理论至关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 在20多年前的一部研究《资本论》哲学问题的著 作[3]中,作者就明确提出了《资本论》所体现的历史观其 思想主线是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学说,认为:“历史唯物 主义研究的真正对象是社会有机体,它不仅研究社会有机 体的横向结构,而且研究社会有机体形成、发展、变化的 纵向历史演进;不仅研究社会有机体的外在形式,而且研 究社会有机体的内容本身;不仅研究社会有机体质的变化 规律,而且研究社会有机体量的变化规律;不仅研究社会 有机体的宏观整体,而且研究社会有机体的微观要素和细 胞,要整体地概括、理解和把握这一切,就必须把社会看 作不断运动的活的机体,这正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精粹 之所在"。可惜的是,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这一科学理 解,一直没有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没有自觉地用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的方法来理解《资本论》的文本结构和思想结 构,更没有自觉地用这一理论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 生、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未来命运,也没有自觉地将其用于 对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在马克思看 来,一个社会就像一个生物有机体一样,是一个社会有机 体,它不仅在横断面上有着特殊的结构,而且,任何一个 社会有机体都有其产生、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他写 作《资本论》所选择的对象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 他那个时代已经发育成了一个成熟的社会有机体,作为一 个资本主义社会完全可以用来作解剖的标本了。正如马克 思所言:“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品体,而是一个能够 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列宁是真正洞察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思想的人,他多次论述过马克思的社会 有机体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 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 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经常发展中的活的机 体”。“而辩证方法是要我们把社会看做活动着和发展着 的活的机体”。马克思正是有了社会有机体这种观察分析 社会问题的历史辩证方法,才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过程,同时又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横断面的研 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发现了资本主义自 身永远不能克服的基本矛盾,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 亡的命运,也得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产生和实现 的结论。《资本论》就是马克思以英国社会为典型用社会 有机体的历史辩证法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千古名 著,这是马克思理论创造的一次成功,也验证了社会有机 体方法这一历史辩证法的正确。 社会有机体理论方法的核心要义,就是把社会看做一 个“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这就为马克思的历史观奠定了整 体性、全面性、辩证性和系统性的思想基石。也就是 说,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用总体的、全面 的、辩证的、系统的观点来看问题。 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我们不难发现,他 在思考中国发展问题时,正是成熟地系统地运用了马克思 的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成为习近平经 济思想的逻辑方法论。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有机体。 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的出现也有一个 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从横向上说,这个社会的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整体,从纵向上说,这个社会的发展有其历史过程。毛泽 东在观察、分析和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都是把 中国社会看成一个有机体的,比如他在1956年的《论十大 关系》一文中,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从中国社会整体的 高度,全面地研究了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重工业和轻工 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 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 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 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 的关系。毛泽东说:"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我们的任 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 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 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 国家。"[6]毛泽东对十大关系的论述很显然是从中国社会的 横断面上进行的全面分析,他是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涉及 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体现了毛泽东社会研 究方法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同时,毛泽东还特别注意中 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性,他从认识论的角度强调揭示社 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认为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 识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他号召并带头进行调查研究就是为 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但是他也多次论述过规 律的暴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1959年底到1960年初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的谈话中,毛泽东对这本书的写作是不满意的,认为这本 书的一个总的缺点是缺少辩证法,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是 一个过程。但是他没有过多地责备作者,而是从社会有机 体的角度出发,指出:“这本书没有系统,还没有形成体 系。这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本身还没有成 熟,还在发展中。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系统,总是在事物运 动的后面。因为思想、认识,是物质运动的反映。规律是 在事物的运动中反复出现的东西,不是偶然出现的东西。 规律既然反复出现,因此就能够被认识。"[7]毛泽东认 为,那个时候虽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搞了40多年的时 间,但是还是在探索过程中,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社会有机 体,在苏联还尚未成熟,蕴藏在苏联社会主义本身的规律 还没有充分显露出来,反映这个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学 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难以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这一 判断,从纵向角度反映了毛泽东观察问题的社会有机体视 角。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 论,认为中国虽然已经进人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从生 产力的水平方面来讲,我们的社会主义还是低水平的,从 整体性上看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我们的一切路线、 方针、政策都必须从这个初级阶段出发来制定。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将我们自身经历的改革前后 近70年相比较,比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实践,不难 发现,虽然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之中,但蕴藏 在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已经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经济发 展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上升,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力 逐步扩大。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已经 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和文化自信。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作为一个有机体已经成熟,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中国社会作 为一个有机体来研究。 习近平就是把中国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看待、研究 和谋划未来的。他适时地提出了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关系 问题的要求,认为“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必须加强顶层设 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 协调性。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 统性、整体性、协同性"[8]。加强顶层设计的这些要求正是 社会有机体理论所要求的。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 大逻辑,在这个阶段必须自觉进行经济转型,寻求新的发 展动力,重点进行结构性改革,这都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 社会这个社会有机体发展到特定阶段需要采取的切实可行 的措施。经济新常态下的许多新情况和新矛盾的解决需要 新思路和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 应运而生,这不仅是新常态所造成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 性对发展理念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五大新理念也成为一 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理念总体。新的发展理念强调了 中国社会主义的总体性。我国正以新的理念为指引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战略。不仅每个“全 面”是一个整体,而且“四个全面”之间也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同时,对经济发展中的任何 一个问题的处理都是首先看到这个问题与更大的问题的联 系,强调各个问题之间的整体性、辩证性和系统性。这都 体现了习近平社会有机体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二、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 经济学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逻辑追求 任何思想理论体系都有其本身的逻辑目标和逻辑追 求,对于思想理论的创新主体来讲,他所建构思想理论体 系在其建构之前和建构过程中一定会有既定的思想理论的 总体打算,尽管实践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可能会 不断地推动设计者调整这个理论设计目标。习近平经济思 想理论本身的形成、发展和建构也是如此。 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首先是对建国以来尤其是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的规律性总结,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其历史基础,其理论旨归在于用科学 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回顾和思考所走过的道路,总结规律 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学 说,以便于认清现在规划未来,使我们的实践活动在吸取 历史智慧的基础上更好地走向未来。这种奠定在历史自觉 基础上的理论自觉,既可以避免历史上的教训、汲取历史 经验,又可以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在建国以后 的60年时间里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有了巨 大的增加,例如:2015年中国的GDP就已经是美国 的60%,而这个比例在1981年仅为6%,虽然经济总量只占 全球的13%,但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已占30%左右,而且国 民收入也从低收入水平迈进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近 来又有专家研究得出结论:“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化加 速,提前实现了党的十六大(2002)提出的2020年基本工 业化核心目标和主要指标。当前,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工业 生产国,已经出现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并带动世 界进入到了后工业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不是去工 业化或放弃工业化,而是创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 制造强国"[9]。这些成绩的取得令国内外一些新自由主义经 济学者很是失望,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是 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实践中的结合一一新自 由主义政治经济学早就预言过这种结合是不可能成功的一 面对现实,他们的结论不攻自破。在此情况下,他们转而 改变学术话题和学术话语,从过去秉持唱衰中国的理论基 调转变为抢夺解释中国成功的话语权,试图以文化霸权的 方式重塑其理论地位[10]。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故意遗忘 和无视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引发经济崩溃的事实,却将 中国经济成功事实的原因导向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 国的胜利,进而又断言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恰恰在千 没有彻底地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目的在千将中国 彻底推向新自由主义经济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道路 的话语权之争就成为中国经济学界乃至整个中国学界必须 面对的重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习近平敏感 地意识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话语权之争中的重要 性,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 该最有发言权"[11]'我们必须解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 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 境地"[11]的问题。 应当说,习近平对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 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问题的思考是从经济学科开始的。早 在2014年7月8日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的讲话 中他就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 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 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 益的能力和水平'1[12]。在这里强调了政治经济学对于认识 和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性作用,这次讲话虽然谈政治经济 学这个学科本身并不是很多,但是,在政治经济学作为一 个学科沉寂那么多年后的新形势下,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 重提一门学科,而且提到了如此的高度,在学界引起很大 反响是理所当然的。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第28次集体 学习,习近平不仅再一次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而且明确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13]。2015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又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 则"[14]的论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新概念。此后,在学术界广泛兴起了学习和研究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高潮。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 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虽然是从总体上 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出的要求,但完全适用于政治 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讲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建设指明了方向:“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 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 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 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 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 要按照立足中国、 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 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 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2016年7月8日主持召开经济形 势专家座谈会时他不仅又一次讲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而且明确提出“要 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 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这里不仅 提出了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明 确了要“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 经济学科建设”的问题,而且很明显是突破了政治经济学 的范围,要求整个经济学科的建设都要充分体现中国特 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在中国经济学科建设的问题上,习近平不仅号召广大 经济学工作者和企业家以及经济工作者要做出贡献,而且 身体力行研究、探索和思考经济问题,提出了很多适应中 国国情的经济学概念,比如: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共给 侧结构性改革等等。此外,他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建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做出了重要的理论 贡献[16]。在整个中国经济学学科建构的问题上,习近平都 有比较系统的方向性的思考。一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学科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 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伟大实践经验。二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是 封闭保守和故步自封,而是要以开放的胸怀吸收和借鉴西 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三是要继承和创新中国经济传统中 的优秀思想,这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 基因。四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只能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 践。五是要加快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经济学家、具有国际 视野的企业家。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习近平经济思想 理论的逻辑根据 认清国情是党决策的认识论前提,改革开放近40年中 国经济成功的一个根本的认识论原因,就是明确了中国处 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 路线方针政策和一系列决策部署,都源于对中国国情的这 一正确判断。习近平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也是奠基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一科学认识的。正是以这一基本论断 为基本依据,才形成了习近平的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发展 目标理论、经济制度理论、动力理论等一系列思想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 度,并一直为这个制度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但我们党 又历来重视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并且将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视 为长期目标实现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坚决反对“毕其功于 一役”式的做法。如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最低纲 领,就是基于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本国情,但二 大的目标指向和前途却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出 现了像“大跃进”这样的失误乃至于发生了“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对国情判断的不准确。 正是这些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才使中国共产党端正了认识 路线,得出了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 这个结论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上形成了全党的共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使我们谋划发展有了基本依据。 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 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 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 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 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这次大会还指出,确立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的[17]。 2013年3月,刚刚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发表讲 话时指出:“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 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 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这一阶段必须 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发展目标,决定了 这一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 土地制度、产权保护制度,决定了这一阶段必须仍然用改 革开放作为发展动力,决定了这一阶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导向。正如习近平指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 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下,新常态表现为一个 特定阶段的经济发展状态,新常态必须要有发展新理念、 新战略、新动力和新道路。 习近平强调新常态就是“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 态”,同时又提醒新常态下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这是非常辩证的论断。 新常态必须要有新理念,新理念同时也是新战略和新 动力。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已 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已经难 以为继,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 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