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人民日报文稿合集汇编(75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3年人民日报文稿合集汇编(75篇) 目录 1. 以更科学方式教育引导下一代(金台随笔) 3 2. 推动机关党建迈向更高水平(治理者说) 5 3. 让学校体育火起来(纵横) 7 4. 以高品质电影赢得好口碑(金台随笔) 8 5. 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光彩(纵横) 10 6. “隔屏陪伴”,让爱更好在身边(金台随笔) 12 7. 下足功夫保障食品安全(纵横) 14 8.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治理者说) 16 9. 把耕与读传下去(思想纵横) 18 10.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专题深 思) 20 11.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治理者说) 22 12. 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治理者说) 24 13. 推动网络慈善规范发展(纵横) 26 14. 从一元钱打火机说起(金台随笔) 27 15. 智慧养殖让渔业更高效(新知) 28 16. 推动移风易俗 营造时代新风(纵横) 30 17.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思想纵横) 31 18. 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思想纵横) 33 19. 让更多书店在乡村落地生根(纵横) 35 20. 发挥好社会组织作用 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新知新觉) 36 21. 不断织密基层监督网络(治理者说) 38 22. 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发展动力(治理者说) 40 23. 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新知) 42 24. 让古文字“活”起来(金台随笔) 43 25. 遇见更好的舞台(金台随笔) 45 26. 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思想纵横) 47 27. 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 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深思) 49 28.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助推高质量发展(新知新 觉) 51 29. 用鲜花装点生活(金台随笔) 52 30.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纵横) 54 31. 以职称评审激发科普活力(纵横) 55 32. 激励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纵横) 57 33. 既要只争朝夕,又要保持历史耐心 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的放 矢) 59 34. 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为做好援藏工作贡献力量(专题深思) 60 35. 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思想纵横) 62 36. “汽车下乡”重在优化消费环境(纵横) 64 37. 艺术扮靓乡村美好生活(金台随笔) 66 38. 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思想纵横) 68 39. 凝聚共识 完善制度 激发动力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法治保障(新知新觉) 70 40. 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专题深思) 72 41. 办好科技小院的关键是“扎下去”(纵横) 74 42. “跨省通办”回应民生期盼(纵横) 75 43. 让更多盐碱地变身新粮仓(新知) 76 44. 推动职业教育由大变强(新论) 78 45. 厚植新就业形态的土壤(纵横) 80 46. 寓教于劳,育才于勤(金台随笔) 81 47. 电子证照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微观) 83 48.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读党报(纵横) 85 49. 开放计算更好满足算力需求(新知) 87 50. 文学赋能 振兴乡村(纵横) 88 51. 把小纽扣做成大产业(微观) 90 52. 从“关键小事”着手推动工作(纵横) 92 53. 小篮球孕育大梦想(金台随笔) 93 54. 多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纵横) 95 55. 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金台随笔) 96 56. “工业大米”也要智能制造(微观) 98 57. 加快推动算网融合(纵横) 100 58. 提升农产品的品牌辨识度(纵横) 101 59. 产品售价可打折,售后服务不能打折 103 60. 争当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纵横) 104 61. 以智慧农业推动乡村振兴(新知) 106 62. 让“安全时时牢记心中”成为每个人的自觉(纵横) 108 63. 防范短视频沉迷,还需加强“青少年关怀”(金台随笔) 109 64. 释放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潜能(新论) 111 65. 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从有到优”(纵横) 112 66. 专业“上新”促人才“出新”(纵横) 114 67. 在儿童心中播撒交通安全种子 115 68. 执法力度彰显为民温度 117 69. 以文润心,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新论) 118 70. 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新知) 120 71. 善用“大思政课”育新人 122 72. 既“知止”,也“知进”(金台随笔) 124 73. 英雄就在自己身边(纵横) 126 74. 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效能(新论) 127 75. 协同创新助力拉链“飞天”(微观) 128 以更科学方式教育引导下一代(金台随笔)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医院依托心理科室开设“学习困 难”门诊,引发社会关注。不少家长带孩子前来问诊,有时甚 至出现“一号难求”的现象。孩子学习情况始终是父母关注的 一个重点,“学习困难”门诊的出现,回应了许多家庭的现实 需求。 据调查,在前来问诊的孩子中,有的是“不愿学”,由于 出现焦虑等情况因而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属于情绪和精 神心理障碍。有的则是“不能学”,存在多动症、自闭症、阅 读书写障碍、精神发育迟缓等状况,属于神经系统发育问题。 前者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家校配合,引导孩子重拾信心;后 者则必须采取药物治疗、行为训练、运动辅助等方式,帮助孩 子重回正轨。一位医生表示:原本并没有“学习困难”这个诊 断类别,之所以用这一名称开设诊室,是因为部分家长、老师 不能分辨学习困难的源头是生理还是心理因素。使用相对通俗 的诊室名称,有助于提示社会更早、更好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 展,防止“药不对症”“有病乱投医”。 需要注意的是,“成绩不好”不等于“学习困难”。导 致“成绩不好”的原因多种多样,未必都能通过“学习困 难”门诊治愈。通过诊疗发现,一些学生学习能力没问题,成 绩不理想更多是因为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不适宜的学习环境。 有的老师给学生太多压力,挤占休息和运动时间;有的家长 信奉“棍棒之下出高分”,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有 的家庭麻将声不绝于耳等,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对于类似 情况,与其从孩子身上找原因,不如从家长、老师身上找问 题;与其依赖门诊治疗,不如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关心 和尊重。 许多人之所以不理解学习困难的成因,是教育理念出了 偏差。时下,仍然有人存在“学习不好就是懒”“叛逆不听 话,所以考得差”“好学生一定没心理问题”“多花点时间一 定能提高成绩”等偏见。教育是一门科学。学习成绩受能力、 心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学习困 难”门诊的出现,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提醒我们以更科学的 方式教育下一代。 教育必须遵循基本规律,“学习困难”门诊也不能解决所 有学习问题,更没有变“学渣”为“学霸”的魔力。基础教育 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孩子学业 不理想,需要各方分工合作、凝聚合力,通过营造良好环境、 优化教学方法等,让祖国的花朵在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对于 学习困难,则要分清哪些是医疗问题,哪些是教育问题,找准 症结、对症下药,为他们克服困难提供坚实的依靠、有效的帮 助。 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习不是全部。除了学习成绩,健全的 人格、强健的体魄、正常的认知对于孩子走好未来的人生路也 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不仅仅聚 焦于学习问题,也要通过科学诊疗,启发家长、学校、社会更 新教育观念,合理调整对成绩的预期,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里 做合适的事,成长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快乐生活的人。 推动机关党建迈向更高水平(治理者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关党的建设是机关建设的根本保 证。”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不断提高政治 站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推进政 治机关建设、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力争建设成为讲政治、守纪 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 讲政治是具体的,要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 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中。信念过硬、政治过 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才能更好担当作为。 我们建立13项市直机关党组织和17项党组织书记政治建设任务 清单,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的“标尺”。同时,组建市直机 关“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让“80后”“90后”党员、干 部主动学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2022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 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们用鲜活语言、丰富形式,与各行各业 干部群众一起学理论,领悟新思想的精髓要义。 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我们持续深化机 关“四风”整治,开展治庸提能力、治懒提精神等作风建设 行动,严格机关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并创新实施“基层党组 织自办案件质量提升工程”,让机关党组织自觉把管党治党责 任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同时,开展特色鲜明的“有礼先 锋”党建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风 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 建设,必须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让更多自身 正、自身净、自身硬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 深化对机关党建的规律性认识,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近年来,我们把项目思维引入工作实践,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 学化水平。一方面,实施指数考评,明确5个评价维度、15项评 价指标、46项评价内容,每季度调研掌握情况,进一步推动党 建工作责任落实;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在衢州全市 各机关党组织和下属事业单位、行业系统党组织中开展“赛马 比拼”活动,奖励“领跑者”、督促“落后者”,在推动机关 党建迈向更高水平的同时,促使相关部门提升治理效能。 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 促进。在实践中,我们构建党建联建机制,创新临时党组织 设置方式,推进机关党建资源和改革发展任务相结合。一方 面,实施党员综合素质能力提升行动,以岗位建功、亮牌践 诺、组团领办、党员突击队等形式,引导形成机关实干争先、 支部攻坚破难、党员建功立业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健全完 善考评党建看发展、看实绩机制,促使机关党员在重大任务中 主动作为。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 起落实、一起检查,让党支部强起来、党员动起来,才能不断 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勇于探 索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机关党建工作才能不断提高质量、充 满活力。”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 力深化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切 实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机关党建质量整 体提升,以扎实作风、务实作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 卷。 让学校体育火起来(纵横)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 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学校设 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学校可根据工作实 际,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意见》适用于义务教育阶 段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院校、普通高校。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不 仅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而且对学生意志 品质、良好习惯的培养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 一些学校存在体育教师短缺问题,很难保质保量地开展体育课 教学、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因此,填补学校体育师资缺口很有 必要。 《意见》提出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提供专业运动指 导,这也意味着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教练员队伍将在国内大中 小学校陆续建立。这不仅能够充实学校体育工作力量,也将为 学生接受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提供坚强保障。 根据《意见》,教练员主要承担学生体育运动专项技能、 体能训练和体育后备人才选育工作,承担学校体育赛事活动组 织、学校运动队训练竞赛管理、运动损伤防护康复等知识技能 传授,以及学校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的建设管理等工作。充 分发挥学校教练员在各自领域的专业特长,也有利于发现和培 养专项运动员,为国家储备体育竞技人才。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连接着无数家庭的幸福,关系祖国的 美好未来。相信随着学校教练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学校体育将 会火起来,学生体质也会强起来。 以高品质电影赢得好口碑(金台随笔) 兔年伊始,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据国家电影 局统计,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67亿元,取得我国影史春节档 票房第二的成绩;截至1月31日18时,2023年我国电影票房突 破100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年度票房最快破百亿纪录。红火的 数据,展现出我国电影市场的强势复苏。 好电影滋养着观众,好观众成就了电影。影院恢复活 力,离不开观众的相守、期待和包容。“高票房”的背后,是 高口碑、高人气。相关电影不断冲上热搜,网友热烈讨论情 节、发掘细节,一则则分享,激发着更多观众的观影热情。同 时,影院建设加速下沉,多地也推出电影惠民政策,让更多人 的观影需求得到满足。 “高票房”与“好口碑”,都离不开优质作品的供给。百 花齐放才是春。只有让参差多态成为艺术生产的常态,才有利 于电影行业的整体进步与长远发展。今年春节档,影片供给多 元化的格局更加明显。六部影片既有契合合家欢观影需求的喜 剧、动画类型,也涵盖悬疑、科幻、谍战、历史等题材元素。 如果说类型多元构成了春节档的基本格局,那以观众喜闻 乐见的方式展现文化价值、激发情感共鸣,则成为春节档电 影“叫好又叫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流浪地球2》中,当 世界各国航天员共同为拯救地球去完成一场无法返回的引爆 时,“危难当前,唯有责任”蕴含的是团结合作、守望相助的 价值追求,“带着地球去流浪”彰显的是“家园”难舍的故土 情怀。《满江红》里,“精忠报国”4个字刻在小人物张大的 背上,也刻在无数人心中。对这几部电影,观众也许会有不同 的理解,但许多人都会为那句“中国航天飞行中队 ,50岁以上 的,出列!”而感动,会在“全军复诵”《满江红》的壮怀激 烈中默默跟读。历史的底色、未来的想象,在银幕前,描摹出 中华民族的文化肌理与精神脉络,和着百般心曲,凝聚成价值 共识和情感共鸣。 观众的口味是多元的。从主题到剧作,从叙事手法的创新 到视觉特效的突破,今年春节档电影,丰富了观影体验,满 足了观众多元的观影需求。动画电影《深海》运用“粒子水 墨”技术,将中国传统水墨和三维动画技术相结合,打破了二 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壁垒。事实证明,把电影当艺术品精心雕 琢,想方设法把故事讲好、把人物刻画好,不仅可以拓展内容 的深度,也能延展电影影响力的广度。 尤为可贵的是,春节档电影彰显了一种自信的气度:植根 生活又高于生活,立足本土又勇于创新,让世界看到中国的 文化格局与气度、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新高度。从太空电梯、行 星发动机的防御系统、群舰登月等奇观,到电子军犬、外骨骼 装甲等装置,《流浪地球2》的不少情景都是基于现实的具有 前瞻性、合理性的想象。有网友记录下了这样一段对话:一名 小男孩在观影后问他的妈妈:“1万个发动机真的能带地球跑 吗?”这位妈妈回答:“这是科幻电影,都是设想,如果你有 兴趣,那你将来就去研究它。”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电影理应 担负起更多使命,不仅映照当下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诉求,更要 为人们培育广阔的精神高地。 春节档电影的火爆,也反映出观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热切 期待。坚定信心、苦练内功,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好,以高品质 电影赢得好口碑,以优秀作品凝聚奋进力量,这也是春节档电 影“叫好又叫座”给中国电影工作者带来的重要启示。 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光彩(纵横) 最近,到北京站乘车的旅客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老站变 样了。介于水湖蓝、孔雀绿之间的高耸穹顶复古典雅,古铜 色鎏金灯大气古朴,明城墙遗址与候车室拱形窗遥相呼应,不 时有旅客驻足观赏,感慨“好像走进博物馆”“美得就像一幅 画”。 回望近年来北京城市更新的历程,老站复原只是“风景 一隅”。老厂房转型为时尚设计广场,河道重现“水穿街 巷、庭院人家”的古朴景致,老街奏响驼铃古道的千年“回 响”……这些更新案例,无一例外,都让这座城市的过往印迹 更加可观可感,成为城市新地标。事实说明,时代记忆是一座 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只要用心挖掘、巧妙盘活,完全可以焕 发光彩,为城市发展注入别样活力。 城市更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如何在走向未来的 同时擦亮记忆,也是摆在许多城市面前的共同课题。透过上述 案例可以看到,城市更新的“新”不是凭空硬造的,而是在城 市脉络里生长出来的。每座城市,都是有记忆、有活力的复杂 生命体。旧建筑、老物件,文物古迹、历史遗存,都是时代记 忆的“活页”,并慢慢沉淀为一座城市独特的气质标识。让时 代记忆重焕光彩,表面看可能是建筑风貌的还原、空间格局的 迭代,实则蕴含着历史文脉传承、气质内涵激活等文化思考。 在延续的基础上更新,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在方方面面融入 考究用心,就能让人们感受光阴的厚重,也能彰显城市的历史 美感、文化深度。 对历史遗存最好的保护是再利用,对城市记忆最好的守护 就是让它以全新的方式物尽其用、“活”得更好。从这个意 义上说,城市更新不是为新而新,须融入城市功能演进。城 市发展阶段不同,人们对建筑功能的需求不同,美学旨趣也在 悄然变化,唯有找到时代建筑与现代生活的融通之处,才是更 新破题的思路所在。比如新首钢的蜕变,伴随冬奥筹办,昔日 钢花四溅的厂区,逐步转型为冰雪乐园,又在后冬奥时代,积 极发展人工智能、云转播、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推动“厂 区”“园区”向“社区”“街区”转变。可以说,城市更新没 有“统一解”“最终解”,把准时代脉动、紧扣大众需求,才 能真正留住城市文脉的根与魂,使居民获得感、归属感和认同 感成色更足。 让时代记忆留在我们身边,让历史文脉以更加显著的方式 存续,这样的城市所提供的不仅是我们工作生活的空间,也会 点燃更多的热爱与期待。 “隔屏陪伴”,让爱更好在身边(金台随笔) 年轻一代在外成家立业、辛勤打拼,父辈祖辈安土重迁、 难离故土,老年人没有和子女共同居住生活,是时下许多家 庭的现实情况。除了情感羁绊,老人们的生活、健康、安全 状况如何,时刻牵动着年轻人的心。为了解老人们的生活,如 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长辈家中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小小的 摄像头,让远方的家人“近在咫尺”,架起了新的沟通桥梁。 打开APP查看实时画面和回放,滑动指尖切换镜头角 度,点击按钮陪老人说话聊天,还可以把画面分享给其他亲 属……与手机等终端相比,智能监控无需老人过多操作,时刻 在线的特点也让人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更快响应,令人心安 不少。这种实时动态的数字陪伴,帮助在外的游子与家人、家 乡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互联网平台上,不少人分享自家监控中记录到的日常:外 出归来的奶奶事无巨细地分享自己的见闻;老人在庭院里打扫 卫生……饱含真情的互动,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带给亲人们 慰藉,也以其真实的力量感动了无数网友。通过镜头,人们更 细致地观察老人们的生活,也更直观地体会到老人们的不易。 技术的发展不断为人类社会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智能监控 为陪伴老人提供了一个新选项,从增添跌倒监测预警功能的摄 像头,到具有双向视频功能的智能屏,设备持续更新升级,不 断丰富着使用体验。不过,智能并非万能,技术终究只是辅 助。情感上的需要,很难通过一根网线完全纾解;线下的陪 伴,也难以被屏幕代替。在镜头扫到和扫不到的地方,老人 们面临的一些养老问题仍有待解决。与此同时,一面承载关 切,一面意味着对隐私的部分让渡,智能监控存在的个人隐私 保护问题也无法回避。如何更好平衡关心和尊重,值得我们思 考,也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启示我们,无论是制定养 老计划还是设计养老产品,都应该更加重视老年人的需求。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近年来,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的力度持续加大。我们期待技 术进步带来更多可能性,也期待全社会一起努力,携手打造更 加友好的养老环境,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下足功夫保障食品安全(纵横)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 度之高、法治建设之快、政策措施之严、改革力度之大前所 未有,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为进一步 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 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食品安全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和 困难,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存在差距。新征 程上,我们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 出的“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要部署,进一步优化监管方 式、提升监管效能。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把握好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序 社会的辩证关系,在“产”“管”“治”上下功夫,统筹推进 产业发展、政府监管、社会共治,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监 管和高水平治理的有机统一。 在“产”的方面,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居民可 支配收入持续增加,食品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有必要进 一步完善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通过价格激励的市场作用带 动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加强品牌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途径。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赢得市场的重要 资源。进入新发展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实施食品领域品牌 提升行动,引导企业主动提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 力。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 发展,有必要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基础上,探索建立食品质量 标准体系。 在“管”的方面,完善高水平监管体系。新修订的食品安 全法,突出体现了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 罚、最严肃的问责的要求。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从维护公 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长远目标考虑,严格执行法律。法治是最 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进一 步完善统一的行政执法程序和标准,严格落实执法公示、全过 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 普法宣传力度,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解读,在全社会营造 尚德守法的良好环境。 在“治”的方面,大力培育食品安全文化。以食品安全文 化凝聚更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涵 养诚实守信文化。要加快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全 国统一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培育人人参与意识。食 品安全事关人人,食品安全人人有责。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注重引导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 治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食品安全良好氛 围。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治理者说)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 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 贯通,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 关,我们要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 党,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作为。 做好全过程监督。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通过见人见 事见细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一方面,健全政治监督机 制,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另一方 面,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坚决纠治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只有在具体化、精准 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才能以有力有效日常监督促进各项 政策落实落地。 做好全周期管理。要牢牢把握好“惩、治、防”辩证统一 关系,运用“全周期管理”方式,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 不想腐。要强化办案这个有力的监督手段,深化整治国有企 业、金融、政法等重点领域腐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 题“清风行动”,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切实 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坚持监督办案与完善制度、警示教育同 步进行,聚焦案件易发多发领域的突出问题,推动案发单位、 相关单位有针对性开展警示教育、堵住制度漏洞,努力取得更 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 做好全链条治理。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 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把中 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坚决防反 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要健全风腐同查工作机 制,完善“四风”问题线索移送、协同联动、优先办理等工作 办法,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及其背后的腐败问题,坚决斩断由风 及腐链条。要坚持“以案看风”,在监督办案过程中,及时发 现违纪违法案件中“四风”新动向新问题,坚决破除特权思想 和特权行为。 做好全方位体检。要坚持政治巡察定位,有序开展常规巡 察、联动巡察、接力巡察和专项巡察,加快智慧巡察建设,加 强对巡察数据的分析利用,推动快速定位“病灶”、精准发现 问题。同时,深化巡察整改和结果运用,完善“巡纪审”联动 工作机制,针对巡察发现共性问题、突出问题推动开展专项审 计、专项治理,实现巡察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 做强全覆盖培训。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 要力量,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在党 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线砥砺品格操守;要深化分层级分 领域的全员培训,用好深学习、实调研、抓落实工作方法,通 过实施多样化的培训,练就过硬专业能力。与此同时,进一步 加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健全自身权力运行机制和 管理监督体系,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坚决防治“灯下黑”。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继续以问题为导向,以落实责 任为关键,使党员、干部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激励党 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就一定能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 党的使命任务不断作出新贡献。 把耕与读传下去(思想纵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 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耕 读文明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自立自强、修身立德 等思想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耕读文明所依赖的经 济社会基础已经大为不同,但这些思想理念仍有重要的时代价 值。 裕后勤和俭,兴家读与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 民创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也涵养了悠久的耕读传家理念。 在传统社会,耕与读是非常重要的两件事,体现了人们对劳 动生产和文化修养的重视。陶渊明的“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 书”,王冕的“犁锄负在肩,牛角书一束”,钱澄之的“日入 开我卷,日出把我锄”等诗句,至今为人们所传诵。 耕读文明能够一代一代传下来,一方面靠的是劳动技能的 培养,另一方面靠的是价值观念的弘扬、道德教化的滋养。 可以说,耕读传家也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赓续农耕文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〇二二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完善耕读教育体 系。耕读教育中重视劳动、提倡读书学习的理念,可以为今天 立德树人提供借鉴。 人们通过耕作获取粮食,也通过劳动受到教育,亲身感受 劳动创造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 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 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 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 育人价值在一些人中被不同程度忽视。传承耕读教育理念,可 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引导学生体验农耕活动,了解农耕 技术、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知识,以此促进青少年增强身体素 质,锤炼勤劳奋进、脚踏实地的作风品质和胸怀乡土、报效国 家的价值追求。 最是书香能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全社会都 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 围。”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从阅读中获取知 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家庭也要重视读书学习。家庭是人 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加强阅读 引领,涵育爱阅读、爱知识的良好家风。 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在完善新时代耕读教育体系中大有可 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涉农高校要“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 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农高校坚持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 际,在耕读教育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农业农村 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当前,涉农高校要适应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针对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深化科 教协同、产教融合,拓展耕读教育内涵与外延,创新卓越农林 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积 极推进新时代耕读教育新探索新实践,引导青年学子知农爱 农、学农为农,厚植“大国三农”情怀,践行“勤耕重读”理 念,走出教室、走进广袤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 春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加 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专题深思) 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 要求,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 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作 出战略部署,为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 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好实 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新机遇,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 设,促进文化服务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 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用好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要发掘 和用好丰富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 来,我们注重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推进公共文化 数字化重点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与此同 时,人民群众数字文化消费的需要更加多样,对推进公共数 字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 化生活需要,需要全面梳理文化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 等领域的文化成果,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 素材来源,不断拓展优质数字文化资源的供给渠道。要发展公 共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资源、红色 资源,创作出更多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数字文化 作品,增强数字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还要健全信息反馈机 制,围绕群众需求挖掘并整合文化资源,引导公共数字文化产 品和服务实现精准投放。 提升供给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高质量文化供给 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高质量的文化消费离不 开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丰 富公共文化资源的转化路径和呈现形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 神文化生活需要,需要在提升公共数字文化的供给质量上下功 夫,在内容、形式、平台和技术等层面统筹用力。一是实现内 容集成。汇集文字、视频、音频等形态资源,整合各领域文化 矩阵,融合3D建模、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型体验技术,提 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文化服务。二是 实现平台集成。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信息技 术,建设“互联网+”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提供“一站式”文化 服务。三是推动体验升级。运用合理合法方式,采集用户的个 性化需求,进行精准分类、精准匹配,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数字 文化产品。四是加强信息保护。重视文化类软件系统的自主研 发,确保数据系统的适应性、稳定性、安全性,让广大用户的 数字文化消费变得更加可靠、便捷、高效。 促进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展信息网络技 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 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不 仅要把文化事业和产业做大做强,而且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 的均等化,使“共建”和“共享”相互促进、协调提升。一方 面,吸引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合力。比 如,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建数字文化相关学科,加强跨领 域人才培养,增加人才储备;鼓励企业围绕科技和文化的交汇 点,研发多样文化场景,开发推广反映时代特点和群众需要的 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基层数字文化能人,提升群众数字文化 素养,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扩大公共 数字文化覆盖面,推动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下乡入户。努力消 弭城乡数字文化鸿沟,做好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 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规划,促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和文化消费模式,让数字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 生活新期待(治理者说) 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是重要 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业”。四川达州素有“川东明珠”“巴人故里”之称,拥有丰 富的历史资源、红色文化。近年来,达州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 工作的突出位置,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推出更 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以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信仰、凝心铸魂。我们深化党的创新 理论教育,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走深走实走心。以党委宣讲团、宣讲小分队、基层宣讲员三级 宣讲方式为抓手,推动理论宣讲大众化;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助力达州发展为目标,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广大 党员、干部深学细悟笃行,进一步坚定信念、增强信心,才能 更好引导基层群众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 量、人格力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我们推动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 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 牵引,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 庭家教家风建设,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用 好用活达州红色文化资源,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积极构建 向上向善、尚德尚礼、和谐和睦的共有精神家园,才能增强人 们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近年来,我们聚 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谋划了19个重点项目,实施 中华经典传承工程,加快罗家坝、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 设,着力打造罗家坝遗址博物馆等文化传承基地,开展“古 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址认定,恢复好、保护好、展示好古 遗址、老街区、老宅院、名建筑。保护好、继承好历史文化遗 产,让人民群众都有机会亲近文物、了解文物,才能在愉悦中 坚定文化自信。 以公共文化服务点亮美好生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设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实施公共文化设 施“提品质、补短板”工程和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推进市县乡 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挥文艺帐篷轻骑队、巴山挎包宣讲队 作用,努力做到既“送文化”又“种文化”。同时,推进文旅 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不少文化企业发展壮 大起来。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越高、品种越丰富,才越能走进 百姓心里,赢得群众认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坚 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新征程 上,我们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擦亮文化 品牌,扩大优质文化供给,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 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治理者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 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 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年来,山东省宁阳县贯彻落实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加大保障和改善 民生工作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 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做好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应牢记“为民造福是 最大政绩”,哪里有人民需要,政策就聚焦哪里,资金就投 向哪里。实施主要国道、省道及城区主干道道路亮化升级工 程,针对农村机井、地窖等安全风险点进行大排查,对农村黑 臭水体治理“以奖代补”……我们坚持做好每一件关乎群众福 祉的小事、身边事,既关注显绩,也关注潜绩,舍得在“看 不见”的地方加大投入。同时,设立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 位“躺平式”干部的举报专区,主动接受群众的工作建议及监 督举报。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 把民生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破解民生难题,要强化责任担当。直面问题是勇气,解 决问题是水平。现实中,一些民生难题或是因为资金需求 大,或是因为有历史欠账,或是因为工作棘手、矛盾较多,未 得到及时解决。我们树立“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成功想办 法”理念,推动党员干部“敢于担事”,坚持做到“事要解 决”。2021年11月,宁阳县开始探索实施大病商业补充医疗保 险制度,一年多来,累计补助550人次、1000多万元。探索形 成“购买服务+集成供给+智慧监测”的社会化照护方式,累计 为3600多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照护服务。从稳 妥化解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到稳步化解企业金融风险,再到 推动环保督察问题彻底整改到位,广大党员干部直面问题、破 解难题,传递出担当任事的工作导向,有助于推动各项工作提 质增效。 确保民生资金用在刀刃上,还要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 求。2022年,宁阳县级“三公”经费大幅下降,与此同时,财 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84%以上。为推 动经济企稳回升,我们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对县内符合条 件的消费者实施新车销售补贴;投入300万元对部分抗疫药物 进行补贴,向重点人群免费发放“健康包”;今年春节期间发 放总额600万元的餐饮类、百货类消费券及1000万元的汽车消费 券。这不仅让群众得到实惠,也提振了经济发展信心。把有限 财力真正用到关键处,才能更好节用裕民。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需求更加多样,群众 期待更高,要求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展现新的更大作 为。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紧紧抓住人民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 措,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推动网络慈善规范发展(纵横) 不久前,民政部发布一则关于防范“假慈善、真行骗”违 法活动的提示。一些短视频主播假借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之 名,骗取广大网友的同情和善款,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 近年来,慈善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守望相助、乐善好 施的社会慈善意识日益普及,网络捐赠、慈善众筹、慈善信托 等创新方式不断出现,对慈善事业的管理更加规范。然而,一 些网络主播用“摆拍式慈善”“表演式慈善”,“卖别人的 惨,挣自己的钱”,严重背离了慈善本意。有的还通过“骗 捐”“敛财”等行为获得不法收入,涉嫌诈骗犯罪。 爱心无价、慈善可贵。被曝光的假慈善、真行骗做法,不 仅伤害了视频中出现的老人、孩子,也骗取了广大网友的善意 和同情。对假借慈善之名牟利、违法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人和 事,应坚决予以抵制。 维护公序良俗,需要法律的强力约束。我国现行的慈善法 等相关法律,对不同程度的欺诈违法行为有明确的行政处罚或 刑事处罚措施。实践中,在让不法者受到惩罚的同时,还应曝 光恶意行为,让意图效仿者望而却步。此外,不少假慈善行为 集中出现在网络平台。对此,应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等法规,督促监管发布信息的网络平台,切实履行涉及慈善活 动的审核责任,减少造谣、炒作、制造“悲情戏”等不良行为 造成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很多虚假慈善行为之所以能够被识破,往往来自 细心网友对蛛丝马迹的质疑,也得益于这些年不断提高的慈 善事业社会公众参与度。因此,一方面,要强化慈善信息公 开,推动慈善组织提高透明度,帮助人们增强防范意识,通过 正规渠道奉献爱心或寻求帮助;另一方面,畅通反映问题的渠 道,鼓励社会公众投诉举报假借慈善之名牟利、违法开展公开 募捐活动等行为。 弘扬正气、刹住歪风,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关注和帮 扶,让人们在平等互助的社会关系中和谐相处,慈善才能释放 更多正能量。 从一元钱打火机说起(金台随笔) 打火机虽小,却能占领全球大市场。全球绝大多数一次 性打火机都是中国制造。2022年,湖南省邵东市出口打火 机35.2亿个,约占同期全国打火机出口总量的一半。国际竞争 日趋激烈,人工和材料成本逐年高企,邵东为何能把打火机1元 的价格优势保持了20年?答案源自创新。 科技创新,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能压减成本。集纳调 火环、气箱阀等30多个零部件,涉及火焰控制、点火强度 等多项精密工艺……1元打火机售价虽低,技术含量却不 低。2009年,邵东6家打火机出口企业和5家配套企业“抱团 取暖”,在政府牵线搭桥之下,携手组建了集打火机研发、 注塑、检验、销售于一体的电气集团。2018年,邵东获批国 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0多家打火机龙头企业基本完成自动化 改造。过去工人们捏着镊子、攥着钳子昼夜三班倒,如今12道 工序全部实现自动化,这让每个打火机的人力成本从0.1元降 至0.015元。俗话说,针头线脑,积少成多。微利产业近乎极致 的成本控制,映照着中国制造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 设计创新,进一步筑牢了1元打火机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 在实际销售过程中,有的地区消费者偏爱彩色系,邵东厂商 就把打火机外壳喷绘得鲜艳;有的地区消费者青睐简约风,厂 商便推出极简包装;年轻人喜欢多功能,加装手电筒的打火机 便悄然问世……凭借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控,看似寻常的打火 机,走在了时尚创新的前沿。小商品蕴藏大创意、软实力,为 中国制造打开广阔销路。 这并非孤例。常住人口仅3万多人的江苏省扬州市杭 集镇,牙刷年产量75亿支,占国内市场的60%、全球市场 的40%,相继推出可降解、更环保的产品,既敲开了高端酒店 的大门,也登上了“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浙江省永嘉县年生 产纽扣约500亿粒,近年来药剂纽扣、发光纽扣等创意产品层出 不穷,引领了消费潮流。在研发制造上下功夫,延伸小商品价 值链,创新擦亮了中国制造的名片,推动更多产品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和高铁、盾构机、超级计算机等大国重器一样,饱含创新 元素的牙刷、纽扣、打火机等,同样是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相关产业或许体量不大,但不少已成为扎根本土的制造业单 项冠军。它们是关键技术的“攻坚者”、产业链安全的“维护 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是中国制造基本盘的 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带来深刻启 示:坚持通过创新研发走在行业最前沿,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站稳脚跟、勇立潮头。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中国制造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 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接续创新、久久为 功,就一定能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中国制造的前景更加 光明。 智慧养殖让渔业更高效(新知) 【现象】一套智慧养殖系统,能实时监测海水pH值、溶 氧量等指标;一部手机,可360度查看鱼群活动状况;仅需几 人,就可以养殖上百吨大黄鱼……如今,不少地方依托数字化 智能设备,创新水产养殖模式,让渔业变得越来越智慧。 【点评】 发展智慧渔业,对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十分重 要。2022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6869万吨。其中,养殖水产 品产量5568万吨,占比达80%以上。传统水产养殖高度依赖人 力、经验,存在靠天吃饭、风险难控等问题,需要依托新技术 尤其是智能技术实现降本增效。 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并非智能技术在某个环节的简单应 用,而是要实现渔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比如,在福建省连江 县深远海养殖平台“定海湾1号”的智能化平台上,可实时看到 海水pH值、盐度等数据,鱼儿生长情况如何也一目了然。“定 海湾1号”船体总长60.9米,宽32米,养殖水体1.58万立方 米,能抵御15级台风。按下按钮,就可以进行投料、清洗网衣 等操作。据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大 黄鱼为例,深远海养殖平台单位产量是传统养殖的5倍,单位产 值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0倍。无论从生产管理、决策销售还是经 济效益看,智慧渔业都有着传统渔业难以比拟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赋能,不仅能显著提升渔业生产和渔业管理决 策的能力与水平,还让渔业发展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通过 智慧养殖系统,可以实现鱼病远程问诊,甚至构建一个鱼病 防控网络。有的智慧养殖系统,还汇集了市场价格等交易信 息,使得养殖到销售的决策过程更科学。此外,智慧渔业还可 以和农(渔)村电商、农业信息服务与农业休闲旅游等联动发 展。事实上,一些地方的水产养殖已经开始和电子商务深度融 合,提供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 从长远看,智慧渔业效益可观,发展前景广阔。不过,仍 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深远海养殖平台投入 大,“定海湾1号”前期投入就高达上千万元。单靠养殖户、 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显然难以负担。小型智能化水产养殖 设备提供的水质监测、环境监控、自动投饵等辅助功能,对养 殖效益增加的效果还不明显,渔民投入积极性不高。进一步加 大数字化智能养殖设备的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成本共担机 制,智慧渔业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推进智慧水产养殖,促进传统渔业变革,是渔业实现高质 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 养殖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同时,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 能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正加速发展,水产养殖业应积极顺应这 一趋势。持续以科技赋能水产养殖,提升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 益,就一定能推动渔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让更多水产养 殖从业者、企业从技术进步中受益。 推动移风易俗 营造时代新风(纵横) 四川凉山强化制度建设,出台治理高价彩礼深化移风易俗 方案;湖北十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运用道德评议会、村规民 约等多种方式推进移风易俗;江西都昌成立专项工作组,在全 县推广普及红白理事会等工作模式……多地坚持因地制宜,下 功夫、出实招、见真章,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 作,营造时代新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 进移风易俗工作,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基层落地 生根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 手,意义重大、十分必要。从基层实际来看,高价彩礼、铺张 浪费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群众人情支出负担较 重,必须高度重视,下大气力解决。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助推文明之花 竞相绽放。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要以身作则,严格 家教家风,主动移风易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也要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正确把握区分传统民俗和陈规陋习,避免发生“一 刀切”。要注重遵循规律,把握好移风易俗工作特点,坚持倡 导性和约束性并举,创新用好村规民约、典型宣传等手段,深 入开展专项治理。大力弘扬新风正气,与时俱进推出文明新 民俗,积极引导群众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把“话筒”交给百 姓,把“讲台”交给群众,让群众成为新时代文明的主动参与 者、传播者。 移风易俗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中央纪委印发的 《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意 见》,要求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督促纠治高价彩礼、人情 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特别是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行 为。要充分认识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意义,找准工作的着 力点、切入点,全面发力、常抓不懈,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 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持续推动移风易俗,着力培育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 在实体经济上(思想纵横)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 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我们党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 上。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 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 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立足 我国国情,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构筑我国 未来发展战略优势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 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这一宏 伟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 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 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夯实构建新 发展格局的物质技术基础,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 力、持续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把我国发展进 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 导下,我国牢牢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产业体 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 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 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筑牢了实体经济的根基。 当前,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我们拥有显 著的制度优势和不断提升的治理效能,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 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 断提高,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巨大。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我 们拥有坚定信心。 遵循经济规律,顺应发展大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 放在实体经济上,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 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朝着既定的战 略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同时,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 变,下好化危为机先手棋,打好转型升级主动仗。一是坚持稳 中求进,保持合理经济增速,为转型发展留出空间。以满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施扩大内 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释放两者有机 结合产生的新的巨大潜力,持续推进超大规模市场建设,为实 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持久动力。二是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 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 力。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 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 质量发展新引擎。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 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 平。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 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 三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 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掌握更多“杀手 锏”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四是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 领域改革,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完 善全球化布局,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更好贡献世界。 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探 索良性互动(思想纵横)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①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 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 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 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 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 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是我们党对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处理好 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顶层设计这个概念来自系统工程学,后来被引申应用于政 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顶层设计具有系统性、整体 性、协同性、前瞻性等特征,强调从全局角度对相关各方面、 各层次、各要素等进行统筹规划,为推动事业发展提供总体 性的指导方案,目的在于协调各项工作,有力保障发展方向、 目标、进度等。实践探索则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裹足 不前,又不盲目冒进,在实践中摸索规律、获得真知、积累经 验,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方法路径。顶层设计更注重 系统思维和整体战略,为实践探索提供科学指引;实践探索则 更注重创新思维和基层实践,为顶层设计提供实践基础。在现 实中,只有把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 动工作。 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历程中,既注重顶层设 计,又重视实践探索。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既 是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鼓 励实践探索,在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中推动诸多重 大决策、重大改革落实落地、见行见效。例如,我们党科学谋 划和推进脱贫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提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为全 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同时,鼓励贫困地区在 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注重实践探索,因村因户因人 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 用。又如,从建设雄安新区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浙江高质 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等,我们党把制定长期政策目标和 广泛的政策试验结合起来,通过试点先行、由点到面,既实现 改革的“蹄疾步稳”,也将地方的创新精神融入中央的政策制 定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的创新力和适应力。 中国国土面积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在 这样超大规模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尤其需要整体层面的战略 谋划和部署。同时也要看到,各地情况复杂、差异大,顶层设 计在基层落地,离不开基于客观实际的实践探索。推进中国式 现代化,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不断推动党和国 家事业向前发展。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 化,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 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 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同时,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努力创造可复制、可 推广的鲜活经验,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相得益 彰。 让更多书店在乡村落地生根(纵横) 安徽省黟县碧山村由古祠堂改造而成的碧山书局,是村里 最聚人气的公共文化场所之一;河南省修武县大南坡村的“方 所乡村文化·大南坡”,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乡村农文旅综合 体;浙江省舟山市新建村的欢喜书店“有书有茶有美景”,来 此阅读的游客络绎不绝……近些年,越来越多实体书店出现在 乡村。 在城市里,书店并不罕见,相较而言,乡村里的书店却算 不上多。这倒也不奇怪,毕竟,乡村人流量相对较小,从经营 的角度考虑,书店开在乡村面临的市场风险会大于开在城市。 不过,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和城市中书店竞争越来越激 烈,一些书店转而瞄准乡村另辟蹊径。或借助于“新华书店+农 家书屋”的微改革,或尝试打造“书店+艺术展览”“书店+美 学生活”“书店+时尚服饰”等多业态模式,因地制宜找到了适 合自身的经营路径,从而不断积聚人气、赢得口碑,收获了良 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把书店办到乡村,打造多元化阅读体验空间,对经营者而 言,是顺势而为,以差异化竞争形成新的盈利增长点。对乡村 而言,则可借此集聚文化阅读资源,改善乡村公共文化配套设 施,丰富当地村民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带来精神力量。 同时要看到,目前乡村书店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比如,经济相对发达、文旅资源较好的乡村地区,更为书店 经营者所青睐,而相对偏远的地区,对书店经营者的吸引力 尚有欠缺。再比如,许多乡村书店在提升自身“颜值”方面颇 下功夫,而在对优秀乡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 面,仍待结合实际继续加大深耕力度。 当前,要充分认识乡村书店的建设意义,努力将推进乡村 振兴与扶持乡村书店发展有机融合,不断为其优化发展环境。 书店经营者也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延伸经营触 角,通过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使乡村书店不仅在条件较好的 地区落地生根,也尽可能地在偏远地区获得适宜成长。我们乐 意看到,今后有更多的书店走进乡村、融入乡村,点亮乡村的 未来。 发挥好社会组织作用 提高我国参 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新知新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 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 力、统筹协调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随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社会组织 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深度参与人权、公共卫生、 气候变化等领域的规则制定、议程设置等事务。贯彻落实党的 二十大报告作出的“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战 略部署,进一步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需要发挥好我 国社会组织的作用,推动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全球治理,让世界 听到更多中国声音,助力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 力。 提高参与水平。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 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 组织不断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 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际上,一些社 会组织经常发表专业意见、参与规则制定,是全球治理的重要 参与者。我国一些社会组织在人权、发展等全球治理议题上 的作用日益凸显,拓展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比 如,中国人权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享有特 别咨商地位,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适 应全球治理新形势,应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 的水平,加强与国际组织、各国社会组织的交流对话合作,更 好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推动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 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丰富活动形式。当前,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和全球性挑 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人心所 向、大势所趋。社会组织对全球治理的参与更加直接、广泛、 频繁,并产生深刻影响,成为加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推 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需要鼓励我国社会 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有序参与全球治理的主动性。例 如,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在相关国际论坛、国际会议上积极主 动发声;加强与国外有关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搭建民间外交 平台,打造伙伴关系网络;依照有关双边、多边协议和法律规 定,在境外开展公益民生、人道援助等项目和活动,造福世界 各国人民;等等。通过不断丰富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 方式,有效扩大我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影响力,为破解全球和平 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作出贡献。 加强自身建设。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 变,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没有变,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历史使命也没 有变。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呼声,展现责任担当,社会组 织可以成为各国人民增进了解、深化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协 调的重要平台。要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加强 自身建设、提升工作能力,推动社会组织在促进民心相通、建 设性参与全球治理上发挥积极作用。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国际化 人才的吸引和培养,为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国际交流交往提供 坚强人才支撑;拓宽募资渠道,提高运行资金筹措能力,夯实 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 作,实现学术研究和工作实践双向互动,提升知识素养和专业 水准,更好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断织密基层监督网络(治理者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 高效的监督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 要标志。”搭建监督平台,织密监督网络,一个重要方面是加 强基层监督。近年来,四川德阳市纪委监委以“走基层、访民 生、解难题”活动为载体,畅通信访监督渠道,把日常监督做 细做实,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使监督常在、形成常 态。 靶向发力,找准问题。工作中发现,基层仍然存在监督 执纪力量薄弱、违法违纪隐蔽复杂、不良作风纠而不绝等现 象,损害群众利益,扰乱发展秩序。对症下药,方能精准施 治。我们推动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到村社、进园区、进 学校、进卫生站所,多渠道收集民情民意,多方面摸清问题线 索。深入基层,才能把握基层监督工作的重点;抓住问题,才 能抓住提升基层监督水平的关键。这是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的有 效方法,也是进一步提升监督执纪能力的重要方式。 创新思路,关口前移。建设好、应用好纪检监察系统检举 举报平台,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 开通“码上举报·马上办”网上举报平台,并安排专人收集问 题、核实处置、催办督办,鼓励干部群众对身边不作为、慢作 为、假作为、乱作为以及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作风 问题进行举报。“码上举报”立足于拓宽群众监督渠道,“马 上办”重点在压实办理责任。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着落、有 回音,才能更好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标本兼治,狠抓质量。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力度,必须提升受理案件的办理质量。我们以落实信访举报 办理质量责任制为抓手,开展信访举报办理质量评查工作;按 照“电话询问一批、归纳整合一批、检查核实一批、带信下访 一批”的原则,针对相关问题事项,推动能够及时整改的立行 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限期办结;每月梳理群众反映3次以上 的问题,以“一函一清单”形式点对点反馈,力促问题解决。 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 题,才能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系统施治,凝聚合力。从实践中看,基层监督执纪在一定 程度上缺乏横向协同,未能形成攥指成拳的合力。为此,我们 探索多部门联合审核把关机制,对相关问题开展交办督办。同 时,按照“属地管理、三级联动”“一人一案、每年一包”原 则,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分别选取群众反映突出且长 期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带队开展直抵基层的调研走访,力求化 解矛盾纠纷。坚持以上率下、畅通机制,坚持同频共振、同向 发力,有助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推动监督体系高效运 转。 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 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这是强化基层监督的重要出发 点和落脚点。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健全 基层监督体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正风肃纪反腐各项工 作,以有力有效日常监督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更好服务保 障现代化建设大局。 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发展动力(治理者说) 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 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近年来,河北省威县坚持全面深化改 革,依靠改革破瓶颈、增动力,在行政体制、产业发展等方面 取得实效。新时代新征程,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必须继 续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发展动力。 以系统思维来谋划推进。立足新发展阶段谋划改革、推进 改革,绝不能“单打一”,要在集成上下功夫。我们以体制改 革为牵引,通过职能划转、部门合并、编制调整,在河北省率 先组建市场监管局、探索“一业一证一码”改革,激发了经营 主体活力;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探索“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 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享、集体经济受益”的扶 贫方式,培育壮大了特色产业,带动了群众稳定增收。实践证 明,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提升改 革整体效能,才能以制度创新激荡澎湃的发展动能。 用好数字技术。建设数字政府,对促进政府职能深刻转 变、持续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主动顺应趋势,以数字化 改革促进制度创新。建设“威政通”平台,实现城管、公安、 交通“三网合一”,实现食品安全、安全生产指挥调度一体 化;搭建“威企通”平台,开设融资、供需、合作等10个版 块,为企业提供项目引进、规划建设、竣工投产等服务,实 现26个部门涉企事务“一键直达”;设立“威民通”平台,整 合政务热线、党政门户网等渠道,把群众对解决问题的意见 作为相关部门考核依据,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当 前,群众对数字政务的期待不断提高,我们要顺应数字技术和 依法行政深度融合的趋势,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政 务数据有序共享,推动相关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坚持久久为功。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惟有 蹄疾步稳坚持改、持续改,才能更好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威县是河北省唯一县级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以来,我们累 计实施河北省省级以上重大试点项目45个,推出160余项改革 举措,有18项制度成果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坚持一张蓝图 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 革,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将牢牢 把握发展机遇,实施深化拓展综合改革攻坚行动,聚焦营商环 境、科技创新、城乡一体、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 民生保障和党建引领等领域,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稳扎稳打、 协同推进,以改革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绩。 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新知) 【现象】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江洪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 范区,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贝类底播增殖等工作,促进资源恢 复;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龙栖湾海域普盛海洋牧场,智能养 殖系统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海洋牧场建设不断推进,助 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利用现代工程技术耕海牧渔,大力建 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正将我国广阔海域变成“蓝色粮仓”。 【点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 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 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 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解决吃饭问题不 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我国海域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广 阔的海洋里蕴藏着巨大的食物资源潜力。数据显示,我国水产 品年产量多年保持在6500万吨以上,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人均 占有量超过45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在大食物观的视 域下,辽阔的海洋就是蓝色的粮仓、丰茂的牧场。耕海牧渔、 建好“蓝色粮仓”,既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必然要 求,也是助力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海洋牧场的概念逐渐为人所知。人工鱼礁为鱼儿 安家,助鱼群繁衍。簇簇繁茂的海藻随水舞动,缓冲波浪、净 化水质,海藻场为海洋动物们产卵避险提供理想场所。这些生 动的景象就是海洋牧场的缩影。海洋牧场是指在特定海域,通 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 饵或避敌场所,养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 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与传统海洋养殖相比,海 洋牧场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生产技术和精细管理方式。在恢复海 洋生态系统的同时,海洋牧场还能推动渔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 量效益型转变,为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对于海洋牧场的建设有明确的路线图。《关于加强水 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设国家级海 洋牧场示范区200个左右。近年来,从出台首个海洋牧场建设 的国家标准,到“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建设海洋牧场,发 展可持续远洋渔业”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 要,海洋牧场建设蹄疾步稳。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300多 个,广袤的海面上正在建起一座座“蓝色粮仓”。 把“蓝色粮仓”建好筑牢,是一个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海洋牧场建设模式。另一方 面,也要避免盲目建设、一哄而上。与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海 洋牧场的要求相比,还需要更好地处理数量与质量、生产与 生态、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新起点上推进现代化海洋牧 场建设,要科学布局,统筹规划,瞄准薄弱环节,不断补齐 短板,加强投入保障。尤为重要的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基 础研究,开展生物技术、水产养殖、海洋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研 究,为海洋牧场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蓝色大海,资源宝库。孜孜耕耘“蓝色粮仓”,悉心守护 海洋生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国粮仓定能更加 殷实,这片蓝色国土定会更加生机勃勃。 让古文字“活”起来(金台随笔) “甲骨文方向毕业是种什么体验?”不久前,一名研究学 习甲骨文的95后女生,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介绍自己的专业 引发关注。视频中,她以风趣的独白,向观众科普甲骨文的源 头、学习甲骨文的用途。很多网友在线催更,希望通过学习甲 骨文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 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脉。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 郊洹河南北两岸的殷墟遗址时强调:“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 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 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 展,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开展甲骨文研究和应用,培养了一批跨 学科人才,经过几代人辛勤努力,甲骨文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共4000余个,取得学界共识 的破译字约占1/3。经过一代代学者的研究,已被释读的甲骨文 内容十分丰富,全方位展示了商代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对中国 早期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研究甲骨文是冷门专业,但也有办法引起公众兴趣。 让看似远离生活的“冷门”变为引发共鸣的“热门”,需要 将复杂深奥的专业知识轻量化、前沿的学科热点大众化。科普 视频通俗展现商王武丁写给妇好的“甲骨文情书”,让普通网 友感受数千年前流淌于文字间的丰沛情感,也更直观地理解象 形字“斗(鬥)”的文字演变史;计算机专家则在利用技术手 段,破译那些还没有被认出来的甲骨文……得益于知识分享与 数字技术的化学反应,研究者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汉字 知识,为甲骨文的活化利用打开了广阔空间,也让更多人领略 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但也要看到,甲骨文乃至古文字学研究,都不是简单轻 松地“讲故事”。每一个甲骨文被破译的背后,都是研究人 员“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勤勉与付出。通过技术赋能,加强顶 层规划,重视文理结合,加快古文字学研究的大数据公共服务 平台建设,构建中国古文字的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是时代的 机遇,也是时代的呼唤。注重包括甲骨文与甲骨学在内的古文 字学专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育一批科普园地,才 能把公众对古文字的关注从“一时热”变为“持续热”。 2020年底,“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启动实 施,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建 设和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划部署。相信在不久的将 来,随着更多力量的加入、更多资源的汇集,甲骨文研究领 域的故事中,不仅有“一个人、一间屋、一辈子”的默默耕 耘,还将有“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的无限可能,传统文 化研究将展现新气象。 遇见更好的舞台(金台随笔) 北京147个演出场馆推出293台剧目、1170场演出,精彩纷 呈;辽宁沈阳启动文旅消费嘉年华,努力打造“日日有演出 的艺术沈阳”;山东济南为群众奉上舞台盛宴,钢琴童话夜、 魔术专场、爆笑舞台剧、莱芜梆子等选择丰富……刚刚结束 的“五一”假期,各类线下演出市场快速复苏、势头强劲,成 为消费火热、经济回暖的生动例证。 春暖花开,好戏连台,令人心潮澎湃。过去三年受多种因 素影响,线下演出不时出现延期等情况。不少直播平台适时 推出线上演唱会,话剧《茶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 经典剧目也纷纷开启直播首秀,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只不 过,人们观看现场演出的需求依旧旺盛。一些剧场院团抓住这 一机遇,精心打磨作品,各类线下展演进入相对密集期,掀起 了一波又一波观演热潮。 在开场钟声中屏息以待,在大幕落下后掌声雷动,在人潮 涌动中一同欢呼……“观与演”久别重逢的双向奔赴,实实在 在地诠释着舞台表演艺术不可替代的吸引力。一方面,线上演 出跨越了时空限制,但因为镜头对准的往往只有一个焦点,整 体的服化道效果、变幻的舞台环境、精彩的现场音效、即兴的 现场互动等因素无法同时兼顾。比如,我们可以在“云端”欣 赏演员的表演细节,却无法隔空体验《茶馆》第一幕八方宾客 云集的热闹场面。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相约共赴的陪伴、同时 空内同频共振的感受、不被外界因素打扰的投入,赋予现场观 演更多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寄托。正如一位观众所言:“线上音 乐会更像听歌,可是每一张演唱会门票里都有我的青春。”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演出市场催生的“互联网+演艺”的 新场景、新模式,并没有随着线下演出回暖而消退。无论 是360度自由视角、全息互动投影等技术创新带来的“沉浸式观 演体验”,还是凭借创意惊艳亮相的“唐诗遇上交响乐”“云 上看大戏”等兼具话题性与趣味性的线上融合展演,让演出 市场不断打破以往的局限,展现出更多可能。与此同时,一些 在线平台开通“云包厢”、数字藏品等新尝试,充分发挥线上 演出个性化定制、数字化运营等优势,为演出院团拓展出一条 数字化发展新渠道。调研显示,不少演艺机构在线下市场恢复 后,依然会坚持线上演出。通过线上演出突破自我、依靠现场 演出吸引受众,一场双线并行的演出产业正在悄然铺开,不断 引领着行业更新迭代、探索升级。 打开各大演艺公号、票务平台,紧锣密鼓的开票信息、演 出排期映入眼帘。线上线下的双向驱动、排演密度的持续增 加,透过一场场掌声如潮的演出、一个个不断刷新的票房数 据,我们看到一个活力四射的中国。 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思想纵横)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⑤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 上,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作出深刻 阐释、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一个重大关系就是活力与秩序的关 系。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 现出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科学 把握活力与秩序的辩证法,让我们的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既生 机勃勃又安定有序。 综观世界现代化发展历程,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 社会,往往伴随着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等多方面 的深刻变化。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艰辛探 索、付出巨大努力,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 奇迹。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用 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并有 效应对转型阵痛、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保持社会长期稳定,是 十分了不起的,为破解现代化进程中活力与秩序的难题贡献了 中国智慧。比如,我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 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发展全过 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广泛凝聚社 会共识,促进各方面关系和谐;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形 成并发展“枫桥经验”,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等等。这些 实践探索和宝贵经验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 系,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 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 不断的动力。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深化各方面体制 机制改革,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 领域改革,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调动人民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鼓 励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创新 创造,形成劳动创造财富、实干创造业绩、奋斗创造幸福的正 确导向,使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 动局面。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不愿担当、不 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发挥制度保障和激励作用,充分调 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社风 民风,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奋进姿态 带动全社会形成积极进取、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 站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面临难得机 遇,也面对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各种“黑天 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保持社会活而不乱、活 跃有序的动态平衡,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要更好统筹发展和 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 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 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基层稳则国家安。要注重完善社会治 理体系,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 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 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 态,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 寓活力于秩序、寓秩序于活力,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科学处 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一个充满 生机而又稳定有序的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模样,也是 东方大国向世界呈现的宏伟气象。 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 法治建设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 家”。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 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 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刻阐述,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中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 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 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切实依法保障人民权 益,更好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使我国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 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守人 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科学指明 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为我们在全面依法治国中 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为了 人民、依靠人民,就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让人民 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参与者、促进者和受益者,保证 全体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果、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成果,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人民群众生活、温暖每一个人的心 田。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广泛持续深入参与法治中国建设,充分调动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使全面 依法治国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汇聚起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的强大合力。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正是法治的 生命线”“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 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 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也是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始终把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要使命,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上,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 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关键在于持续推进良法善治,以良法善治 护航人民美好生活。要牢牢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一关键,深入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法律制度,确保立法既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又反映人民 意愿,切实管用有效。统筹推进法治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从制 度层面坚决防止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做到严格执法、公 正司法,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 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 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 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在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利益。法治是人权保障 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用法治保障人民 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才能有力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走好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把依 法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落实到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全方位提升人权保障法治化 水平,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引导全民自 觉守法、履行法定义务,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 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 科 技自立自强助推高质量发展(新知新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 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 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 性变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四个面向”,加快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高质量发 展。 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纵观人类发展史,创 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 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 济发展时期。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 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我们要 把握机遇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技 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 变,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促进我国经济加快向形态更 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 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自己手里。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的奋斗基点”。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 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 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既不能依赖 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做其他国家的 技术附庸,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以时不我待的 精神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 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的独立 性、自主性、安全性,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 上,持续保障国家安全和强盛。 让科技更好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 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把惠民、利 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高质量发展 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推动科技创 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的民 生导向日益突出,成果造福千家万户。比如,5G全场景应用与 整机研发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 合发展,为日常生活和出行带来更多便利;重离子加速器、磁 共振、彩超、CT等一批国产高端医疗装备和器械投入使用,降 低了医疗成本;水稻、玉米、小麦等三大主粮高效育种技术 体系逐渐完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方面 发挥重要作用。坚持科技发展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使科技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将在加快实现高水 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用鲜花装点生活(金台随笔) “五一”假期虽然过去了,但“节日经济”依然提振着 鲜花消费的热情。不久前开幕的2023北京牡丹文化节,延庆区 旧县镇妫州牡丹园展出100多个品种、10万余株牡丹,吸引众 多游客前来观赏。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云南昆明斗南花 卉市场,从早到晚都是热闹繁忙的景象。从聚焦玫瑰到百花齐 放,从节庆礼品到日常消费,从馈赠他人到取悦自己,鲜花消 费走向多元多样。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用鲜花装点生活,既能 在装饰家居时收获审美体验,也能在观赏养护中熨帖心灵,是 一种融入日常又跳出日常的美好。不为重要场合、不挑特殊日 子、不用繁复包装,在路过街边的小花店、地铁站外的小摊点 时,在生鲜超市、外卖平台采买时,随时、随手购置的一束鲜 花,成为居家环境的“软装”。简简单单的一束鲜花,从带进 家门的那一刻,就点亮了家居的色彩,给有限的空间增添勃勃 生机。 无论是季节性的栀子花、荷花、桂花,还是四季不断的玫 瑰、百合、康乃馨,鲜花如同一件常换常新的艺术品,彰显了 购花人的生活趣味和审美品位。不仅如此,在醒花、修剪、插 摆、换水的过程中,人与花的联系更紧密,与自然更亲近。看 着亲手照料的鲜花从含苞待放到尽情盛开,买花带来的愉悦感 进一步提升。 有网友说,用鲜花装点生活,能让平凡的日子充满诗意。 鲜花与诗意之间的紧密联结,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 壤之中。细细数来,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借 花抒情,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以 花明志;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以花说 理,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以花寄情。花开花谢,不仅 是季节流转,更有诗家哲人的不同思绪。赏花吟诗,体现了中 国人的爱美之心,彰显了忧乐圆融的东方生活美学。 鲜花随时买、随手买、随便买的便捷,也离不开产业升 级、高效物流的支撑。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 生产基地。鲜花培育种植更科学、保鲜技术更先进、交通物流 更发达,让鲜花更实惠;鲜花垂直电商、生鲜外卖电商开启线 上卖花,鲜花包月、鲜花自动贩卖机、自助鲜花超市等新消费 模式不断涌现,让买花更方便。当然,这也对丰富鲜花产品类 别、提升产品质量、建立行业标准、创新消费场景提出了更高 要求。 “瓶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供具,实关幽人性 情。”鲜花,寄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数个美好 又平常的细节,构建起充满活力和趣味的人生。热情的向日 葵,明媚了一天的心情;娇艳的洋牡丹,装点了角落里的空 白;宜人的栀子花,给繁忙的日子增加一丝甜香……随处可见 的鲜花提醒着我们,生活充满活力,美好正在身边。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纵横)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 强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 上建功立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盼,也是时代的呼 唤。 “青年”与“乡村”两个名词组合,总能激发人们无限的 想象。让青年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是一个宏大而具体的 命题。 乡村发展需要人才,尤其需要青年人才。当有知识、有技 术、善经营的新时代青年与广袤的乡村土地相遇,可能碰撞 出巨大的创新创造火花。今年“五一”假期,湖南省长沙县 开慧镇一支平均年龄23岁的创业团队,以新潮的创意为红色故 里增添青春气息。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从创办农家乐和精品民 宿,到打造度假基地与文旅IP,乡村发展中处处浸润着年轻人 的智慧和汗水。 乡村是青年大展作为的沃土,是实现个人愿景的绿洲。近 年来,越来越多青年把乡村当作干事创业的舞台,或在这里 收获生活体验,或在这里实现人生理想。有人带着“丰满的理 想”而来,也有人经历“骨感的现实”后再次“离巢”,而勇 敢且坚毅者,终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青年人往往选择逐事业而居。产业发展不挂“空挡”,人 才队伍才不会留下“空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山东 菏泽曹县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银香的一份调研报告,引发业界 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过去十年间,仅曹县大集镇常住人口就 增长了近万人,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降低了3岁。曹县人口年 龄的“逆生长”,离不开产业发展的“吸附力”。在湖南,乡 村文旅发展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加大农村产业优化重 组、整合集成力度,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不断拓 展,乡村必将成为年轻人“心向往之”的目的地。 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34岁的余小 龙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在家乡建设美丽 乡村百合小镇,从种百合到育景点,将龙山百合做成了“金字 招牌”。扎根泥土、奋跃而上,奋斗的姿态,将勾勒出绚丽的 人生底色;青春的足迹,将铺展出乡村最美的风景。 以职称评审激发科普活力(纵横) 近日,中国科协印发通知,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 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这标志着科普工作者有了 专业职称评审渠道,对促进科普人才成长和科普能力建设、推 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影响深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学普及 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是国家创新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人才作为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因 素,事关科普事业发展,必须壮大科普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科 普人才质量。 长期以来,因为科普专业职称评价体系激励机制不健全、 定位不准确,科普工作者很难通过正常的职称评定渠道获得职 业认同和上升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 大。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全民科学素养整体不高,不利于形 成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让科普人才脱颖而出,才能以全民科 学素养提升促进科技自立自强。 为激发科普工作者创新活力,自2019年以来,已有北京、 湖南、天津、安徽等10个省份启动科普类职称评审工作。这些 获得科普类职称的人中,既有科普品牌创始人、科普场馆管理 者,也有科研院所工程师和博物馆讲解员。安徽省2022年首次 组织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开展科普专业 技术职称评定,共评出3名副高级、63名中级、198名初级科学 传播专业技术人员,打破了限制科普人才发展的“天花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点开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着重 评价科普理论研究及科普作品的原创能力,并推行代表作制 度,编写科普教材教案、策划科普展览和活动、研发科普展品 等都被囊括其中,使职称评审更具可行性、适用性、可操作 性。同时,适应时代变化和新媒体传播要求,评审标准借鉴地 方经验,将网络阅读量纳入评审参考。这些新举措改变了唯论 文、唯学历、唯奖项的评审倾向,有利于激发广大科普工作者 的积极性。 科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试点开 展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只是推动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两翼 齐飞的第一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 要(2021—203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设立科 普专业,推动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科学教育本科专 业。当前,中国科协正组织实施科普人才托举工程,从科普人 才培养的源头上发力。随着越来越多科普人才涌现,全社会创 新潜能必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供不竭动力。 激励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纵横) “天镇保姆”“灵丘阿姨”“广灵巧娘”……劳务品牌持 续涌现的山西省大同市,今年计划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 训,共计3万人。新征程上,不论是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制造强 国,还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都需要加 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 提高,更好赋能创业就业和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 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迫切需要大量既有扎实理论 知识又有精湛专业技能,既可以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还具备创 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技能人才培 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精准发力、多措并举,在能力培养、 职业发展、地位提升等方面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激励更 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通过 提升技能实现职业发展、彰显个人价值。 强化激励,增强技能人才的获得感。要不断完善技能人才 激励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奖励体系,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提 高表彰奖励标准。近年来,太原市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投 入力度,陆续选树“晋阳工匠”369名、每人奖励5万元,对获 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职工每人奖励30万元,激励众 多产业工人提升技能,加快成长成才。同时,要完善技能要素 参与分配制度,将技能等级、业绩贡献与福利待遇挂钩,引导 企业探索通过期权、股权、分红等方式,切实提高技能人才收 入。 畅通渠道,让技能人才有盼头有奔头。要利用好实用技 能人才培训基地、各类竞赛等平台,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 环境。前不久,在第十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 赛(职工组)决赛中,山西省14名选手获奖,进一步增强了青 年职工技能成才的信心。要着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 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 评价体系,实现职工成长、企业发展、产业振兴有机贯通。 完善政策,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 的人才观,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 风尚。要深入发掘技能人才先进典型,重点宣传技能改变命 运先进事迹。要畅通技能人才上升通道,着力解决技能人才在 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劳动者更有价值和尊 严,更好地吸引青年人从事技术工作,主动到基层一线,积极 参与技术攻关。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拿出真招、实招、 硬招,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和上升路径,让技能人才创 新有舞台、成才有支撑、奋斗有回报,定能有效增加高技能人 才供给,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 坚实的人才保障。 既要只争朝夕,又要保持历史耐心 以昂扬 的精神状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的放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 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又 要保持历史耐心,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 设。 保持开拓进取的奋进姿态。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近代以 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团结带领人民历 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成功推进和 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二十大对全 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 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唯有时刻保持只争朝夕的精 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的奋进姿态,才能赢得未来、实现梦想。要 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结合具体实际不 折不扣地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转化为实效。增强创新 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出真正解决改革发展难题、人民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增强历史主动,弘 扬“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在实践中大 胆探索,主动抢抓机遇,善于危中寻机、转危为机,不停步、 不懈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 献。 增强接续奋斗的顽强韧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 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 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 践要求”。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 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比如,我国14亿多 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 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只有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 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 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才能实现目标。又 如,我国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 制度安排、政策举措,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成效。同时也 要认识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 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保持历史耐心、进行不懈努力。我们要保 持战略定力、战略清醒,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一件 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积跬步以至千里,把宏伟目标 变为美好现实。 发扬敢于斗争的无畏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 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 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 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发扬斗争精神,深刻认识矛盾无处 不在无时不有、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深入学习感悟我们党团结 带领人民通过斗争创造伟大成就的艰辛历史,从中汲取精神 力量,坚定靠斗争走向未来的决心和意志。要加强斗争本领 养成,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着力增 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能力,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硬功夫。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坚持运用系统观念 破解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下好先手 棋、打好主动仗,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为 做好援藏工作贡献力量(专题深思) 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 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奋斗、不断向前。 广大援藏干部人才要赓续党的红色血脉,传承弘扬中国共产 党人的精神谱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昂扬斗志、认真履职尽 责,为做好援藏工作积极贡献力量。 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 诚是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百余年来,对党忠诚 的政治品格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国共 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涵。“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 繁森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忠于党、忠于 党的事业的生动彰显。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批来自五湖四海 的援藏干部人才,响应党的号召,在雪域高原接续奋斗,为建 设美丽幸福西藏作出重要贡献。新时代新征程,援藏干部人才 要时刻做到与党同心同德、对党忠贞不渝,在执行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上态度鲜明、毫不含糊,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履职尽责、 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要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中提升党性修 养,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 断提高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水平。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的“四件大事”“四个确保”,紧密结合西藏的民情、社 情,立足援藏岗位实际,把各项工作举措落实落细。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 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 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立场是中 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力 诠释,需要我们永远继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几十年来,援 藏干部人才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色刻进骨子里、融入血脉 中,与西藏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新时代新 征程,援藏干部人才要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多深入草场牧 地、工厂车间、巡边护边一线,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 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 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拓展农牧民增 产增收致富路径,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献计出力。要充分发挥 自身优势,协调动员优质资源,发挥在保稳定、谋发展、促改 革中的积极作用,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 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 党的二十大要求,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 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传承弘扬包括“两路”精神、老西 藏精神(孔繁森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个重 要目的是要将伟大精神转化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强大动力。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感召下,援 藏干部人才积极作为,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 重要贡献。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传承援藏干部人才的优良工 作传统,科学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深入研究和解决 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定不移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处 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用好高原 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合理规划发展布局,促进形成绿 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资金、技术、人才和相关企业的引进力 度,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 进质量变革(思想纵横)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③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 审议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 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 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 了质量变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明确指出了效率变 革、动力变革是促进质量变革的有效手段,为我们在新征程上 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已经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高品质 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 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要求更加迫切。要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 突出位置,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由低水平供 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发展阶段、发展条件、发展格 局变化,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坚定不移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新征 程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还需要不断提高我国发展质量和效 益。促进质量变革,在狭义上要求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质量瓶 颈、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在广义上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各 领域各环节发展水平,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 等为核心的发展新优势。 推动效率变革,才能有力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核心 在于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力争在更短时 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高水 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效率变革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还存在产权制度不完 善、公平竞争制度不健全、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等短板和弱项。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立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 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使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促进商品要素资源 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为加快实现效率变革提供高水平的制 度保障。 实现动力变革,才能显著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动力变革的 核心是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虽然我 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主要 体现在原始创新不足、产业总体上处于中低端、一些高端技术 及产品还依赖进口等。对此,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 生产力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 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特别是要加强制造业领域科技创 新,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 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 大科技项目。同时,要注重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 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新征程上,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躲不开、绕不过的矛 盾,我们既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又要通过全面 深化改革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体制机制保 障,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 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不断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卡点 瓶颈,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汽车下乡”重在优化消费环境(纵横) 汽车消费作为大宗消费,是当前稳经济、促消费的重要抓 手。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 业集群的意见;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 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不仅能够 降低用车成本、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 数,而且能够进一步提振消费动力、拉动经济增长,是一件利 国利民的好事。把好事办好,还要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在优 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上持续用力。 供给侧至关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稳步改善,农村居民对出 行的需求日渐提高。绿色环保、用车成本较低的新能源汽车 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农村市场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的 重要增长点。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 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优不优”,品质型消费 逐渐取代了温饱型消费。但农村消费有其特点,相较于城市居 民,农村居民更注重汽车皮实耐用和强大装载力,农村道路路 况也与城市存在差别。在这种背景下,车企在产品开发上,应 瞄准农村市场需求,注重产品的驾驶体验、安全性等,“定 制”更多适宜农村地区使用的、质量可靠的车型,丰富新能源 汽车供应,从而获取更大的农村市场份额。 要破除制约消费的障碍。买车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件大 事,养车也需要一笔不小支出。如果相关配套设施、售后服务 跟不上,势必会挫伤农村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充电排队现象 在城市并不鲜见,而大多数乡镇很少有充电桩,更不用说新能 源汽车的维护网点。农村居民购车后“充电难”“为一颗螺丝 钉专门进一趟城”,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农村销 售量的关键因素。要更长效、有力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还 应将售后服务与销售渠道一起下沉,在乡镇一级建立稳定、 有序、优质的售后服务网点,让农村居民买着放心、用着省 心,免除购车的后顾之忧。要加大力度支持相关配套设施建 设,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让广大农村居 民也能享受到便利的充换电服务,建设车用天然气加气站,以 满足农村地区社会车辆的加气需求。 让新能源汽车下乡更顺畅,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等相关 各方共同努力,优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环境,给农村消费者提供 更多实惠,更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艺术扮靓乡村美好生活(金台随笔) 在乡村,艺术的能量有多大?四川省平昌县双城村是经典 油画《父亲》的诞生地,当地借助《父亲》这一艺术名片的影 响力,盘活优质生态、传统村落等多种资源,把村落打造成了 乡村旅游集散地,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双城村的故 事,彰显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 艺术是对美的表达,能点亮美好生活。浙江省杭州市富 阳区东梓关村,将失修已久的老宅改造为白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