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司法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汇编(4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司法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汇编(4篇) 目录 1.市司法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安排.............................................................2 2.市司法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17 3.县司法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36 4.州司法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43 市司法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安排 2023年度,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宣传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作 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2023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如 下: 一、突出思想引领,全面依法治市打开新局面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市委、市政府及 市直各部门通过会议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100余次,对各 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情况 进行通报,实现学习全覆盖。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年度依法 治市工作要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课程,举办年 度习近平法治思想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推动法治战线教育轮 训全覆盖。组织开展“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交流,深入 推动研究阐释工作。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年度普法 清单的共性目标,组建宣讲团,持续开展“七进”示范宣 讲420余场次。 二是压实第一责任人履职机制。通过会议现场“重点 述”与年终述职“普遍述”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市县乡三级党 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率100%。市委书记袁方在省委依法治省 委第六次会议上述法。连续两年开展市级专题述法评议会,拓 展专题述法主体,2023年全市共9个县区(园区)、5家市直单 位、43个乡镇(街道)完成本级本系统专题述法。 三是统筹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工作。牵头对全市9家载体单位 和36个部门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考核,完成省政府对市政 府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考核工作,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二、突出示范带动,法治政府建设跃上新台阶 一是高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市委书记袁方专门 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市长葛斌带队赴省司法厅汇报创建工 作。提请召开市政府常务会、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推进会等12次,统筹推进创建工作。 二是统筹开展两个专项行动。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 约践诺专项行动,全市共收集问题线索42个,涉及金额1.11亿 元;已兑现化解或引导进入司法程序40个,合计金额8933万 元;剩余问题2个,均已制定兑现计划按期支付。开展道路交通 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摸排问题线 索130条,已全部核查并整改完成(持续整改),获市委、市政 府主要领导批示。 三是融合推进高质量立法。印发《2023-2026年规章制定规 划》《2023年规章制定计划》,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 问题进行立法。完成《马鞍山市海绵城市管理条例》《马鞍山 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马鞍山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马鞍山市集体土地征收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立法审 查。与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协同制定《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 护的决定》,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2023年长三角政府协同立 法工作座谈会上,我市作为安徽省唯一市级代表参加座谈会并 作交流发言。 四是全面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发布全省首部《行政执法文 明规范》,让规范文明执法有据可依。印发《马鞍山市行政执 法监督与12345服务热线联动协作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12个 基层执法监督联系点,搭建群众反映行政执法问题“直通 车”。周密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认证考试,1012人报名 参加考试,参考率97.83%,居全省第一;通过率88.18%,居全 省第二。建立“1+X”案卷评查制度,在省司法厅开展的行政 执法案卷评选中连续四年获评优秀案卷,总量居全省各地市第 一位,在全省行政执法监督业务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五是综合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行 政复议体制改革,在全省复议体制改革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设立基层行政复议受理点48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 里”。全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30余件,市政府应诉案 件45件,保持零败诉。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持续保 持100%。灵活运用“案前调解、案中沟通、案后释义”工作方 法,加强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力度,综合调解化解率达64.3%,位 居全省前列。 三、突出司法便民,公共法律服务取得新成效 一是实现实体平台全覆盖。建立市、县(区)公共法律服 务中心7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8个、村(社 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561个,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 覆盖,顺利通过司法部第三方验收,在2023年全省公共法律服 务管理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二是推动法律服务大融合。搭建律师和企业家沟通平 台,持续开展“万所联万会”“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培优培 尖企业法律服务团,设置“会客厅”,分行业、分领域约 见,构筑企业、政府、律师“三方”会商机制;对接沪苏 浙,通过长三角律师行业合作发展论坛等平台,畅通业务培训 资源共享渠道。我市律师服务法治政府建设作为亮点工作,在 省律协“新时代新征程安徽律师工作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上发布。 三是打造法治宣传新品牌。按照时间节点梳理全年度重要 普法节点40项,以“主场活动+主题日活动+专题活动”为方 式,创新开展“一月一主题”系列活动,全年完成公安、人 社、气象等12个专场活动。聚焦重点,围绕“大力弘扬宪法精 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的“宪法宣传周”活动,发 布2023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并开展系列宣 传,紧抓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社区居民等群体持续推进 法律“七进”,动员普法讲师团、法律明白人、普法志愿者深 入基层,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四、突出基层治理,维护安全稳定达到新要求 一是建设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立足全社会调解委员会框 架,以诉调、检调、访调、警民联调为支撑,以商会纠纷、医 疗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为补充,构建1+4+N的多元矛盾纠 纷调处格局。我局被中央政法委等四部门联合表彰为全国平安 医院建设表现突出集体;市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我 市2名个人分别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人 民调解员”称号。 二是夯实司法所基础建设。高效完成省示范司法所创建和 提档升级三年行动,我局、含山县司法局和清溪镇司法所等3个 单位荣获全省司法所建设提档升级行动表现突出集体,3人荣获 突出个人。28个司法所被评为“省示范司法所”,全市 占比58.3%,占比率全省第一,在全省司法所建设提档升级工作 总结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作经验发言。 三是做好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打造“小马护苗”未成年人 社区矫正、“破茧成蝶、重谱芳华”女性社区矫正2个特色品牌 项目,在我市召开的2023年全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 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创新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我市 《共创“五项”机制 搭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共同体》课题在全 省平安建设培训班上交流。 五、突出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全面完成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 机制试点工作任务。建立完善乡镇(街道)“五大机制”,乡 镇(街道)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入推进乡镇街道综 合执法改革,完成乡镇(街道)第一批赋权事项承接确认书签 订工作,综合执法大队全部挂牌并任命负责人,乡镇(街 道)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通过率居全省第二,新增289名具备 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满足95%以上乡镇(街道)行政执 法人员持证上岗需要。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实现全覆 盖,建立党政办初审、法律顾问复审、司法所再审的“三 审”制等符合实际的合法性审查制度,全市乡镇(街道)从事 合法性审查工作人员达141名,审查决策事项402件。 二是全力推进“无证明城市”试点建设。聚焦群众和企业 办事创业“证明多、出具难、多头跑”等痛点堵点问题,启 动“无证明城市”建设,科学编制工作方案,组建市长任组长 的领导小组和4个工作专班,全面完成证明材料的清理,率先在 全省上线“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系统,率先在全国研发运用 直接刷脸办证的“无证明城市”桌面交互终端。截至目前,全 市共梳理市县两级证明材料5961个。其中,市级证明材 料1294个,实现免提交740个,免提交率达57.2%。已通过刷脸 核验实现无感“免证办”2.2万件次,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聚力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针对社区 居民这一普法重点对象,在我市雨山区安民街道倾力打造“尚 法·民安”“一社区一特色”“百姓评理说事点”“法治民意 直通车”“红色物业联盟”等“五个一”工程。截至目前,已 推出幸福里社区法治小区、孙底社区红色物业联盟等社区特色 普法项目;建成万达商圈精品百姓评理说事点、孙底社区物业 百姓评理说事长廊等一批精品百姓评理说事点;在万 达“456”城市党建矩阵设立一个法治民意直通车,联合街道进 一步完善“红色物业联盟”。 四是构建“一站式”马鞍山特色解纷体系试点建设。在全 省率先以市委名义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 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方案》,打造“一站式”社会矛盾调 处服务平台580个,实现全市各行政区域全覆盖。市医调委《医 疗纠纷化解“导、解、防”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 法”典型案例,负责人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雨山区矛 调中心“矛盾化解只进一扇门”经验做法受到《法治日报》专 题报道。 五是深化行政复议员试点工作。高质量完成行政复议员试 点任务,出台《马鞍山市行政复议员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员任命办法》《马鞍山市行政复 议员集体审议案件程序规定》,首批任命45名行政复议员,组 织开展复议员任职宣誓活动,打造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行 政复议员队伍。 六、突出政治建设,司法行政队伍释放新活力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扎实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 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严 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局党委会专题分析研判意识形态 工作5次,组织开展意识形态专题培训和风险防控实战演练,深 化“三重”包保机制。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开展系统内“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 代”专项劳动和技能竞赛,选派的选手分别获得全省新闻舆论 业务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法医临床类司法鉴定业务技能竞赛 个人二等奖、法治督察技能竞赛个人三等奖、安置帮教工作业 务技能竞赛个人三等奖;法治督察技能竞赛荣获优秀组织奖、 社区矫正技能竞赛荣获团体三等奖。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连续两年推出党建“双十”工作计 划(机关党建十项活动、十大“司法为民助企办实事”项 目),推深做实全年党建工作,帮助群众企业解决一批急难愁 盼的民生问题。2023年,我局1人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2024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学习宣传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推动新阶段全 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事业跃上新台阶。 (一)统筹推进依法治市。一是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 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 表达、体系化构建,为建设法治马鞍山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 撑。深化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和实践成效的研究,形 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二是贯彻落实市县法治建设意见。全 面贯彻落实省委依法治省委进一步规范法治建设运行机制推动 全面依法治县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乡镇(街 道)法治工作机制,确保乡镇(街道)依法治理各项工作有效 开展。进一步提升全市合法性审查队伍的业务素质,推动乡 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走深走实。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 综合执法队伍培训,早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将乡 镇(街道)法治建设打造成全省法治建设新品牌。三是推 动“一规划两方案”贯彻落实。充分利用“一规划两方案”中 期评估成果,强短板、补弱项,围绕未完成任务,在年度重点 工作中强化部署,在季度调度会议中加强调度,在月度清单中 压茬推进。 (二)大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努力争创全国法治政 府建设示范市。围绕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要求,持续 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印发《马鞍山市法治政府建设提升行 动实施方案》,有力有效指导各县区积极开展省级法治政府建 设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市直各部门积极申报全省法治政府建设 示范项目。二是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贯彻新修订的《行政 复议法》,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确保案件应收尽收,将行政复 议打造成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加强行政复议案件调解力 度,坚持案前、案中、案后全过程调解。坚持行政机关负责人 出庭应诉率100%不动摇,推动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应出尽出。 三是抓好行政执法改革创新。高标准做好“无证明城市”建设 试点,力争在全省率先建成“无证明城市”。高要求做好乡 镇(街道)赋权工作,加强对赋权工作监督指导,研究出台乡 镇(街道)与县级执法部门工作衔接协作机制,帮助乡镇(街 道)迈好综合执法“第一步”。 (三)深入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一是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 系建设。着重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 设,强化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的指引作用;发挥网络平台 的全时空优势,指导各法律服务机构加强对12348法网店铺的维 护和使用频率。推动优质的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助力法 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二是打造法治宣传品牌。大力推进法 治文化产品创作、传播推广,继续培育“十大法治人物”“十 大法治事件”。持续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继续推进公民 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加力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三是继 续做好律师队伍建设。加强律师行业党建,持续开展“服务实 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活动,发挥各专业(专项)法律服务 团优势,开展高效精准法律服务。 (四)扎实推进法治维稳。一是继续推进“一站式”解纷 体系试点工作。推动新时代“大调解”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好 调解资源力量,化解矛盾于基层。深入推进“百姓说事点”建 设,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力争行政村(村居委)达 到100%。二是持续做好重点人群监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 教育帮扶项目,提升社区矫正专业化水平。强化安置帮教对象 管理,严格落实“必接必送”,确保无失联人员。 (五)抓紧抓牢队伍建设。一是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继续 按照中央、省、市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在市委主题教育联络 组的指导下,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 改融汇贯通。二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信 息发布三审制度、外请专家学者审批备案管理工作制度,加强 本系统网络评论员队伍管理,严格执行重点人群包保机制。三 是继续紧抓作风建设。提前谋划党建“双十”工作计划(机关 党建十项活动、十大“司法为民助企办实事”项目),打造特 色亮点党建品牌,聚力帮助群众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市司法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市局在省司法厅、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推进新 时代新征程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为总抓手,以“两敢两创”活 动为载体,以推进八个提升为着力点,奋力推动新时代全面依 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 安XX、法治XX,为我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 区、奋力谱写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荆楚新篇章提供强大助 力。 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依法治市主线,深入推进法治XX建设 1、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 议,制发《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XX市 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国办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加强 镇(街道)法治建设的意见》。制发《XX市统筹推进法治建设 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 通知》《XX市法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索引表》,对法 治XX建设105项重点工作、法治政府建设76项重点任务进行分 解,确定责任单位,明确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 2、全面提升法治督察力量。一是健全机构组织。设立法治 督察科,选聘37名法治督察员,组建专业的法治督察队伍,为 常态化开展法治督察提供了有效保障。二是开展重点专项督察 活动。重点对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 整治,共制发专项整治工作简报15期,会议纪要3份,工作提示 清单8份;共收集有效问题线索101条,制发转办单6份,对49个 问题进行点对点转办,目前已全部整改处理到位。 3、持续深化法治宣传。一是明确工作重点。制发《2023年 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明确全年普法宣传的内容、重 点和要求。制发《关于在全市开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 动的实施方案》,结合行政执法部门工作职能,确定每月宣传 主题内容。二是强化考核评价。组织召开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 议暨2022年度“谁执法谁普法”年度履职报告评议会。9家普法 责任单位进行现场履职汇报,30家单位进行书面履职,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基层群众代表、媒体代表进行现场 评议,并将结果进行全市通报。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全年全市 范围内组织活动1300余场次,开展各类法治专题讲座800余场 次,法律咨询300余场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15万余份,受 众达30万余人。2023年市司法局参与“湖北省第五届法治动漫 微视频作品展示活动”,被省委宣传部、省网信办、省司法 厅、省普法办授予优秀组织奖。 (二)围绕法治政府目标,不断深化依法行政实践 1、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能力建设。一是全力争取市政府 支持。启用“XX市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专用章”,将“行政 执法监督平台”纳入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市委巡察办将重 点执法部门行政执法工作纳入巡察范围,抽调行政执法监督业 务骨干参与专项巡察。二是重点配齐硬件设施,在全省率先配 备了行政执法监督专用车辆,配齐行政执法监督制服、案 件研判室、执法记录仪、笔记本电脑、档案柜等硬件设施。三 是创新制度护航。出台了《XX市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流程》 《XX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工作流程》《XX市行政执法案例指 导办法》和《XX市行政执法规范用语指引》等文件,从制度上 保障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规范运行。四是强化个案监督。联合市 委督查办、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工商联、市信访局,畅通行 政执法监督案件信息渠道,全方位收集问题线索。 2、不断提升复议应诉工作能力。一是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在市司法局挂牌成立,依托19个司 法所和6个涉企公共法律服务站建立25个行政复议咨询点,成立 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并组织开展市政府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 第一次论证会,进一步提高我市行政复议应诉规范化水平。二 是规范工作流程。制定《XX市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工作制度》和 流程,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印发《XX市纠错 类行政复议案件抄送实施方案》。全面应用全国行政复议应诉 工作平台。三是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提请 市政府常务会议学习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关于加强行政 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建议函》,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 门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并清理、修改执法文 书。 3、严格履行法制审核职责。一是严格规范性文件监督管 理。对各地各部门通过征求意见回复和开展合法性审核文 件125件,从源头防止行政规范性文件“带病”出台。加强对规 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对市政府制定的8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向 省司法厅和市人大备案。二是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以市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 全市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及《行政规范性文 件清理工作提示》,对现行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 理,共清理出200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并形成工作报告上报省司 法厅。 (三)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持续巩固社会安全稳定 1、着力推进社区矫正专业化建设。积极推进乡镇(街 道)社区矫正委员会的设立工作,实现了全市19个乡镇(街 道)社区矫正委员会全覆盖。结合工作实际,调整了社区矫正 刑事执行委员会结构,优化社区矫正重大事项集体审议流 程,确保刑事执行科学合法,进一步健全了我市社区矫正刑事 执行审核机制。发挥统筹职能,组织召开了XX市社区矫正委员 会全体会议,进一步压实各成员单位职责,对认真贯彻落实社 区矫正工作提出安排部署。 2、守牢安置帮教对象管控的底线。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建 立健全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并召开 了联席会议。全市各镇(街道、场、区)均相应成立了安置帮 教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在各社区、村确立帮教联络 人,形成了横向贯通、纵向联合的三级安置帮教工作网络,落 实了专兼职工作人员。二是压实主体责任,落实《XX市刑满释 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任务分工和责任落实条目》,结合各成员 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压实责任。全面落实党委政府 安置帮教主体责任,指导司法所每半年向党委政府书面汇报刑 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推动各镇(街道、场、区)安置帮 教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会商,促进安 置帮教各项内容、措施落实,确保有人抓、有人管、管得好。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推动各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立足职能职 责,加强要素匹配,强化信息沟通,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 质效。推动党委政府强化调度统筹,系统梳理刑满释放人员服 务管理工作的规律特点,切实摸清服务管理底数。要求对标对 表抓重点,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定期召开分 析研判会、工作推进会,分析短板和不足,及时研究工作措 施,推动工作落实落地。四是严格执行“四项机制”(刑满释 放人员信息核查和无缝衔接机制、排查走访工作机制、分类帮 扶工作机制、督办考核工作机制),全力化解社会安全隐患。 3、把好人民调解维护稳定的关口。一是持续推进四级联调 网络建设,以调解组织规范化为抓手,指导完善了市、镇、 村、组(网格)四级联调网络建设。截止目前,全市共成立各 类人民调解组织755个,其中市级调委会1个、镇级调委 会19个、村级调委会727个、专业调委会8个,指导开展人民调 解员分级分类培训41场次2909人。二是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 化解行动,依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网 格员、村两委干部,以综治、维稳网格为基础,对矛盾纠纷实 行网格化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直接到户、覆盖 全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格化格局;开展涉企矛盾纠纷预 防化解专项行动。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站,建立律企定点联系服 务机制,组织律师进企,将企业矛盾纠纷纳入企业法治体检内 容。今年以来,全市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925件,其中,涉企 矛盾纠纷52件,涉及金额1200多万元,均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四)坚持惠企利民导向,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1、加快打造涉企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先行区创建。一是 聚焦便捷高效,统筹设立各具特色的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站。重点在中加科技中小企业产业园、城南中小企业产业 园、XX高新区、毛嘴服装产业园、杜湖工业园等6个企业集聚 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形成“15分钟法律服务圈”。二是着 眼常态长效,扎实开展精准个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进 企业”专项行动。2023年,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1600余次,发 放问卷2752份,提供法律咨询2608人次,开展法治讲 座616次,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指引60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