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党建评论汇编(13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3年党建评论汇编(13篇) 目录 1. 高手在民间 2 2. 在更高层次上开展文明对话 5 3. 强化应急担当 坚守安全底线 扎实做好新时代安全应急工作 8 4. 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 14 5. 增强领导干部的抗打压能力 16 6. 像焦裕禄那样解决问题 19 7. 打造人才创新“生态链” 22 8.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4 9.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27 10. 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 32 11. 将严管厚爱要求贯穿干事创业始终 34 12. 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36 13. 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40 高手在民间 发表时间:2023-03-22 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中外记者会上谈到自己有一个 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 的全是办法。他还感慨地说,“高手在民间”。 “高手”一词,这里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某一领 域、某一方面有着较强工作能力或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正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抓好地方的各项工作,少不了 各方面高手的建言献策;破解战场上和军事斗争准备工作 中的各类问题,来自基层的高手们,也往往发挥着重要作 用。 比如,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战士长期吃不到蔬 菜,加之基本昼伏夜出,很少见阳光,导致一些官兵缺乏 维生素,得了夜盲症。为解决这一难题,志愿军副司令员 洪学智广泛搜集办法,后来从一线官兵那里了解到当地人 治疗夜盲症的两个土法子:一个是煮马尾松针汤喝,一个 是吃小蛤蟆骨朵(蝌蚪)。在验证有效后,他随即组织推 广,加上后续供应的食品不断丰富,很快消除了夜盲症。 再如,在解放战争转战陕北的蟠龙战役中,面对敌军 力量远超战前侦察的战场态势,彭德怀、习仲勋同志果 断命令部队召开连排干部会、班战士会,听取收集夺取 主要阵地的意见建议。广大官兵积极献计献策,诸多“金 点子”汇总形成了“膏药战术”。在我军缺少重炮的情况 下,成功对敌工事进行了有力打击,实现了瓦解防御、出 奇制胜的目的。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智慧来自群众,经验源于基 层。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办法就在 群众中》,其中就写道:“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 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就部队战 斗力建设而言,广大基层官兵长期身处一线,是军事训 练实践的主角、武器平台操作的主体力量。在长期的实践 过程中,对哪些战斗本领可行有效,哪些战法训法可以革 新,哪些问题需要关注解决等,都有着最直接、最深切的 感受,具备成长为解决某一专业、某型装备等方面问题高 手能手的条件。作为一级组织和领导者,关键是如何从群 众中经常发掘出这样的高手,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平台,让 他们能够为部队战斗力提升多作贡献;如何培养出一大批 备战打仗的高手、强手,让一线的战斗力始终充实饱满。 “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 成。”贺龙元帅非常推崇军事民主,他在总结胜利经验 时说:“除了靠我们部队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勇敢精神而 外,主要的就是靠了个‘大家想办法,人人出主意’的军 事民主。”事实上,不论是发掘人才,还是培养骨干,这 些工作的一个共通之处,就在于很好地尊重官兵的主体 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扬军事民主,让大家有想法敢 提,提了能得到重视;有才华能显,在揭榜挂帅、问计 于兵的过程中,让金子闪光、脱颖而出。在我军的战斗 史上,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坑道战、“零敲牛皮 糖”等战术战法,无不源于一线官兵的聪明才智。 此外我们还要看到,由于受到自身视野、思路的局 限,一些重要战斗方法、军事理念的雏形,可能已在基 层被探索、运用,但其深层次价值意义,尚未为广大官兵 所认识、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思考总 结,在加强对官兵的指导、帮带过程中,共同完成提炼、 升华的“关键一步”。20世纪60年代初,时任原南京军 区某部副连长的郭兴福,结合打仗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摸 索出边讲边做、细化步骤等练兵方法。而后,在上级具 体帮助和自己刻苦钻研下,形成了单兵、小组和班的“围 绕打仗、把兵练活”的战术训练方法。原总参的《军训通 讯》还出版了专辑增刊,全面介绍“郭兴福教学法”,并 破例发行到全军连以上单位,在全军掀起了规模宏大的 学习和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群众性练兵热潮。时至今 日,“郭兴福教学法”在一代代官兵手中持续升级,不断 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 不可否认的是,高手中的少部分人具有与生俱来的天 赋,但更多的高手,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后天努力,才成 就一门专长、一身绝技的。广大官兵要在广阔的基层实践 中,不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早日成长为 高手,在军事斗争一线有所作为。 在更高层次上开展文明对话 发表时间:2023-03-21 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 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 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他提出的“全球文 明倡议”的四方面主张涉及宏观与具体,覆盖理念与路 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体现倡议的本质所在,“弘 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实乃倡议的内核之处,“重视文明传 承和创新”堪称倡议的实践路径,“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 作”指明倡议的沟通机制,可谓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彰显 了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文明对话的诚意与日益增强的文明 对话能力。 环顾世界,各国都有着强烈的文明对话的“渴求” 当前,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 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 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 路口。如何穿越这艰险的“山重水复”,为人类博得一片 可贵的“柳暗花明”?毫无疑问,唯有通过良性的文明对 话,方能达成共识,进而并肩前行。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 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 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绝非中国一家的主 张,而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呼声。 纵观历史,中国向来具备文明对话的“基因”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主要是一种文明实 体。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将中华文明列 入世界三大轴心文明之一。虽然轴心时代距今已远,但人 类直到今天还在该时代产生的基本范畴中思考,也还依赖 其产生的信仰而生活。复兴因此成为贯穿人类历史的普遍 事件,轴心时代之后的每一次人类社会变革都要回顾轴心 时代,从中获得灵感与启示。 在中国,历史的复兴大致已经有过三次:第一次是秦 汉时期,它是对轴心时代思想的整合重构;第二次是隋 唐时期,它将中国和印度两大轴心文明的主要思想融合 起来;第三次是宋明时期,它在借鉴其他文明(佛教)思 想的基础上,再次确认了轴心时代的本土核心价值,重 振了轴心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华文明的三次复兴是文明对 话的典范,它既包括文明内部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对话整 合,也包括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互鉴,在文明对话的过程 中,中华文明实现了自我的返本开新。 可以说,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对话基因”,那些构 成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观念都将在与“他者”文明的对 话融合中升华为中华文明走向普遍性的因素。这正可以超 越西方现代性所产生的诸如人类的自我膨胀、工具理性的 冷酷、浮士德欲望的宰制、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欧洲中 心、男权中心等众多毒瘤。进而破除西方中心论的幻觉。 审视彼此,文明对话又是每个政党义不容辞的“责 任” 正如这次高端对话会的主题“现代化道路:政党的责 任”所揭示的,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 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 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 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 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 献。因此,这份“责任”即意味着世界政党皆须致力于各 自文明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其中文明对话是须臾不可离 的方式,也是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的必然要求。 百尺竿头,尚需更进一步。面对着复杂多变乃至遽变 裂变的国际局势,我们须清醒地看到,眼下文明隔阂、 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论调和现象依然存在并颇有市 场。“全球文明倡议”在未来的落实和宣介过程中势必会 遭遇不少挑战与困难,我们可能会遇到“话语之争”“路 径之争”。基于此,在如何做好推广与完善“全球文明倡 议”和争取国际话语权方面,有如下四点建议: 其一,要侧重对外讲好“全球文明倡议”的先进性与 西方“普世价值”等主张的局限性。 其二,在宣传上把握好共性与个性。在对外宣传“全 球文明倡议”时,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既弘扬促进 人类进步的先进理念主张,也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在文明延 续发展上实现路径上的不同探索。 其三,把握好实践需要与理论创新的关系。要根据新 的形势和条件加强有效实践,中国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高 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多做有说服力和有效的国际传播、采 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国际传播,使“全球文明倡 议”深入人心。 其四,在学术方面要强化和深化研究。学界做好做深 学术研究才能在“全球文明倡议”传播方面实现厚积薄发 和深入浅出。建设和传播“全球文明倡议”是个长期的过 程,学界在学术研究方面既有责任也有专长,今后尤其要 注重交叉和复合型的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的塑造。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文明是一个体 系。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 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政党作为推动 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负起在 更高层次进行文明对话的责任。这无疑就是中国共产党和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高端对话会上专门提出“全球文明倡 议”的一大初衷所在。 强化应急担当 坚守安全底线 扎实做好新时代安全应急工作 发表时间:2023-03-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 重视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把安全发展和应急管理 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 链供应链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 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 保障能力”的重要论述,将安全应急工作提到了前所未 有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坚持强化应急担当、坚守安 全底线,聚焦国家储备安全核心职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 局,奋楫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应急工作新征程。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全应急工作实现新飞跃 (一)全力做好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粮食应急保供基础不断夯实。原粮储备规模布局不断 完善,中央储备规模多年保持稳定,地方储备规模进一步 充实,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持续优化,成品粮保障水平和 能力不断提高,保供稳价的物质基础扎实。粮食应急保障 信息系统持续优化升级,在支撑粮食应急管理、推动决策 部署上取得一定成效。 粮食应急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不断推动完善国家、 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扎实推进粮食应急预 案修订工作;印发关于完善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 文件,部署重大举措和重点任务。印发粮食应急企业管理 办法、政策措施指南等,支持粮食应急保障企业高质量发 展的同时强化管理监督职能。 粮油应急保供机制不断健全。形成日监测与应急分析 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粮油市场供应及零售价格的跟踪调 度,协调解决骨干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存在的困难。坚持区 域统筹,建立多省份联动应急保障机制。发挥媒体引导作 用,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和通气会,释放平稳信号,稳定 社会预期。 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建立119家国家级粮食应 急保障企业队伍,有效发挥企业应急保障作用。应急加工 供应配送能力持续提升,全国粮食应急加工企业、供应网 点、储运企业、配送中心数量持续增加。粮油应急日加工 能力达147万吨,可满足全国人民两天需要;应急供应网点 日供应能力达160万吨;应急配送中心各地级市全覆盖,形 成“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 (二)稳步提升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水平 应急物资储备实力显著增强。完成中央应急抢险救灾 物资增储工作,目前储备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储备物 资品种增至108种,应对重特大灾害的能力显著提升。储备 仓库布局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储存有中央应急 抢险救灾物资的储备仓库达到90座,西北、西南等灾害多 发频发地区物资保障能力明显加强。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积极适应应急物资 储备管理发展需要,联合印发《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 备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印发《中央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 理规范(试行)》《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监管评估 暂行办法》等,对108种物资管理明确标准要求;对储备物 资日常管理进行全方位评估考核,实施绩效管理;建立规 范有序和廉洁高效的采购管理机制,采购工作进一步提质 增效。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组织国家战略和应 急物资储备大清查,及时开展“回头看”,确保在库物 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加快推进储备管理 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在库物资实时查询和在线调度;积 极探索与中国邮政等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形成应急保障合 力;积极推进应急物资储备改革发展任务,切实提升储备 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 应急物资调运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印发实施《国家粮 食和物资储备局应对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应 急调运预案,建立快速调拨机制,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 调得快、用得上。不断加强地方指导和管理,强化应急值 守,保证相关人员全时在位、物资启运全时待战、物资调 运全程安全,在历次重大地震救灾、超强台风、洪涝灾害 抢险、疫情防控和援外任务中发挥了重要物资保障作用。 (三)坚决守住系统安全生产底线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决扛稳确保粮食和战略物资 储备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通过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安 全生产在线培训、在行业主要媒体开设安全生产专栏等措 施,推动学习贯彻向全系统各级单位延伸。 持续健全安全责任体系。牢牢牵住安全生产责任“牛 鼻子”,落实“三个必须”要求,不断健全横向到边、纵 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一规定两守则”,夯 实主体责任。综合运用督导检查、隐患整改督办、通报曝 光、警示约谈等手段,选派垂管系统精干力量,作业期间 派驻现场蹲点督导,共抽调420余人次,组建118个督导组 开展督导,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不断完善标准制度规范。结合新安全生产法,制修订 《关于加强粮食流通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意见》《国 家储备仓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配套安全生产监管 办法和制度性文件,切实做到安全管理有章可循、生产作 业有规可依。 有效治理安全风险隐患。部署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 纠,确保仓库具备安全作业条件。开展粮食行业和垂管系 统危化品专项整治,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深化国家石油储 备库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完善常态化评估机制。强化重要 时点安全生产动态管控,在重大节日、重要时点印发通知 部署、调度通报情况等,维护安全稳定形势。 着力强化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安全生产投入,有效改 善安全“软条件”。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学习贯彻新 安全生产法,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发安全生 产在线培训APP,全系统超过12万人注册并参加,累计学 习190余万学时。联合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召开应急演练 现场会,取得良好效果和示范效应。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 近五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垂管系统2020年 至2022年连续三年“零事故”“零伤亡”。 二、充分认清当前安全应急工作面临新形势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 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受国内 外因素、后疫情时代形势以及自然灾害形势影响,粮食 供应、救灾物资保障、安全生产社会关注度高,易引发公 共安全风险。具体来看,粮食应急方面,我国粮食应急保 障资源布局还不平衡,一些县级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不 足。应急物资方面,应急抢险物资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提 升,有些仓库设施设备老化、升级改造投入不够,在社会 责任储备、一体化投放保障模式等有待加强。安全生产方 面,粮食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垂管系统属地监管 有待完善,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石油储备基地安 全保障能力有待改善,保持全系统安全生产良好态势任重 道远。 三、持续推进安全应急现代化体系建设 (一)“三个坚持”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坚持“强体系”推动上下协调联动。持续推动国家粮 食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督促指导完善省、市、县粮食应 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谋划推进区域粮食应急 保障中心建设,科学指导建设省、市、县粮食应急保障中 心,推动各级粮食应急保障资源优化协同高效;管好用好 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粮油应急保供 的积极性。 坚持“补短板”优化资源布局。督促提升县级粮食应 急保障能力;督促超大规模城市落实成品粮规模要求,加 强粮食加工能力区域协作,加强城市粮食供应预案制定和 应急演练;推动特殊地区与毗邻省区市协作,加快构建多 元化粮食储备体系。 坚持“抓落实”推动重点任务实施。持续抓好区域粮 食应急保障中心的谋划和建设等关键任务落实,力争取得 实质性进展,将各项重点任务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 相关内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四个狠抓”推动应急物资储备改革发展 狠抓制度建设落地见效。加大对制度办法的宣贯力 度,组织开展培训、实操演练,指导各储备单位制定工作 方案、细化落实举措,逐步建立健全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 资储备管理制度体系。 狠抓物资管理规范提升。充分发挥监管评估“指挥 棒”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储备仓库年度监管评估,不断提 升管理水平和整体效能;组织做好灾情研判、预案制定、 汛前检查、物资维护保养、应急演练、物资采购、应急调 运、调运返还和报废处置等日常管理工作。 狠抓问题隐患整改落实。围绕年度库存检查、监管评 估、日常检查等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建立重 大问题通报、专项督查机制,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坚持边 检查边整改,实地检查仓库管理、监管评估工作情况。 狠抓重大改革任务推进。制定印发应对重特大突发事 件应急物资保障相关工作预案,提升应对重大风险应急物 资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实现在 库物资实时监管、可视化调运;积极开展多元化储备试点 探索,研究建立企业储备、产能储备机制;进一步健全完 善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统计报告制度。 (三)“五个强化”提升系统安全生产水平 强化安全生产教育。持续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安全生产 重要论述,坚持“三个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广泛形成 重视安全生产、筑牢守好安全底线的浓厚氛围。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 系,夯实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指导企事业单 位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事中事后监 管。 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做好安全生产专项 整治三年行动“后半篇”文章,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提升三年行动,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和政策措 施,着力推进生产作业标准化、安全管理规范化、风险管 控智能化。 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持续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 工作,完善安全生产预警监测平台,进一步健全安全隐患 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持续推动粮食流通行业和垂 管系统安全距离两个专项行动落地见效。 强化安全生产动态管控。定期开展安全形势分析,研 究提出具体举措,做好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等重要时点安 全生产监管工作。 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 发表时间:2023-03-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 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指出:“党校始终不变 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各级党校要坚守这个初 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教师是 教学第一线的直接组织者和主导者,加强党校建设,教师 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党校教师应努力做到潜心治学、虔诚 问道、悉心育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各级党校也应抓好人才队伍这个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 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校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党校教 学质量。 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 政治规矩,这是党校教师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党校始终 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也是党校教师 始终不变的初心。守好这份初心,首先需要坚持党对党 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 党忧党、在党为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 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 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 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 者和坚定维护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增强党性修养。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对党校教师理论素质的 基本要求。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 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党校教师要带头认真学习马 克思主义理论,吃透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尤其是要 带头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 刻内涵。如何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义,需要仔细 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恩格斯曾指出:“研究 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 途。”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只有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 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推向前进。 广泛学习各学科各领域知识,是党校教师履行好职责 使命的客观要求。“为政之道,务于多闻。”党校教师 的教学对象是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他们不仅社会阅历 丰富,而且知识基础扎实,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基础要 更加广博和精专。给学员一碗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 要特别注重历史的学习和研究。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 史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和研究历史,是我们深刻认识社 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党校教师尤其要注重党史 等“四史”方面内容的学习和研究。另外,党校教师也要 注重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对一些自然科学最前沿的研究 动态,至少应有基本了解,这既是深化社会科学研究的需 要,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需要。 经世致用发挥好智库作用。一是在理论建设智库方 面,要在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方面发挥作 用;二是在应用对策智库方面,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 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好智库 作用,搞好调查研究,尤其要注重对国情的深入调查。在 此基础上,还需要对材料进行深度思考。这里既要看到存 在的问题,更要找准深层次原因,才能做到高质量建言。 持之以恒加强自身作风建设。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 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党校教师应努力成为学员的 榜样,发扬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原则、 干练高效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坚守家庭美德和社会 公德,自尊自律,行为世范。此外,党校教师还应带头践 行良好文风。文风是作风的一面镜子,应带头践行“短、 实、新”文风,摒弃“假、大、空”,努力使我们的思 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现实问 题。 增强领导干部的抗打压能力 发表时间:2023-03-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 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 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 关头豁得出来。抗打压能力是指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 力和负面情绪的承受与调节能力,干部的抗打压能力表现 为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受力和战胜力。领导干部 在推进各方面工作中,风险挑战在所难免,具备一定的抗 打压能力,方能从容应对,不为压力与情绪所左右。 增强抗打压能力,首先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困难与压 力。困难是压力,困难是挑战,困难中往往也蕴藏着机 遇,克服困难也就意味着抓住了机遇、赢得了先机。面对 困难和压力,领导干部要勇于迎难而上、破难而进,变压 力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转被动为主动。人无压力轻飘 飘,井无压力不喷油,干工作松松垮垮是要出事的。有的 干部说得头头是道,拍脑袋定决策,拍胸脯作保证,但在 工作中往往作风漂浮,抓而不实,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他 们嘴上说过、会上讲过,就算工作干过了,至于有没有落 到实处,干得好不好并不关心。有的干部在压力面前,滋 生“骄”“娇”二气,受不得一点压力,一旦遇上困难 就推诿、避而不见甚至绕道而行,碰到风险要么躲闪要 么躺平,在机遇面前犹豫观望、裹足不前,老的办法不 能用,新的办法不去想,进而发展也就难以为继,面对的 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压 力之“苦”转换成发展之“甜”,那么发展就能走出一条 新路,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视困难为考验,把 挑战当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困难就能从一道坎变成分水 岭。就像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进入一种 新境界。 增强抗打压能力,还要在大风大浪中经受历练。现 实中,有的干部被列为后备干部,成为培养的“苗 子”后,但不能忽略了把他放到艰苦的岗位上去磨 练。“温室”里很难培养出参天大树,“温室”里的干 部抗打压能力弱甚至经不起风吹雨打。面对发展中遇到 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如何转变传统思维定势,落实 领导责任制,怎样处理基层工作中的难点、堵点,上级机 关检查和督导的压力,有时甚至难免遇到非难和责怪,等 等,都会影响心理情绪。处理不好,就会丧失解决困难和 问题的动力与信心。“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千 里马”式的干部不能放在“温室”里去刻意培养,而要 注重在艰苦岗位、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识别。干部抗 打压能力不是天生的,也无捷径可走,只有经风雨、见 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我们党培养的是攻坚克难的 奋斗者,不是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只有在摸爬滚打中增长 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在大风大浪中才能处变不 惊。铺“路子”不如压“担子”,这才是培养干部抗打压 能力的好办法。困难就是考验,面对困难,干部通常有两 种态度,一种是只看到挑战的一面,看不到机遇,被困难 吓倒,止步不前;另一种是既看到挑战,更看到机遇,勇 敢地迎接挑战,化压力为动力,克难攻坚,奋勇向前。狭 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在困难面前,领导干部 不应该消极畏难、无所作为,更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坚 定信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多经事方能成大事,犯其至 难而图其至远。只有在大风大浪中历经磨练、在斗争中增 长才干的干部才能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 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增强抗打压能力,更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 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工作顺利的时 候,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难,难的是在面对众多矛盾 和问题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 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一些干部在压力面前产生畏难情 绪,这对当前的发展,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有害的。在 任何时候、做任何工作,都会有矛盾和困难,解决它们 是对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 本色。面对矛盾和困难,始终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大无畏的气概和克难攻坚的勇气,从战略上藐视、在战术 上重视,千方百计化解矛盾、战胜困难,这才能显出真本 领、硬功夫。毛泽东曾说过:“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 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 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 去,这才是好同志。”现在,要想顺顺当当做太平官是不 可能的。当官就要为民办实事,干工作就是同矛盾和困难 作斗争。不是仅仅不贪污、不腐败就可以了。如果面对困 难垂头丧气,占着位置毫无作为,那还是一个不合格的领 导干部。困境之中见精神,干部始终保持抗打压的良好精 神状态,才能想干事、干成事。 像焦裕禄那样解决问题 发表时间:2023-03-20 重读焦裕禄的事迹,发现他有着十分强烈的问题意 识。早在河南杞县工作时,他在一份工作报告中就提 出“有的村子干部不团结,干群关系不够密切”等问题。 调任兰考县工作后,他在一次座谈会上着重讲了干部领 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十多十 少”“五个跟不上”等等。正是因为焦裕禄在工作中牢固 树立问题意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问 题、在独立思考中分析问题、在真抓实干中解决问题,才 能针对兰考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开出良方,使得兰考 县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 神财富。 “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 里就有问题。”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不能发现问 题、敢不敢正视问题、会不会解决问题,不仅是认识能力 和工作水平问题,也是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问题。一个有 作为的党员干部,应该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发现和分 析问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解决问题中彰显作为、 创造佳绩。 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 宝,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毛泽东同志曾指 出,“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 的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 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为了治理“三害”,焦 裕禄先后抽调120名干部、技术员等组成调查队,跋涉数 千公里,拿到了第一手资料。正是在深入调查研究中,他 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探索出“贴膏 药”“扎针”等土办法,以苦干实干把沙丘变成了沃野。 广大党员干部要向焦裕禄学习,走出“高墙深院”,走到 田间地头,用更多的时间蹲在基层、深入一线,用更多的 精力“解剖麻雀”、了解实情,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发现问 题。 在独立思考中分析问题。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落脚 点在于科学分析问题。除了走到、看到、听到,还要想 到、分析到,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思考,把握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之道。焦裕禄在调查研究中,对如 何改变兰考县面貌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既看到影响兰 考发展的自然因素,如内涝、风沙、盐碱等,又看到影响 兰考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领导思想状况、干部精神状态 等,进而为改变兰考面貌开出良方——“一个落后地区的 改变,首先是领导思想的改变。领导思想不改变,外地的 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起来”。现实中一些党员 干部做不好调查研究工作,既有不愿吃苦、怕麻烦的懒惰 思想作怪,也有个人研究问题能力弱的因素使然。党员干 部要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通过 实践锻炼切实掌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本领,练就“拨 云见日、洞悉本质”的功夫,以精准分析问题确保真正解 决问题。 在真抓实干中解决问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在 独立思考中分析问题,最终要落实到有效解决问题上。 焦裕禄搞调查研究,走一路,看一路,不仅有思考、有想 法,而且有部署、有行动,知行合一,说干就干,以“对 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 劲”改变了兰考面貌,铸就了不朽的丰碑。要想解决问 题,关键在于真抓实干。解决问题,有的要大火快炒,有 的要小火慢炖,但都需要向问题开刀、向顽疾亮剑的决 心勇气。在薄弱环节、关键问题上较真,让想遮的遮不 住,想躲的躲不掉,这样才能打开天窗、一治到底,在解 决问题中真出业绩、出真业绩,以实干担当履职尽责,以 工作实绩取信于民。 能否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 题,检验的是政治素质、党性原则和能力水平。党员干部 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在 错综复杂的形势中看清事物的本质,抓住事物的要害;只 有具备较强的党性原则,才能既“身入”更“心至”,坚 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敢说真话、敢报实情;只 有具备较高的能力水平,才能有想法、有办法,遇事敢 拍板,遇难敢攻关,以担当实干交出“为官一任、造福一 方”的合格答卷。 打造人才创新“生态链” 发表时间:2023-03-2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