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素质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素质篇 目录 一、忠诚...................................................................................................................2 二、信念(专注).................................................................................................. 17 三、志向(意志).................................................................................................. 35 四、胸怀(大局).................................................................................................. 52 五、爱国.................................................................................................................70 六、诚信(真诚).................................................................................................. 89 七、担当(党性、奉献)..................................................................................... 106 一、忠诚 1. 善莫大于作忠,恶莫大于不忠。 出处:东汉·马融《忠经》。原文:“善莫大于作 忠,恶莫大于不忠。忠则福禄至焉,不忠则刑罚加 焉。”释义:世上最好的事,没有比尽忠更善的了;世上 最不好的事,没有比不忠更恶的了。直陈“忠”的性质与 地位。用法提示:这句话相当于是在给“忠”定性:忠是 世上最善之事。唐德宗李适在《送徐州张建封还镇》中写 道:“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方寸”是何处?就 是我们的心。心怀忠诚,才能入火海而不退缩、遇烟雾而 不迷失、出淤泥而不沾染、临诱惑而不动摇。对党忠诚始 终是我们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座右铭、大义凛然的正气 歌。“善莫大于作忠”更是经常被用到,其实后面一句也 应该加上,对比总会使意思更加深刻。 2.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兵要》。原文:“人之忠 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 之,志立而名扬。”释义:人有忠诚的品德,就好比鱼儿 有了水。鱼离开水就会死,人失去忠诚的品德就很危险。 用法提示:《兵要》主要是讲行军、扎营时需要注意的事 项,但它并不是诸葛亮出的“单行本”,而是收录在各个 版本的“诸葛亮集”中,其中内容多是摘取《太平御览》 《北堂书钞》等书中诸葛亮的只言片语。目前比较全的是 清代张澍编纂的《诸葛忠武侯文集》。用的时候要注 意,这两句话重在强调“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刘备 和诸葛亮不愧是“国民好君臣”,都喜欢用鱼和水打比 方。坚定理想信念,讲求忠诚担当,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追 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维 护中央权威,才能在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中实现自身跨 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3. 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出处:东汉·马融《忠经》。原文:“忠者,中 也,至公无私。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 私,大亨贞。”释义:忠,就是中,不偏不倚,至正至 中,大公无私。这是对忠之内涵的解释,也可以理解为如 何才能真正地做到忠。用法提示:忠的性质、地位、必要 性和重要性都说过了,这里就要说忠的含义了,以及如何 才能真正地做到忠。忠的含义非常广泛,不是一 个“中”字就能概括得了的,但“至正至中”绝对是忠的 重要方面。我们知道,忠是好事,但“愚忠”就不是什么 好词了,常指愚昧的忠实,不计后果,不想原因,不衡量 利与弊,只知道按照命令去做某事,没有自己的想法。所 以,马融在《忠经》里还说了,忠不只是“奉君忘 身”,还应该是“正己安人”,两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忠 之道。这里讲的其实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用的时候要注 意区分,说到哪方面的时候用哪方面。 4. 君子尽其忠能,以行其政令。 出处:东汉·马融《忠经》。原文:“君子尽其忠 能,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闻也。”释义:君子会 用他全部的忠诚和才能,来贯彻执行政策命令。具体来 说,要想真正地做到忠,该如何做。用法提示:这句话也 是从方法论方面来说的,但是要比“忠者,中也,至公无 私”更加具体。可以说,“至公无私”是理论层 面,而“行其政令”已经到了实践层面。这里 的“行”,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上的学习贯彻,另一 个是对下的推行落实。所谓:“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 昭。”只有自己融会贯通了,才能让别人明白该怎么做。 同时,落实也是重中之重,党员干部是否具备高效的执行 力,主要表现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部署中,将 直接关系到工作能力的好坏。具体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注 意文意的侧重点。 5. 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 出处:东汉·荀悦《申鉴·杂言》。原文:“进忠有 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 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释义:奉献忠诚有三个 方法:一是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防范,二是在事情已经发 生时赶快补救,三是在事情过后加以警戒。这句话说的是 忠诚的三个方面。用法提示: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 是三个全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二是如果可以选择的 话,要选第一个。在公文写作中,廉洁自律、反腐倡廉自 然也可以作为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一个方面,而“一曰 防,二曰救,三曰戒”之后,可以通过进一步解释(什么 是“防”呢?)或者列举措施(具体措施有……),将这 三者充分展开。比如,“进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 救,三曰戒。”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一是要在固本培元上 下功夫,从根本上守住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二是通过思 想教育、制度建设、治腐惩贪等措施和手段,保证反腐倡 廉的工作成果。 6. 人生乐在相知心。 出处:北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二)。原 文:“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 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 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释义:人生的 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形容两心相知在忠诚方面的重要 性。用法提示:王昭君本来和“明”字没有半点儿关 系,到了晋朝,为了避司马昭的讳,王昭君才变成了明 妃、王明君。王安石的两首《明妃曲》,被认为是咏王昭 君最好的诗。他这是在以小说手法与古文笔法来写诗,我 们也应该以读小说、读古文之法来读它,才能读懂。在公 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强调忠不是单方面的;忠 诚,贵在相知。比如,“人生乐在相知心。”培养选拔优 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对实践锻炼中表现优秀的年轻干 部,要深入了解、加强沟通、重点培养、大胆使用。 7.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出处:南宋·文天祥《扬子江》。原文:“几日随风 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 肯休。”释义: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指向南方誓不 罢休。形容忠君爱国永远不悔。用法提示:文天祥为什么 一定要“指南”,因为南宋在元朝的南方。当时,文 天祥代表南宋去元营谈判,结果被扣留了。临安沦陷的时 候,他在镇江趁机逃脱,历尽千难万险去了福建,募集将 士,再度抗元。这一路上他写了许多诗,诗集名为《指南 录》,《扬子江》便是他过扬子江时写下的。在公文写作 中,这种慷慨激昂、让人读了为之振奋的诗句,特别适合 放在排比句中,强化感情、增强气势。比如,爱国报国不 是随便说说,要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 休”的执着,要有“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忠贞。 8.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出处:唐·李贺《雁门太守行》。原文:“黑云压城 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 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 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释义:为了报答君王在黄金台上 的恩遇,我愿手携宝剑,视死如归。表现了一种“酬知 己”式的忠诚之情。用法提示: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有 很多说法,其中最权威的一种是,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 使,带兵征讨雁门郡之乱,也叫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 诗,鼓舞士气,便是这首《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句句都 是名句,联联都是名联,但在公文写作中,前面三联偏重 写景,但是又偏悲壮,不太常用;而“报君黄金台上 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却不失为忠诚的一种表现。比 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党和人民 需要的时候,我们的军队要能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要 能拉得出来、顶得上去、打得胜仗。 9.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出处: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六)。原 文:“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 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 边。”释义:艰苦奋战,有功也难以得到奖赏,忠诚又有 谁看见?表现了一个忠臣良将不受赏识的悲愤心情。用法 提示:一个人要是有才华,想藏都藏不住。李白一口气就 写了五十九首《古风》诗,而且首首经典,尤其是第三 首:“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是如雷贯耳。在公 文写作中,忠诚有很多值得说的,比如忠诚的伟大意义、 思想根源、经典案例等,而这一联,说的则是一个忠诚的 人应该得到怎样的对待,是不闻不问还是加以礼遇,当然 是后者了。比如,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把非凡 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不能使“苦战功不 赏,忠诚难可宣”的现象重现在今天。 10. 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 出处:唐·吴筠《舟中夜行》。原文:“榜人识江 路,挂席从宵征。莫辨洲渚状,但闻风波惊。阴云正飘 飖,落月无光晶。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释义:我 怎么会不怕艰难险阻?我所凭借的不过是“忠诚”二字罢 了。表现了一个忠诚之人的基本底色和操守。用法提 示:吴筠本是道士,与李白等文人交往甚密,后来被唐玄 宗召见,因为高力士的谗言,也和李白一样“仰天大笑出 门去”了。吴筠在道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基本上 也都是论道之诗,唯有“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一 句,足以让他的名字屡屡被人提及。在公文写作中,这联 诗是颇具有号召力的。比如,“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 诚。”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只有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才能不畏艰险,砥砺奋进。 11. 临患不忘国,忠也。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原 文:“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 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释 义:在患难之时亦能处处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是为忠 诚。这是忠诚的一种表现、一个方面。用法提示:鲁迅曾 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中写道:“我们从 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公文写作中,“临患不忘 国”就可以作为忠诚的一个方面来谈,或者用来讴歌那些 在国家存亡之际,舍生忘死的英雄们。比如,“临患不忘 国,忠也。”危急存亡之际,那些为追求和平正义做出重 要贡献的人们,我们要永远缅怀他们、铭记他们,并向他 们学习。 12.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出处:明·杨继盛《就义诗》。原文:“浩气还太 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释义:生 平早有报国心,却未能报国留下遗憾,留下忠魂作厉鬼仍 要为国除害杀敌作补偿。形容报国之心不但至死不变,即 使死后也不会改变。用法提示:杨继盛是明朝中期有名的 谏臣,有多有名呢?嘉靖时,他上疏弹劾严嵩“五奸十大 罪”,结果肯定是反被诬陷了,然后下狱拷打,不幸遇 害。直到明穆宗即位,他才得到平反。这首诗是杨继盛临 刑之前所作,也可以叫作“绝笔诗”。在公文写作中,这 联诗最好用来形容自己,因为“生平未报国”是句谦 辞,不太合适用在别人身上。 13. 忠诚所感金石开,勉建功名垂竹帛。 出处:南宋·陆游《秋日村舍》。原文:“会稽城南 古大泽,霜晴水落烟波迮。寒风萧萧凋榉柳,暖日晖晖秀 荞麦。传闻新诏募新军,复道公车纳群策。忠诚所感金石 开,勉建功名垂竹帛。”释义:至忠至诚的品格可以感化 金石,所以要不断勉励,努力建立功名,使自己的名字、 功业可以载入史书,流传后世。鼓励人们将忠诚坚持到 底,定会有所成就。用法提示:陆游在古代诗人中是有名 的高寿,八十五周岁,就算是放在现在,也颇令人羡 慕;“陆游诗集”收诗近一万首,这个数字在古今诗人中 更是名列前茅。而且,大部分都与忠诚、报国等关键词有 关。所以,在公文写作中,我们会经常用到陆游的诗词。 这联诗与“赢得生前身后名”有些相似之处,都是从“身 后名”的角度来鼓励自己或者他人要忠诚、有担当。比 如,“忠诚所感金石开,勉建功名垂竹帛。”回望历史、 追思先辈,更能洗涤灵魂、坚定初心。常怀忠诚之心,自 觉遵守党章,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14.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出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原文:“固夫忧 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非不厚 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释 义:忧心国家以至于忘记自己的小家,牺牲生命来使国家 渡过灾难,是忠臣的志向。形容国家危亡之时,忠臣勇于 担当。用法提示:自古文人多磨难,尤其是在政治上。曹 丕生前一直防着他那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他儿子曹睿即 位后,继续防着这位天纵奇才的叔叔。曹植实在无言以 对,便写了这篇《求自试表》。在公文写作中,“忧国忘 家”“捐躯济难”既可以作为要求,也可以作为好干部的 标准,尤其是在关键时期。比如,“忧国忘家,捐躯济 难,忠臣之志也。”好干部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不 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也有所不同。 15.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 出处:唐·崔颢《赠王威古》。原文:“相看未及 饮,杂虏寇幽燕。烽火去不息,胡尘高际天。长驱救东 北,战解城亦全。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释义:在 国家危难之时前往战场解救国家是边将的本分,自古以来 都是这样的。形容守土有责。用法提示:千万不要以为崔 颢只写过一首《黄鹤楼》,人家可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盛 唐边塞派诗人,他也渴望保家卫国,勇敢战斗,做一个像 王威古那样的边将。比如,“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 然。”尽管各个历史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不同,尽管不同 时代的优秀干部各有特点,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 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始终不变的价值底色。 16.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出处:唐·张籍《西州》。原文:“郡县发丁役,丈 夫各征行。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良马不念秣,烈士 不苟营。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释义:良马不贪恋 食槽中的饲料,有抱负的人不贪图眼前的荣利。形容有志 之士不会贪图眼前小利。用法提示:这里的“烈士”和我 们今天所说的烈士可不一样,“烈士”古意是指那些有抱 负、有作为的人,如曹操的《龟虽寿》中的:“烈士暮 年。”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作为一个学习的榜 样,希望大家都能以古之“烈士”为标杆,不蝇营狗苟、 不假公济私,适合党内生活会议、干部大会等强调党建的 场合。比如,对党忠诚,就是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 党为党,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做到“良马 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二、信念(专注) 1.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出处: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原文:“一日一 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释义:用绳子当 锯子,时间长了就能把木头锯断;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 了就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 情就能成功。用法提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其实就 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文艺版”,类似的还有“坚持就 是胜利”。真正的坚持,是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还坚持 到底,拼搏到感动自己,还要想方设法去做最后的努力。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一个人实现梦想最忌讳的就是缺乏 恒心。那种朝三暮四的做事方式,绝对会是成功最大的绊 脚石。只有瞄准了方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才能扫除一 切障碍,到达梦想的彼岸。”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我们能 做的就只有坚持到底。 2.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出处: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季冬纪·诚 廉》。原文:“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 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释义:石头无论怎么破 碎,依然是坚硬的;丹砂无论怎么磨损,依然是红色的。 比喻:经得住考验,不因外界而改变。用法提示:坚硬是 石头的本质,红色是丹砂的本色,它们不会因为外力而改 变固有的本性。以物喻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面对 复杂局势和各色诱惑,领导干部能否经受得住考验,还要 先问问自己,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本质和本 色。“石”和“丹”都可以用来比喻共产党 员,“破”和“磨”则可以用来比喻考验,考验有很多 种,困难、腐败、任务,等等。所以,在说到品格、信念 的时候,都可以用这句话来表决心、提要求。 3.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出处:南朝梁·张丽华辑录、徐陵作序《玉台新 咏·孔雀东南飞》,作者不详。原文:“感君区区怀!君 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 纫如丝,磐石无转移。”释义: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像丝 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后世多用来形容坚定的信念。 用法提示:《孔雀东南飞》原本只是南朝时期的一首长 诗,不仅作者不详,连名字也没有。张丽华将其收入《玉 台新咏》时,才以诗歌的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作为诗 题。不过,据说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确实是一个真 实存在的爱情故事。另外,“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 移”还曾是《还珠格格》中乾隆和夏雨荷之间的约定。在 公文写作中,可以将这联诗中爱情的那层意思剔除,用以 表示对某件事情的坚定。比如,“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 移。”党员干部要带头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推动思想 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工作再落实,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 梦想变为现实。 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处:唐·元稹《离思诗五首》(其四)。原 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 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释义: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 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 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后世多用来形容对某件事 情或事物的专心致志。用法提示:五首《离思》都是 元稹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的,也是元稹的悼亡诗中最著 名的一组。其中,第四首尤为受人追捧。电影《天龙八部 之天山童姥》中,李沧海和巫行云这两个人的名字便是由 此而来。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形容理想信念方 面,比较适合用在排比句中。比如,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 理想信念,要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 坚定不移的信念,要有“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 强”的历史担当。 5.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出处:近现代·夏明翰《就义诗》。原文:“砍头不 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释 义:砍掉头颅并不可怕,只有我的信仰共产主义是真理。 形容即使面临死亡,也不能动摇信仰。用法提示:夏明翰 是早期共产党员,曾在五四运动、湖南农民运动中做出过 突出贡献。后来被叛徒出卖,在武汉被捕。被处死前,执 行官问夏明翰还有什么话说,他便要来纸笔,写下了这首 大义凛然的《就义诗》,年仅28岁。在公文写作中,这联 诗经常被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我们要有“砍头 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要有对理想的执着追 求、对信仰的忠贞不渝;又比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 义真”,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地表达了共 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 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 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释义:春蚕结 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 油才能滴干。形容直到最后一刻也不放弃。用法提示:李 商隐的《无题》诗优美典雅,但是晦涩难懂。有的说是对 爱情的至死不渝,有的说是对理想的坚持到底,莫衷一 是,结果后来大家用的几乎全都是“无题”诗的引申义。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多用来形容教育工作者,广义来说 就是对信仰、职业、使命、责任等的坚守,或是嘉奖某 人,或是提出要求。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那些为了人民而牺牲的奋斗者们,有的家喻户 晓,有的隐姓埋名,但他们每个人都是熠熠生辉的楷 模,是前行路上的灯塔,是永不过时的标兵。 7.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出处: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原 文:“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 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 子。”释义:受屈而忠心不改,然后才能辨别谁是真君 子。比喻:君子的品格经过磨难之后方能彰显。用法提 示:“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一句,李白既是在警告 韦黄裳,也是在直抒自己胸臆。自己被唐玄宗“赐金还 山”,不改本色,自然是君子;而韦黄裳到处打点,曲意 逢迎,自然不是君子。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在困 难、失败方面文章,后面的内容可以是如何面对失败,失 败之后要怎么做,是坚定信念还是半途而废等。比 如,“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越是难熬的时候,越 要输得起,勇于从头再来;越是想放弃的时候,越要咬紧 牙关,敢于屡败屡战。 8.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出处:近现代·韩儒林所撰对联。原文:“板凳要坐 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文章不写一句空”也 作“文章不写半句空”。释义:做学问的人要耐下心来坐 十年冷板凳,毫无怨言;文章却要写得实在,没有半句浮 华的空话。用法提示:范文澜曾经说过:“坐冷板凳,吃 冷猪头肉。”韩儒林和范文澜是好朋友,便有感写下 了“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在公文写作 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学习的毅力和写作的坚持,对象 可以是晚辈、学生、青少年等。比如,“板凳要坐十年 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 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 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9. 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感虚》。原文:“此欲言 尧以精诚射之,精诚所加,金石为亏,盖诚无坚则亦无远 矣。”释义: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 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用法提示:明人凌蒙初非常喜欢王充的这句话,将其略加 改动,写入《初刻拍案惊奇》之中,就出现了我们更加熟 悉的那个版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公文写作 中,这句话能够用在很多地方,形容坚持到底必将取得收 获,或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键在诚,或是期许一直 的努力终会达成所愿。比如,“精诚所加,金石为 亏。”两岸同胞定能捐前嫌,弃小隙,增强休戚与共的民 族认同,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 10.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原文:“盖文 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 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释义:文章 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 盛大事业。将文章的地位抬到了最高的位置。用法提 示:曹丕《典论》的全本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了,《论 文》一篇由于被萧统选入《文选》而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 来。在此,我们真的要感谢萧统及其《文选》。季羡林曾 经说过:“写大事不觉其重,状身边事而不觉其轻。”这 便是文章的力量。文章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无论是读 还是写,文化都在我们笔尖和眼前。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 心,是民族的魂灵,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的发展对国 家的发展和命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所以写文章时,每 一个字都要仔细揣摩,好好书写。不迎合,不追赶,坚持 正确的价值观,是每个写作者应该具备的良心。 11.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出处:清·郑燮《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 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 风。”释义: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 扎在岩石缝中。“咬定”,形容其坚定不移的形态;“立 根”,形容其本性孤高而不随流俗的品质。用法提 示:《竹石》是郑板桥为他自己的画——《竹石图》所作 的诗,赞美了岩竹的坚韧顽强,也隐喻了他自己藐视俗见 的刚劲风骨。这首诗语言简易明快,铿锵有力,是一首著 名的托物言志诗。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不太适合直接放 在段首,不然后面的内容不好接。比如用作排比,我们要 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和决心;“青山”也可以有 具体的指向,如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这 样就可以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一整 句。 12. 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出处:清·李鸿章《入都》(其二)。原文:“频年 伏枥向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 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借此可求 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释义:马一旦出了马群、别 了马厩就不要再贪图舒适,燕子离开旧巢也是为了谋求新 的开始。形容一旦离开家乡,就不要再贪恋故里,而是要 去经历闯荡,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用法提示:在公文写 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鼓励青少年,要为实现理想去努力 奋斗;也可以要求领导干部,既然选择了为人民服务,就 要善始善终。比如,“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 新。”我们必须不负重托,勇挑重担,奋力向前,遇到困 难不绕道,碰到难题不回避,咬定目标不放松,弘扬敢打 敢拼的作风。 13.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出处:南宋·刘过《盱眙行》。原文:“既不起草黄 金闺,又不侍宴白玉墀。何不夜投将军飞,劝上征伐鞭四 夷。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安能生死困毛 锥,八韵作赋五字诗。”释义:男儿志气的力量强到可以 填海,大到可以移山。形容意志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法提 示:刘过四次应举不中,一生布衣,但他在当时的名气却 大得很,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 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而且,金庸也很喜欢 他,杨过字改之,就是来自刘过字改之。在公文写作 中,这联诗能起到加油打气的作用,鼓励大家没有什么是 做不到的,可以用在年终总结等文章中。比如,“沧海可 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目前,相关工作势头总体 很好,但任务仍然艰巨繁重。要乘势而上、迎难而上,善 始善终、善作善成,如期实现我们确定的目标。 14.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 时。 出处:清·顾炎武《精卫》。原文:“万事有不 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 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释义:我 也愿意填平这东海,即便身体沉入海中心也拒不悔改。但 是只要大海没有被填平,我填海之心将永不泯灭。形容不 达目的誓不罢休。用法提示:精卫是很多人的“梦中情 人”,陶渊明赞美过她,顾炎武也想学她。在公文写作 中,如果两联一起用就放在段首,如果只用颈联就放在排 比句中,形容不实现某项目标就永不止步。 15.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出处:近现代·秋瑾《对酒》。原文:“不惜千金买 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 涛。”释义:要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 能化成碧绿的波涛(掀起革命的风暴)。形容一种为革命 献身的坚强信念。用法提示:秋瑾从日本回国后,曾在她 的挚友吴芝瑛家中,拿出一把新购的倭刀给众人观赏,几 人喝过酒后,秋瑾又拔刀起舞“当歌”,正是这首《对 酒》。在公文写作中,秋瑾的诗歌意气风发,比较适合用 在排比句中。而且,这联诗侧重以身报国,可用来纪念秋 瑾等人,也可用来鼓舞后人。比如,胸怀报国信念,就要 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无畏情怀,以 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义凛然。 16. 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 出处: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 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原文:“吃不到数 杯,只听得隔壁阁子内有人作歌道:‘浩气冲天贯斗 牛,英雄事业未曾酬。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 休!’”释义:手提着三尺龙泉剑,不斩杀那些奸邪誓不 罢休。形容一种战胜恶势力的勇气和决心。用法提示:当 时吟唱这首诗的可能是“九纹龙”史进,也可能是“没遮 拦”穆弘,谁知道呢?施耐庵也没明说。总之不是宋 江,但却与宋江在浔阳楼提的“反诗”具有相近的思想内 涵。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在严肃党内生活、全面 从严治党方面,以及面对腐败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比如,“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高压的反 腐态势,越来越强劲的“打虎拍蝇”节奏,让人深刻感受 到党中央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17. 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出处:东晋·葛洪《抱朴子·广譬》:“坚志者,功 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 必臻乎峻岭矣。”释义:意志坚定,是建功立业的主 导;不懒不惰,是一切善行的老师。比喻:志坚和勤 奋,是做事做人的基本原则。用法提示:葛洪这辈子 和“功名”其实是不沾边的,他虽也做过官,但多次辞 官;受封为关内侯,后来却隐居罗浮山炼丹。他一生笔耕 不辍,著作等身。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强调意 志和勤奋的重要性,要求共产党人或者其他对象都磨炼出 这样的品质。比如,“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 善之师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敢于担当的意志。一 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个有信仰的人,必然是一个具有坚 强意志力的人。 18.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出处:南宋·陆游《书愤》。原文:“白发萧萧卧泽 中,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 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 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释义: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 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要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形 容一种为国尽忠、至死不渝的强大信念。用法提示:这一 首写于陆游七十三岁时,同时还有一首“姊妹篇”,所以 后人为了区分,也叫这首《书愤二首》(其一)。在公文 写作中,虽然这联诗中有一个“老”字,但它用在老人身 上其实并不合适。比较合适的:一是普遍强调爱国主 义,用在排比句中;二是在一些纪念活动上,赞美那些已 经去世的人。比如,“群德”之“德”,在于克己奉公、 舍己为人,包括“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 报国之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修身之要。 19.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出处:战国·屈原《离骚》。原文:“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 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 兮,终不察夫民心。”释义:这是我的心所追求的东 西,即使死许多次我也不会后悔、不会放弃。一是表达一 种追求家国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也 无悔的忠贞情怀;二可比喻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不懈 奋斗的决心。用法提示:“亦余心之所善兮”不能写 作“亦余心之所向兮”。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的两种寓 意都有用武之地:一是在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志、赞美那些 爱国烈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或者做一般的要求 时;二是希望文章面对的对象能够坚守志向,认准目 标,即使前方有千难万阻,也不放弃。 20. 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 出处:南宋·陆游《投梁参政》。原文:“平生实易 足,名幸污黄纸。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颇闻匈奴 乱,天意殄蛇豕。何时嫖姚师,大刷渭桥耻。”释义:我 只忧虑默默无闻地死去,不能建立功业名垂青史。形容一 种不能为国立功、留名青史的遗憾。用法提示:陆游蛰居 山村多年以后,再次出来做官,可惜又是一个后方的闲 官:夔州军州通判。但是因为生活所迫和忧念国事,陆游 还是接受了,并写诗给“梁参政”,表明自己的心迹。在 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警醒所面对的对象,在位时 要努力奋斗,留下不愧于自己、不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 比如,“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我们每一个领导干 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 什么”。 三、志向(意志) 1.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出处: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志 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 者。”释义:志向要是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能够成功的 事情。强调志向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用法提示:王阳明是 明代中晚期“心学”的代表人物。志,虽然只有一个 字,却有很多方面可以展开讲。这句话说的就是“志不 立”的危害,所以用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并不是所有带 有“志”的典故都可以用在关于“志”的公文里,典故的 侧重点不同,它后面所接的内容也就不一样。拿这句话来 说,它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因为立志这种事 情,立的是人,但是志要有所指向。 2.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出处:《尚书·周书·周官》。原文:“戒尔卿 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释 义: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 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比喻:要想成功,志与勤一 个都不能少。用法提示:“功”和“业”是一个意思,可 以理解为“功业”,要想成就一番功 业,“志”与“勤”缺一不可。因为要先有目标,然后再 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然只会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尤 其是在说青年人的时候,应当志存高远,激发出奋进的潜 力,青春岁月才不会像王阳明所说的那样,如无舵之 舟,漂泊不定。另外,在说到人生方向的时候,“功崇惟 志”一句也是备选用典之一。 3. 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原 文:“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 者事竟成也。”释义:有志向、有决心、有毅力,做事终 究会取得成功。这里还有一个成语——“落落难合”,原 指事情邈远,很难实现;后指为人孤僻,不易合群。用法 提示:有一副传说为蒲松龄所作的对联,想必大家也都知 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 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公文写 作中,如果篇幅允许的话,也可以用这副对联。 4.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出处: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故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 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释义:一个 人如果立志成为圣人,就会成为圣人;如果立志成为贤 人,就会成为贤人。比喻: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先 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志向。用法提示:王阳明这话说得未免 绝对,但是细细想来,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谁还能相 信你呢?一般说到志向,都是年轻人的事儿,年轻人不仅 要立志,还要“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 我、人民的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这样才 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5.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原 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 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释义: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 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回到家乡。表现了作者胸怀 天下、志在四方,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与远大抱负。 用法提示:这首诗可谓是“说来话长”。毛泽东同志称此 诗为“改西乡隆盛诗”,其实西乡隆盛也是改的别人的。 这首诗的出处是日本和尚月性的《锵东游题壁》(其 二):“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须坟 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西乡隆盛改作《传说诗 句》:“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死不还。埋骨何须桑 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经毛泽东同志改作后,才为中 国人所熟知。这联诗不太适合直接放在段首,可以放在一 句之中。 6.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出处: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 原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 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 待。”释义: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 在。比喻:志向不改,永不言败。用法提示:“刑天舞干 戚”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出自《山海经·海外西 经》。刑天与黄帝争夺神座,结果被黄帝砍了脑袋,但他 仍以乳头为目,以肚脐为口,挥舞着盾牌和斧头。这是陶 渊明对刑天的歌颂,是对自己不屈之志的坚守。在公文写 作中,一般说到志向,都说大志、壮志,“猛志”却很少 用。比如,“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某人几经波 折,历尽患难,依然不忘初心,坚守己志。另外,“猛志 常在”还可以作为文章中的小标题。 7. 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出处:近现代·孙中山《咏志》。原文:“万象阴霾 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 转来。”释义:我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奇伟之人,一定会让 天地焕然一新。抒发了作者的革命志向。用法提示:这首 诗作于1899年的秋天,曾被用作革命组织的动员口号和联 络语,又称《革命歌》《起义歌》。孙中山从来不是以诗 闻名,亦不刻意为诗,他作的以及留下来的诗词,也 才不过数首,但却足以显示其精神境界和艺术品位。在公 文写作中,这种比较口语化、浅显易懂,而又极具鼓舞性 的诗句,非常适于宣传和号召。比如,要有孟子“天将降 大任于斯人也”的担当,要有孙中山“顶天立地奇男 子,要把乾坤扭转来”的魄力,等等。 8.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出处:近现代·瞿秋白《江南第一燕》。原文:“万 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 春色上云梢。”释义:我就像那凌飞的燕子,不畏高寒撕 裂云层,只为欣赏江南那片满眼春光的景色。比喻:前路 无畏,志向高远;也比喻:我的所作所为,正是我擅长的 和要展示的。用法提示:燕子娇小可爱,活泼机灵,而瞿 秋白却描写了它壮志凌云的一面。他不羡鲲鹏,不慕雄 鹰,只愿做春燕,用自己短暂的一生铸就伟大、流芳百 世。这是瞿秋白婚后寄给妻子王剑虹的一篇作品,既有新 婚宴尔的欢乐甜蜜,又有搏击未来的豪情万 丈。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英勇 就义,年仅三十六岁。虽已逝去多年,但他的信仰与理 想、责任与担当,却留在历史的注脚里,闪烁光芒,永远 激励着我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们,应早立志、立远志。 9.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出处: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原 文:“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释 义:我定会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 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表达了诗人渴望一展抱 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用法提示:在公文 写作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最好分开 来用,但是都可以用在排比句中。说到志向,可以是“会 挽雕弓如满月”“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雄心壮志;说到爱 国,可以是“西北望,射天狼”“苟利社稷,死生以 之”的报国情怀等。 10.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处:战国·墨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墨子·修 身》。原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 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释义:志向不坚定的人,智 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 不会果敢。比喻:如果没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坚韧不拔的 毅力和言出必行的信用,即使有超人的智慧,也难以有所 作为。用法提示:纵观古今中外,许多有大成就的人,都 拥有意志、天赋与勤奋。坚定的意志在其中犹如统帅,意 志强,才能充分地发挥智慧。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 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国家,形容志向不够坚持、意志不 够坚定,即使有智慧、有能力也很难有所作为。比 如,“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无论何时何 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努力 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 力量的初衷也不会变。 11.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出处:清·金缨辑录《格言联璧·齐家类》。原 文:“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释 义: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能克 服,即使是穷山距海,也阻止不了他。形容不管外部是什 么因素,自己的内心和所作所为才最重要。用法提示:这 句话里有一个成语“无远弗届”,出自《尚书·大禹 谟》,以前是用来形容德的,这里用来形容志。在公文写 作中,这句话不单可以用来鼓励青少年,学生、职工、领 导干部也可以作为鼓励对象,对想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 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比如,“志之 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广大青年要保 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 件就努力创造条件。 12.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出处: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三)。原 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 违。”释义:身上衣沾湿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 心意。形容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用法提示:《归园田 居》是陶渊明的一组组诗,一共六首,细腻生动地描写了 诗人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洋溢着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 归隐的自豪。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一首和第三首。在公 文写作中,这联诗比较适合用在志向的确立和职业的选择 方面,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不在于 大小,而在于做得好不好。比如,“衣沾不足惜,但使愿 无违。”有志向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年龄大小,都能 找到属于自己那份内心的快乐,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那份快乐。 1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原文:“老当益 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 觉爽,处涸辙以犹欢。”释义: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 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形容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放弃 自己的志向。用法提示:王勃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二十多 岁,“老当益壮”自然是谈不上了。不过“穷”却是真 的,不仅没钱,而且没势,只有才华。不过可惜,也是在 二十多岁的时候,他溺毙水中。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 以用来鼓励大家,无论当下的处境多么艰难,都不要放弃 自己的志向,万一实现了呢?这个志向,可以是一个人 的,也可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比如,“穷且益 坚,不坠青云之志。”残酷的现实没有使他消沉,反而使 他形成更为稳重顽强的性格,比同龄人更具有刻苦的精神 和顽强拼搏的意志。 14.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 拔之志。 出处:北宋·苏轼《晁错论》。原文:“古之立大事 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 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释义:自古以来凡是做 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 拔的意志。比喻:要想做成大事,必须有持之以恒的意 志。用法提示:苏轼喜欢也很擅长写人物评论文,这篇文 章的评论对象是西汉景帝时的改革家晁错,晁错因为削藩 失败,直接导致七国之乱。苏轼在文章中总结了晁错被杀 的原因,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晁错这个人本身就有 问题。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形容意志的重要 性,同时也不能忽视才学,最好的结果就是二者兼而有 之。比如,“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 忍不拔之志。”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 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 馁。 1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 罕》。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释义: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替换,但是男子汉的志 气和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比喻: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 要有坚定的志向。用法提示: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 到“志”这个字,有的指理想,有的指志气。这句话里 的“志”指的就是“志气”。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 方向。面对诸多挑战,没有一点“志气”充盈胸中,是万 不能支撑过去的。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来教育青 少年,从小就要有骨气;也可以用来表决心,之后的内容 可以是“不可夺志”的事例。比如,“三军可夺帅也,匹 夫不可夺志也。”在改革攻坚时期,面对质疑、退缩、观 望等消极情绪,领导干部胸中要有一点“志气”,排除万 难,勇往直前。 16.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出处:清·金缨辑录《格言联璧·齐家类》。原 文:“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 精甲,不能御也。”释义: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 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形容志向坚定的强大 力量。用法提示:立志是事业的开始,也是基础,更是坚 持下去的勇气。志是志向,首先要在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 价值观;志还是意志,大凡志向坚定的人必然有股子倔强 劲,越是艰难困苦便会愈挫愈勇。在公文写作 中,“志”有很多方面可以说,如初心,如信仰,如当官 为了什么?是为了赚个安稳钱,还是以权谋私,或是为人 民服务?比如,“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 御也。”领导干部一般都会面临着“为了谁”“依靠 谁”“我是谁”三大问题,在回答这三个问题前,不如先 问问自己“志之所在”。 1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原文:“生当作人 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释义:生 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形容远大超群 的志向,或是誓死报国的精神。用法提示:毫无疑问,李 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但是谁说婉约派的诗人就不能写豪 放诗了?别看李清照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南 渡之际,她也有奋勇杀敌、为国捐躯的远大抱负,甚至比 落荒而逃的南宋政府官员还要勇敢。在公文写作中,这联 诗可以用来表彰某人,也可以用作爱国主义教育,或者鼓 励。比如,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为国为民的英雄,有李清 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巾帼不让须眉,有谭嗣 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壮志。 18.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出处: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原 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 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释义: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 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形 容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用法提示:李贺 很少写组诗,这十三首《南园》算是“破天荒”的,而且 在风格气韵上,也较有特色:语言清新,诗情隽永,或是 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或是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 叹,也成为了解、研究他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 资料。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所代表的志向偏重于报国方 面,所以可以用在爱国主义教育、强调领导干部担当等场 合,作为排比,更增气势。比如,青年立志,需要“男儿 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迈情怀和“临命需搀 手,乾坤只两头”的无畏精神。 19.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 出处:唐·邵谒《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原 文:“富贵岂长守,贫贱宁有根。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 坤?昼短疾于箭,早来献天言。莫恋苍梧畔,野烟横破 村。”释义:男子汉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怎么能辅助国 君治理天下呢?形容树立远大志向的必要性。用法提 示:邵谒的生平不详,他位列“岭南五才子”之一,但其 他“四才子”也不知是谁。但是他在后世的名气却很 大,宋人黄佐竟将他与张九龄并称。在公文写作中,这联 诗常用于表达青年人的远大志向。比如,“丈夫志不 大,何以佐乾坤?”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 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 量,希望你们能够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 华彩篇章。 20. 骐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 出处: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 序》。原文:“骐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厯块一 蹶,毙於空谷。唯馀骏骨,价重千金。大鹏羽翼张,势欲 摩穹昊。”释义:千里马长大之后筋骨会充满力量,他的 心之所向在那遥远的地方。比喻:志存高远,方能走得更 远。用法提示:这个“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是何方神 圣呢?他就是我们的“国民偶像”李白。据说,范传正与 李白“有通家之好”,所以他的这篇墓志铭并序,对于后 人研究李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公文写作中,“骐 骥”可以用来比喻自己人,鼓励大家共同拥护伟大梦 想,并且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奋斗。比如,“骐骥筋力 成,意在万里外。”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 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所以也更需要一批 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为之奋斗。 四、胸怀(大局) 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出处:清·林则徐两广总督府对联之上联。“海纳百 川”出自唐·李周翰注《三国名臣序赞》:“方寸之 心,如海之纳百川也,其言包含广也。”“有容乃大”出 自《尚书·周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 容,德乃大。”释义: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胸 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比喻:人要胸怀 宽广,善于包容。用法提示:想必大家也是从小学起就不 断地被这句话“洗脑”,但是真正能够做到“海纳百 川”的又有几人呢?胸怀是很重要的,无论你是基层员工 还是领导干部,拥有宽广的胸怀,不仅有利于身心健 康,也会让你以后的路越走越宽。尤其是像五四青年节大 会这种特殊的场合,“海纳百川”可以说是必备 良“典”。 2.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原 文:“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 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 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释义:遇到不 顺心的事情,如果牢骚太多,会有碍身心健康;对于一切 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代领 袖的宽广胸怀和无限气魄。用法提示:“风物长宜放眼 量”一句可谓家喻户晓。林语堂的朋友曾邀请他给自己的 新客厅题字,他想了许久,才挥笔写下四个大字:“常想 一二。”为什么是这四个字呢?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 事,十有八九。”如果常想那一二、不思这八九,人生不 就事事如意了嘛!这也许就是大师的智慧吧。如果是说修 身养性,整句用没有问题;如果是说业务工作,最好只 用“风物长宜放眼量”。 3.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 出处:战国·墨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墨子·兼爱 中》。原文:“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 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 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释义:强大 者不控制弱小者,人多的不占人少的便宜,富人不欺侮穷 人。比喻:各种各样的人都要做到和平共处。用法提 示: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在外交方面。比如,和 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 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中国坚持“强不执弱,众不 劫寡,富不侮贫”,走和平发展道路。 4.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出处:商·伯夷、叔齐《采薇歌》。原文:“登彼西 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 焉没兮,我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此诗最早 见于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相传为伯夷、叔齐所 作。释义:用凶暴取代凶暴,那是分不清是和非。形容以 暴制暴的方式不可取。用法提示: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被 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但在伯夷、叔齐眼中,他却只是一 个“以暴制暴,不知其非”的人。正所谓“一千个读 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对谁错,我们也无须争 辩。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在人与人的相处方 面,也可以用在与我国的和平外交相关的文章中。比 如,“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中国是一个有胸怀、 爱和平的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中国方案,做 出中国贡献,用发展面对历史、面向未来。 5.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出处:清·姚永朴《旧闻随笔》。原文:“(张文 端)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 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吴闻之感 服,亦让三尺。其地至今名为‘六尺巷’。”释义:你写 信给我就为了墙的事情,你让他三尺地方对你又有什么妨 碍呢?比喻:些许小事,不值得斤斤计较。用法提 示:“六尺巷”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姚永朴的《旧闻随 笔》算是比较权威的。故事中的六尺巷,今在安徽省桐城 市西南,巷道两端的石牌坊还刻着“礼让”二字。在公文 写作中,这句话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作为论据或者事 例,放在文中。比如,“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 妨?”“六尺巷”应该作为人生的一把尺子,值得我们经 常拿出来量一量;更是一种隐喻人生修养的境地,值得我 们经常去走一走。 6.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出处:春秋·管仲《管子·形势解》。原文:“海不 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 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释义:海不 拒绝点滴的水,因而能使自己这样浩瀚;山不拒绝一土一 石,因而能使自己这样崇高。比喻:人只有胸怀宽广、兼 采众长,才能做成大事业。用法提示:管子以海不辞水、 山不辞土石为喻推及人,即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 各样的人,听取各种意见,兼收各种知识,这样可以博采 众长。《管子》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放在“大局”条目之下,讲胸 怀,讲大局。比如,“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 石,故能成其高。”为政者有了宽广的胸怀,国家就会兴 旺发达;人民有了宽广的胸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 洽和睦。 7.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处:近现代·鲁迅《自嘲》。原文:“运交华盖欲 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 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 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释义:对众人的指责怒目而视、 冷眼相对,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比喻:对待 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用法提示:鲁迅散 文写得非常好,古体诗也是一流水平。根据鲁迅的日记的 记载,鲁迅受到郁达夫、王映霞的宴请,并结合七天前的 谈话,有感而作《自嘲》,当时同席的还有柳亚子夫妇。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 限忠诚之心,而“孺子牛”本身就代指为人民服务的忠诚 公仆。比如,党的干部要有“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 献,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品 德,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 8.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送纵宇一郎东行》。原 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 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 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释义:大丈夫 岂能为区区小事萦怀,应该把偌大的宇宙看得如同小米。 体现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同志的巨大襟怀。用法提示:纵 宇一郎也就是罗章龙,他和毛泽东同志不仅是同学,而且 同是新民学会成员,两人过从甚密。毕业后,罗章龙准 备去日本留学,毛泽东特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在公文写 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形容胸怀、气度,因为是讲修身 的,所以对象比较宽泛。比如,“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 宇宙看稊米。”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壮阔 的胸怀,山一样崇高的气度。 9.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出处: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原文:“昔在 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 落他人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文章献纳 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释义:那高傲的气概使豪杰 之士佩服,放荡不羁从不肯落在他人身后。展现了一种风 华正茂、豪气干云的情怀。用法提示:李白因“李璘 案”被流放夜郎,临行前写了这首诗给他供奉翰林时的好 朋友辛判官(姓名不详)。这里有一个历史的巧合:当年 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随风直到夜郎西。”多年之后,李白自己也被贬 到夜郎。可惜,已经逝去的王昌龄不能回诗给他了。在公 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于提倡为人做事需要的一种精 神、一种豪情。比如,“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 后?”坚决整治为官不为,持续推进机关作风整顿,激励 干部不甘人后、奋力争先,使夙兴夜寐、激情工作成为常 态。 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述 而》。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 戚。’”释义:君子心胸开阔,神安气定。小人则是斤斤 计较,患得患失。形容胸怀坦荡,方能毫无杂念、心神安 宁。用法提示:这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 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做个坦荡 的君子,而不做戚戚的小人。在公文写作中,如果对象是 青少年,就可以要求他们从小养成坦荡的胸怀;如果是党 员干部、普通职工,就可以鼓励他们做事正派,不欺事、 也不怕事。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拥有旷 达胸怀不仅可以使人们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一种心态,还 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境界。 11. 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 出处:唐·厉霆《大有堂》。原文:“好风油幕动高 烟,今岁仍逢大有年。下国难留金马客,此邦宜著玉堂 仙。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深院日长铃索 静,花阴晚到簿书边。”释义:原指在绘画、作文之 前,心中早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象。比喻:对事物的判 断处置自有高下。用法提示:厉霆和他的《大有堂》可能 很少有人听说过,但是“胸中元自有丘壑”一句,苏轼用 过,黄庭坚用过,成语“胸有丘壑”我们更是耳熟能详。 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特别适合用在大局意识方面,既然 什么都在胸中谋划好了,做事时自然水到渠成。比 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我们要善于 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 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 12.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