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这些成语常常被误用,你能用对吗?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这些成语常常被误用,你能用对吗? 成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典故。这类成语言简意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只有 弄清典故,才能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不明典故,只在字面上兜圈子,往往不得要 领,很容易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或穿凿附会,造成误解误用。请看例子。 一、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和《汉书·叙传上》都记载,燕国寿陵有一个年轻人,羡慕赵 国人走路姿势好看,专门跑到邯郸去学习,结果不但没有学会,反而连自己原来怎 样走路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后遂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 自己原有的技能、长处丢掉了,强调的不是盲目模仿别人的行为,而是这种行为的 恶果。 这条成语本来就比较难用,加之有些人又没有弄清它的出处和特定含义,只在 字面上兜圈子,以致把它同“亦步亦趋”“生搬硬套”之类的词语混为一谈,造成 误用。例如: 1.踩着别人的脚印“邯郸学步”,就不可能摆脱先粗放再集约、先污染后治理 的老路,后发展地区更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广西日 报》,2010年8月22日) 2.(我们)不能邯郸学步,一定要结合本州实际……坚持走好、走准、走快自 己的工业发展路子。(《青海日报》,2010年11月1日) 3.“洋为中用”的要义在于结合国情,结合实际……并不是照搬照抄,并不是 邯郸学步或“克隆”。(东方网,2010年10月13日) 前一例是说“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就不可能超越别人,显然是把“邯郸学 步”同“亦步亦趋”混为一谈。后两例“邯郸学步”或与“结合实际”对举,或 同“照搬照抄”连用,肯定是同“生搬硬套”画上等号了。 二、祸起萧墙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 墙”是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借指内部。“萧墙之内”指的 就是鲁国国君。当时季孙把持鲁国朝政,同鲁君矛盾很深,季孙担心一旦鲁君收拾 自己,颛臾会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帮助鲁君,于是想抢先下手消灭颛臾。所以孔子 一针见血地指出,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后来遂用“祸起萧墙”比 喻祸乱发生在家里或内部。例如汉·蔡邕《刘镇南碑》:“俄而汉室大 乱,祸起萧墙。” 有人不明典故,不懂得“萧墙”指什么,只要祸起,不管起自哪里,都说“祸 起萧墙”,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事故原因已初步查明,为网吧隔壁一出租屋内存放的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引 发……网吧爆炸事件“祸起萧墙”再次证明一个铁律——人祸酿成的悲剧完全可能 被改写。(《广州日报》,2010年12月6日) 2.邵海的腐败案件祸起萧墙……比较起以往大多数官员腐败案线索来源于“网 友曝”“案中案”“知情者举报”或“情妇起义”等外部发端,反腐部门的主动出 击是值得肯定的。(《楚天都市报》,2010年11月24日) 3.祸起萧墙,63岁女环卫工凌晨被撞。(四川新闻网,2011年6月13日) 例1,网吧爆炸事件祸起隔壁,明明不在内部而在外部,怎么能说“祸起萧 墙”呢?例2,反腐部门就是监督贪官的,是贪官的对立面,被反腐部门揪出当然不 是“祸起萧墙”。其实“情妇起义”倒是货真价实的“祸起萧墙”,反而被作者归 为“外部发端”,连墙内墙外都没有分清。至于例3,一位环卫女工在打扫街道 时,被过路的汽车撞伤,说“飞来横祸”则可,说“祸起萧墙”就近乎荒唐了。 三、洛阳纸贵 仅仅从字面上根本看不出“洛阳纸贵”的含义是什么。一查才知道,原来《晋 书·左思传》记载,左思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受到司空张华的赏识,“于 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后遂以“洛阳纸贵”四字成 文,借指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例如明·丁绍轼《郑公治青 实记叙》:“公以明经高第,成庚戌进士,一时传诵其制艺,几令洛阳纸贵。 有些人不明典故,望文生义,误以为“洛阳纸贵”就是纸张价格上涨,于是用 来形容纸张或其他商品价格,甚至人工费用上涨,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例如: 1.安徽泾县生产的宣纸价格大幅度上涨引发洛阳纸贵。(中央电视台新闻频 道,2011年4月7日) 2.(由于天气太热)番茄只长苗不结果,导致上海的供应链无法衔接,番茄一 时洛阳纸贵。(《东方早报》,2010年11月9日) 3.这次的欧洲抄底游,让导游也洛阳纸贵起来。这几天,记者想找导游做采访 也不是容易的事。(《羊城晚报》,2010年6月21日) 四、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吐 气)以湿,相濡(rú,沾湿)以沫。”意思是泉水干涸了,鱼一起困在陆地上,用 湿气互相嘘吸,用口沫互相浸润。后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薄之力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