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民生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民生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1.问题分析: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永恒课题,需要紧扣人民 群众新期盼,既久久为功,又立说立行,有一件成一件,解决 一个少一个针对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主 动担当作为,强化基层组织体系,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建 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民生工作水平。 对策:(一)围绕“三上三清”要求抓培训,提高社区工 作者履职能力和水平。上门、上路和上心是对社区工作者最起 码的要求,只有树立好“三上三清”的理念,才能更好贴近民 心、服务民生。一是抓好在职岗位轮训。根据一站式服务平台 要求设置3至4个窗口的实际,每年对社区工作者集中轮训一 次,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对群众反映的热点 敏感回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形成“有难处你说、有 难事我帮和有难题我解”的服务氛围。二是抓文明礼仪培训。 社区处于最基层,直接与社会单位和居民群众打交道,通过培 训,规范群众工作礼仪,提高与人交流相处能力。三是抓宗旨 意识培训。社区工作者生存的基础在于居民群众。通过宗旨意 识培训,端正对居民群众服务的态度,提升社区办事效率和服 务水平,做到“微笑接待、贴心问候和高效服务”。四是抓创 新柘展能力培训。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进一步柘宽工 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二)围绕“家喻户晓”要求抓宣传提高社区工作者宣传 发动能力。宣传教育到位,发动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着民生工 作质量的好坏。一是不失时机抓宣传。采取各种形式,利用智 慧社区平台等各种手段,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惠民规定等精 神,第一时间宣传给居民群众,二是见缝插针抓宣传,利用院 坝会、走访入户等时机,宣传便民、惠民和富民政策,收集社 情民意,广泛听取社区治理合理化意见,形成良性互动,不是 以点带面抓宣传。发动支持参与社区工作人员骨干力量,带动 宣传,达到辐射轰动效应, (三)围绕“活动经常”为载体,不断丰富改善民生条 件。实绩工作,要通过一定的活动去体现去落实。一是“对标 对表”搞活动。规定动作的活动,要大造声势,大张旗鼓宣传 发动,要紧贴居民群众关心关注实际,要有实用性趣味性,要 宣有新章,真正把堂态活动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二是“灵活机 动”搞活动,根据临时性突发性中突性情况,科室间可组合整 合信活动,聚焦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开拓创 新”搞活动。服务民生工作,要与时俱进,按照着力打造每个 社区“一居一特色”的要装,和极探索出高质量高品味高品牌 的东西,从而事好为居民群众提供生活便利。 (四)围绕“资源整合”为契机,提开社会治理现代化水 平。资源整合,齐抓其管,才能形成合力,促进城市管理。是 强化网格化管理。结合辖区实际,便于有效管理,可将街道、 社区划分统一的网格,并将每个人纳入网格中,人人肩上有责 任,个个肩上有重担。二是用好“一支队伍。”传经验,教方 法,得锻炼,将城市协管员、巡防队员和群防群治人员用好用 活。三是发挥六大作用。广泛发动,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 享。较好发挥人大、政协代表职能职责和监督作用,发挥志愿 者、楼栋长、大爷人妈和热心人土积极参与助推作用。四是重 在整合联动。加强统筹,推动“群防群治”,重在“联防联 控”。社区将民政、城管、平安和公安等网格科学合理整 合,不断建立完善“扁平化”城市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各负其 责全域防控新局面。加强力量整合,下沉警力,发动民力,汇 聚合力,借助智慧社区平台,实时掌握“五长”在岗时长,巡 线范围、上报事件数量等情况,提高群众的安全感。 (五)围绕“三事三色”管理为主线,不断探索社区新模 式。社会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核心,社区共建是实现社区治理创 新的有效途径。社区要充分整合资源,运行好“党建联席会统 揽,党支部主抓、党小组落实”机制,对群众诉求采取“二事 分责、三色预警”的方式,明确责任,整合力量,督促办 理,一是“三访”听民声。开展“网格化”走访,社区每个网 格建立党支部,由社区“两委”成员兼任支部书记和网格 长,统筹带领市政管理员、治安巡逻员和社会保障员等网格工 作人员分组进家入户听民声问民需,通过“群工系统”网上接 访,积极推广使用“群工系统”,及时收集群众及企业需 求,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好办事。组织“社区工作日”集中接 访,积极协调开展好“社区工作者”和“服务企业目”活 动,并积极主动参与机关党员干部分期分批深入网格接访群 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心民愿。二是“三事”明责任。对 收集到的群众诉求,按“公家事”"“大家事自家事”进行分 类,厘清事项权属,落实责任主体,整合资源办理。党政合 办“公家事共驻共办“大家事”,热心协办“自家事”。三 是“三色”强预警“红色”挂号办,将“公家事”标识为“红 色”,采取挂单销号方式,积极协调相关责任主体部门第一时 间办理。"“橙色”紧盯办,将“大事”标识为“橙色””,由 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居民党员群众 组成社区评议会,对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督查督办。“黄色”积 极办,将“自家事”标识为“黄色”,组织网格员、楼栋长、 执心党员群众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引导和推介社工和义工组织 提供优质低偿服务,多举措多渠道解决群众诉求,寓管理于服 务,以服务促治理。(社区) 2.问题分析:富民示范效应仍不显著。一是居民收入水平 仍有待提高。20XX年,XX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万元,低 于XX的5.24万元,排在全国第五位。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 比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劳动力要素的收入分配依然不足,城 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效应有待提高。二是城乡收入、区域收 入、群体收入的“三大差距”依然存在。20XX年末,XX城乡收 入比达2.19,远高于同期XX的1.91;苏南、苏中的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分别是苏北的1.88倍和1.32倍,最高的苏州是最低的 宿迁的2.37倍;XX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有待扩大,尤其是农民 工、城镇低收入者、困难家庭户群体等特殊群体的增收渠道较 窄。三是收入结构和分配制度仍不完善。部分行业、企业运行 较为困难,综合效益有所下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缺乏强劲 支撑,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其他渠道所占比重增长较 小。 对策:提高居民收入,优化分配结构。第一,健全工资合 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稳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重。进一步完善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一整套适应经济 发展水平的分配调控机制,保证初次分配的公平公正。以经济 发展水平为基础,考虑各地多重因素,在健全地区最低工资标 准基础上,建立行业、工种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制定符合XX经 济发展水平和劳动者基本生活与发展需求的最低工资标准。第 二,坚持按生产要素贡献大小分配收入,扩大居民增收渠道。 营造双创生态系统,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创新居民投资机 制,鼓励引导居民将各类中长期储蓄转为各类投资,增加财产 性收入。以社区为组织形式,引导城乡居民参股创办企业,提 高城乡居民股权红利收入。广泛开展全民理财和创业教育,增 强居民理财意识。第三,完善再分配机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 的调节职能,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 准性,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对高 收入者的资本收入进行重点调节。简化税率层次,降低边际税 率,个税起征点应随经济发展定期予以调整。创造起点公平的 竞争环境,加大打击非法收入力度,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的 作用。(居民收入) 3.问题分析:高质量就业存在压力。一是就业结构性不平 衡。一方面,XX中高端就业岗位供不应求,专业技术人员和劳 动熟练工人持续短缺,部分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大量 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生产萎缩或转型升级,中低端产业工人逐 渐被淘汰,失业人员明显增加。二是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不足。 与广东、XX相比,“创业经济”尚未成为XX主体经济形式,创 业项目缺乏论证和长远规划。创业类型缺乏特色,大多走粗放 路线,带动就业能力较弱。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 足,技术性、创新性较弱。三是人才吸纳力有待提高。留苏毕 业生数量下降,尤其是本科、专科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就业机 会多、工资水平高的XX和上海。XX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 体系有待完善,针对人口流动限制、信息不对称和教育滞后三 大因素的改革还需深入。 对策:促进就业更加充分、高质量发展。第一,深化创新 创业体制机制,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激发创业就业热情。形成 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 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给予重点群体精准化的资金扶持和技术 扶持,促进一批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抓住 产业数字化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 设,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 能,在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成长过程中拓展就业空间。第 二,打造“互联网+”等灵活就业新形式。将个体工商户的各类 减免、补贴政策落实到位。鼓励互联网平台放宽入驻条件、降 低平台费用、帮助个体劳动者拓展经营模式。从地方劳动登记 监管、失业管理和保障、工伤保障以及职业培训体系等方面对 灵活就业作出相应规定。针对共享经济用工模式快速增长的需 求支持发展共享用工,为灵活就业者打造线上管理服务平台。 第三,构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网络。以“互联网+”搭建智慧 就业信息平台,创建并用好线上劳动力调剂平台,促进用工企 业与务工人员精准对接,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即时传输和 共享。健全以城镇为核心、城乡社区全覆盖的公共就业服务信 息网络,为全省就业状况及形势分析研判提供支撑。构建劳动 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培养造就新型技能型劳动大军。提高技 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将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 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就业) 4.问题分析:“一老一小”服务尚未成熟。一是基本养老 保障的差异性依然存在。全省在城乡、群体、地域之间的基本 养老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基本养老保障政策体系的前瞻 性、公平性和层次性仍待完善。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养老保 障的局面尚未形成,社会养老参与度低,不能有效承接政府公 共服务的职能。二是养老服务体系均衡性不足。普惠养老服务 网络建设与人人可及、人人享有的目标仍有差距,家庭养老、 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协调性、互补性有待引导和整合。三是 托幼照护服务发展不充分。XX托幼照护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 足群众对优质托育服务的现实需求,具有普惠性的托儿所、幼 儿园数量较少,高昂的民办机构费用加重了刚需家庭的负担。 托幼照护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限,服务精准性不够。 对策:聚焦“一老一小”,完善民生服务体系。第一,关 注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特点,健全分层分类、 梯次合理的养老服务体系,明确国家和家庭的养老责任边 界,夯实家庭养老基础性地位,做好家庭适老化改造,扩大家 庭照护、家庭医生等专业化养老服务的覆盖面,有序推行带 薪照护假制度。加大社区养老资源投入,完善街道、社区、小 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优化社区内不同养老功能的资源分布。 盘活养老机构存量,提高养老机构多功能的整合优化。大力发 展多元化养老服务产业,促进养老服务的区域融合发展。第 二,深入实施健康XX行动,织牢公共卫生安全网。完善妇幼健 康服务体系,优先支持儿童、老年、精神等专科医疗机构发 展。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强化防控体系末端医疗 机构的疾病预防功能,保障疾控体系和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正常 运转的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对医疗卫生的支撑,强化信息化手 段运用,推动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建设,促进健康医疗大数 据发展。第三,完善“三孩+配套”政策体系,加快“生育友好 型社会”建设,要求托育服务设施与小区建设同步,综合利用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资 源,拓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托育 服务。出台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鼓励开展互助服务,完善 托育网络,引导专业机构进社区、进家庭。引入市场机制并发 挥社会力量在托育方面的作用,搭建政府与社会部门长期合作 机制。(“一老一小”社会保障) 5.问题分析: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存在明显城乡差 异,农村优质师资紧缺,热点中小学与普通中小学、薄弱中小 学长期并存。“双减”政策落地仍在探索阶段,政策细则尚不 完善,成效尚待提高。“双减”对教育“内卷化”的影响力还 不足,广大家庭的教育焦虑依然普遍存在。 对策:落实“双减”政策,推动基础教育更好发展。第 一,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公共资源配置分配,加 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弱势群体学习和发展的基本 权利,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 设,优化软硬件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资源均等 化水平。第二,加大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力度。完善公办为主、 非营利民办为辅、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 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难 题。健全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机构分布网络,做好学前教 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社会监管。第 三,重视职业教育质量及其保障体系建设。强化“双师型”的 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注重学生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培养。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的结构和布局,扩大职业学校的办 学自主权,发挥好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对职业教育的导向作 用。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双 减”) 6.问题分析:就业严峻形势有待改变。由于人口结构与经 济结构深度调整,劳动力供求两侧变化较大,使得XX区域、行 业、企业的就业分化明显,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 难”与“招工难”并存。民营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足,具备 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较少,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抵御 风险的能力偏弱,缓解就业压力的动能不足,吸纳就业的容量 不大。 对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破解民生福祉之急。一是以实 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解 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为重点,坚持扩大就业和提高质量并重、创 业带动与促进就业并举,有效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 二是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 体吸纳就业,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三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统筹实施好“三支一 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项目,优化实 施“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项目。 四是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对城乡就业困难 人员特别是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的优先扶持,加强公益性 岗位托底安置,促进新就业群体稳定发展。 五是加大初创实体支持力度,完善落实场地支持、租金减 免、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 六是瞄定“技能XX”建设,加快培养重点产业、重点行 业、重点领域的“陇原工匠”,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 能人才队伍。 七是培育本土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引进国内知名人力 资源服务企业,建设有特色、有规模、有活力、有效益的人力 资源服务产业园。(就业) 7.问题分析:城乡居民收入有待增加。自20XX年以来,我 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由20XX年的全国第10位,滑落 到全国第26位。一些市(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数 低,政策性增资水平有限,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 收入占比小。全省居民收入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落后 的状况没有明显改观。此外,我省公务员奖励性补贴额度、事 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均处于全国低位层次。 对策:持续完善分配制度,维护民生福祉之利。一是完善 促进机会公平的制度机制,让每个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二 是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工资合理增 长机制,拓展和创新收入分配方式。 三是发挥财政政策兜底作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 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四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 民财产性收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五是规范收入分配秩 序,健全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城镇) 8.问题分析:教育资源配置有待优化。XX教育发展基础较 为薄弱,教育布局结构不尽合理,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不够鲜 明,高等教育基础条件薄弱。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 段受到75.80%的受访者关注,位居受访者关注度首 位;70.10%的受访者对高中教育改善提高有诉求,期待投入更 多更优质的资源使得高中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公平的配置。 对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夯实民生福祉之本。一是推进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实施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工程,加 快补齐农村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以及城市新增人口集中 地区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的短板。 二是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 学校,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三是优化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加强省级示范性高中建 设,积极探索发展科技高中、人文高中等特色学校,促进普通 高中多样化发展。 四是逐步扩大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贯通培养,稳步发展职业 本科教育,构建适应“技能XX”建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是加快实施XX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强化高水平大学建 设,持续实施“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引导全省高校科学发 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 六是加大民族地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扩大省级示范 性普通高中民族班招生规模,加强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基 础能力、学科专业建设。(教育) 9.问题分析:医疗卫生质量有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不合理,公立医院床位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科室紧张,就医人 数超负荷,就医需求有时与医疗资源供给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 配。医疗费用占据消费比例较大,66.00%的受访者每月都要承 担医疗方面的消费,仅次于生活必需品和住房消费;90.50%的 受访者对医疗卫生诉求给予关注,78.20%的受访者认为医疗服 务条件有待提升。 对策:推动健康XX建设,保障民生福祉之基。一是以“健 康XX”建设为统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功能和主体地位,加 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强化医联体网格化建设 和规范化管理。 二是强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健 康共同体)、县域医共体,全面发展专科联盟和技术联盟,促 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三是创新县域内医防协同机制,同步规 划建设或改造社区(村级)卫生服务机构,探索上下贯通、多 方协同的医防融合服务模式。 四是加快布局建设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做优 做强中医特色优势专科,推进医药健康服务多业态融合发 展。(医疗卫生) 10.问题分析:住房保障条件有待改善。房地产供给端和需 求端持续疲软,主要指标严重下滑。省会兰州市和地级市现有 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可支付能力较弱。部分市(州)、 县(区)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水平低,交通、医疗、教育等公 共服务设施不完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3.20%的受访者 对住房保障水平非常满意,24.00%的受访者对住房保障水平不 太满意和很不满意。 对策:加快住房保障供给,实现民生福祉之盼。一是坚 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促进多部门协同与房地产市场供需双 向调节,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二是完善“租购并 举”的住房制度,培育专业化住房租赁市场主体,积极盘活存 量住房资源,完善长租房政策,多渠道筹集市场租赁住房。 三是加快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好城镇“双 困”家庭、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问题。 四是加快城镇老旧小和棚户区改造,重点改造地震易发区 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重点区域,攻坚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的棚户 区,重点安排改造现有集中成片棚户区。 五是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 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成果。(住房) 11.问题分析: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升。XX社保基金征缴收 入减少,对社保基金影响突出,基金支撑能力减弱。城乡、地 区、群体之间的保障水平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参保扩面速 度整体放缓,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作推进较慢,工作效果不 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2.20%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提高,老百 姓对社会保障水平还有更高期待。 对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惠及民生福祉之需。一是健全 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 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法 定人群全覆盖。 二是鼓励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加企业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重点推动中小微企业员工、农民工、新业态 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 三是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城 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 四是加快推动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逐步拓宽“不见 面”服务范围,提升社保经办精确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 平。(社保) 12.问题分析:养老托育投入有待加强。问卷调查数据显 示,有35.99%的受访者对养老服务条件表示一般满 意,有15.29%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满意,有6.69%的受访者表示很 不满意。XX财政投入主要向公办、公建民营的托育机构倾 斜,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受限。受访者对学前托育教育的需 求排名第三,52.18%的受访者期待学前教育水平能不断提升。 对策:强化“一老一幼”服务,增进民生福祉之要。一是 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公益属性,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辐 射带动周边各类养老机构,打造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城乡养 老服务体系。 二是完善和落实民办养老机构支持政策,支持养老机构依 法设立服务网点,实现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 三是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参与 居家养老服务,拓展养老服务功能。 四是引导和支持职业院校加强育婴员、托育师培养体系建 设。(养老) 13.问题分析:城乡居民不能在定点药店刷卡买药引起广大 居民情绪波动。根据20XX年城乡居民保险省级统筹相关文件要 求,城乡居民不可以在定点药店刷卡买药,使得广大城乡居民 只能在一级医疗机构(基层卫生院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买 药,从而产生情绪波动,引起广大城乡居民不满。 对策:对症下药,疏导情绪波动。坚持“便民、利民、为 民”的原则,针对城乡居民不可以在定点药店刷卡买药的问 题,建议上级部门,结合实际,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 上,认真研究分析,开通城乡居民可以在定点药店刷卡买 药。(医保) 14.问题分析:农民工工资支付将进入结算和讨薪高峰期。 由于近年我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工矿企业、建筑施工领域劳 动用工持续增加,工程建设单位带资承建、转包分包、随意用 工等现象多发,加之临近年终建筑领域相继停工,农民工尽快 讨回应得劳动报酬返乡团聚尤为迫切,故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 易发频发。 对策:综合施策,保障合法权益。坚持把清欠农民工工资 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关注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强化 制度建设、严格执法检查、拓宽诉求渠道,切实维护农民工合 法权益。一是建议州级层面出台加大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征缴和 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等方面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工资保障金 征缴力度和比例,不断扩大收缴范围,形成管控有序的长效机 制。二是建议省级州级层面出台打击违法转包、分包行为的相 关政策,严肃查处并严厉打击工程建设中挂靠借用资质投标、 违规出借资质等问题。三是建议县级相关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 度,及时受理农民工各种维权投诉和信访事宜,依法处罚无故 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数额大、时间长的单位和个人。(工资 结算) 15.问题分析:农牧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 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针对农牧民、高校毕业生、农民 工、退役士兵等人群缺乏技能、外出务工困难的实际,现有的 职业技能培训,没有结合相关培训需求表实际,培训内容、培 训岗位设置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农牧民、农民工等人员培训需 求。 对策:因地制宜,提高就业质量。按照“按需培训,注重 实效”的原则,建议上级部门针对农牧民、高校毕业生、农民 工等人员的特点、需求和区域经济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和差 异化需求的创业培训,进而加强就业质量,提高服务能 力。(就业) 16.问题分析:自来水末端水不合格。在XX镇,几乎每家每 户都拥有的设备就是净水器,有的一家甚至安装了多个。少数 没安装净水器的家庭,就花大力气担井水或花大价钱买桶装 水,用于煮饭烧菜和烧开水。这是因为居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末 端水颜色混浊且有强烈的异味,接上一盆水稍加静置,就能看 到盆底一层沉淀。明明从感官上就能判断这种自来水不适合生 活之用,却被有关检验机构判为合格,引起了广大居民的强烈 不满。一些群众甚至将该镇高发的肝癌胃癌、胆结石肾结石等 疾病,都归结为长期食用不卫生的自来水造成的。 对策:加大自来水厂的建设和生产投入。XX镇的自来水之 所以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水源直接取自被 严重污染的河流,而不是受到水体保护的水库;二是水厂净化 设施简陋,处理工艺简单,根本不能生产出完全合格的自来 水;三是输水管道埋设不规范且老化严重,管内锈蚀严重或淤 积较多。因此,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水源河流的环境治 理和保护、水厂的生产技改和设施设备更新,让人民群众吃上 放心的自来水。(自来水) 17.问题分析:天然气严重供应不足。在XX镇,安装了天然 气的每个家庭都必然另备有电磁炉、电炒锅、电饭锅或者煤炭 炉子,这可不是舍不得用天然气做饭烧水,也不是付不起天然 气费,而是如果没有这些家什的话,一年可能就有几个月吃不 上饭、喝不成开水、洗不成澡。因为XX镇的天然气供应的现状 是,停气或者气若游丝成了家常便饭。近乎笑谈的几个段子 在XX镇的老百姓中传诵:脱了衣服裤儿洗澡香皂抹上身,哦 嗬,没热水来了冷得打抖抖!招待客人准备了好多样嘎嘎和蔬 菜,准备架起锅儿炒,哦嗬,煤气灶打得啪啪响莫得气干瞪 眼!难怪人们说,XX镇的人民都很生气的时候,那一定是天然 气停气了! 对策:增大供气指标更换供气主管道。据了解,让XX居民 饱受天然气停气之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供气指标太 低;二是输气主管道太细。燃气公司虽在各居民小区和各大单 位的管道分支入口安装了加压装置,但由于几乎每天都在增加 用户,使输送到各家燃气灶的天然气量已不够打着火甚至断 气。因此,燃气公司应与供气企业协商,加大月供指标,若一 家不能满足供应,则应想法并网从其他企业采购。同时,必须 将场镇的输气主管道和分