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项综合性理论创新工 程,涉及马克思主义作用空间、时间变化和各种关系协 调,需要多方面条件支撑,历史基础、群众基础是其中两 个重要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不断夯实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牢牢扎根”。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 基础是什么,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深 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在规律的认识。 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永 恒动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自觉的历史过程,有 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理论创新的目标取决于时代、实践和人民的理论需要。党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 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 论”。来自人民是指理论的渊源,为了人民是指理论的取 向,造福人民是指理论的归宿。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是推 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代化的过程是顺应人民理论诉求、满足人民理论需要的过 程。 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人民实践要发挥改造世界、创造 历史的作用,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需要科学理论指 导,缺少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甚至步 入误区,导致历史发展的曲折。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向实践的转化,基于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准确把 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髓和实践要求,将党的正确主张 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 造历史的实践,是人民的集体意志和联合行动,是各方力 量的凝聚,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协调各种利益关 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集体行动,使人民群众改造世界 的实践由“独唱”变成“合唱”。人民主体性既是社会历 史发展的结果,也是衡量社会历史进步的尺度,人民主体 性的发挥建立在科学理论指导基础之上。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参与国家治理既是发展全过 程人民民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彰显人民 国家主体地位的需要。人民基于全面覆盖、有机衔接的当 家作主制度体系,通过多样畅通的民主渠道,有序参与国 家治理的实践,同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基于科学理 论,人民才能生成主体意识,准确把握国家治理体系的构 成、特征、功能与发展态势,提升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和 治理水平,从而有效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重大决 策,发挥人民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全体人民的期待和诉求。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 裕,并非单纯的物质生活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 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 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 求。”精神富有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缺 少理论涵养难有精神富有可言。创造人民群众理解、认同 的理论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全 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追求,中国 式现代化内在包含人的现代化,其中理论素养是不可或缺 的。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 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和思想指引。理论思维关系国家、 民族的整体素养,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人的个性、品德、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人的自然素 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人的政 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体现。理论素 养、理论思维水平的提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 件。 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有其特殊性,大众化的理论才能 满足人民的理论诉求。人民群众不是专业的理论工作 者,有其理论接受习惯和欣赏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 精深,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甚至深奥难懂,要求人民群众 全面系统理解和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是比较困难的,只有 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思想 精髓与时代主题、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时 代化,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走进大 众,为人民群众理解、接受和认可。人民群众理论诉求的 通俗性、实用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 性。 人民之问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二十大 报告提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 理论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回答人 民之问,解答人民的理论困惑,回应人民的理论关切。人 民所关注的问题,往往是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 题。比如,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全过 程人民民主如何完善和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何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如何成为现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 径如何选择。人民之问是在一定时代条件下产生的,体现 时代特征,反映时代诉求,实际上也是时代之问,回答人 民之问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 理论需求决定理论创造,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使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为必要,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的动力之源。 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不 竭源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方法,对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累的 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 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 新的不竭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实践智慧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源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在书斋、想象中实现 的,而是基于实践经验、实践智慧的理论创造和理论建 构。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都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观 点方法都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正是由于有了社 会实践,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创立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在 社会实践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实践性是马克 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人的实践活动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真正现实的感性 活动,既有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空间,又不可避免受到 客观条件的限制。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如 何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 大国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供 选择,没有直接的经验可供借鉴。人民群众的实践都是创 造性实践,遇到的多是难题,探索的多是未知,实践的过 程是解决各种难题、探索各种未知的过程,解决难题、探 索未知既推动了实践发展、提升了实践能力,也积累了实 践经验、实践智慧,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思想来源。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人民群众的实 践经验、实践智慧进行总结、升华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毛泽东主持起草《工作方法六十 条(草案)》时指出:“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 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 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试验 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 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原料”或者“半成 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对这些“原料”或 者“半成品”进行加工,进而形成科学系统的理论。邓小 平在论及改革开放时指出:“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 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 事实上,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少政策、举措的出台和理论、 制度的建构,是总结升华人民群众实践创造的结果。人民 群众的实践智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思想资 源。 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蕴含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之 中,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总结升华人民群众的实践 智慧,要求眼睛向下、深入群众实践,善于发现人民群众 的实践创造和实践智慧。习近平指出,“在人民面前,我 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 智者问策”,这是总结升华人民群众智慧的思想基础。甘 当“小学生”,才能放下身段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 集中群众智慧。 人民群众的实践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随着社会分工 和社会分化的产生,人民群众的实践涵盖社会生产生活的 各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创造性实 践积累的丰富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各 方面的思想资源。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的实 践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部分成为驾驭技术、操控技术的 实践,积累了新的实践经验。人民群众实践智慧的多样 性,促成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拓展性和开放性。 人民群众总是在既定历史条件、时代条件下通过自主 活动创造自己的历史,而不是随心所欲创造自己的历史。 一方面,人民群众实践的创造性受时代条件的制约,无法 超越时代提供的空间、设定的限度;另一方面,人民群众 实践能紧贴时代脉搏、感知时代气息、把握时代主题和时 代特征。时代发展趋势是什么,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理 论,理论怎样才能适应时代诉求,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识时代、把握时代的重要途径,认清 时代潮流、时代发展趋势,也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的坐标。 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民群众的实践随着时代主 题、历史任务的变化而发展。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主题嬗变,革命、建设、改革历史任务的演进,促 使人民群众的实践成为不断创造、不断超越的过程,人民 群众实践智慧的积累逐渐丰富,由此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的不竭源泉。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人民群众的实践 智慧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为可能,这是推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之源。 人民群众的文化积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 厚底蕴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习 近平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 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人民群众实践创造、 实践积累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 共同价值观念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