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开头篇(节日、节气)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开头篇 (节日、节气)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出处:北宋·王安石《元日》。 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释义: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 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形容辞旧迎新的热闹场面。 用法提示:“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不只是黎民百姓,还有 王安石。作此诗时,王安石刚刚拜相,他的新政也开始推 行,又赶上举国欢庆的春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与他 后期的诗作风格迥然不同。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用于 春节前,提前拜年;也可用于春节后,拜个晚年。比 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新春佳节即将 来临之际,我们谨向同志们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 2.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出处:北宋·黄庭坚《清明》。 原文:“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 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 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释义: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 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描写了清明时节雷声阵阵 中的春景。 用法提示:黄庭坚这首诗最著名的地方就是强烈的对 比,首联是笑与愁,颔联是刚与柔,颈联是卑与尊。强烈 的对比中,显而易见的是作者动荡不安的心境。作此诗 时,作为“元祐党人”中坚力量的苏轼被贬,黄庭坚也略受牵 连。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除了可以作为单纯的节气描 写,还有提醒大家奋发图强之意,因为春天的雷声本身就 带有唤醒的作用,既“惊蛰”,也惊人。比如,“雷惊天地龙 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一年能有多少收获,在这雷声阵 阵的初春打下什么基础至关重要。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处: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释义: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 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表达了中秋 佳节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用法提示:曾几何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变成 了情侣之间表达爱意的专门用语,但其实苏轼最初想要表 达的是亲情,是兄弟间的情谊:“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 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轼之弟苏辙的字。在 公文写作中,就更不是爱情之意了。中秋节前后,此二句 可以用作对大家的祝福。比如,中华传统文化绵延数千 载,家国情怀始终是鲜明的底色。在此中秋佳节即将到来 之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出处:南唐·徐铉《绝句·苏醒》。 原文:“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 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释义:春分时节,落雨飘洒,雨声细微;杨柳岸 边,斜风轻拂,带回来远方的客人。形容春回大地,无论 是雨还是人,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用法提示:当时随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北宋的,还有他 的一大批臣子,其中就包括徐铉。宋太宗时,徐铉曾参与 校订过《说文解字》,还参与编纂过《文苑英华》,很有 贡献。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在春分前后,或者春 季之中,表示大地回春,有客到此,共襄盛举。这联诗用 在讲话稿、邀请函等文中,最为合适不过。比如,“春分雨 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在这春雨如油、杨柳依依的 美好时节,我谨代表×××,对各位领导、校友、社会各 界人士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并祝愿此 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处: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 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释义: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 日情思可落到谁家?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之夜浓烈的思乡之 情。 用法提示:王建是唐朝中叶写作乐府诗的好手。中秋 佳节,他与一些琴客赏月闲话(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 客”),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朋友,便作此诗。“杜郎中”,即 杜元颖,是杜如晦的五世孙。在公文写作中,一般来 说,法定节假日前都会开会部署假日期间值班工作、要求 遵守“八项规定”等,类似诗句都可以用来引出下文。比 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又到了一年一度 的中秋佳节,作为重要节点,要确保节假日期间风清气 正,推动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到位。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处: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 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释义: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 临,就格外思念亲人。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用法提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叫登高节,有登高 望远、思念亲友的习俗。这里的“山东”和今天的山东不是一 回事,古人习惯称函谷关或崤山、华山以东为山东。在公 文写作中,这联诗用在重阳时节固然是没有问题的,用在 其他佳节也无不可。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思亲。”又到一年重阳佳节,对于那些远离父母、在外安家 或者漂泊的外地人来说,思亲思乡的情绪便会不自觉地涌 上心头,所以我们要做好相关的保障工作。 7.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 出处: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释义:夜晚的东风将元宵的灯火吹得如千树花开,华 丽的马车香气洋溢在行驶的路上。渲染了元宵节绚丽多彩 的热闹场面。 用法提示:元夕,又称上元,指的是正月十五元宵 节,也称灯节。可见,元宵上灯的习俗起码从南宋就已经 开始了。辛弃疾的这首词从热闹开始,以凄冷收场,很值 得玩味。尤其是最后那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更是经典名句。在公文写作中,“宝马雕车”和现在的 正街大路,颇为响应。比如,“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 香满路。”值此元宵佳节之际,我们的扶贫工作也取得了新 的阶段性成效,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观。 8.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出处:北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原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 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释义:燕子飞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春季祭祀的日子,梨 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既点明了时令,也展现了那时 的风景。 用法提示:“新社”,也称“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 前,在古代也算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祭祀土地神以祈求 丰收。在公文写作中,倒不必死守“新社”一词,此二句用在 新春时节都没毛病。而且,这联诗灵动优美,很是契合春 天人们的心情。比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春 天带着新的希望向我们走来,我们要继续保持锐意进取、 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 态,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 9.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出处:唐·韩翃《寒食》。 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 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释义: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 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描写了长安城柳 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用法提示: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 前,当日禁止烟火,只吃冷食。据说,寒食节来源于春秋 时期晋文公重耳放火烧绵山、烧死介子推的故事。而 且,“轻烟散入五侯家”与“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样,皆有趣 味。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完全可以作为一幅春景图,放 在文章当中。比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 斜。”又是一年新春到,为了美好的愿景早日得以实现,我 们要扎扎实实地落实,不图虚名、不搞形式。 10.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出处:唐·李隆基《端午》。 原文:“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 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 芦香。” 释义: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段了,白天 的时间渐渐变长了。客观陈述了端午时节的一个特点。 用法提示: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为鼎盛的一个时 期,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几乎是“全民写诗”。所以后世一 般说到诗歌,首推唐诗。唐玄宗李隆基闲时也喜欢附庸风 雅,作上几首。端午之后白日渐长,本是一个常识,但是 用诗句来表达,味道就不一样了。在公文写作中,我们便 可以在“日复长”上做文章。比如,“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 长”,可用的时间也随之增加。作为美丽中国梦亿万创造者 中的普通一员,我们要勤勉努力、尽职尽责、立足自身岗 位、做好本职工作。 11.澹荡春光寒食天……江梅已过柳生绵。 出处:宋·李清照《浣溪沙·澹荡春光寒食天》。 原文:“澹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 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