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民主生活会查找问题示例集锦(16大方面375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民主生活会查找问题 示例集锦(16大方面375条) 目录 1.政治“三力”类素材............................................................................................... 1 2.意识形态类素材................................................................................................ 18 3.民主集中制类素材.............................................................................................22 4.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类素材................................................................... 32 5.意识形态类素材................................................................................................ 38 6.以人民为中心方面素材..................................................................................... 58 7.不平衡不充分角度素材..................................................................................... 63 8.以人民为中心素材.............................................................................................65 9.不平衡不充分素材.............................................................................................73 10.斗争精神类素材..............................................................................................78 11.底线思维素材................................................................................................. 86 12.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素材...................................................................................97 13.廉洁文化建设类素材.................................................................................... 101 14.八项规定类素材............................................................................................118 15.形式主义类素材............................................................................................125 16.党内监督类素材............................................................................................143 政治“三力”类素材 1.党员干部中,有的不善于从政治和大局上观察分析问 题。有的政治意识淡漠,政治敏锐性不强,对“两个大 局”是我们谋划工作基本出发点的认识和把握不到位,缺 乏战略眼光和辩证思维;有的对新发展阶段的定位、内涵 和要求认识不足,对“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四 种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认识不足;还有的从政治上判断 和把握新形势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到位。 2.党员干部中,有的对“国之大者”心中无数。有的对 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 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不是很清楚,落实党 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上级要求不深不细,重形式轻实效。 个别党员干部没有清醒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要责任,政绩 观错位,思想麻痹、作风漂浮,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3.党员干部中,有的缺乏斗争意识和斗争精神。有的斗 争意识不强,不敢动真碰硬,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 躲着走、看见难点低头走,不敢啃“硬骨头”,一心想 当“太平官”“老好人”;有的不善斗争,抓不住问题的 本质和要害,弄不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 面与次要方面,弄不清蕴藏其中的机遇与挑战、有利与不 利因素,不善于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制定和调整斗争策 略,不善于总结把握斗争的规律和方法。 4.党员干部中,有的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坚决、打折 扣、搞变通。有的不善于领悟党中央的精神,照本宣科、 本本主义,不善于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贯 彻落实,甚至自行其是;有的对党中央决策部署消极应付 或选择性执行。 6.党员干部中,有的缺乏责任担当精神。有的工作责任 心不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马马虎虎,得过且 过;有的工作懈怠、怕苦畏难、敷衍塞责,推一推、动一 动,甚至推了也不动;有的空喊口号,习惯于当“二传 手”,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愿担责。 7.政治上不够清醒。有的“看得不够清”,政治站位 低、政治视野窄,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意识不 强。有的“把得不够准”,政治意识不强,对共产主义缺 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有 的“站得不够稳”,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摇摆,在形形色 色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甚至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搞 两面派、做“两面人”。 8.政治自觉尚未形成。政治能力不足,有的“学得不够 深”,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存在“偏 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存在“温差”,完成党中央 和上级党组织作出的决策部署存在“落差”。有的“悟得 不够透”,不能自觉从新思想中找思路、找方法、找答 案,不具备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 基本功。有的“跟得不够紧”,学习明显滞后,做“应景 文章”,搞形式主义,学用脱节。 9.政治实践缺乏担当。有的“对得不够严”,缺乏与中 央精神、上级要求对标对表的主动性积极性严肃性,不能 从战略全局、政治大局想问题。有的“落得不够实”,表 态调门高、行动落实差,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从部门利益、 个人好恶出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做得不够 好”,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态度不端正,定力不够、韧 劲不足、耐力不好,遇到困难和问题绕着走,求稳怕乱、 不敢创新。 10.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首先从政治上 看,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 表。 11.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 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12.把握政治大局主要体现在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提高 政治判断力首先就要做到善于把握政治大局,对事关全 局、事关根本、事关长治久安,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 败的大事有政治敏锐性、洞察力。 13.认清并把握世界、国家以及地方发展形势是提高政 治判断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14.提高政治判断力,要求领导干部不被眼前的假象 所迷惑,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和本领,努力从错综 复杂矛盾关系中探寻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15.“把握大势”“防范政治风险”要求领导干部善于 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发展规 律,科学把握事物发展走向,并能够坚持底线思维,居安 思危,准确预判到政治风险所在和走势,善于整合各方力 量以化解政治风险。 16.“把握全局”“驾驭政治局面”要求领导干部能够 立足全局,善于用联系和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并能够提 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站在党和国家的角度推行工 作,维护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7.“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是指领导干部 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18.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解决思想认识上的格局和高度问 题,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学会从党中央的高度思考问题、 理解政策,坚持从大局看问题、从长远看问题、从战略上 看问题;时刻关注党所关心的、党所强调的,对定国安邦 的重大原则、重大立场、重大利益了然于胸、心明眼亮。 19.正确研判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准确把握新时代新阶 段的新任务,充分领悟党中央的政策精神和政策要求,并 以强大的政治执行力把共同的战略目标转化为思想自觉和 行动自觉,最终实现既定目标。 20.提高政治领悟力要以融会贯通为根本方法。政治领 悟力决定了党员领导干部研判政治问题的方式和深度。能 否深刻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在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 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是 衡量政治领悟力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21.政治领悟力是用政治思维政治视野观察和理解现实 问题的能力,是对政治的理解、领会与感悟,反映党员干 部在政治上的积极认识、主体自觉和责任担当。 22.政治领悟力是要聚焦党的理论学深悟透、国之大者 心中有数、决策部署了然于胸、职责定位驾轻就熟。围绕 提高政治领悟力,解决政治领悟不深、不透、不佳的问 题。 23.国资国企提高政治判断力,要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是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 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这一定位,做到在重 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眼睛亮”“见事早”“行动 快”,任何时候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 政治方向不偏。 24.要见微知著明大势、发现苗头判趋势、透过现象看 本质。牢牢把握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这一新使 命,深刻认识到国资国企工作一件件、一桩桩都关系战略 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方方面面。在重大 问题、关键环节上始终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 亮,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问 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 辑,将旗帜鲜明讲政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5.提高政治判断力,要“见事早”。坚持以国家政治 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本,立足新发展格局,把谋事和谋势统一起来,因应情 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要善于察势观势,具备 灵敏的预见能力和迅速的谋划能力,综合考虑发展机遇、 优势和条件,聚焦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科技自立自强 展现新作为、国有经济布局实现新优化、国资国企改革取 得新突破、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推动国资国 企工作取得新成效。 26.推动国资国企当好创新驱动生力军,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技术研发、新业态、新产 品、新模式、新机制上下功夫,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 国资国企打造一流企业,对标一流企业,深化改革、加强 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27.对国资国企而言,就是要用政治眼光科学观察、正 确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全面把握当前形势对国资国企事业 的要求,从事物不断变化中掌握内在发展规律,增强科学 把握国资国企形势的能力,在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上始终 做到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将旗帜鲜明讲政治内 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牢牢掌握在 党的手中。 28.清醒明辨是非,从政治上把握国资国企工作的根本 定位。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从倾向性苗头性 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 逻辑,始终坚持从政治上领会党中央精神,深刻认识国资 国企肩负的责任使命,深刻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大局,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国资国企在构建新发展格 局中的重要地位作用,自觉从大局上明确国资国企工作的 方向和定位,从全局上谋划和推进工作,加强战略性、系 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在国资国企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 上做到头脑清醒、眼睛明亮。 29.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出发谋划发展战略、制定工作 举措、推进重点任务。建立“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 委会“第一议题”;建立“看齐对标”制度,从习近平总 书记重要指示中找方法、找思路,作为制定每一份文件、 出台每一项措施的根本遵循,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始终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建立“检验成效”制 度,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和工作台账,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 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组织“回头看”,逐一对标、逐一 督查,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国资国企落 地见效。 30.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是有机整 体,必须统筹推进,三者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 的有机整体,各有侧重、互为依托,统一于讲政治、提高 政治能力的具体实践中。 31.政治判断力是前提,决定的是方向“正还是 偏”,重在明辨是非,检验的是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立 场观点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政治领悟力是关键,决定 的是理解“深还是浅”,重在学深悟透,检验的是党员干 部是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体现着党员干部研判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影 响着党员干部的见识、境界和胸襟。政治执行力是根 本,决定的是行动“实还是虚”,重在身体力行,检验党 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过程中的政治判断力、 政治领悟力。没有见之于行动的执行力,判断力、领悟力 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没有担当尽责的政治执行力,讲政 治、顾大局就成了空中楼阁。 32.把提高“政治三力”的要求细化为具体措施,找准 结合点,融入业务工作各方面,在落实重大任务和推动业 务工作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提高“政治三力”与干部 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党管干部、选贤任能,落实新时期 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深入考 察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 治自律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情 况,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33.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不同行业和党员干部特点加 以落实。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不同 地区、不同部门,对领导干部、一般干部、青年干部等不 同群体,其本质要求是一致的,既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密切 配合、形成合力,也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群策群力、身体力 行,有效带动本系统本领域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坚持 以上率下,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以奋 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针对不同层级,分头部署,防止“千人一面”“上 下一般粗”。坚持以机关带系统,积极延伸工作触角,拓 展工作纵深。对系统内基层单位的创新做法认真总结、吸 收采纳、加以推广,形成上下联动、相互促进、取长补 短、共同提高的生动局面。 3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跳出历史周期循 环,取得成功,就必须始终坚持自我革命,锻炼党员干 部“政治三力”,提高政治能力。其中尤为关键的是要善 于从政治层面上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政治层面上培 育“慧眼”,就必须从政治能力提升方面入手,从而不断 提高“政治三力”,最终可以实现党的自我革命的坚持。 没有“政治三力”,就无法从根本上真正提升政治能 力,甚至无法有力支持党的自我革命的实现。 35.要善于从一般性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苗头 性、倾向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 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 36.有些风险是当时不可预知的,有些风险刚发生时不 易被察觉,有些风险开始时显示出的问题与政治安全无 关,有些风险凸显的问题涉及多个领域:这都有赖于第一 时间去发现和识别。只有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 治角度看问题,才能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做到“未卜 先知”,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反三。摸清了风险来源和 可能发生的领域等特点,就能第一时间识别和有效应 对,确保政治安全。 37.个别干部政治洞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不强,不能 对本区域本部门出现的重大矛盾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加以正 确判断,以致后续处置工作被动。 38.个别领导者对风险本身及其发展趋势不熟知,加上 相关工作经验缺失;个别领导者对职责定位模糊,对政治 大局和人民立场认识不彻底,导致有些风险涉及范围变 大,波及领域变多,危害程度变重,造成的损失变大,处 置和化解起来变得更难,不能从整体上优化相关资源配 置,针对要害和关键环节,为处置风险提供物质保证;不 能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做好风险处置的配合工作和应急 保障,防止二次、多次风险的发生和风险的叠加或恶化。 39.党员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校正自己的站位,打好政治 主动战,多想“无我”,放下“小我”,始终善于从党和 人民需要的角度去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 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切实把好政 治判断的脉搏。特别是要不断提高“草摇叶响知鹿过、松 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 力,以见事早、行动快的政治敏锐性,观大势、谋大 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抓落实、促发展。 40.政治判断力强不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具备审 时度势的眼光、思维和能力。特别是在变化莫测的形势面 前,对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等能够看准厘清、把握 要害、趋利避害,始终站在时代潮头,紧跟时代、弄潮时 代。 41.政治判断力主要指各级领导干部在面对问题、开展 工作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问题、评估情 况、预测趋势的能力和水平。 42.政治领悟力,就是要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 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 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基层领导干部不断提升政治领 悟力,必须坚持党中央关于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 遇期的重大判断,坚持党和国家重大原则、重大立场和重 大利益;就需要看得清辨得明大势、大局和大事。 43.极少数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加强政治机关建 设、提高“政治三力”抓什么、怎么抓缺乏深刻认识和思 考,开展工作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44.没有正确处理好政治和业务关系,在讲政治上仍然 不同程度存在温差、落差、偏差,特别是对破解“两张 皮”缺乏实招硬招。 45.提高“政治三力”考核评价缺乏“硬杠杠”,需要 结合工作实际,尽快从顶层设计上出台相应的制度规定。 46.丰富的实践性。讲政治是具体的,提升“政治三 力”不是“空洞口号”或“虚化概念”,而是重大的政治 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最终都要体现在坚决 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 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 47.党员干部中,有的能力水平不高。有的对照习近平 总书记提出的党员干部要增强的“八项本领”、提高 的“七种能力”还存在差距和短板;有的思维固化,习惯 于按老办法、老套路办事,遇到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就束手 无策。有的一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就慌神,关键时刻就想着 打“退堂鼓”;有的在吃劲岗位上顶不住。 意识形态类素材 1.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长效”与“常效”结合不够 好。对于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很少进行 专题分析研判,只注重用制度建设来解决眼前迫切需要解 决的现实难题,没有将眼光放长远,在全方位、系统性、 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方面持续用力不足,未能构建起一整 套健全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集成,也没有建 立起职责界定清晰明确、职能衔接环环相扣的“责任 链”。一些基层单位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特 别是意识形态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没 有根据新形势、新理论和新要求,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制 度进行“废改立”,如,没有建立健全完善跨部门定期会 商研判制度,没有科学调整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和 指标体系等,使一些工作陷入被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 2.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维形成不够快。有的领导干部不 能适应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新时代下,意 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根本原则、基本要求 一知半解,存在模糊认识。如,一些领导同志还是用老眼 光、用老方法去看待和处理意识形态问题,不去主动触 网、自觉学网、熟练用网、经常上网,导致不能认清和把 握住网络信息技术传播共识、凝聚人心的特点规律,没有 信心和能力深度谋划有温度、有品质、有思想的优秀作 品,在走网上群众路线、做网络统战工作时,不能有效地 利用新媒体新语境,通过话语方式革新扩大主流价值版 图,在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方面,势头不够强劲,成效不 够明显。 3.意识形态工作的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虽然深知意 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但有时企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业 务,也缺少人才时,没有优先将人才纳入企业意识形态工 作的总体布局,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人才培育机制 尚未成型。意识形态政研课题研究人力不足,如,想围绕 企业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增强政研 课题的预判性、前瞻性、指导性,但由于缺少相关的人才 支撑,最后也不了了之,使一些已经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 的做法和典型经验,没有形成借鉴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 理论性经验。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的工作队伍往往素质参 差不齐、能力高下有别、基础薄弱,一些党员理论干部理 论功底强而网络能力弱,不善于用时兴的语言开展网络理 论工作;一些党员理论干部网络能力强而理论功底弱,缺 乏用透彻的理论武装人、引领人、说服人的功底,距 离“真理要说服人”的目标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 4.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式滞后于时代发展。在开展宣传 教育时,还往往采用“一人讲,众人听”的授课形式,倾 向于单向的灌输,话语表达过于生硬和教条,缺少用通俗 易懂的语言讲授理论深层含义的态度和能力,不会结合重 大活动、热点事件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课堂枯燥乏 味,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影 响,使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创新失去内在活力,基层意识 形态工作凝心聚力作用不强。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手段还没 有完全脱离俗套,不善于运用短视频、微电影、微信等新 载体多元化、多维度开展宣传教育,意识形态传播的时效 性、科学性、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没有实现有机结 合,干部群众可以看、喜欢看、盼望看的接地气的作品还 不够多,未能时刻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 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民主集中制类素材 1.按照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会定战略、 做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原 则,合理界定各方职权,构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 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 2.提升决策质量与决策效率。重大决策事先经过调查研 究、征求意见、充分酝酿等程序再提交集体研究。 3.处理好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到放手不撒手,坚 持把科学决策与高效执行的有机统一体现到每一项重点工 作当中。 4.树立系统观念,持续建章立制,切实推动民主集中制 融入日常、融于内心,成为公司组织高效运转、治理效能 提升的有力武器。 5.建立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党组织 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议事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征求意见 制度、分工报备制度、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等,把民主集中 制的要求具体、细致地落实到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中,确 保在贯彻执行中不变形不走样。 6.党中央把扩大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具体化现实化,使 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更牢固,发展方向更精确,独特的政治 优势、组织优势、治理优势、工作优势更加凸显。 7.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相结合的制度,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 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我们既应把握根本组织原则,把民 主集中制贯彻到政治建设的各领域,贯穿“两个维护”、 民主政治、党的建设之中;又应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把民 主集中制贯彻到工作实践的各环节,贯穿于科学决策、高 效执行、有力监督之中。 8.维护集体树权威。正确处理个人威信与集体权威的关 系,要依靠集体智慧作决策,发挥集体认知比个体认识更 为丰富和深刻的优势,鼓励委员在参与重大事项时积极发 言,主动建言献策,在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凝聚党委最 佳决策规正程序上下功夫。强化程序红线意识,特别是在 干部调整使用、大项工程建设、物资器材采购等敏感事务 上必须按程序来操作,切实以议事决策程序的严密性提高 权力运行的透明性;踩实程序规定步骤,严格按照党 委(支部)工作规定明确的八个环节,一步一动走实议事 决策程序,做到规定动作一个不少、关键环节一个不落。 9.综合运用随时问、定期查、持续抓的办法,推动决议 紧前落实。要着力纠治分工不负责的现象,防止和克服借 口集体领导把问题和责任推给党委,明为负责、实为无 责;要着力纠治分管变分家的现象,防止和克服把分管的 工作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听不进别人意见,容不得别 人“打扰”,搞个人说了算、定了办;要着力纠治落实不 尽心的现象,防止和克服瞻前顾后患得失、遇到矛盾绕着 走,以及既怕干不好挨批评又怕办砸了丢帽子等问题。 党员干部要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 式上升过程中,不断提升民主素养与专业涵养,增强运用 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与创新性,领悟和把握民主集中制的 精神实质,真正自觉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10.强化督查结果运用。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贯彻执 行情况的经常分析,定期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实行 决策失误追究制,对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到位导致产生严重 失误、造成重大影响的领导班子和个人,视情况进行诫勉 谈话、组织调整甚至党纪政纪处理。同时,健全双向问责 机制,对于领导干部独断专横甚至产生腐败问题的,既追 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真正让党的民主集 中制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11.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指的是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充 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发挥。现实工作中,有的党 员在党内生活中不讲意见、只讲服从,不提出自己的工作 见解和建议。有的时候对正确的东西不坚持,对错误的东 西不批评、不反对,特别是在关系到切身利益时,不闻不 问,只等领导最后作决定,使党内民主流于形式。 12.有的党员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党组织的关系,甚至 不服从党组织的决定。极个别党员无视党的原则,在集体 决定的重大问题与个人意见不一致时,不执行集体决定或 在执行中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合意的就执行、不合 意的就不执行,以致党的集体决定无法落实,民主集中制 也无法贯彻。 13.对所管辖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的情况缺乏经常分析和考核评估,以致有针对性地教育引 导和采取组织措施不够。 14.将民主集中制落实在公民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全方位参与的各个环节上,切实贯彻到反映人民愿望、维 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各项行动中。 15.分级分类完善民主决策链路,规范党委事务公开实 施办法,坚持干部选调任用等先民主后集中、重大任务部 署等先集中后民主、奖惩组织实施等先集中后民主再集 中,做到党委决策能公开全部公开,使敏感问题“脱 敏”,让热点问题“曝光”,最大限度提高民主参与 度,实现民主集中效力“最大化”“最优化”和“常态 化”。 16.辩证把握“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的有机统 一,克服“以票决策”简单化倾向,积极吸收客观合理的 不同意见,耐心转化不够妥当的否定意见,使集体意见不 断向真理靠拢、向正确集中,确保党委决策得到由内而外 认同、坚决全面执行。 17.量化细化党委议事内容和权责范围,将“重”细化 分解,将“大”量化分档,制定表彰奖励、选拔任用、议 财理财等规范,严格依法行使“决定、推荐、提名或报 告”权力,减少弹性空间,增加刚性要求,强化议事决策 针对性、操作性、规范性。 18.严格落实政策不明不研究、酝酿不够不上会、分歧 较大不决定等规定,杜绝经验决策、感情决策、随意决 策,防止集体“闯红灯”,牢牢守住党委依法决策底线。 19.围绕“民主集中制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 民主集中制”“如何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等重大政 治、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创见的新观点、新 论断、新要求,赋予了民主集中制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 代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基本遵循。 20.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民主素养作为一种领导能力来培 养,作为一门领导艺术来掌握。要有平等待人、与人为善 的真诚态度,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力争把 各方面的真实意见掌握全、掌握准,进行反复研究、反复 比较、择善而从。要善于正确集中,把不同意见统一起 来,把各种分散意见中的真知灼见提炼概括出来,把符合 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意见集 中起来,作出科学决策。 21.有一些领导干部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要坚持这一 制度存在着模糊认识。还有一些新进领导班子的年轻干 部,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不了解或不熟悉民主集中 制的有关规章制度。也有些担任领导工作时间较长的同 志,由于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过高估计自己的作 用,自觉不自觉地滋长了某些家长制作风,对民主集中制 原则淡忘了。 22.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坚持把民主集中制建设 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 容,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对标对表对照习近平提出 的“把民主素养作为一种领导能力来培养,作为一门领导 艺术来掌握”的要求,常学常思常悟,深刻把握民主集中 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2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和督促检查、奖惩考 核相关制度,定期评议党委班子工作,充分激发每个班子 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避免出现遇事推诿、相互扯皮、 无人负责现象,确保党委(党组)能够依靠集体的智慧实现正 确领导。 24.通过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权力进行合理配 置,强化权力制约,力求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 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 带头开展监督,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 25.压实党委纪委责任。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 宏观指导,深入了解践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对存在的苗 头性问题、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早纠 正。坚持把践行民主集中制、发扬民主情况作为领导班子 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换届考察的重要内容,作为巡视巡 察和选人用人检查的重点内容,健全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 监督检查、分析评估制度,注重运用巡视巡查、党委定期 督查、党建专项检查等方式,常态化督查班子执行民主集 中制的情况。 26.强化党外监督。持续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充 分利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 等方式,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 27.我们在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中,把民主集中制作为 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和研究,促使领导干部全面 领会和准确把握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方法,厚植 民主素养,把对民主集中制的抽象认知转变为具体实 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对民主集中制的深刻 认知,在工作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 的实际能力,逐步形成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思想自觉 和行动自觉。 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类素材 1.选配基层正副书记既要与任职单位建设定位、使命任 务、班子类型等需求相契合,也要在经历履历、能力特 长、性格特点、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相互补,力 求“1+1>2”的效果。 2.要在健全组织、落实制度、制订计划、部署任务、研 究事项、总结盘点等工作上同步研究、一体推进,做到组 织健全、制度落实、活动经常,充分发挥沟通桥梁、参谋 助手、思想探针作用,使“两个群众性组织”真正成为党 组织的“左膀右臂”。用暖心促凝心。 3.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角色作用,做党的主张的宣传 者、做党的决定的贯彻者、做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做团结 群众的动员者、做改革发展的推动者。不断提升基层党组 织的组织力,在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 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方面,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 功能与组织力。 4.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是无形的理想信念、思 想觉悟和有形的组织力量、组织体系的统一,理想信念、 思想觉悟是“软件”,组织力量、组织体系是“硬件”。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既要升级“软 件”,也要打造“硬件”,在“软”“硬”结合上下功 夫。 5.从组织层面设置科学考量。构建科学规范、合理有效 的组织框架,理清隶属关系、工作关系、组织关系,明确 抓建基层的政治责任、工作责任、岗位责任,把政治意识 强、大局观念强、组织能力强、表率作用强的人调整配备 到基层党组织中,健全组织设置。 6.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 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基层必先强战斗堡 垒,强堡垒必先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突出表现在把方向抓大事上。 7.强化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中,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是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 动、形成合力、共克时艰的力量”主轴"。要逐级压实党 建责任,用好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做实兼职委员制,推动 市、区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 到发挥作用,促进各领域党建融合发展。 8.重视党支部、善抓党支部,是党员领导干部政治成熟 的重要标志。 9.从基础工作、基本制度、基本能力入手,扎实推进党 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每个支部能够有效开展工 作、发挥作用。 10.对照党支部工作条例各项规定,主要看基本组织是 否健全、基本队伍是否合格、基本制度是否落实、基本活 动是否正常、基本保障是否到位。 11.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关键要简便易行、务求实 效,防止编制名目繁杂的指标体系、搞资料达标。 12.抓基层党建工作不能停留在报表、数字、材料 上,一定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到一线、去现场,掌握 真实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13.安排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轮流、定期下基层,采取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 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开展蹲点调研、明查 暗访,了解实际情况、发现实际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措 施。 14.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经常性的联动协同机制,形成 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15.一些地方和领域抓基层党建不得要领、不得其 法,一些党务工作者指导基层抓党建认识不清、能力不 足、措施不实,指挥棒务虚走空。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现象,直接导致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组织力凝聚力弱 化。 16.为使广大党务工作者深刻认识新时期基层党建的内 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工作方向,坚持把党史、基层组织建 设史作为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的基础课和必修课。 17.党委班子成员上党课、支部书记上讲台等方式,教 育引导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从历史方位看问 题、从职责定位找方向,围绕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基 层治理等重点任务,让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基层党组织 和党员搞清楚、弄明白应该发挥好什么样的战斗堡垒作用 和先锋模范作用。 18.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把党的领导贯穿经 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基层党组织与辖区经济组 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等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 联,群策群力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 19.打破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体制、隶属、级别束缚和 壁垒,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组织纳入“筑固工 程”整体推进,推动各党组织之间互联共享、互通共 融,形成基层党组织牵头,其他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共同 参与的工作格局。更好推动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各类组 织,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社会各类群体。落实农村基层党组 织工作条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 织凝聚力战斗力。 20.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加 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 制。落实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全面提高机 关党建质量,推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坚持“两个一以贯 之”,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 的领导,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加强混 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 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 织、新就业群体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促进企业和 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意识形态类素材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国有企业对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过于强调国有企业的经济属 性,选择性忽略国有企业承担的政治属性,存在重业务、 轻党建,重生产经营、轻意识形态的偏颇思想。个别领导 干部把意识形态工作看作是一个弹性指标,认为意识形态 工作不能创造价值、不能为企业增加收入,造成在实际工 作中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不均衡现象,进而导致企业 意识形态工作在体制机制、人员经费等各方面都得不到有 力的保障。 2.部分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载体作用发挥不充分,阵 地建设有短板、存弱项。例如,企业微信、公司网站、内 部报刊等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得不够扎实,存在薄弱环 节,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单一、内容老套、吸引力不强等 问题,对于干部职工普遍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握得不够 准确,没有发挥统一员工思想、鼓舞工作干劲、凝聚人心 价值的重要作用。部分国有企业党组织理论学习教育阵地 设置的意识形态工作类资料偏少,内容不够丰富,满足于 应付上级检查,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理论 学习浅尝辄止,对上级有关意识形态的政策解读不深入、 不透彻。 3.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特 别是意识形态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对 于意识形态工作缺乏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研究和思 考。具体表现是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性、组织性较 差,企业意识形态工作质量不高。由于意识形态工作缺乏 顶层设计,往往造成管理职责界面不清晰、工作目标不明 确、业务流程不顺畅。 4.工作方法落后陈旧。部分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因循 守旧、不求变革,习惯于传统工作方式方法,没有结合新 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采取新举措。在互联网时代,缺乏 对互联网新媒体、新平台管理模式的探索,在利用互联网 加强正面宣传和舆情管控方面办法不多、效果不好。结合 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宣读文件、观看视频 为主,缺乏交流互动和研讨座谈,干部职工参与度不高、 体验感不强。学习教育材料未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没有突 出本单位、本企业的特色和亮点,往往存在内容空洞的现 象。 5.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受机构设置和岗位编制限制,大 部分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岗位普遍为兼职党务干部,往 往身兼数职,投入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时间精力有限,抓工 作落实有差距。且由于企业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相 关人员多为其他岗位转岗而来,普遍存在理论功底不够扎 实,业务技能有待提升等问题。同时针对意识形态工作开 展专门培训和工作指导力度不够,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知 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存在被动应付的现 象。 6.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着眼“长效”与“常效”,从 顶层规划到执行落实,从工作管理到监督保障,构建起一 整套健全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集成,建立起 职责界定清晰明确、职能衔接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推 动各级各部门同频共振、同心发力。 7.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原则要求、职责内容、 实施步骤、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进行细化梳理、靶向定 策,构建起“知责、履责、考责、问责”层层递进的全链 条式流程体系。 8.坚持抓早抓小,打造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快速反 应、协调联动、稳妥高效的防控应对体系,健全完善跨部 门定期会商研判制度,强化风险梳理排查、分析研判,对 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研究、早介入处置,维护了意识 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 9.准确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使命任务、根本 原则、基本要求。 10.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触网、自觉学网、熟练用网、 经常上网,研究把握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传播共识、凝聚人 心的特点规律,积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做好网络统战工 作,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积极回应网民关切,积极帮助排 忧解难,在网络空间广泛传播共识、凝聚人心,画好网上 网下同心圆。 11.对一些社会现象聚焦放大、恶意解读,制造杂音噪 音等。这些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个风险点,必须善于 用政治的眼光看问题,胸怀“国之大者”,积极防范化解 前进道路上各类意识形态风险。 12.要始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以如 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努力将风险隐患消除于 萌芽之前,将风险化解于发生之前。 13.要增强大局意识,常怀忧患之心,紧盯重要阵地、 重点领域、重大时间节点,确保风险找得准。 14.做好舆情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防范其他领域风险 向意识形态领域传导,确保风险防得住。 15.强化阵地管理,着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以高水平 的辨识分析能力,将渗透在新闻、文艺作品和各种网络言 论中的错误思潮剔除,确保风险控得牢。 16.防范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守护意识形态领域安 全,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各部门协同联 动、各条战线密切配合。建立完善涵盖“不同主体、不同 内容”的立体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体系。 17.要在分工负责、守好阵地的基础上健全沟通联系机 制,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把好干部政治素养关、关注 干部思想动态,宣传、网信部门加强舆情监测和舆论引 导,教育部门抓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建 设,培养教育好自贸港建设合格建设者。通过加强协同联 动,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意识形态工作同自贸港建设各 条战线紧密结合的格局。 18.细化开展依法办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的工作 思路和方法。 19.要更新技术手段,引进和完善网络舆情监控系 统,加大网络舆情工作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 作力量,围绕师生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或重要时 间节点、重要事件,组织校内网络舆情员、评论员适时开 展网络评论引导。 20.思想上存在盲点。盲点在于思想意识形态的虚化淡 化和偷换概念。有的把意识形态等同于文化,认为讲意识 形态不如讲文化;有的认为抓意识形态工作不如抓经济建 设工作,做意识形态工作没有价值;有的把思想宣传工作 等同于意识形态工作。 21.精神上存在痛点。痛点在于理想信念缺失。部分人 不愿意承认自己思想意识上存在的问题,不思进取,浑浑 噩噩混日子。三是行动上存在阻点。阻点在于无从下手、 且缺乏斗争精神。普遍存在着理论功底不深厚、工作能力 不强,缺乏具体抓、抓具体的意识和能力。 22.思想工作认识不到位。在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开 展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理论认识不深刻的现象。很 多时候存在形式主义,工作往往流于表面,并没有真正做 到使企业员工将党的思想政治入脑入心。国有企业员工政 治敏感度不高,缺乏对党的思想认同感。受国有企业队伍 结构层次分明特点的影响,基层员工组织架构越来越 呈“年轻化”趋势,加之网络上西方敌对势力媒体的渗 透,企业高层对基层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深刻 领悟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层次内涵,使工作开展变得困 难。 23.工作开展形式单一。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国有企 业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意识形态工作 在国有企业开展中往往存在形式上的滞后性,没有做到与 时俱进,不“接地气”,不受基层青年员工理解和认同。 虽然有坚持定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分析研判,但大多 数班子成员存在完成任务的想法,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没 充分利用好网络发展趋势,在工作开展上过于书面化、理 论化、繁琐化,使基层员工认为配合活动开展,只要“走 过场”就可以,在心理认同上缺乏一定的认知,对政治思 想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4.工作者专业水平不高。意识形态工作者在一定程度 上表现了一个企业基层员工的政治理论水平高低,国有企 业在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中,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的工作者 理论水平却较为薄弱,工作经验也相对较为缺乏,有的基 层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工作者甚至是由业务或项目部门员工 兼任的情况,虽然能够按照国家和企业关于意识形态的政 策完成工作任务,但由于自身对于工作的认识“一知半 解”,因此,在工作的方式、内容等创新研究上较难突 破。 25.主体责任认识不到位。国有企业分布在国民经济各 个领域,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上也存在不同差异,尤 其是地方企业大多存在重业务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班 子成员注重企业经营发展的较多,对意识形态工作开展关 注较少。“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较为普遍,在履 行“一岗双责”责任制上没有过多重视身边同事职工的认 识思想,缺乏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不能及时掌握苗 头性问题,这间接导致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把意识形态 工作与业务工作分割开来,没有很好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相 互融合到日常工作中。 26.坚持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深度谋划 有温度、有品质、有思想的优秀作品,强化新闻舆论的正 面宣传引导作用。 27.加强意识形态政研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政研工作的 独特优势,围绕企业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开展理论研究与 创新,增强政研课题的预判性、前瞻性、指导性,探索出 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典型经验。 28.把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纳入企业人才建设总体布 局,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人才培育机制。 29.要科学设计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体 系,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专兼职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充 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和鞭策作用。 30.传统的培训教育主要是采用专题授课的形式,这 种“一人讲,众人听”的授课形式使课堂枯燥乏味,基层 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进 入新时代,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授课的内容进行创 新。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要多与基层工作实际相结合,不仅 理论要有科学性和价值性,而且要使基层党员干部能够听 得明白、记得清楚。可以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形象 地表达授课的内容,使基层党员干部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 语言体会到理论的深层含义,培训的效果得到大幅提升。 31.意识形态之争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文化争艳、学术争 鸣、价值偏好和习俗风俗不同等,与国家政治安全不太相 关。对于不同的思想观点,人们大都习以为常,甚至 以“雅量”否定思想斗争;对于社会思潮尤其是学术思 潮,人们喜欢“赶时髦”,却不善于从政治上加以分析。 32.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式滞后于时代发展。如今新媒 体技术发达,社会趋于扁平化,而意识形态宣传工作方式 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媒体阶段,未能及时拉近与人民 群众的距离。 33.意识形态理论未能足够地融入群众,从而造成人民 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掌握得不准确、不充分,容易 被一些错误思潮所蛊惑。三是尚未充分地将意识形态工作 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改善进行有效对接,距 离“真理要说服人”的目标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 34.增强阵地意识要做到守好“红色地带”,确保社会 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根基稳固;打击“黑色地带”,确保 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敌对势力翻不起浪;团结“灰色地 带”,确保“灰色”不向“黑色”堕落,引导“灰 色”向“红色”转变。 35.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体现在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 基层工作创新等方面。理念创新就是要以新理念扬弃旧思 维。推动各个部门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交叉融合,将意识形 态工作全方位融入党的各项事业中。手段创新要求意识形 态工作者摒弃传统单一的灌输模式,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民 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这些工作方式上的创新,使通 俗化、大众化、形象化的传播途径得到了广泛运用,增加 了互动性和体验性,实现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从单向灌输 到双向互动的巨大转变。 36.当代青年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思维 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网络意识形态的影 响。 37.要加强阵地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 向,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优 势,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意识形态主旋律。 38.以会落会、以文代行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甚至 还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特别是在一 些基层和一线党组织,由于生产事务性工作繁重,对意识 形态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将意识形态制度束之 高阁、运行机制漠然置之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导致意识形 态工作未能达到全面覆盖,与新时代国有企业加强意识形 态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39.意识形态风险预判不够超前。在全球思潮碰撞化、 利益诉求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时代,无论是干部职 工正常的生活交往,还是企业的经营交往都会直接或间接 地受到其他国家、组织和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的增加。当 前,国有企业把意识形态工作重心较多地放在了舆 情“管”控工作上,这虽无可厚非,但却轻视了对其他国 家、组织和群体的思想价值观念隐秘式传播的“防”控关 注,导致抵抗力较弱和辨识力较低的职工深受蛊惑,理想 信念出现动摇、三观标准出现扭曲,如果未对相关不良思 潮和认识误区进行超前预判和预防,帮助职工进行超前辨 识、超前引导,甚至不闻不问,等出现问题再去应急式 地“灭火”,往往为时已晚。 40.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的 认知不够全面深刻,觉得意识形态工作抽象空洞没有抓 手,不主动去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仅仅应付心态 对待意识形态工作。上级部门强调时就抓紧突击完成上级 部门部署的相关工作,应付过去后就不再重视,意识形态 建设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并没有针对本单位实际意识形态 建设工作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基 层领导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的不足,缺乏主动担当意识 失。但是后果严重,会造成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渐渐丧失对 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任。 41.教育宣传的内容创新力度不够。基层意识形态建设 工作虽然进入了大有可为的历史时期,但是在进行宣传教 育工作时基层干部仍然倾向于单向的灌输。空话套话式语 言容易使得话语表达过于生硬和教条,不会结合重大活 动、热点事件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宣传内容没有准确把 握群众的理论需求,使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创新失去内在 活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凝心聚力作用不强。 42.对网络新兴企业媒体阵地运用不够充分。网络大数 据时代来临,网络新兴媒体企业发展迅猛,人们获取信息 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意识形态工作的宣传手段仍然较为单 一。尤其是在基层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教育宣传工作很 多仍是灌输式教学式教授,没有注意到基层意识形态建设 更是需要积极占领新媒体企业的思想宣传阵地前沿。与新 媒体企业等新兴阵地合作的创新宣传不多不优,只靠党员 干部官媒官博进行发声,不注重基层企业等社会层面的宣 传教育作用,难以做到类似于优秀的企业广告一样以日常 生活进行润物无声的宣传,容易使群众丧失兴趣,对于意 识形态工作形成刻板印象,既体现不出主流意识形态与时 俱进的时代特点,又对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 响。 43.坚持移动优先,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 市级融媒体中心,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 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44.切实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用群众喜闻乐 见的方式,常态化、精准化开展实践活动,打通宣传群 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 里”,让意识形态工作“润物细无声”。 45.意识形态斗争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和思想认识问 题,既不能把小事说大,搞“泛政治化”,也不能把大事 说小,搞“去意识形态化”。网络越来越成为意识形态斗 争的主战场,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必须适应社 会信息化的发展大势,着力提高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能力。 46.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高校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的重 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 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看问题的胸怀 视野和行动自觉。 47.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理论模棱 两可、似是而非,甚至说不清“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和 具体表现,工作中往往“跟着感觉走”。 48.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只是党委的事情,无关行 政;把党委职责与行政业务有意识地割裂,特别是一些学 校二级学院院长、学系主任,把所谓的意识形态工作统统 交给学院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以只负责行政业务为 由,抽身其外,不闻不问,导致学院、学系党政齐抓共管 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悬浮空中,甚至停摆。 49.还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抓意识形态工作言行不 一,存在着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或漠视的现象。甚至 还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深处认为,当前抓意识形态工 作有些过头了,潜意识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和怠惰 心态。 50.奋斗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的工作队伍往往素质参 差不齐、能力高下有别、基础薄弱。一些党员理论干部理 论功底强而网络能力弱,不善于用时兴的语言开展网络理 论工作;一些党员理论干部网络能力强而理论功底弱,缺 乏用透彻的理论武装人、引领人、说服人的功底;有的高 校教学科研队伍强而党务人员弱,导致整体工作合力形不 成、效果出不来。可以说,高素质的人才短缺是制约意识 形态责任制落实的重要因素之一。 51.手段方式简单。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 门艺术,既要掌握方法规律,也要掌握艺术技巧。 52.深化理论研究,关注前沿问题。当代中国,意识形 态领域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进行着丰富多彩的伟大实践。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学理支 撑。当前和今后理论研究要进一步向意识形态领域倾 斜,强化问题意识,更加切合实际,在研究对象上,宏 观、中观、微观并进。要认真梳理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脉 络,加强对国内外意识形态工作的比较研究,要特别关注 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问题、新情况,既要关注国内外错误 社会思潮的消长变化,又要研究诸如抖音、快手、直播以 及海外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摸准规律,对症下药。 53.在总的布局上一体谋划,在工作安排上一体部 署,在健全制度上一体规范,在队伍建设上一体落实,在 监督力量上一体调度,在监督成果上一体运用,形成意识 形态(含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互融互通、成果共用、问题 共治、效应叠加的工作局面。 54.把党员干部挺在前,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 键节点,加强对敏感部位、重点人员、重要时间节点的排 查监测,使节点管控行为转化成常态的管理措施和手 段,推行“线上防控不打烊、线下管理无死角、管理防控 广覆盖”的意识形态常态监管模式, 55.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全国一盘棋的整体部 署下,体现地方性、区域性特色,以提升适应性和接纳 度。 56.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手段不能落入俗套,需不断更 新,实现意识形态传播的时效性、科学性、思想性、观赏 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57.意识形态传播手段要多元化、多维度,运用短视 频、微电影、微信等不断打造出人们可以看、喜欢看、盼 望看的接地气的作品,使过去晦涩难懂、乏味无趣的意识 形态话语更加鲜活灵动。意识形态话语要便于人民群众学 习和掌握,就需放弃说大话、空话和套话的方式,要善于 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也 可运用网络语言拉近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58.要不断走进生活、贴近群众,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的“转译”,促进学术话语大众化、官方话语生活 化,更好地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穿透 力、解释力和渲染力。 以人民为中心方面素材 1.履行核心职能不够科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行动偏粗偏重,对于一些民生工程急于求成,想要抓 紧做实民生“升级版”,有时忽略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 循序渐进的,没有统筹考虑所要面对的现实形势、具体困 难和瓶颈问题,制定的推动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不够科学 合理,主观认为既然对民生工作承诺了就要兑现,决不能 开空头支票,因此,只想尽力而为,却忽略了量力而 行,一些工作标准过高,摊子铺得太大,没有严格遵 循“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原则 思路,使一些工作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结合得不够好,未起 到“化学反应”,距离预期成效还有一定差距。对一些推 动共同富裕发展而出台的系列举措,没有坚持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比如,出台的系列举措是否合理、具体 落实的进度是否高效、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否显著等,没有 向人民群众及时公布这些他们关心关注工作的开展进 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有所 不足。 2.统筹谋划推进民生服务建设存在短板。对于人民群 众“急难愁盼”问题,往往只注重解决群众眼前的现实需 求,没有统筹把握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之前的关系,追 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和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不够统 一。如,有时帮群众做好事实事,只想从快从优把老百姓 的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好,因此,有时就事论事,没有充 分衡量和妥善处理处理显绩与潜绩的关系,较少考虑是否 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 憾”,是否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等等。有时虽然做了让 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但在为后人作铺 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方面,在补短板、强弱项、固 底板、扬优势方面,还有一些瓶颈亟待突破。 3.聚焦职能职责引领改革发展作用不强。以新发展理念 指导履行核心职能不够到位,推动“放管服”改革的力度 不够大,如,虽然强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 务,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但一些基层单 位压缩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方面,并没有实现“最大 化”和“最优化”,办事群众和企业享受到的改革红利与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在落实“放管 服”改革工作中,往往注重完成工作任务的“硬指 标”,忽略完成质量的“软实力”,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 题没有从根本得到有效解决。在推进改革中,没有综合考 虑改革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如,发挥区位优势落 实发展战略有短板,在经济结构优化、转型提质增效上用 力不足,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站位不够高,推动特色产业发 展招法不多,使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没有享受 到相同的改革发展成果。 4.服务群众的本领还不够高。一些领导同志服务群众 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够科学。如,都能够认识到中国 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我们探索创 新,但如何统筹兼顾,全方位、全过程创新等方面,却缺 少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 领。一些领导同志虽然总是强调要大兴调研之风,但真正 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的时候却比较少,特别是困难多、 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得更少,因 此,听不到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对 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了解和把握不够及时和精 准,服务群众的本领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如,在经济结 构优化、转型提质增效上用力不足,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站 位不够高,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招法不多。 5.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存在模糊认识。一些同志认 为自己分管的部门与人民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理解和把握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有着模糊的认识,认为这对于 自己来说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在学习和践行 时,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没有将其体 现在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如,在学习宣传贯彻 党的二十大精神时,没有从自己分管的领域出发,聚焦发 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对于蕴含其中的以人民为 中心发展思想,未能精准把握战略目标要求与工作具体实 践的结合点,创新思路、探索办法、总结经验时,方向不 准、站位不高、视野不宽、措施不实,使人民群众没有全 面充分地体会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成效。 6.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和新要求应对不足。在把握新时 代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物质和 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还不够完整准确,如,进入新时代,人 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 需求有了新的变化,从“有没有”转变到“好不好”,但 自己在工作统筹谋划和推进落实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好 不好”新的更丰富内涵、更高标准要求,还是按照以前的 判断标准,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效果自然 打了折扣。 不平衡不充分角度素材 1.对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认识不够深刻。未能科学 看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相互联系,在统 筹把握两者体现出的显性和隐性特征,还存在思路不够清 晰、结合还不够紧密等问题。如: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以及收入分配、发展水平和质量的不平衡不充分,往往注 重从其中一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消化,没有将几个方面作为 一个整体来统筹看待,使一些方向和思路不够科学,导致 在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时,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找不准 突破口。 2.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缺少创新的招法。自己思想上 存在误区,有时认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就是 要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增强弱项,补充短板,一个问题接 着一个问题去解决,很少主动思考和研究,在发展理念和 体制机制上如何实现创新突破。如,公共保障、环境优 化、优质供给不充分表现主要在农村,因而把主要精力放 在了解决这些具体问题上,提高站位、拓宽视野不够积极 主动,未能认识和把握住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 口,是发展理念的转变和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深化与创 新,使一些工作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在解决问题过程 中,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监测与管理不够精细,偏粗偏 重,以精细管理推动分类精准施策举措办法还不多,抓得 不够紧,落实落细不够,导致基础还不稳固,核心竞争力 偏弱。 以人民为中心素材 1.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的现代化”,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明确为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 2.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另一方面也 要下更大力气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让更多群 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3.扎实推进“一网通办”和“一窗通办”改革,加强乡 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让办事群众和企业享受到改革红 利。 4.当前,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呈现出多 样性、动态性、发展性等特征,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 全感,必须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全方位提升守 护群众平安、保障群众权益的层次和水平。 5.既精准对接改革所需、人民群众所思所盼,着力解决 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又能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把增进 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 6.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改善民生、兜 住底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下更为凸显。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就要带头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就业、教育、医 疗、社保、住房、养老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工 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7.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推 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 题,兜牢民生底线。要主动回应“槽点”、纾解“痛 点”、打通“堵点”,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业、教育、社 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切实提高公共 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8.要进一步提高“平安指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 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把风险隐患解决在基 层、消除在萌芽,不断夯实平安建设基石。 9.要进一步提高“法治指数”,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执法,注重柔性执法,努力实现“法、理、情”的有机统 一,让公安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10.要进一步提高“幸福指数”,坚持人民至上,主动 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 革,制定出台更多便民利企的新举措,让人民群众的获得 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11.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多维 度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12.我们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增强 系统思维,妥善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真正把 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13.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工作承诺了就要兑 现,决不能开空头支票。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不 可推卸的政治责任,贯彻“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 度、引导预期”的原则思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 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推动民生改善取得实质性 进展。 14.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好事实事做到各族群 众心坎上,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 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要正确 处理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得实惠的实事,又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 事,把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和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统一起来,做到对人民和历史负责。 15.要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完 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推动为民办好事实事工作流 程规范化、创新做法制度化、成熟经验机制化。 16.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 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 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17.随着物质财富的增长,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 科技、教育、卫生医疗、生态等诸多领域提出更高要求。 18.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 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变到“好不 好”。新征程上,“好不好”又有新的更丰富内涵、更高 标准要求。 19.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除了物 质方面,我们还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 各个方面的问题,比如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 20.重视人民群众的“精神富裕”问题。“共同富裕是 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 裕”。我们要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 掘和阐释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 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出一大批底蕴深 厚、益人身心的优秀文艺作品。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推动 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比如,全面落实公共图书馆、文 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免费开放政策,做好延时、错时 和流动服务,确保高质量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坚持把 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21.为群众提供便利,深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 服务,全面推进“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大力实 施“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等改革和“互联网+公证”等 举措,大幅压缩申请材料、办理时限,让群众办事更便 捷、更高效。让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枝叶关情”的浓浓 暖意。 22.做好“一老一小”大文章,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 系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23.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 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 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24.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让不同区 域、不同阶层的人民都能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25.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 作,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着力补 齐民生发展短板,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 平,使社会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地区、困难群体倾斜,努力 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 26.作为衡量共同富裕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让人民群 众来评判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出台的系列举措是否合 理、具体落实的进度是否高效、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否显 著。及时公布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发展进度,自觉接受人 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验。 27.在衡量社会建设各项工作成效时,要始终把人民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基本标尺。 28.要做实民生“升级版”,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 性,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人的全面发 展,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29.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 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历史进程,我 们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统筹考虑需要和可 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30.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聚焦发展 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从各自服务的领域出发,精 准把握战略目标要求与治理实践课题的结合点,创新思 路、探索办法、总结经验,就能持续转职能、提效能。 不平衡不充分素材 1.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完成 新的伟大使命面对的主要矛盾就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 分,而最为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2.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具有相互联系性,发展不平 衡主要表现为经济社会存在落差悬殊和失衡明显的发展领 域与社会结构;发展不充分与发展不平衡有关,是发展不 平衡的具体表现,也可以说是不平衡发展思路与战略的代 价体现,发展不充分集中表现在经济社会某些领域的发展 明显满足不了城乡居民的需求。 3.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区域间发 展的不平衡、发展数量和质量的不平衡以及工业化、信息 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平衡,即“四化”发展 的不平衡。 4.发展不充分问题,一是体现在教育、医疗、养老等社 会公共保障及其服务领域,尤其在农村,还不能充分满足 全面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二是体现在资 源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还不能充分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向 往的需求;三是体现在市场供给还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在 质量方面的需求。 5.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往往体现在多个层 面,既有显性的体现,又有隐性的体现,它们之间大多存 在相互联系。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抓住问题的关 键,长短结合,突出优先重点,找准突破口。 6.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在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 上创新突破。从现实观察看,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四 化”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短板在农村,公共保障、环境优 化、优质供给不充分的表现也主要在农村,因此破解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在农村,其突破口是发展理念的 转变和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深化与创新。 7.城乡一体化,是螺旋上升的过程。从发展规律上来 讲,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旧的被突破了,又会有 新的问题出现。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宁波推进城乡一体化取 得的巨大进步,又要清醒认识到,城乡之间还存在某些发 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我们率先突破,努力实现更 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 8.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理 念,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体推 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 服务、生态保护,推动优质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让 城乡发展更加均衡、更加协调。 9.要致力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通基本民生性服 务、公共事业性服务均等化的“肠梗阻”,建立健全覆盖 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0.要通过协调发展,破解资源配置的失衡、优化经济 的空间布局、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11.创新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活动空间分布不平衡。 中心城区创新环境发展不平衡。工业用地绩效空间不平 衡。 12.人文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空间不匹配。 生态发展不平衡:城郊接合部生态环保压力较大。 13.以规划引领优化城市资源配置。为解决当前政府配 置资源中存在的配置效率较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突出 问题,加快出台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生态品质建 设、乡村振兴、城市精细化管理等领域的规划和实施方 案,形成一批促进城市更平衡更充分发展的综合性、基础 性、指导性文件和制度建设框架。 14.以科技创新优化产品供给能力。着力推进创新 从“追跑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以创新打造新动 能、发展型经济、创造新供给、催生新需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