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1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贵州A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1年公务员多省联考 《申论》题(贵州A卷) 一、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 限为150分钟,总分15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 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 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 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 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监考人员宣 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 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 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1 2020年,L省民生工程推进跑出“加速度”,一系列保障和改 善民生的惠民之举纷纷落地——稳定就业岗位880.8万个;开工 改造老旧小区50.8万户、棚户区14.75万套,开工建设公租 房4312套,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改造敬老院155个、护理型养老 床位1.8万张。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L省又明确提出要聚 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求突破、见实效,注重普惠性、基础 性、兜底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切 实办好。如何让老年群体“老有所养”,也是代表委员们普遍关 心的问题。T市市委书记谭洪在参加分组讨论时,着重提出要进 一步办好民生实事,其中最迫切的一条就是把老年食堂办 好,“实现老年人困难的不交钱,条件好的少交钱,不用去赶集 买菜、动火动电,就能吃上热汤热饭。” 省人大代表李智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1年是‘十四 五’开局之年,在继续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 景下,L省将从交通、教育、医疗、就业、健康等多个方面办好 更多民生实事,在改善民生品质上干出一番新气象。报告有温 度,为民情怀浓,就是要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 子,努力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让人民 群众的获得感更足。” 材料2 近年来,长茂村围绕破解人、财、地三个难题,积极推进 系列要素联动改革,逐步从一个发展落后的农业村蝶变为远近 闻名的“明星村”。 以前的长茂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农作物一年两季,一 季烤烟,一季稻谷,粗放式耕种方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 力不强。“一旦遇上了台风,基本就是颗粒无收。”长茂村党支 部书记刘振华说,“我们村地处世界长寿之乡,土壤富含‘长寿 元素’硒,空气与水质好、温差大,但为何农业却成为‘跛脚’产 业?”曾十余次到此走访的农业大学王教授直言,欠发达地区的 资源禀赋优势本来就不明显,若是以分散的土地、少量的资金 延续传统农业生产形态,收益自然一般。 32岁的黄波是长茂村的致富能手。去年上半年,他一口气 向村里的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租下40亩地发展木耳种 植,“这40亩地,涉及几十户人家,我现在不用一一去谈,只要 找村里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就行,省去大量沟通成本。”去年以 来,为解决承包地分散化、碎片化和低效使用等问题,长茂村 建立村级土地合作社。“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以求将分散在 每家每户的耕地经营权‘化零为整’,实现股权到人、股份合 作、集体运营。”刘振华介绍,“村级土地合作社以合适的价格 集约土地,并将集约后的土地以竞价方式承租出去。对于土地 租金增值部分,土地合作社进行二次分配。50%返还给土地出 租农户,50%归作集体,用于村里产业发展、关爱老人等公益 事业。” 黑木耳产业园是长茂村近些年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 缩影。该产业园由长茂村利用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与产业帮扶资 金投资兴建,总投资约500万元,占地约10亩,实行生产、加 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记者在黑木耳产业园看到,几十个村民 忙着栽培菌种、制作菌棒、养菌,柳琴就是其中一位。“在这儿 上班,一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工资,也能照顾家里。”她笑言。 据了解,在前期土地流转基础上,长茂村利用村集体经济建设 厂房和种植基地,然后每年以20万元价格租赁给企业,探索“党 支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形式,联手组建产业化联 合体。同时,村党支部组织农户成立产业合作社,发展专业化 生产,形成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模式,有效 解决农户传统种植模式风险大、竞争力较弱的问题,为村民提 供内有技术、外有销路的产业链服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发展产业有资金需求,但 金融机构有规避风险的责任,“钱从哪儿来,怎么才能用好”的 问题愈发突出。为此,长茂村按照因地制宜、入社自愿的原 则,探索成立长茂村资金互助社,并设立村级互助基金。“互助 基金的资金来源为村民自筹、财政支持和社会捐赠三部分,我 们实际筹款103万元。”刘振华说。之后,在互助基金中设 置100万不动本基金,用于村集体、农业合作社及村民在银行担 保贷款,担保贷款总额度为300万元。不动本基金的利息,一部 分归村集体,一部分返还给资金互助社社员。“基金担保+村集 体审核+银行授信”合作方式,为长茂村带来多渠道、多方式的 融资服务,有助于满足农户短期种养、技术设备购买与更新、 产业投资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也为长茂村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 开展项目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如何释放沉淀资源、推动产业兴 旺,是不少乡村遇到的现实难题。在王教授看来,只要思路和 方法得当,就能找到适合本地的致富之路,就像把米、红豆、 红枣等熬制成八宝粥,能得到更多附加值。长茂村走的正是这 样一条路。 材料3 下面是某报记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采访活动中收集 到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上班第一天,社区工作者小何就遇到了处理不了 的“麻烦”。到社区走访时,一名听力障碍居民因为写不全名 字,着急地比划着手势。看不懂手语的小何一头雾水,只能干 着急。这次经历令她自责不已。虽然社区里听力障碍居民不 多,但如果不能与他们有效沟通,连打招呼都困难,更别说主 动提供服务了。想到这里,小何打定主意要学手语。看书、上 网课、请教专业老师……刚学会几句简单用语,她便主动找听 力障碍居民“聊天”,再帮他们做些小事。慢慢地,沟通的桥梁 畅通了。去年初,小何创建了“无声服务室”,内设“调解室”“谈 心角”等功能区,帮他们找工作,解决问题,无声的交流成了社 区的一道风景。小何说,多数人的便利要考虑,困难群体的利 益诉求也不能被忽视。 故事二:炭火烧起来,村民围坐在一起,西山村2020年第 五十二次屋场会开起来了。屋场会请来了准备来村里投资的企 业家,和大家讨论建民宿的事情。需要多少投资?村里人可以 参与建设吗?以后能有多少就业岗位……一个个村民关心的问 题,在大家的笑声中得到解答。去年的一次屋场会上,有村民 提出用电泵引水上山,以解决人畜季节性缺水问题。但有村民 质疑,电泵引水上山,尽管不用负担建设成本,但以后用电抽 水,电费可能很高。为此,村民们争论不休。会后,扶贫工作 队带着这些问题,在村里专门进行了走访调查,特别听取了一 些熟悉山里情况老人的意见。一位老人提到村子的后山上有个 废弃水库,漏水很多年,如果能把它修好,说不定能行。工作 队实地考察后发现,利用旧水库投资小、维护易,的确可行。 项目完工后,村民用水成本比原计划减少了一半,临近的村子 也受益。 故事三:柳荫新区有不少群众是从高山地区易地搬迁来 的,适应新环境还需要有个过程。“电梯怎么用?”“过马路为啥 要看红绿灯?”入户走访过程中,柳荫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老朱发 现,大家的许多困难都是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带来的。找到 了问题的关键,有人提出了办“夜校”的想法。“夜校”办起来 后,老朱和同事们精心准备课程,大到法律法规、国家政 策,小到城市生活常识、本地方言,凡是和搬迁群众生活密切 相关的,都找人来讲。每次上课,都要下足功夫,做充分的准 备。民警讲交通规则、防骗知识,社区工作人员关注易地搬迁 移民的衣食住行、生活小事,随迁干部鼓励大家放下乡情、主 动拥抱新生活。一年多来,40多期“夜校”真正融入了搬迁群众 生活的一点一滴,照亮了“新城里人”融入城市生活的路,在干 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材料4 77岁的彝族老阿妈克迟莫,乘坐5619次列车从下普雄前往 上普雄走访亲戚。阿妈很爱笑,也很健谈,因为牙齿几乎掉 光,她笑着的时候总是害羞地抿着双唇。她说:“1968年,25岁 从上普雄嫁到了下普雄,走了一天多的山路,才到夫家。两年 后的1970年,‘小慢车’开了,40多分钟就可以回娘家。”尽管最 近几年山里的大多数村子都修了公路,但是大凉山区经常出现 落石、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阻断公路,冬季也经常封路。 对于大凉山深处的彝族老乡们来说,“小慢车”还是最安全、时 间最有保障的出行方式,很多时候也是唯一的出行方式。“即使 某些区段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通行,我们也会保障其他区段的运 行。”乘务员阿霞说。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趟被称为“小慢车”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