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收尾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收尾篇 目录 一、坚持(积累) 二、鼓舞(激情) 三、展望(信心) 四、总结 一、坚持、积累 1.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出处:北朝齐·刘昼《刘子新论·崇学》。 原文:“故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 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释义:凿井的人,都是从很浅的土坑开始挖的,最终 挖成了极深的井。比喻:每件事情几乎都是从极小的地方 开始的,只有坚持不懈,最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用法提示:如果轻视初始的细微积累,不屑于平日的 具体努力,却企图于一朝之间突然成就大事业、大学 问,那只能是白日做梦。这个道理很常见,但是这句话不 常见。它既讲明白了道理,又不落俗套。在公文写作 中,这句话可用于劝学,也可用于谋事,也可用于学习方 面,如培训班动员大会、新员工入职仪式上的讲话;在工 作方面能用的场景就更多了,如要求干部员工“将改革进行 到底”“将项目建设到底”的时候,用起来言简意赅、入木三 分。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处:春秋·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大雅·荡》。 原文:“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释义:人们做事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 能够善始善终。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用法提示:可能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都会感同身受,一 个新的事物兴起,开始总是会有很多人做;不久之后,能 剩下一半的人就不错了;再过一段时间,就更没几个人 了。为什么那些关于“坚持”的名言警句还在一遍一遍地被人 反复使用,或是写在本子上,或是贴在桌子上,就是因为 坚持不下去的人太多了。在公文写作中,最适合引用“靡不 有初,鲜克有终”的情况是: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但是还需要继续努力,如反腐倡廉、改革开放。 3.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 原文:“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 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 也。” 释义:如果水积聚得不多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 艘大船的力量了。比喻: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积蓄深厚的 力量。 用法提示:水与舟是比喻中常用的喻体,尤其是 水,因为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和生活息息相关,会让 人有更好的理解和想象,最常见的就是李世民的“君,舟 也;人,水也”。古文中,句子中间带有“也”字,会起到舒 缓语气的作用,即使很生硬的语言听起来也不会很生硬。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在发言稿的末段段首,暗有安慰 之意,表示即使目前没有做出很出色的成绩,也不要灰 心,重要的是厚积薄发,坚持到底。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释义: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 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比喻:每一件事情都是从最基础 的部分开始的,经过逐步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用法提示:为什么没有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呢?因 为这句太俗了。有的时候,用典不仅要用得准,还要用得 奇,用不常见的话表达常见的道理,才会脱颖而出。“合抱 之木”“九层之台”这类远大的事情,都是以“毫末”“累土”为 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一不是从细小的东西发 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 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5.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出处: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原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 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 可待。” 释义: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东海。象征 着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沧海”,即东海。 用法提示: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出自 《山海经·北山经》,后世收录之书不绝,如葛洪《抱朴 子》、张华《博物志》等。茅盾认为,“精卫与刑天是属于 同型的神话”,都“属于道德意识的鸟兽神话”。为什么说 是“道德意识”呢?因为这个故事彰显了一种伦理道德品 质,一种人类的永恒的独有的精神气质。在公文写作 中,这联诗可用于鼓励大家不要自怨自艾,要努力坚持下 去。比如,“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我们要不弃微末、 不舍寸功,即使再难再苦,也要坚持到底。 6.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状留》。 原文:“阳温阴寒,历月乃至;灾变之气,一朝成怪。 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释义:河冰的冻结,不是一日的寒冷所致;积土成为 高山,不是一会儿的工夫就能完成。比喻:事物的形成需 要长期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形容成绩取得 实属来之不易。 用法提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原始的出处就 在“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不过,前者多说坏事,后者则 常说好事。而“积土成山”,则出自荀子《荀子·劝学》:“积 土成山,风雨兴焉。”在公文写作中,凡是与“量变”“质 变”有关的事情,全都能用到这句话。比如,“河冰结合,非 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 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始终保持一 份坚忍执着,巩固反腐败取得的压倒性胜利。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 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释义: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集水 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 然会成功。 用法提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投机取巧也 许能够赢得一时,但是终不长久。苦熬不如苦干,这个时 代需要真正有能力,而且能干事、干好事的人。只有做到 了一定的程度,才会“清风自来”。在公文写作中,你可能见 过太多强调量变的句子,而这句,则是强调质变。比 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从“压 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关键表述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反 腐败斗争成果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转变。势头喜人,更要 保持战略定力。 8.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出处: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孟子·告子 上》。 原文:“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 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释义: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 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做事无恒心,难以收 效。“暴”通“曝”,成语“一曝十寒”即出自于此。 用法提示: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 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要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 识,厉害的还会用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比如孟 子,他非常善于通过打比方来发表议论,所以他的文章一 般都很有趣味。在公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孟子举的 这个是反面的例子,所以我们也要反着用。除了学习,这 句话还可以用在深化改革、反腐倡廉等多个方面。比 如,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 志、下苦功夫不可的,不能“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否则将 会一事无成。 9.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出处:唐·魏徴《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 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释义:有良好开端的实在很多,能够始终如一、坚持 到底的,却十分少。形容坚持做好做完一件事情是大难 事。 用法提示:李世民并不一直都是“唐太宗”,光环也有暗 淡的时候,他也会懒惰,也会享受。所以每到这个时 候,魏徵就会站出来。《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一次 苦心劝谏,先扬后抑,颇有成效。在公文写作中,可以用 这句话来勉励大家,坚持到底。对象可以是季度、年度项 目,也可以是没有时限的事情。比如,“有善始者实繁,能 克终者盖寡。”防腐戒奢不容易,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 弃。我党必须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 断向人民交出管党治党新答卷。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释义: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 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比 喻:学习工作贵在不断积累。 用法提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畏艰难,不怕曲 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在做事的时 候要不怕苦不怕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 迈向自己的人生梦想殿堂。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重在积 累,可以用在读书、学习、工作、努力等各个方面。比 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 学问是一件积少成多、持之以恒的事情,也是一个辛劳的 过程。如果心浮气躁、浅尝辄止,是不可能做好学问的。 1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释义:骏马一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也 能到达目的地),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比喻:做事应该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用法提示: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出自屈原《离 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后来也比喻贤 才,如韩愈的《马说》。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比较适合 用在那种与人较量、比试的场合。比如,“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 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更能 持久。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 释义: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 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比 喻:做事情要持之以恒,不能轻言放弃。 用法提示:朽木,即如它的本义,腐朽的木头;常比 喻不堪造就的人,如《论语·公冶长》:“子曰:‘朽木不可 雕也。’”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也比较长,也是在说坚 持,不过它侧重的是坚持与不坚持的对比、努力与不努力 的对比,后面的内容也可以是与“对比”有关的。比如,“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国广大科技 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找准方向、紧抓不放,在 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 果。 1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 如始,则无败事。” 释义:如果对事情的完成过程能像对开始做它时一样 谨慎,就不会有做不成的事了。比喻:善始善终,才能成 功。 用法提示:一位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在分享 经验时,强调了两个字:下山。说明“上山容易下山难”,这 也启示人们,如慎初而未能慎终,往往容易酿成人生之 憾。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从正面鼓励大家,要 想避免功败垂成,重在做到慎终如始。这句话还可以用在 一个时间段即将结束的时候,也可以指一项需要长期坚持 的工作。比如,“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从一辈接着一辈干 的愚公精神,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钉钉子精神,都提醒我 们:目标不变、方向不偏、干劲不减,是打通“最后一公 里”的关键。 14.君以此始,亦必以终。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原文:“(楚庄)王见右广,将从之乘。屈荡户 之,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终。’自是楚之乘广先左。” 释义:事业或人因此而兴,也因此而亡。现多比 喻:有一个好的开始,就要有一个好的终点。 用法提示:鲁宣公十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邲之 战,也叫两棠之役。战争双方是晋国和楚国,结果楚军大 败晋军。当时,楚国军制分左广和右广,期间,楚庄王想 乘坐右广,被楚国大臣屈荡阻止了,理由是应该从一而 终。所以从那以后,楚国的乘广就改以左广为先。在公文 写作中,这句话用来强调既然有了一个好的开始,那么就 要坚持下去,以期取得一个好的结果。比如,“君以此 始,亦必以终。”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 去,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 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15.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原文:“《书》曰:‘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诗》 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今甯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 以免乎?” 释义:仔细、谨慎地开始动手做某件事情,自始至终 毫不怠慢,就不会有窘迫之患。强调既要有一个好的开 始,也要坚持下去。 用法提示:《书》,指《尚书·周书·蔡仲之命》,不过 文字略有不同, 原文是:“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也许左丘明觉 得改写之后的更符合《左传》的气质,或也许他所看到的 《尚书》和今天的不一样。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的特别 之处在于,既强调了开始,也强调了结束,所以可以用在 下一件事情开始之时。比如,“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在 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国共 产党诞生了。九十多年来,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 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 的历史贡献。 二、鼓舞、激情 1.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处:北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原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释义:拄着竹杖,曳着草鞋,轻便胜过骑马;披着蓑 衣,任凭烟云风雨,也要泰然一生。传达出一种搏击风 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用法提示:苏轼写作这首诗时,已经是因“乌台诗案”被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了,但是他却毫不在 乎,即便是出门遇雨,他也能泰然处之,吟咏自若。抗压 能力绝非一般人所能比。在公文写作中,尤其是在部署类 的文章中,这两句词可以用来鼓励大家淡定地对待已经发 生或者可以预见的困难,笑看前行之路,在攻坚克难中创 造业绩!无论对象是企业,还是个人,或是国家,这两句 词都能表达发言者的坚定信心! 2.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出处:唐·尚颜《送朴山人归新罗》。 原文:“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云山过海半,乡树 入舟中。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离心寄何处,目击曙 霞东。” 释义:广阔无垠的大海没有尽头,扬起风帆向着目的 地御风而行。比喻:前途无量,坚持下去,理想必将实 现。 用法提示:这是唐代僧人尚颜送给外国友人的友善祝 词。在公文写作中,尤其是在新的一年,万物向新,对于 各行各业的人们来讲,新一年的征程开始扬帆,新一度的 航行开始起锚,此时,就可以用这联诗为大家鼓舞士气、 递送祝福,鼓励大家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 3.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出处:唐·李白《上李邕》。 原文:“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 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 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释义:大鹏总有一天会乘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 云外。形容诗人豪情满怀、直冲青云的志向。 用法提示:曾经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李白赠给李邕的干 谒诗,然而并不是。那时李白还年轻,游渝州时,谒见了 刺史李邕,但李邕不怎么待见他。临别之际,李白便写了 这首诗。这一联是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鹏”的典故。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表示只要遇到机会,就会 乘风而上,必将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比如,“大鹏 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的。 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原文:“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 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 手,何时缚住苍龙?” 释义:不登临长城关口就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经征 战了二万里。形容一种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 用法提示:这里的“不到长城”有表和里两层含义,表面 上的意思是没有登临长城关口,内在的意思是不去北上抗 日。所以说,这两句词还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去 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 好男儿。在公文写作中,这两句词可以放在最后一段的段 首,用来表示决心,激励自己和大家,一定要走到最后、 获得成功。比如,“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党和 红军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 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 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原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 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释义:险要关隘、漫漫长路确实都像铁一般难以逾 越,不过不要紧,现在让我们重整旗鼓,出发向前。表达 了作者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和无畏 勇气跃然纸上。 用法提示:我们都听过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看 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歌词很好,气势也 很豪迈,但却不适合用在公文之中。在公文写作中,无论 是书面材料,还是讲话材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 从头越”这两句词用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段首都是非常振奋人 心的,尤其是涉及重组、改革等相关问题时,用之最佳。 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出处: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八)。 原文:“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 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释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 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以前比喻:是金子迟 早是会发光的;现在比喻:历尽辛苦之后,终会得到回 报。 用法提示:刘禹锡一口气共写了九首《浪淘沙》,这 是第八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诗人通过具体的形象,概 括了从自我经历中获得的深刻感受,予人以哲理的启示。 在公文写作中,要注意“虽辛苦”和“始到金”之间的转折和对 比,这样的诗句煽动性一般都很强,无论是用在自己的总 结报告里,还是用在领导的讲话稿里,都能起到加油鼓劲 的作用。这里再给大家演示一种用法,比如,我们大多时 候都是在“千淘万漉”,但是终将“吹尽狂沙”。 7.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出处: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原文:“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 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 足忧。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释义: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 见分晓。比喻:输赢成败,只有到了结局才会知道。 用法提示:人生路漫漫,路上的很多事情,不到结束 的时候是不知道谁输谁赢的。其实很多时候,困难远没有 你想象的可怕,胜利也没有你想象的遥不可及。输赢的定 局,绝大部分取决于你相信什么。你相信自己可以成 功,成功就是早晚的事。如果你相信自己是失败者,那么 你只能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生活。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 适合用在表示一年开始或一项工作开始的文章中,尤其适 合收尾。比如,“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同志 们,我们终点见。 8.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出处:唐·杜荀鹤《小松》。 原文:“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 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释义: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 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比 喻:也许现在还籍籍无名,但终有一天会名扬天下。 用法提示:松树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植物,在诗人笔下 的出镜率很高。但杜荀鹤独辟蹊径,写“小松”,自喻之意不 言自明。也许很多人不看好我们,没注意过我们,但是我 们不能自暴自弃,而是应该像小松一样,不断地从土壤中 汲取水分和养料,不断地朝太阳的方向探望,最终才能成 为栋梁之材。在公文写作中,小到一人,大到一国,这条 道理都适用。将这联诗放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段首,很能起 到鼓舞作用。比如,“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 高。”虽然我们现在的工作成绩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但是 未来我们一定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9.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出处:南朝·沈约《咏芙蓉诗》。 原文:“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 泛红光。” 释义:水池中的水之所以发出绿光,是因为在等我释 放红光。展现了诗人自信的神情和清高的品格。 用法提示:沈约所处的具体年代实在是很难界定,他 的一生七十多年,经历了南朝的三个朝代:生于宋、仕于 齐、盛于梁。所以他的诗,可以说是“渐入佳境”,越到后面 越华丽。比如这首,又红又绿,两种颜色混在一起本是大 忌,无论是穿衣还是作诗,但在沈大文豪的笔下,却毫无 违和感,反而有“画龙点睛”之妙。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更 适合用在写于年末的文章中,表达“最后一公里”的意思。比 如,“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如今大局已定,成功只待 我们最后一步了。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处:唐·杜甫《望岳》。 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 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 释义:我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下面的群山,豪 情满怀。形容一种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用法提示:杜甫的诗歌大多数都有明确的纪年,有的 即使没有标明哪年哪月,也会有清晰的线索。这首《望 岳》,普遍看法认为,这是杜甫现存诗歌中创作时间最早 的作品。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联,明显来自于 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尤其 是“会当”一词,能够传达出对未来无限的信心。另外,它也 可以用来表示高瞻远瞩。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在经济贸易和国家关系上应该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 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增信释疑,通过平等协商来扩 大合作,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11.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出处:北宋·王安石《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原文:“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 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释义:到现在已几千年了,谁又能与他们所建立的丰 功伟业一争高下呢?一是形容对伊尹、姜尚等人的崇 拜,二是形容对未来的无比信心。 用法提示:考中进士的王安石自愿在外为官十余 年,为的就是体察民情,为百姓、为国家做些实事,但是 一直没有得到变法的机会。就在这时,宋神宗即位了,王 安石直接拜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在公文写作 中,这两句词可以用来形容如今正在做的事业,是“功在千 秋”的。比如,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做让人 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 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 绩,如此方能实现“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12.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出处:北宋·司马光《之美举进士寓京师此诗寄之》。 原文:“结发声华盛,无疑屈未伸。何妨久垂翅,从此 欲惊人。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行当解故褐,不惜化 京尘。” 释义:雄鹰乘着东风直上天际,大鲲借着海浪顺势而 起。比喻:年轻人要有远大志向,在时代复杂的潮流中要 与时俱进、乘势而起。 用法提示:能够考中进士,在古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 事情,比如今考上大学可风光多了。尤其是在宋朝,那个 文官“称霸”的时代,一旦有人高中进士,就会有各种的作诗 祝贺、当面恭贺。不过可惜,这个“之美”的身份还不甚明 了。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表达对未来的无限信 心,展望自己会像鹰、鹏一样,展翅高飞,遨游天空。比 如,“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人们 不是完全被动、毫无作为的,而是可以引领世界发展大 势,主动而为,为增进人类福祉做出贡献的。 13.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 未合而有四海之心。 出处:战国·尸子《尸子·恕》。 原文:“农夫之耨,去害苗者;贤者之治,去害义者。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未合而 有四海之心。” 释义:虎豹的小兽还未长出有花纹的皮毛,就有吞食 牛的勇气;天鹅的幼鸟羽翼尚未丰满,已有遨游四海的雄 心。比喻:杰出人才开始就具有远大的志向。 用法提示:尸子,原名尸佼,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值 得一提的是,《尸子》中有“宇宙”一说,是迄今在我国典籍 中找到的与现代“时空”概念最好的对应。在公文写作中,这 句话可以用来鼓励新人,或寄希望于新的项目,虽然刚刚 开始,但是新人(或新事物)一定会有一个辉煌的未来。 比如,“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鷇,羽翼 未合而有四海之心。”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要聚焦重点、 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 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14.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 出处:唐·孟郊《百忧》。 原文:“萱草女儿花,不解壮士忧。壮士心是剑,为君 射斗牛。朝思除国雠,暮思除国雠。计尽山河画,意穷草 木筹。” 释义:壮志的心像宝剑的光芒,直冲云霄,贯通星 辰。形容决心要做一番大事业。 用法提示:据说孟郊这一生只有过一天的舒心日 子,就是他进士及第的那天:“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长安花。”虽然那年他已经四十出头了。其他时间,孟郊都 是在“百忧”中度过的,不是忧这个,就是忧那个,故有“诗 囚”之称。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作文章结尾处的鼓励之 语最合适不过,是壮士,就要有射斗牛星之心;不做成 事,誓不罢休。比如,“壮士心是剑,为君射斗牛。”中国梦 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 将大有可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