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0年0822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吉林乙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0年0822公务员多省联 考《申论》题(吉林乙卷) 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 限为15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 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 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 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监考人员宣 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 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 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小邱个头不高,皮肤白皙,结实强壮,喜欢穿户外运动 装,喜欢穿运动装和运动鞋,一点都不像他的父亲老邱,老邱 总是穿着皮鞋、西装。他们相差近30岁,对企业经营的看法颇 有不同。 1989年,老邱从C市建筑公司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工程 队,2002年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2010年组建了集团公 司,家乡人都称他“建筑大王”。在老邱看来,做企业只要胆 大、灵活、肯吃苦,再加上运气好,就能做起来。小邱却不大 认同。2004年,老邱计划让上海交大毕业的儿子回来接班,小 邱对此纠结了很久。最后,小邱只答应了父亲一半的要求,回 去,但他回去的目的不是守业,而是创业。“当时我父亲已经做 到了C市建筑行业的第一。但在我看来,这个行业技术门槛比 较低,同时与我个人兴趣和所学格格不入。所以我和父亲协 商,能不能让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做一个新的行业,父亲答应 了。” 这之后的大半年时间,小邱一直在做市场调研。“我一直在 思考如何突破现状,每天在报纸和网络中寻找与‘电’或‘自动 化’有关的资料,分析什么是有市场前景的产品和项目,最终将 目光集中在厨房家电。”2006年,找到创业方向的小邱,自立门 户成立了一家家电公司。2009年,小邱通过对欧式洗碗机进行 改造,研发出一款欧式外观、内部结构中国化的产品。这款洗 碗机一经推向市场,第一年销量就达1万多台,随之确立了公司 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小邱说:“我认 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比洋品牌更加了解中国。” 公司成立之初,小邱希望自己的公司拥有现代化的企业管 理制度,“在调研市场期间,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父亲 的企业,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公司员工乡里乡亲的复杂关 系,使一些简单问题处理起来变成了难题;父亲更热衷于参加 各种应酬,为自己积攒人脉;在公司,大事小情都是父亲自己 来拍板,跟随父亲多年的一些老员工被安排在管理岗位,但他 们根本不懂管理;公司表面上看起来干得轰轰烈烈,骨子里还 是个包工队。”为此,小邱在成立新公司的时候与父亲约法三 章:第一,新公司要建在C市的开发区;第二,父亲公司的员 工不能到自己公司来;第三,公司所有的决策都由自己做主。 公司成立之初,小邱大力推行美式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引 进西式管理人才。但他发现,西式管理人才与本地员工存在较 大的文化隔阂。小邱说:“从2010年开始,公司的快速发展达到 了一个瓶颈,甚至有两年停滞不前,我们分析原因还是管理上 出了问题。西式的管理固然有它先进的一面,但单纯照搬是在 步别人的后尘。中国的企业必须探索出自己的模式,才能具备 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的管 理模式相结合?这个问题开始萦绕在小邱的脑海。为 此,从2012年起,小邱到清华、北大先后进修了四年的传统文 化课。他逐渐将自己的所学所思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将儒家的 基本精神“仁、义、礼、智、信”融入了公司的企业文化。“我们 一边实践一边探索一边总结,逐渐摸索出一套中西合璧的管理 模式。”十几年的创业磨砺,让小邱最感欣慰的不是企业越做越 大,而是企业文化的塑造。他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营管 理只是企业的骨架,文化才是一个企业的血脉和灵魂。” 从老邱到小邱,两代人一直在奔跑。有人问小邱,企业的 边界在哪里?他的回答是:没有边界。竞争从来不是静态 的,你在变,对手也在变,只有不断奔跑,才能生存。 材料2 总面积不过八平方米的店铺,摆满货品之后,两人在店内 走动都有些困难,但这家小店在当地却是小有名气的老字 号。69岁的店主老林是资深木雕艺人,更被称为“最后的手工酸 枝筷子传人”。手工木筷取材自缅甸坤甸木、老挝大红酸枝、泰 国乌梅木、印度小叶紫檀和海南黄花梨这五种木材。其中,缅 甸坤甸木筷最实惠,乌梅木筷和酸枝木筷最受欢迎,而海南黄 花梨木筷因为材料稀缺,必须提前预订,属于收藏品级别。 老林家的店铺是他爷爷在1889年创立的,解放后曾一度关 门歇业,到1991年又重新开业。近年来各行各业飞速发展,市 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老林对这门家族生意和手艺有着自己的 坚持,多年来一直拒绝大批量生产,执着地手工制作每一双筷 子。这些年来,不断有人想和他合作,希望形成规模生产,都 被他一口回绝了。“钱多了就会想要更多,永远没有止境。”在 老林看来,手工制筷工序复杂,没有捷径可走,每道工序都要 求严格,稍有不慎,筷子就会走样。一双好筷,真正检验它的 只有漫长的时间。做手艺,做生意,必须沉下心来,慢工出细 活,而只要工艺精湛,总会有人来购买。正因如此,林家小店 始终有一批熟客,“别人要做大做强,那是他们的事,我偏要做 小做精,走个性化、精品化的路线。” 林家生产筷子的小作坊现在共有10多个工人,当中不少是 跟随了老林20多年的老师傅。每一双筷子都经手工打磨,日均 产量也难有标准数字,一天下来,大约能制成40多捆筷子。老 林说:“本地早就没有人做手工筷子了,放眼全国,也没几个人 坚持手工制作一双小小的筷子,基本都是机械化生产。” 去年开始,家族生意已由老林唯一的女儿小林接手。面对 自家的木筷生意,小林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人在制物的过 程中,总是要把自己和自己的手艺融到里头去,在前人的基础 上,留一点新的痕迹,这样这门手艺才能历久弥新。”但像自家 这样的老字号要走出困境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手艺传承的问 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生存和发展。 在小林看来,受原材料、制造技艺、生产工时等各种主客 观条件的限制,传统手工艺制品已经与奢侈品无异。老手艺在 传承的过程中一成不变,走精品化的路线,就会脱离生活,远 离人们生活的需要。老字号的道路也只会越走越窄,结果可想 而知。自家老字号一方面要严格、严谨地按照传统的技艺进行 生产,注重细节、品质,注重老手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传 承;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新科技、新理念的运用,制造出更多符 合当下潮流、迎合市场需要的产品,让“林家筷子”走进人们日 常的生活。小林说:“扩大规模,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