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写材料落实(实践、调研)主题实用古语集锦(18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写材料落实(实践、调研)主 题实用古语集锦(18条) 1.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出处:唐·孟郊《劝学》。原文:“击石乃有火,不击元 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释义: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 儿烟也不会冒出。比喻:只有亲身实践,才会有所成就。 用法提示:孟郊的诗,虽说用语有时候会略显生涩,但是 道理直白明了,显而易见。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说 明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甚至还有些“恐吓”的语气。“从实 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公文中可以说是“老生常谈”,所以 这句话能用到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而且,古往今来,关于实践 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这句不常见,可出新意。比如,“击石 乃有火,不击元无烟。”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 论只有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出处:西周·姬旦《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原 文:“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起而行 之;或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释义:原意是:有的人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有的人起来 执行治国之道。“与其”“不如”是后人加的。今意是:坐着 谈论大道理,不如亲身实践。 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要反对坐而论道,崇尚起而行 之;反对高谈阔论,崇尚实干苦干。而且,这句话的对比句 式,很能在强烈的反差中说明道理,且既有古意,又有新解。 比如,“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说再多关于“谋 事”“创业”的大道理,也如不实实在在地干出一番事业。 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出处:清·顾炎武语。“清谈误国”乃是顾炎武批评魏晋 清谈之风的总结之词,具体见其《与友人论学书》。后常 用“空谈误国”。 释义:只是泛泛而谈地讨论国家大事,终究会耽误国家发 展,只有真正地脚踏实地地做事,才能够兴盛国家。强调少说 空话,真抓实干。 用法提示:魏晋时期,清谈之风大盛,有识之士经常聚在 一起谈天说地,而不是挥军北伐,收复中原。后世对此一直颇 有微词,顾炎武便是其中之一。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常 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如果一件事情需要十分钟,那 么部署一分钟就够了,剩下的九分钟都交给落实。比如,“空 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的国 家建设好。 4.虚谈废务,浮文妨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原文:“夏 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 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释义:空洞无物的谈话会荒废掉办事的时间,耽误办要 事;浮华而脱离实际的文章会妨碍办理重要的事务。强调干实 事,干正事。 用法提示:这段话是王羲之对谢安说的,但有意思的 是,这两位都是东晋时期有名的清谈大家。“虚谈废务,浮文 妨要”,不是当时之所宜,亦非今天之所宜。不行动,再宏伟 的目标也只是空中楼阁;不落实,再美好的理想也只是纸上谈 兵。在公文写作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并不是所有 的“谈”和“文”都不要,我们应该摒弃的是那些与实际工作 无关或者远多于实际工作的“谈”和“文”。比如,“虚谈废 务,浮文妨要。”我们应该对虚夸浮躁和华而不实的不良作风 予以严肃批评,对“废务”和“妨要”给予当头棒喝。 5.天下之事,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出处: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原文:“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 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释义:听别人的话也不难,难的是依照别人的话办事。可 以引申为听取群众意见不算难,难的是让群众的意见实现。 用法提示:纸上谈兵总是要比领军上阵容易得多,这也就 是为什么口绽莲花的壮年赵括能够轻而易举地取代成熟稳重的 老将廉颇。在公文写作中,越难的事情就越要强调,让实践距 离理论更近一步,或者说无限接近。“天下之事”一句可以用 于说人,也可以用于说事,尤其是关于群众的事。因此,党建 方面的公文是可以引用的,后面还可以加上一些考核的内容。 比如,“天下之事,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也许实 践和理论不能一一对应,不能严丝合缝,但是退一步,就更远 一步。 6.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出处: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原文:“唯恐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于业泰,体逸于时安。”唐·吴兢 《贞观政要·征伐》亦有选录。 释义: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比 喻:知易行难。 用法提示:韩寒的电影《后悔无期》中有这样一句台 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就是理论和实 践的差距,也即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眼高手低”。在公文写作 中,“知之非难,行之不易”不是告诉我们“行”太难了,都 别做了;恰恰相反,这句话是说,我们要知难而进——这就是 中国式的哲学,强化你前行动力的不一定是利益,还可能是困 难。比如,“知之非难,行之不易。”怎么学才能学深学 透,怎么做才能做好做实,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在学习教育伊始 就当好好厘清的基本问题。 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原文:“故汉得 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 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古人 有言”指的就是西汉·刘安等《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 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释义:与其站在河边看着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幻 想着鱼儿到手后的场景,还不如回去下功夫结出一张渔网,让 愿望实现。比喻:空空羡慕,徒有愿望,不如动手去干来得实 在。 用法提示:“不如退而结网”明显比“不如归家织网”华 丽得多,这也可能是前者“后来居上”的原因之一——毕 竟,“前四后六”式的句子还是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的。 从“临渊羡鱼”到“退而结网”,是一个从眼睛到双手的过 程,是一个从不行动到行动的过程。在公文写作中,这是一句 前后对比句,指出错误之后马上提出了解决方法,写作内容也 可如此衔接——指出错误做法之后,用这句话引出解决方法。 比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抓落实,我们要瞄准方 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 不行。 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出处:战国·荀子《荀子·修身》。原文:“然而跛鳖致 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 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 矣。” 释义:即使再近的路,不走也不能到达。即使再小的 事,不去做也不可能完成。强调踏实笃行的重要意义。用法提 示:成功的路就在我们的脚下,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走,永远 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只会一事无成。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 讲的是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用在段首无疑了。比如,“道虽 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 践去完成,伟大的成就也总是跟随在一连串小的成功之后。 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出处:战国·荀子《荀子·劝学》。原文:“故不登高 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 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释义: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走近峡谷,就 不知道地有多厚。比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亦用来说明实践 的重要性。 用法提示:如果把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我们都听说过的 那句俗语:不知天高地厚。荀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学 习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只有真正了解前人丰厚的知识成 果,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在 公文写作中,这句话除了用于一般的重视实践的作用,还可以 用于调查研究中的“俯下身子”。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