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上海市公考《申论》题(B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上海市公考《申论》题(B卷)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材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 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材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 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 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 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应试者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 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试者应立即停止作答,将 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 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 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 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 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 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 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 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2021年一季度,长三角区域生产总值 突破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达24.55%,较去年同期提 高0.44个百分点。 材料2 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 牌。这个横跨沪苏浙两省一市,由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 区、浙江嘉兴嘉善县三地共同组成的示范区紧紧围绕一体化制 度创新,改革攻坚取得了良好开局。 2020年6月18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苏省自然资 源厅和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的网站上出现了同一份公示文 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 划》。这份规划涉及范围并不大,主要包括青浦、吴江、嘉 善“两区一县”。但这2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地跨三个省级行 政区,参与规划制定的部门却不少:省级层面,有上海市、江 苏省、浙江省;设区市层面,有苏州市、嘉兴市;再加上“两区 一县”,地方政府就有“三级八方”。 总规作为国内首个省级行政主体共同编制的跨省域国土空 间规划,对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有示范引领作用。规划制定过程 中参与部门众多,尤其强调协同性。在空间组织方面,不搞集 中成片、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推动存量用地布局优化、 结构调整和内涵提升。示范区总规在治理方式上,强调共建共 享、共担共赢,建立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机制。通过这份规 划,将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示范区总 结形成了跨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导手册,为实现跨域规 划编制提供参考范例和技术借鉴,促进一体化发展规划在更大 范围内实践和推广。 材料3 “原本以为公司迁出上海要跑很多部门,递交很多材料,没 想到材料提交后,几天就办好了。”最近,一家电子科技企业要 从上海青浦迁到苏州太仓,便利的办事手续,让公司负责人十 分惊喜。更方便的是,企业原有纳税信用级别等资质信息、增 值税期末留抵税额等权益信息均得以承继,到了太仓之后不用 再“从头来过”。 企业跨省迁移,一度是件难事——需要来回奔波迁出和迁 入两地的多个部门,手续繁琐、材料众多。2019年年底,国家 税务总局出台16项支持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举措,其中 明确规定长三角区域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B级的企业,因住 所、经营地点在区域内跨省(市)迁移涉及变更主管税务机关 的,税务机关可为符合相应条件的企业办理跨省(市)迁移手 续。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改革“试验田”,示范区率先推动改 革举措落地。 “依托数据交互,纳税人向迁出地税务机关申请后,各项数 据传输到迁入地税务机关。”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 绍,这种模式实现了迁出手续即时办,迁入手续“自动办”,办 理时限最短缩减至1个工作日。优化企业自由迁移服务机制,是 沪苏浙联合制定的《关于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 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在 不打破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行政边界的约束,让市场要素 实现自由流动。围绕改革赋权、财政金融支持、用地保障、新 基建建设、管理和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示范区建设就是要聚 焦面临的共性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性改革实践,形成具有普遍 价值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成果。 近年来,示范区的创新产业加速集聚。28项产业创新类项 目重点推进: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已全面开工,建成后预计 导入3万~4万名科研人才;国家重点支持的“关键战略材 料”,英诺赛科氮化镓项目落户吴江汾湖高新区,一期已经建 成。“相较于传统材料,氮化镓半导体材料体积更小、能耗更 低,在5G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市场拥有巨大潜力。”英诺 赛科工厂运营副总表示,长三角地区高水平的科研能力,较为 完备的产业链和巨大的市场,对于氮化镓这类新材料项目有极 强的吸引力。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发挥国内超 大规模市场优势,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使 命,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样板间”,示范区更是要率先“探 路”。示范区成立一年来,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红利推动区域高质 量发展。2020年前三季度,示范区两区一县合计实现地区生产 总值同比增长1.8%,新增企业登记数量同比增长12.6%,实到 外资同比增长31.8%,成为发展的新热土。 材料4 2021年5月14日,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 等研究院传出:我国首台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实 现2.0纳米波长自由电子激光放大出光,达到设计目标波长,这 标志着我国在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研制方面已步入国际先进 行列。此前一周,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功研制 目前国际上超导量子比特数量最多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 号”,操纵的超导量子比特达到62个,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编 程的二维量子行走,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 发表。 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 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 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 发展。全国共有4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以张江与合肥 而占据半数。承担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的重任,勇当我国科技 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长三角责无旁贷。截至2020年底,张 江已集聚33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墨子 号、黑洞照片、超强超短激光等科学新发现、新发明不断涌 现,C919首飞成功,超导、石墨烯等关键技术取得突 破,2020年上海科学家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全球顶 尖期刊发表论文数占全国的32%。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源头,也是突破关键核心 技术问题的根源所在。”上海科委主任表示,要深入推进长三角 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化国内科技合作,健全合作共享机 制,提升科技供给质量和水平。2020年6月,沪苏浙皖三省一市 科技部门签署了《共同创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框架协 议》。共同筹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支撑长三角科 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引领性平台,被写进了上海市、安徽 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沪苏浙皖科技主管部门等 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的通 知》,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 安徽省马鞍山市参与试点。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平 台于2021年4月1日测试上线,如今资源池里已有458家服务机构 的8955项服务项目、24022台套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一个 多月里,已有109家企业注册通用通兑平台,27家单位申请科技 创新券,发券金额1060万元。 材料5 元荡湖位于上海淀山湖以西,横跨沪苏两地,总面 积12.9平方公里,1/5属上海青浦,4/5属苏州吴江。元荡湖东面 是上海青浦的东航路,西面是江苏吴江的康力大道,两条 路,到了元荡湖戛然而止,成了“断头路”。青浦、吴江两地居 民之间的走动很多。因为元荡湖的阻隔,对面的青浦区金泽镇 居民想过来,得绕行一旁的国道,很不方便。 2018年,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打通省 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东航路—康力大道省际断头路贯通 工程成为首批17个重点项目之一。在沪苏两地的大力推进 下,东航路与康力大道通过一座元荡桥连接在了一起。青浦 区、吴江区两地设计团队采用多控制点联测确保线型无缝对 接,可谓“规划一张图,标准一把尺”。2020年11月,东航 路—康力大道省际断头路贯通工程正式通车,项目建成后,吴 江到青浦的交通时间由40分钟缩短为5分钟,对提高省际路网可 达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条车行道通车的同时,一座500多米长的景观人行桥也 建设完成,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串联在一起。由于项目横跨 青浦、吴江两地,在事项审批部门、流程、材料申报等方面都 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两地相关部门 积极协商,最后达成“一枚公章管审批”,以“多方委托、一方受 理”模式,完成项目审批。截至2021年6月,沪苏浙皖共同确定 的17条省际断头路贯通工程中,已有7条建成通车,长三角居民 越来越感受到一体化发展红利。 材料6 小女儿住在青浦区,家在吴江区黎里镇的陈凤仙老人常去 小住。但因身患糖尿病,每次出发前,她都要在吴江的医院配 好药带在身边,药快吃完的时候,还得惦记着回去。老人的这 点不痛快,如今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2020年6月,上海青浦、 浙江嘉善和江苏吴江三地医保局签署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 化示范区医保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到9月份,医保一卡 通2.0版在示范区率先开通。 三地率先实现异地门诊就医免备案直接刷卡结算,参保人 在示范区内异地就诊时,医保待遇与参保地保持一致。三地共 有85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已接入门急诊联网结算系统,覆盖三 地参保人230余万。门诊大病的异地结算也联网成功,尿毒症门 诊血透、腹透大病患者可在示范区内任何一家有资质的医疗机 构就诊结算,方便患者就近医疗,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实现医 疗资源便利共享。2020年8月份以来,三地异地直接结算人次 为1万左右。国家医保部门推行医保电子凭证之后,又实现了跨 区域就诊不带社保卡也能看病。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参保人 员到示范区内75家定点医疗机构门急诊异地就诊,可以直接在 手机上出示医保电子凭证,不需要带卡也能结算,优化了候诊 查询、就诊、缴费等就医全流程。目前,医院异地在线结算、 跨省统一经办服务清单、全方位异地监管等均已开展长三角面 上试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方便更多群众。 对青嘉吴三地既有公共服务标准的差异,在调研居民的体 验度和获得感的前提下,示范区探索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 用新机制,形成了第一批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涵盖卫生健康、 医疗保障、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养老、交通、政务服务等 八大领域共20项。 材料7 2021年1月6日,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合作座谈会暨一体 化示范区领导干部示范培训班开班式在苏州市吴江区举行,长 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合作打开新通道——上海、苏州两地共同 探索干部交流任职,分处级、科级两个层面进行试点,首批共 交流8名干部。具体来说,苏州与上海市级之间各对应交流2名 处级干部,苏州市吴江区和上海市青浦区之间各对应交流2名科 级干部。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长三角生 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满周岁之际,这项干部跨省交流 任职的破冰之举,引起广泛关注。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探索建立同长三角 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 下,如何让干部交流机制更加适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发 挥效用,亟需找出最优解。面对这道全新课题,沪苏浙皖三省 一市党委组织部门积极沟通、抓紧对接。特别是上海、苏州两 地,率先实质性启动。 “过去,我是新上海人;今后,就是新苏州人了。”谢主任 在上海金融领域工作20多年,这次离开上海担任苏州地方金融 监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任金融办主任。尽管干的还是老本 行,但从上海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层干部到苏州地方金融监管局 一把手,角色变了、责任重了。”我要把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建设、参与上海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的本领和知识,毫无保留地 带到苏州,促进苏州金融提速换挡,实现高质量发展。” 材料8 此次干部交流任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 成员青浦区、吴江区展现出了示范区的担当。一体化示范区挂 牌以来,示范区三地组织部门始终保持“热线”联系。“在传统政 绩观影响下,干部容易着眼于本地利益,陷入各自为政的禁锢 中。”在中国人民大学刘研究员看来,区域一体化首先是干部队 伍的一体化,打破干部壁垒,是长三角进行深度产业、社会分 工协作的基础。 从苏州到上海,从相城区副区长到上海市商委会展业处副 处长,陈处长感慨颇多,“上海是国际会展之都,在这个岗位 上,我能学到很多先进经验。”太仓市浏河镇张镇长到上海交流 任职后,担任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上海自贸区临港 片区是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这里以市场主体为中心,落实中央 要求、对标国家标准,营造更公平便利、更有活力的营商环 境。”他跟分管科室的新同事见面后对上海干部有了初步印 象:研究问题深,工作标准高,追求精致精细,“我也能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