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 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 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历史 观是人们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唯物 主义历史观把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 域,对历史观基本问题予以科学解答,揭示了人类社会历 史的实践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政党和人 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历史观,对于正确理解和大 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相统一 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既体现为内在的、客 观的、本质的联系,又展示为确定不移的发展趋势。但社 会历史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活动,人们在顺应历史必然 性的前提下能够作出自己的选择,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和利 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 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进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 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指出:“工业较 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 来的景象。”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可 以游离于现代化潮流之外,否则就会被历史潮流所抛弃。 近代以来,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 志士为追求现代化艰辛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因找不 到正确道路而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 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共产党在深刻吸 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团结领导中国人民主动而自觉地选 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 的不懈探索,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成功 推进与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顺应历史潮流和世界大 势的战略之举,又是自觉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现代化的主动作为,是在实践基础上 历史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 量,“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 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同时,社会进步又是社会系统各 要素以一定形式和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涉及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政治的和观念的上层建筑。其中,生 产力和经济基础分别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分别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推动着社会历史不断 进步。 经济现代化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中 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前提,是应对 风险挑战的基石,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实现宏伟奋 斗目标的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条件。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首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建设现 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高水平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为社会全面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推动社会全面进 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协调发 展。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战略安排上 看,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经济高 质量发展为基础与根本,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 历史普遍性与历史特殊性相统一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普 遍性是历史发展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是 历史发展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 来,没有历史的特殊性就没有历史的普遍性,历史的特殊 性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