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同志在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 0052
号代表建议督办会上的讲话
(2016 年 11 月 2 日)
在今年的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依法
提出了 662 件建议、批评和意见,其中马俊健、高洪海、梅月
华等 10 位代表所提的“关于加快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区的
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确定为今年重点督办的建
议之一,并明确由我牵头进行督办。今天,我们在盐城召开
督办会,就是要与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进一步了解情况、
研究对策,共同把代表提出的这一件建议办理好、落实好。
昨天下午,我们在盐城实地考察了中韩盐城产业园区
规划展 示馆和米优光电等三家企业,并召开了座谈会,听
取了几个园区发展情况的介绍和相关意见建议;刚才盐城
市戴源市长全面介绍了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发展情况,省商
务厅江桦副厅长、发改委建军副主任、经信委焕明副主任、国
土厅震强副厅长也分别介绍了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和工作
打算及建议,与会代表也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谈几
点意见。
一、建设中韩盐城产业园区意义重大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 2012 年 5 月启动,是中国对外商谈
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区。2015 年 10
月 31 日,中韩两国签署备忘录,确定两国在中国的山东烟
台、江苏盐城以及广东和韩国的新万金项目地区建设中韩
(韩中)产业园,今年四月,商务部明确在惠州建设中韩
(惠州)产业园,自此,我国形成了三大中韩产业园的格
局。
中韩盐城产业园区是中韩两国合作的产物,体现了国
家战略,承担着国家使命,不仅有利于形成中韩之间相互
促进、可持续增长的格局,还必将为全省和盐城市的开发开
放以及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建设是江苏建设“一带一
路”交汇点的重要抓手。我省向西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
北沟通海上丝绸之路,苏北尤其是沿海地区处于“一带一
路”交汇点。近年来,包括盐城在内的苏北和沿海地区发展
步伐明显加快,发展质态也有 了显著提升,但总体上仍
然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对“短板”。中韩盐城产业园区
建设是江苏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和平台,有
利于进一步拓展全省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加快构建更高
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利于加强内外部优质资源要素的
对接融合,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和效益;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区域发展,实现不同区域各展
所长、协同共进,提升全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
新一轮开发开放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赢得新优势。
(二)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建设是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
窗口。沿海地区是江苏最大的发展空间,三大国家战略在此
叠加。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在更大
范围内重组配置,我省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凸显
把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省乃至我国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
极,已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盐城地处江苏沿海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
位重要。中韩盐城产业园是盐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引擎,它
的建设发展将成为推动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窗口和纽带,
有利于更好发挥沿海开发的综合效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
全省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建设是盐城创新发展的重要
载体。随着中韩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韩国已经成为盐城最
大的外资来 源国和贸易伙伴国。中韩自贸协定的正式签署并
明确盐城成为中韩产业园合作城市,这对盐城新一轮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为盐城打造开放新载体拓展开放新空间、加
快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宝贵机遇,有力地提升了盐
城发展的优势地位和城市影响力,把盐城进一步推向全方
位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对韩交流合作的重
要通道和基地。中韩盐城产业园的建设,注重顶层设计和高
位协调,将更好地推动盐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二、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建设自全面启动以来,越来越多的
韩国客商来盐城投资兴业,盐城也逐步扩大对韩贸易和投
资领域,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和政策落实。2015 年 11 月省政府办公厅
出台了《关于支持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支
持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工作任务分解表》,这是省级层面
“一园一策”的专项政策,有很高的“含金量”。盐城市制
订了《中韩盐城产业园总体规划(2015-2020)》,形成了
“一园三区”、“十大功能”、“十大产业”的规划布局。按
照第四代国际合作开发园区的要求,明确了功能定位、产业
布局以及项目安排,体现了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二是深化
多领域多层次合作。盐城加强与韩国交流合作,“走出去”、
“引进来”的规模扩大、领域拓展、层次提升,交流对象从
过去单一的韩资企业,扩展至韩国国家部委、产业公团、行
业协会、主流媒体等多个方面。今年 5 月,石泰峰省长赴韩开
展经贸交流活动期间,省政府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签署
经贸合作谅解备忘录,推动中韩产业园建设成为其中的重
要内容。盐城市还先后与韩国新万金开发厅以及多家社团、
机构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协议,并组织开展
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宣传活动。三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盐城市开展了政策创新等系列专题研究,在用足用好中韩
自贸协定先行先试和国家、省专项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推
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积极开展通关业务改革等试点。省
有关部门也积极做好园区发展的相关服务工作。省发改委积
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的支持,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和投资
便利化改革;省经信委把盐城的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产
业纳入了特色产业集群范畴,并对包括中韩盐城产业园区
在内的高端装备和电子信息企业启动了产业升级和资金扶
持计划;省国土厅支持盐城开展工业用地供应方式改革试
点和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试点,多途径、多形式做
好用地保障工作;省商务厅和盐城建立了厅市联席会议制
度。此外,南京海关、江苏检验检疫局、交通厅、人社厅、人行
南京分行等部门也充分发挥职能,加大了对中韩盐城产业
园区的政策支持。四是着力打造韩资集聚高地。中韩盐城产
业园区自建设启动以来,坚持一手抓大企业引进,一手抓
中小企业落户,加快招引先进制造业项目,大力发展生产
性服务业,着力推动企业集聚、园区集约、产业集群。2015 年
新批 韩资企业数同比增长 108.3%,协议总投资同比增长
34.1%,对韩出口增长 60.7%,目前已形成了汽车产业为核
心,光电、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为重点的产业格局,落户韩资
企业超过千家,总投资超过 70亿美元。
从总体上看,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建设所取得成绩的是
值得肯定的。对于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省政府有关部门态
度是积极的,办理也是认真的,各项措施比较扎实,体现
出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代表们也比较满意。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中韩盐城产业园区在建设发展过
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有些政策落实落地还存在难度。
省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关意见,也印发了任务分解方案,但
一些有关制度创新和产业合作等方面的政策还缺乏实施细
则和配套举措,实际操作中有一定难度。代表在建议中也指
出,一些需要国家层面支持的投资准入、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