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写材料责任(使命、担当)主题经典古语解读及应用示例集锦(15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写材料责任(使命、担当)主题经 典古语解读及应用示例集锦(15条) 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原文:“亦欲以究天人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 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释义: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统一关 系,理顺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代表了一种具有强烈时代 特征的历史文化意识。 用法提示:这是一种常人很难企及的高度,司马迁的这句 话说得非常好,强调一种大责任。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 放在开头,然后写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也可以放在句中。比 如,做好以后的工作,我们要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 责任意识。 2.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出处:近现代·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原文:“瓜 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 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 此时艰,奠我中夏。” 释义:急切地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一定要扶 持住即将要倾覆的大厦。形容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 感。 用法提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 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而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 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为他梦寐以求的民族复 兴事业而继续奋斗。不过,世殊时异,中国人民落后挨打的局 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水火之民”和“将倾之厦”也不会再出 现。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不能单独用在段首,而是应该在一 句之中。比如,我们应该有“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 倾”的责任感。 3.多难兴国,殷忧启圣。 出处: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张廷圭传》。原 文:“玄宗开元初,大旱,关中饥,诏求直言。(张)廷圭上疏 曰:‘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 深,故能转祸为福也。’”张廷圭说的“古有”,即西晋·刘琨《劝 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释义:灾难频繁反而可以促使国家兴盛起来,忧患深重反 而可以启迪君王变得圣明。形容尽管面临诸多困难灾祸,但只 要我们殚精竭虑,砥砺前行,就能取得不朽成就。 用法提示: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对个人、国 家而言,忧患意识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无忧患意识,轻则失 败,重则亡身;国无忧患意识,轻则落后,重则亡国。如 今,我们大踏步地迈进了新时代,我党对各项工作实现了坚强 有力的领导,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对存在的不 足之处设法改进——这就是我党忧患意识的表现。为实现党的 自我净化与自我革新,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作风建设,持之以 恒,久久为功,方能永葆生机活力。 4.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一年》。原文:“宋其兴 乎。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 列国有凶称孤,礼也。” 释义:他们(禹和汤)的兴盛很迅速,势不可当;他 们(桀和纣)的灭亡也很迅速,突如其来。形容朝代更迭,兴 亡无常。 用法提示:这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贤大夫臧文仲所说的 话,他还被孔子批评过:“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 三。”纵览历史风云,细细品味历代王朝兴衰,我们会惊奇地发 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惊人 相似的轨迹。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用一个很专业的词语来 形容这种现象——历史周期律,这是党建大会上经常谈到的内 容。 5.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出处:明·袁崇焕《边中送别》。原文:“五载离家别路 悠,送君寒浸宝刀头。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策 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 尚未收。” 释义:策马沙场在边关浴血奋战,是为了洗雪外族带给我 们的耻辱;扛着兵器对敌作战,不是为了升官封侯。表明了作 者守卫辽东的目的和收复失地的决心。 用法提示:韩信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袁崇焕是“生也 崇祯,死也崇祯”。崇祯上台之后,重新启用因被排挤而告老还 乡的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总督蓟辽、 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的家乡亲友特地去边关探望他,这 首诗便是他送别亲友返乡的诗作。袁崇焕“不为封侯”为了什么 呢?责任。在公文写作中,其实责任和担当并不是完全能够分 得开的,所以“责任”一条与“担当”一条很多都是可以“互通有 无”的。比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义无反 顾、砥砺前行,胸怀“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的责 任与担当,贡献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伟大业绩。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出处:近现代·梁启超《无聊消遣》。本自清·顾炎武《日知 录·正始》。原文:“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 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矣。” 释义: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 辞的责任。现在多用来形容一种崇高的责任意识。 用法提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思就算不用解 释,我们也都知道,其实这应该归功于梁启超,因为顾炎武根 本就不是这个意思。顾炎武生活在明清之际,目睹了改朝换 代,所以他的很多政治观点都是站在两个民族的角度来说 的,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在公文写作中,如果将这句话单独 放在一处,颇为突兀,最好用在排比句中,可直接作为排比本 身,或者作为定语。比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 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泰伯》。原 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释义: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 重大,道路遥远。比喻:有志之士要有一定的担当和责任意 识。成语“任重道远”即出于此处。 用法提示:曾子是孔子晚年收的弟子,后来居上,成为儒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据考证,他 还有一个显赫的家世——大禹的后代。《论语》中有不少的“曾 子语录”,很多都适合用于公文写作。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 来勉励青年学子,最为合适;而“任重而道远”则是对目前的共 产党员、中国人民最真实的刻画。比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 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 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8.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送纵宇一郎东行》。原文:“无端 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 看稊米。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